内江六中2021—2022学年(上)高2023届入学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学集团在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有着莫大作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文学创作则更是其中的典型。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及:“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印证了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曾提出的这一论断:“魏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期。”追溯当时的相关政治文化背景也不难看出,在动荡的社会中,文人深刻意识到了人生的身不由己与渺小脆弱,开始转而注意到了人在短暂生命中的存在意义——这便凸显出了当时文人已经将目光转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上,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而这一特点,在三曹父子的诗歌创作与文艺思想中更是清晰可见。②建安时期的文学自觉首先体现在诗人主动发挥了诗歌的抒情性与非功利性,更多地转向了对自身生命和个体情感的抒发。曹操就曾在《短歌行》中抒发对时间的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并在《龟虽寿》中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彰显自己的雄心抱负。而除了诗歌之外,建安时期的文人也通过多种文学样式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曹植就曾借《洛神赋》表现出追求理想而不得,以至于理想幻灭的哀怨悲戚,曹丕的《与吴质书》中,亦是将真挚恳切地对亡友的追思与对时光逝去的慨叹娓娓道来。③除了注重文学的抒情之外,建安诗人也开始对诗歌创作中的形式问题进行有益探索。“三曹”中曹操所留下的诗歌,多以四言乐府诗的形式出现,而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诗的先河,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明代学者胡应麟便曾赞:“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而直到曹植的《洛神赋》出现,中国文人诗追求声律、讲究词采、工于对偶修辞的特点发展至崭新阶段,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等句子文采卓然,至今依旧给读者以文学之美的享受。④与此同时,建安文人不仅着眼于文学自身,还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与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至今仍是中国保存最久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提出了诗人的风格气质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从创作主体入手进一步讨论了人与文学的关系问题。⑤建安文学中,以三曹父子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文学的抒情性与非功利性特征得以彰显,并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也更加体现出了新的审美追求,中国文学至建安时期,再次得以发展与升华。⑥鲁迅先生曾盛赞建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与独立的地位。”建安文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了古直悲凉、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并在这种美学思想中将对人生短暂的思索、对政治理想的高昂融于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之中,使自身个性得以明显张扬,“文学的自觉”正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建安风骨”一直被后世诸多诗人大力推崇,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6
(摘编自《论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文人们所处的魏晋时期的社会不曾动荡不安,那么他们便不会意识到人生的身不由己和渺小脆弱。B.直到曹植的《洛神赋》出现,中国文人诗才从声律、词采、修辞等外在的形式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C.曹丕的《燕歌行》开七言诗先河,而《典论·论文》则是中国保存时间最长久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D.“建安风骨”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后世诗人一直都大力推崇“建安风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详细论述了建安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自觉的内涵。B.文中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述了曹氏父子三人的文学作品对文学自觉的推动作用。C.第二段引用曹操的诗证明诗人将诗歌作为情感的寄托,对自身生命和个体情感进行抒发D.从整体来看,本文在论述文学自觉的内涵时各部分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3.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不能体现“文学自觉”内涵的一项是(3分)()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在2016年迎来爆发增长期,到2020年行业规模已达392亿元,2021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675亿元。知识付费何以爆红?平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足?走过行业发展高峰期之后能否更进一步?知识付费产品形式不只有文字。图文、音频、视频、直播……应有尽有的多媒介呈现形式,契合了用户日益碎片化的使用场景和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习惯。“作为第一家开创音频泛知识付费模式的平台,我们专心深耕基于音频内容的生态圈。”喜马拉雅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16
