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湛江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
ID:4226 2021-08-24 1 2.00元 7页 111.59 KB
已阅读7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湛江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A.废丞相,权分六部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设立“三司”D.八股取士 3.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收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 4.自秦朝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我国历史上因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力量削弱,地方势力膨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秦末农民起义B.隋炀帝被部将杀死C.金灭辽和北宋D.安史之乱 5.“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创造了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鸳鸯阵’,通过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方式,有效地打击敌人,实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他”是()A.戚继光B.郑成功C.郑和D.岳飞 6.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 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B.C.D. 9.明朝官员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如下史实中,表明徐光启“精晓农学”的是()A.译《几何原本》B.译《测量法义》C.撰《制火药法》D.著《农政全书》 10.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文成公主入藏 11.如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755﹣﹣763)”处应该填写()A.黄巢起义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12.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B.促进了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元朝“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B.御史台C.刺史D.御史大夫 14.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15.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郑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A.开通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C.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D.七下西洋,搜罗了亚非各地的奇珍异宝 16.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①土地高度集中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③赋税沉重④物价昂贵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7.“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书写。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该小说是()A.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B.我国最早的古典小说C.以宋代农民起义为题材D.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8.下列关于安史叛军的进犯路线,正确的一组是()A.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B.河北南下→攻下潼关→攻占洛阳→逼近长安C.河北南下→逼近长安→攻下潼关→攻占洛阳D.攻下潼关→河北南下→攻占洛阳→逼近长安 19.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由此可见,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A.部队纪律严明B.百姓大力支援C.将领善于创新D.后勤补给充足 20.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入主中原,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关于这两位杰出首领的说法正确的是()A.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C.皇太极建立后金政权D.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统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材料二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宋朝时期,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上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期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1)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丝绸之路曾发挥过怎样的作用。(2)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以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3)宋朝时的中国海上贸易发达与这一时期科技上哪一重大发明与应用有关?(4)材料四中的政策是指什么?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并结合不同的对外政策带来的不同后果谈谈自己的感悟。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统治者为“分权制衡”,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材料四:“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归纳出“隋亡”的原因?(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任意一个?(3)依据材料四,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4)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5)综合上述隋唐历史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学年广东省湛江二十二中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答案】D【考点】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开创科举,开凿运河”可知此人是隋炀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2.【答案】B【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周同学的评论反映的是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负责对臣民进行监视和侦查,使得官员没了隐私权。3.【答案】D【考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的社会生活。【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收复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描绘出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反映了当时北宋政府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因其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别多,故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4.【答案】D【考点】安史之乱【解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解答】自秦朝以来,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我国历史上因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力量削弱,地方势力膨胀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D。5.【答案】A【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创造了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鸳鸯阵’,通过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方式,有效地打击敌人,实现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及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6.【答案】C【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金榜题名”;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7.【答案】A【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解答】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分析题干可知,玄奘西行是玄奘去西方求取佛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的故事,是主动学习外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开放意识,也体现了刻苦精神,故A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BD反映了先进的唐朝文化的对外传播。故选A。8.【答案】B【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故选B。9.【答案】D【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徐光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题干选项中表明徐光启“精晓农学”的是著《农政全书》。10.【答案】C【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知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是长安,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故最能够论证题干观点的史实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1.【答案】D【考点】安史之乱【解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755﹣﹣763)”处应该填写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12.【答案】A【考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材料“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要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可知,交子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A项正确。BC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A。13.【答案】B【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所以御史台能够体现元朝“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14.【答案】A【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解析】这道题考查了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把握北宋初年宋辽之间的战争概况。【解答】北宋建立后,为夺回幽云十六州,同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战争。小说《天龙八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因此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暴露以后群雄与乔峰相斗。15.【答案】B【考点】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郑和下西洋【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解答】结合所学,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B符合题意。16.【答案】D【考点】明朝的腐败与李自成起义【解析】本题以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为依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解答】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①土地高度集中、③赋税沉重明末提出的。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④物价昂贵与题意无关。17.【答案】A【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书写。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小说是《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18.【答案】A【考点】安史之乱【解析】本题以“安史叛军的进犯路线”为切入点,考查的安史之乱的知识。【解答】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故安史叛军的进犯路线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19.【答案】C【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以戚继光抗倭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解答】据材料“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可知,明朝能够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戚继光不断创新。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并且将领善于创新,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20.【答案】B【考点】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加强军事力量,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ACD说法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答案】起点:长安。作用: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日本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指南针。政策:闭关锁国。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趋势: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感悟:我国古代在实行对外开放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昌盛;在闭关锁国时期,国家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由此可知,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宋朝的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等知识,明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解答】据材料一可知,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以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的史实有日本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的中国海上贸易发达与这一时期科技上指南针这一重大发明与应用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政策是指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是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锁国。并结合不同的对外政策带来的不同后果可知,我国古代在实行对外开放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昌盛;在闭关锁国时期,国家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由此可知,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答案】制度:实行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也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中央:削弱武将权力,解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分割宰相权力。地方:削弱知州的权力,对地方州县长官调动实行“三年一换”制,地方税收由中央掌控。变化:权力逐渐缩小,受到中央的节制。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考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元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本题以“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中央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北宋、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的郡县制度以及作用、北宋统治者为“分权制衡”,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带来的变化等知识,明确古代中国政治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答】根据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郡县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也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基本格局。根据材料二“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所学知识孔子,北宋统治者为“分权制衡”,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有在中央削弱武将权力,解除禁军主要将领的兵权;分割宰相权力。在地方削弱知州的权力,对地方州县长官调动实行“三年一换”制,地方税收由中央掌控。根据材料三“元代行省的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长官的权力出现的变化是权力逐渐缩小,受到中央的节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政治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隋朝大运河;开凿了大运河。开元盛世;重视农业发展,重用人才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我们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隋朝的灭亡光耀千古的唐诗【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隋朝的灭亡、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光耀千古的唐诗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意思是隋朝的灭亡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可是大运河至今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因此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开元盛世,据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包括重视农业发展,重用人才等。依据材料四“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可知,“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有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这说明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五代十国。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要注重减轻百姓的负担等。第13页共14页◎第14页共14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湛江八年级(上)开学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