知识付费的市场体量增长,也离不开用户强烈的成长需求。高质量的内容,既是平台发展与用户成长的共同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文教事业发展的一个新入口。“总体来看,目前知识付费业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当下大众知识素养提高还是要靠国家文教体系和公共机制,寄望于商业媒体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期待未来高质量内容的丰富,与公共教育体系的改革步伐协调发展。”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王维佳表示。此外知识付费业务本身是一种商业市场机制,解决一系列问题还需要相关监管与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也要建立相应的成熟的监管体系。(摘编自《知识付费想要“火”下去》有删改)材料二随着2021年618活动的临近,各电商平台围绕大促的活动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得到、樊登等一众知识付费平台,自然也没有错过这场即将到来的全民“购物盛宴”,纷纷在各大平台展开了新一轮的营销攻势。不过,从知识付费行业如今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过去通过营销文案和录制课程就能实现“野蛮增长”的蛮荒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去打开率正在直线下滑、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外,行业内容消费热情的整体消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作为知识付费走向成功的重要法门之一,内容质量曾是决定一款内容产品能否成为爆款的核心因素,但如今即便是具备很好内容质量的产品,其成为爆款的希望依旧十分渺茫。媒体曾报道,在某App上张大春先生主讲的《细说三国》上线将近一个月,仅仅卖出了不到400份,蒋勋先生主讲的《中国文学之美》上线3个多月,也仅仅卖出了500多份。作为业内知名的专业畅销书作家,两位先生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有专业平台给予的全方位内容指导,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人感叹知识付费“春风不再”。下一站去向何处?从行业来看,目前知识付费行业的转变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平台运营方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大力开发那些用户感兴趣、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有较大信息差、可以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的知识领域和内容。如理工博士趣讲科技新知、网红教授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古典文学,类似的知识科普视频在青少年喜欢的视频网站上受到追捧。第二,利用线上积累的名气向线下发展。以罗辑思维为例,早在2015年第一场跨年演讲开始,罗振宇就开始将其在线上的影响力放大到了线下,并以此衍生出了新的业务。近年来随着线上业务收入的下滑,以跨年演讲和得到大学为代表的线下业务的地位,开始日益凸显。第三,转战直播赛道。作为新兴的热门渠道,直播以其强大的带货能力成为众多知识付费平台角逐的新战场。目前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如得到、吴晓波频道、樊登读书会等平台,都在抖音等平台上开设有账号,其中得到在抖音上的粉丝达到了14万,吴晓波频道为277.6万,樊登读书会的总粉丝量则达到了930.9万。而从整个行业的现状来看,这三种方式对知识付费行业当前的困境,都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不过,无论是转战线下还是走进直播,知识付费平台的新玩法仍难脱“重营销”的旧窠臼,其效果能否如学习者所愿很难确定。从这个角度来说,知识付费下半场的探索之路,依旧任重道远。16
(摘编自《知识付费迷路了》有删改)材料三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两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知识付费光荣,这是需求升级决定的。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当两步合为一步,混合现象就出现了。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最合理的方式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如通过提供更细致、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都将促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知识到底该付费还是免费》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付费产品包括图文、音频、视频、直播等多种呈现形式,其中音频内容是知识付费生态圈中最重要的一环。B.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在2016年迎来爆发增长期,从2015年到2021年我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和增速呈同步上升趋势。C.从2015年左右起步至今,经过数年发展,知识付费行业虽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野蛮增长”的蛮荒时代已经终结。D.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实现知识完全免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知识付费业务在提高大众知识素养方面与国家文教体系和公共机制平分秋色。B.材料二中采用举例的方法,以此证明如今知识付费行业面临的新的更严峻的问题。C.知识免费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不收费,而是一种相较知识付费更为高级的商业模式。D.材料三既阐明我国知识产品业的特殊业态,又提出了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设性意见。16
6.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付费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麦香若荷不等麦子上场,人们就开始想念麦饭了,走在乡间的路上,总有热辣辣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麦田。在这小麦收获的季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昔日弯腰割麦的景象是看不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往返穿梭。从收割到脱粒,新兴的现代化工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搞定。人们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得以解脱,再也不用顶着火辣的太阳持镰上阵,挥汗如雨,也省去了麦芒与肌肤的亲密接触。麦饭,是土地为人们在这个时节准备的礼物。将刚打下来的麦粒拿簸箕簸了,用清水洗净蒸煮而食,煮熟后的麦粒有着晶莹剔透的外观。五月的沂河,岸边的芦苇已茂密长成,碧绿的苇叶蔚然壮观,静若仙子的荷叶也已舒展罗裙,将粉红的骨朵托出水面,安静地等候着蜻蜓的亲吻。采一把荷叶和一把苇叶铺在淘洗好的麦粒上面,注入的清水没过麦粒二三指深,然后点火蒸煮二十分钟,有了荷叶、苇叶两种植物元素的融合与渗透,煮熟后的麦饭格外香甜。打麦饭需要趁早,最好的麦饭是在麦子刚打下场的时候。时光进入农历的四月,饱满的麦子已成熟在望,笔挺的麦秆在四月的柔风中摇曳浅笑。望着农人们一张张充满喜悦的笑脸,童年的记忆被眼前的麦田一次次唤醒,掐几束颗粒饱满的麦穗下来,带着麦芒用手轻轻地揉搓,不一会儿就将尚且柔软的麦粒从薄薄的壳衣中脱离出来,低头顺风对着它们轻轻一吹,纷乱的杂屑就清除殆尽,这时的麦田在你的眼里便不再是麦田,而是随着季风吹动的方向波涛起伏的大海,是绿野蓝天之下漾起的金色的希望。青绿相间的麦穗是孩子们的一大诱惑。许多年前,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诱惑在五月的季风里等待着农人的收割,把打下的麦穗掐下扎成新鲜绽放的花束,找个僻静的地点点起一堆麦穗,小小的火苗如同展开翅膀的小鸟在燃烧的麦穗上无声地翻转,麦子的针芒在火苗的舔舐下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烧去了包裹在外面的麦壳,剩下的就是散发着麦香的光秃秃的麦穗了,随着一颗颗麦粒的熟透膨胀,一股携带着烟火气息的麦香也飘然而出,漆黑的麦穗下是一颗颗温暖的心,弥补着单调生活中贪婪的味蕾。飞鸟从广漠的麦田上飞过,留下它们清脆的呢喃,欢庆五月的来临。歌声在麦梢上穿过,就像农人预见丰收的喜悦,收获的田野是它们偌大的宾馆和餐桌。所有的庄稼都可能为它们提供一顿味道可口的美餐,所有的灌木都可能成为它们栖身的场所。五月的风比人们的目光更加热辣,它使劲地刮着致使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波浪翻涌,这是天地间唯一与海浪产生联想的庄稼,每一次麦浪的漾动都与生命和温饱有关。风平浪静的麦田是雕刻在田野上的金黄色浮雕,它的金碧辉煌来自于阳光照射下的清晨和傍晚,朝霞和夕阳为它们涂上一层神圣的光芒。五月来临,忙夏就开始了,抢收抢种的日子,开始如期收割麦子。在庞大收割机的转动下,与小麦一被割倒的还有混杂在中间的杂草,田野里弥漫着浅浅的青草气息,汁液流淌出淡淡的馨香,悠悠地渗入心房。鸟儿也在这时追风逐浪,在麦田的浪涛和收割机的隆隆声音里欢快地鸣啼。树木列队在青草覆盖的16
地头齐齐站立,胭红的牵牛花攀爬在灌木低矮的枝上,为成熟的麦田撑开朵朵娇美的花伞,形成牵牛花的庞大的仪仗。在那方阵般的麦田旁边,花也变得具有灵性,它似乎穿透时光,化作生灵和你点头致意,你甚至能看到它发自内心的微笑,听见它与你和婉地交谈。忍不住就会伸出手去抚摸,弯下腰,看野花在青藤与麦秆上的交缠,这是植物与植物的一场不以语言释解的爱恋,是发生在田野间的一份默许的缠绵,是“唰唰”的声音之后麦芒与叶梢间的耳鬓厮磨。忍不住就伸出手去,指尖在麦子青涩的芒剌上快速划过,就像琴键在手指下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弹奏,给心灵带来享受,带来庄稼成熟的快感。那动作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那些带着音符的麦浪在指尖不断拨划的弹奏中散发出清香,这清香在小麦强烈的摇动中愈来愈浓,我们把这种迷人的香气统称为麦香。(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农人用现代化机械劳动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暗含对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的欣慰,也有对传统农业文明衰落的遗憾。B.文中“静若仙子的荷叶也已舒展罗裙”同《荷塘月色》中“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荷叶的动人姿态。C.“青绿相间的麦穗是孩子们的一大诱惑”,“诱惑”指对烤麦粒的期待,烤麦粒既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味,也让生活充满童趣。D.作者之所以认为“田野”是飞鸟的“宾馆”与“餐桌”,是因为田野中的灌木能让它们栖息,田野中的麦穗能为其提供食物。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9.“不等麦子上场,人们就开始想念麦饭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人们“想念麦饭”的原因。(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所建树,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抑侥幸。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益、利岁饥,为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为缓调蠲给之,琦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琦适自蜀归,论西师形势甚悉,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强邀索无厌,宰相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条所宜先行者七事,继又陈救弊八事,帝悉嘉纳。至和中,帝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澈切。琦怀《汉书·孔光传》以进,帝乃下诏立英宗为皇子。明年,英宗嗣位,以琦为山陵使,进封国公。琦既辅英宗,门人亲客,或从容语及定策事,琦必正色曰:“此仁宗神断,为天下计,皇太后内助之力,臣子何与焉。”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琦执政三世,或病其专,琦请去,不复入中书,坚辞位。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16
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是时,朝廷多故,琦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或谏曰:“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惟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贱贵,礼之如一。熙宁八年薨,年六十八。帝发哀苑中,辍朝三日,谥曰忠献。(节选自《宋史·韩琦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B.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C.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D.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后辽太宗改国号“契丹”为“辽”。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谷神为“社”,土神为“稷”,后来常用其来借指国家。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著名文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琦敢于直谏,上奏罢免权贵。凡事有不合理之处,他都会上奏劝谏。宰相王随等四人在中书少有建树,韩琦上奏指出他们的过失,结果四人同一天被罢免。B.韩琦进言献策,受到皇帝赏识。赵元昊反叛,强索无厌,宰相晏殊等一切从之,韩琦前后上奏陈述该做的七件事和需补弊端的八件事,仁宗极为赞赏,全部采纳。C.韩琦辅佐三朝,尽忠不专权。仁宗时,他劝其早立嗣,言辞尤为激烈,后来竭力支持辅佐英宗;神宗即位后,有人担心他专权,他坚决辞去相位。D.韩琦才能卓越,能礼贤下士。他三十岁时,就被人称为韩公;有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周勃,政治才能可比姚崇;周围的人无论贫贱富贵,他都能以礼相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琦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5分)(2)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鸂鶒:xīchì水鸟名。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收束,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晚春本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本诗作者却并非重在写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但宁静中可见农忙,可谓景中有情,景外有人。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在少年时代,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两句是:“,”。(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洞箫声悲戚哀婉,使听到的蛟龙起舞、寡妇哭泣的两句是:“,。”(3)《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16
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①。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五千年来,姓氏文化经过历史的②,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人们③的“岳家军”“杨家将”,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要生存,就得基同战斗,携手并肩,这就要全民族认同祖宗“本是同根生”的意识,继而产生凝聚作用。比如屈原在其抒情长诗《离骚》开篇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意思是说我是古代帝王高阳氏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祖叫伯庸,这就是一种认祖行为,于是产生了不能将祖国当旅舍、不能视国君为路人的爱国情感。鲁迅在年轻时,写过一首《自题小像》,其中有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就是黄帝。鲁迅表示愿意为社稷江山、祖国之邦④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B.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共同战斗,携手并肩。C.当一个民族危难之际,民族要生存,就得携手并肩,共同战斗。D.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人们要生存,就得共同战斗,携手并肩。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绝无仅有积淀耳熟能详奉献B.绝世无双积淀耳闻则诵贡献C.绝无仅有沉淀耳闻则诵奉献D.绝世无双沉淀耳熟能详贡献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种包容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B.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C.这种包容姓氏文化对于现实社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D.这种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过度焦虑的人往往“因为100%的追求,产生1%的恐惧”,继而“因1%恐惧而放弃99%的行动”。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行动是100%安全、不承担风险的,我们应当为自己设置风险边界——即使存在风险,只要不超过边界就果断地行动,①,也要勇敢地承受,接受不好的结果远比逃离危险的海洋容易得多。三思而后行固然是一种谨慎、周密的品质,对于重大事件想清楚、想仔细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是,无度的熟虑、多虑导致过度的焦虑,过度焦虑者往往对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也进行深度思考。②16
,价值为零,感觉的改变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道理,迈出第一步是缓解过度焦虑的关键。“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理念,强调应当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③。过度焦虑者应破除感情用事,转变一旦出现焦虑感受就什么都不做的行为模式,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去做的事,以行动及行动的成果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动地被情绪左右、束缚。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2021年5月15日,历经近百天的环火星绕行探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踏上了遥远的红色星球,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一成功也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中华民族问天之路或许会充满曲折与艰险,但这一精神让未来的问天之路永远满载勇气与希望。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材料二: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世界哀思,长沙市花店一时告罄,人们说,他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8月,东京奥运会频频传来夺冠好消息,杨倩、全红蝉、巩立姣、谌利军等名字频频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他们一举成名背后是非比寻常的苦练,是对梦想始终如一的坚持。他们,是真正的偶像。材料三: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人民日报》评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作为一名高中生,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追寻偶像”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内江六中2021—2022学年(上)高2023届入学考试语文学科答案16
1.C解析:A项,假设关系不成立,由第①段可知,即使社会不动荡,文人也有可能意识到“人生的身不由己和渺小脆弱”,只是可能没有动荡社会中那么“深刻”。B项,由第③段“发展至崭新阶段”可知,《洛神赋》出现之前并非完全没有发展。D项,由第⑥段最后一句可知,“后世诗人一直都大力推崇”说法过于绝对。2.A解析:“总—分的结构”错,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3.C解析: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这句话是国家政事的具体措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符合文中对“文学自觉”内涵的界定。4.C解析:A.“音频内容是知识付费生态圈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材料一中“作为第一家开创音频泛知识付费模式的平台,喜马拉雅把音频内容作为专心深耕的领域”不符;B.据材料一,2015—2021年我国知识付费市场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同比增速则有较大起伏;D.“最终将会实现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三“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5.A解析:根据材料一“目前知识付费业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作用有限,当下大众知识素养提高还是要靠国家文教体系和公共机制,寄望于商业媒体不太现实。”可知6.①提供丰富的高质量内容,吸引用户;②健全相关法规,建立成熟的监管体系;③平台运营方要有明确的产品定位;④利用线上积累的名气向线下发展;⑤转战直播赛道;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逐步从知识制造业转向知识服务业)。解析:①②点来自材料一;③④⑤点来自材料二;⑥来自材料三。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7.A(“也有对传统农业文明衰落的遗憾”错)8.①善用叠词。“浅浅”“淡淡”“悠悠”等富有音韵美,写出了麦田沁人心脾的气息和作者惬意的感受。②善用动词。“弥漫”“流淌”“鸣啼”“攀爬”等使画面具有动态美,侧面写出农人收割时的喜悦。③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田间鸟儿和树拟人化、将繁多的牵牛花比作仪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丰收时的欢愉与喜悦。④语言灵活生动,整散句相结合,富有感染力和文学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麦饭是一种美味。煮熟后的麦饭显得格外香甜,美味会让人满足。②麦饭是劳动成果。丰收的麦子能养育生命,人们对丰收充满期待。③麦饭能带来喜悦。田间劳作、收获麦子、享用麦饭…都能让人欢愉、喜悦。16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解析:句中“人臣尽力事君”中“事君”是人臣的谓语和宾语,不可断;“死生以之”的意思是“生死都可以付出”也不可断;“岂可豫忧其不济”中“不济”是不成功之意,是“忧”的宾语,也不可断;故选B。11.C解析:C项中谷神为“社”,土神为“稷”错,应是土神为“社”,谷神为“稷”。故选C。12.C解析:C项他“言辞尤为激烈”错,张冠李戴。原文“中外惴恐,臣下争以立嗣固根本为言,包拯、范镇尤激切。”言辞尤为激烈的是“包拯、范镇”两人而非韩琦。13.(1)译文:韩琦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得分点】“汰”,减少,淘汰,1分;“役数百”定语后置句,数百种劳役,1分;“活使动用法,救活,使百姓活命,1分;句意通顺2分。(2)译文:韩琦早有盛名,见识气量远大,遇事喜怒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得分点】“蚤”通“早”1分;“喜愠”,喜怒,1分;“见于色”,状语后置,在脸上表现出来,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韩琦,字稚圭,是相州安阳人。韩琦风骨秀异,刚成年就考中进士。韩琦担任过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后任命为右司谏。这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在中书任职少有什么建树,韩琦接连上疏指出他们的过失,结果四人同一天被免职。他又请求皇帝停止直接任官,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合宜之处,韩琦没有不上奏的,每次上奏都是把察明得失、端正纲纪、亲近忠诚正直之人疏远邪恶奸佞之人作为急务,前前后后共上奏七十余次。益州、利州发生饥荒,韩琦担任安抚使。过去郡县催促赋税频繁急迫,市上供给的丝织品等各种物品都不给钱,为此缓收减免赋税来偿还这些钱,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赵元昊叛乱,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论说西边军队的情形十分详尽,当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依靠契丹作为外援,强行要挟勒索没有满足,宰相晏殊等讨厌战争,将一切听从赵元昊。韩琦上疏陈述这样做的不利之处逐条陈述应该提前实行的七件事,之后又上疏陈述需弥补弊端的八件事,仁宗全部赞许采纳了。至和年间,仁宗患病,不能亲自上殿。朝廷内外都惶恐不安,大臣们都争先上奏要选定继位人来稳固江山,包拯、范镇的言论尤其激烈。韩琦携带《汉书·16
孔光传》进谏,仁宗于是下诏立英宗为皇太子。第二年,英宗继位,任命韩琦为山陵使,晋升他为封国公。韩琦已经辅佐策立英宗,门下亲戚宾客,有的闲谈中谈及策立之事,韩琦一定严肃地说:“这是仁宗英明决断,为国家考虑的,皇太后在内相助的功劳,臣子参与什么呢?”神宗即位,任命韩琦为司空兼侍中。韩琦执政三朝,有人担忧他专权。韩琦请求离职,不再入中书任职,坚决辞去相位。韩琦很早就有很大声名,才识气量卓越远大,面对大事喜怒在脸色上不表现出来。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政事才能可比唐朝的姚崇。他作为学士到边境地区巡察,年纪刚刚三十天下的人已称他为韩公。嘉佑、治平年间,他再次决定大策略,来安定国家。在这时候,朝廷多有事故,韩琦处在危险猜疑之际,凡是知道该做的事他没有不做的。有人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对,但万一失误,岂只自身保不住,恐怕家都没地方了。”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呢!作为人臣尽力侍奉君主,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败,是天意,难道可以事先忧虑事情不成功,于是就停止不做吗?”听到的人都惭愧佩服。韩琦天生朴实忠诚,礼贤下士,无论周围人贫贱富贵,都一样以礼相待。熙宁八年(1075)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神宗在苑中致哀,停止上朝三天,赐予谥号“忠献”。14.B.“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错误,诗句只能反应“蚕娘”的忙碌。15.(6分)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2分)第二问: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②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③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每点2分,答到任意两点得即可。)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7.C解析:原划线句的语病是:成分残缺、语序不当。A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可删掉“当”。B项,“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和“民族要生存”中的“民族”重复,显得不简洁;同时语序不当,先“携手并肩”,然后,才是“共同战斗”。D项,前后主语不一致,中途易辙,前面是“一个民族”,后面却是“人们”;同时,也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先“携手并肩”,然后,才是“共同战斗”。故选C。18.A解析:“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绝世无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多用于“人”。语境是“中国的姓氏产生至今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非常少见,故填“绝无仅有”,从而排除BD两项。“积淀”: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多用于抽象事物。“沉淀”: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也比喻凝聚,积累。语境是讲姓氏文化经过了长久的积累,侧重于时间的久,所以填“积淀”从而排除CD两项;“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语境是说人们对“岳家军”“杨家将”的故事很熟悉,很清楚。16
“奉献”,指恭敬地交付、呈献。“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或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语境是说鲁迅表示愿意为社稷江山、祖国之邦,恭敬地交付和呈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所以用“奉献”才能表现这种诚挚的赤子之心。综合以上分析:故选A。19.B解析:整个语段陈述的重点是“精神”。这种“精神”与后文的“则是在民族危机时抵御外族入侵的一种民族自强精神的象征”相呼应,可排除AC两项;从后文举的例子:杨家将、岳家军来看,语段主要是论述的是“精神的作用”,可排除AD两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20.(1)即便产生了不良后果(2)想却不做(3)而应以行动为准则21.答案示例:①2021年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首次成功着陆火星;②此举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③彰显了航天人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评分意见:5分,第①②点各2分,第③点1分。)22.【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三则材料围绕“偶像”展开,前两则叙述事件:杜甫学习偶像李白的诗歌创作优点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风格;袁隆平因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奥运冠军因苦练的坚韧和对梦想的坚持,而被誉为“真正的偶像”。第三则材料则从偶像的起源和内涵以及《人民日报》的评论来谈“偶像”,强调“偶像的内涵——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偶像的时代性和群体性”。由此可见,写作时要从“偶像的内涵”、“偶像的价值意义”、“偶像的时代性和群体性”来切入,不可以脱离材料情境而漫谈偶像。2.典型任务的限制。要求以高中生的身份来谈“追寻偶像”,“追”和“寻”给考生提出了两个限制,“怎样追求偶像”,“寻求哪些人作为自己的偶像”。考生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自己的群体特点,思考应该选择哪些人作为自己的偶像,有了偶像之后又应该学习偶像的哪些方面。考生要把时代、偶像、自我三者联系起来,展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的李白乐观洒脱,杜甫忧国忧民,袁隆平淡泊名利、奉献一生,奥运冠军为梦想不惧训练的辛劳和枯燥,都倍受赞赏。第三则材料又明确提出“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写作时,考生要注意自己对偶像的选择上,不可被“佛系”、“躺平”和丧文化影响,呈现负能量。在学习偶像上,也不可肤浅的学习自己喜欢的演艺明星的衣着服饰等方面。考生站在时代高度,以时代楷模为偶像,选择学习他们的美好的人格,展现一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4.文体的限制性。题目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写作时考生要结合自己对于“追寻偶像”的认识和思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有力,突出文体特征,切不可写成其它文体。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考生可以谈怎样选择偶像,选择哪些人为自己的偶像;也可以谈如何向偶像学习,怎样通过学习偶像来完善自己;可以谈偶像的内涵,什么是真正的偶像;也可以综合立意。16
2.联想思考开放。针对追寻偶像,考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可以选择为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如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也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如疫情中的众多“逆行者”、感动中国平凡人物等;也可以选择爱国志士、有为青年、奥运健儿……作为自己的偶像,只要选择的偶像具有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学习偶像的内在美好品格,展现当代青年的正确价值取向,都切合题意。切题立意:1.追寻偶像,完善自我。2.追寻偶像,时代有我。3.沐偶像之光,圆青春之梦。4.追寻偶像,点亮时代。……偏题立意:1.论时代偶像。(泛泛而谈,走向话题,题目要考生谈的是对“追寻偶像”的认识和思考。)2.勇于奉献。(偏离题目核心,题目的核心是对“追求偶像”的认识。)……范文:莫被流俗遮慧眼,追寻偶像需理性偶像可以为人生导航,让我们的青春有更明确的奋斗方向。站在青春的岔路口,面对纷繁芜杂的偶像崇拜,我们应该选择谁作为自己的偶像,我们应该怎样追寻偶像呢?追寻偶像,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流俗遮蔽慧眼,让人生止步于肤浅和庸俗。偶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和向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青年学子,应该选择怎样的偶像呢?颜值控、拜金奴曾泛滥一时,佛系、躺平和丧文化也悄然兴起。演艺明星,妆容精致,生活奢华,收入诱人。可浅薄地追星之后留下的只有虚无,年少成名、一夜暴富也只是神话。疫情时代,钟南山、李兰娟、陈薇……成就了我们的定疫神针;医护工作者疲惫的笑脸、笨重的脚步成为我们内心最温暖的力量。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悲恸;洪水袭击中原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身影又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谁是我们追寻的偶像?心中有大爱,忠于祖国,奉献人民的人才是真正的偶像。追寻偶像,需要有清醒的头脑,辨清追寻的方向,以偶像的优点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16
有了偶像,我们应该追寻偶像的哪些方面?狂热的偶像崇拜,往往使我们产生晕轮效应,陷入盲目崇拜的泥潭。杜甫以李白为偶像,写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李白的欣赏,却没有疯狂的迷恋,全盘学习。李白的诗歌清新飘逸,乐观洒脱,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杜甫以李白的诗歌为师,使自己的诗歌在沉郁悲怆中多了几分豪放辽阔。以偶像的优点为榜样,不断完善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追星”。身边不少朋友以模仿自己崇拜的明星为乐,动辄追求某星同款,关注明星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的着装和打扮,不亦乐乎地陷入铁粉和黑粉间口水战争,此种浅薄和鄙陋有待理性来匡正。追寻真正的偶像,真正地追寻偶像,我们青年学子要拨开迷雾,找准方向,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上有行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戍边烈士陈祥榕的深情告白,化身为寸土不让的守护行动;“执着的追求,闪光的青春”,时代楷模黄文秀的青春格言落实为扶贫攻坚、建设家乡的务实行动;“英雄本色,本真生活”,北大学子宋玺用自己的文韬武略、永不服输的精神,化作亚丁湾护航行动。追寻偶像,我们不但追寻偶像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操,还要追寻他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格,更要追寻他们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行动。莫被流俗遮慧眼,追寻偶像需理性。让我们在流俗中抛却低级趣味,告别庸俗和浅薄,跻身时代建设的洪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劲,活出偶像的风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