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边的雪张炜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第125页共125页,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呜喔——哎——救救——呜……”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第125页共125页,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8.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第125页共125页,9.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挑脚陆涛声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上海等城市的“洋货”涌向乡下,乡下农副产品也销往城市,都越来越多。柳林镇店家进出货量大了,有了定期开往常州载客、带货的挂帆班船,搬运活儿也就多了。这一带称搬运工为“挑脚”。镇上的挑脚不断增多,有时活儿多人不够,有时活儿少就抢着干,常发生争执。有个被人叫“老巴子”的,二十六七岁,个子瘦小,老被人欺得轮不上干活儿。这回东街外茧行里要挑蚕茧装船运送到苏州,老巴子事先找茧行王老板讲好,搬运也算他一个。这天他头一个赶到。茧行原只要五个挑脚,却到了六个。多了个叫长根的大个子,事先并没有说好,要参加挑茧,要把老巴子挤掉。老巴子不买账,跟长根争吵起来。长根自恃身高力大,就伸手把老巴子推搡得趔趔趄趄,要赶他走。老巴子宁输拳头不输嘴,骂个不停。有个叫荣福的挑脚,正扛着扁担经过,不由停住脚看吵闹。他住得离老巴子家不远,知道老巴子家有个年近六旬的瞎眼老娘和两个还没有灶台高的孩子,全靠老巴子卖力养活,生活很艰难。荣福同情老巴子,为他不平。见长根揪住老巴子衣领,扬起拳头,要朝他面门砸去,荣福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长根握拳的那肘子:“欺弱小算什么好汉!放开他!”长根先是一愣,随后冷冷地着他:“要你多管什么闲事!荣福松了手,轻蔑地一笑:“路不平,众人铲。”长根放开老巴子,冷笑着说:“你想跟老子交交手?”挑明要较量的意思。“不服就试试!”荣福立马应战。茧行王老板怕闹出大祸,忙劝阻:“都是为要活儿干,是小事,不必争了,今天我就多用一个人。”随后又说:“第125页共125页,你们挑脚里最好有个头儿,每天歇工时把第二天要干的活儿排排,轮流分配,省得老难为主家。”挑脚们都赞成王老板说的。“你们说,这个领头的该让哪个当?”长根急切地问挑脚们,盼别人提他“我!”荣福不等别人开口就硬声硬气接应。“你?”长根大有横枪立马之势,“那先得比试比试!”王老板又忙把两人隔开,想出一个主意:“你们都要靠力气赚钱过日子,万一哪个伤了,会连累家小受苦。不如用干活儿比力气定高下。”于是,歇工后众挑脚到徐记茶馆,定下比赛办法和规则,并立了字据。这比赛的消息一下传开,第二天清早,小镇上的人纷纷拥到河边码头围观。是比挑小麦上船。小麦用麻袋装好的,有五十斤和二十斤两种,挑时用麻绳络子兜着,随挑者装。荣福和长根都找来了最粗壮最硬的扁担。先是由长根挑,他装了二百四十斤,从河岸上走向码头,一步一步踏下十四级石阶,走过跳板踏上船头,把跳板压得微弯,船头也压得微低。他在船头上慢慢转了个身,回头又走过跳板,蹬十四级石阶跳到岸上,稳当放下担子轮到荣福了,他不动声色,装了三百二十斤。他弓下身把扁担搁上肩,两腿摆成坐马势,用劲儿一挺,身子站直挑了起来。正要迈步,“嘎巴”一声,扁担断成了两截,显然,没有一根扁担可以经得起三百斤。他早备了一根茶缸粗的毛竹扛棒。围观人中有好些人劝他别意气过盛压伤身子。他一言不发,用扛棒挑起了担子。论个子他没有长根高,可他的身板阔达达厚墩墩,像是铁铸铜浇的;那三百多斤的担子犹如搁在一块厚厚的石碑上。他一步一步跨下码头石阶,跳板随他移步下晃。他踏上船站定后,故意耸耸肩晃了晃担子,把船头压得连连点头,河面泛出一圈圈波纹。他稳笃笃转过身,再走过跳板蹬着石阶回到岸上,不紧不慢把担子放下,两条粗臂交错在胸前望着长根,气都不喘。镇上人原都知道荣福从小练甩石锁,力气大,究竟大怎样并没有数,这回一见,都惊讶不已。长根脸发了红,面上掠过一丝尴尬的神色,迟疑了一会儿,突然上前托起荣福放下的担子,身子一挺,挑得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向码头石阶跨去。人们都大吃一惊。王老板发急说:第125页共125页,“你就别再挑啦,万一弄坏身子,老婆儿子就都得跟你受罪呀!”长根还是不听,强着要下石阶。荣福从长根挪出两三步的样子,就掂量出他根本没能耐挑着下完十四级台阶。听王老板一说,心倒软了几分:不可怜长根,还得可怜他的家小,便不声不响快步抢到长根前头,连冲下五六级石阶,等着长根挑担子下来。长根摇晃着沿石阶往下跨着,荣福也一级一级往下退。长根跨出第五级石阶时,忽然一晃,担子一头拖撞到石阶,顿时失去平衡,要往下跌。眼看就要出大事闯出大祸,荣福跨上一步,双臂猛地抱住长根身子,右肩侧着往上一挺顶住了扛棒,随后就接过担子挑回岸上。长根一下瘫软地坐到石阶上,面孔发白,气喘得呼呼响荣福当了挑脚班头。过后,老巴子问荣福:“你怎么还帮长根?”荣福反问:“你怎么不问我干吗要帮你?”(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对老巴子、长根、荣福形象的刻画均用到了外貌描写。B.王老板虽非主要人物,但他对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小说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安排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C.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如比赛时长根瘫软地坐到石阶上,结尾处老巴子对荣福帮长根的疑问,这些都衬托了荣福的力气之大。D.小说开篇先交代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对具体故事的讲述,让读者看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江南小镇的世态人情,选材典型。8.小说多处充满了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9.文学即人学,展现人性之美是文学创作的一大水恒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所展现的人性之美。(6分)第125页共125页,答:【分析】7.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的分析回归原文,根据原文内容进行辨析。8.本题考查对小说矛盾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联系具体语段分析。9.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人性之美”,结合原文相关情节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陈公弼与苏东坡申平苏东坡刚入官场时,并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时,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日一样上班,但见他身着锦袍,足蹬快靴,昂首走路,一副与众不同的模样。路遇同事,那个亲切的称呼便在耳边响起:“苏贤良,你早!”突然听见一声断喝,宛如狮吼:“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东坡扭头。见是一个黑脸壮汉,别看个子小,眼睛却不小,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他立即认出来了,这是新任知府陈公弼,昨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东坡不由得停下脚步说道:“大人,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不料陈公弼听了,一双牛眼立刻瞪向他,厉声喝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第125页共125页,从这开始,东坡和陈黑子的战争就打响了。不但他起草的公文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面目皆非,而且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陈黑子压起来不做回复。东坡又气又恨。这日,陈黑子召集开会,苏轼故意缺席,以示抗议。据说陈黑子暴跳如雷,当众宣布,苏轼无故不来开会,罚黄铜八斤,以儆效尤。就连一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一介武夫手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东坡心中充满怨气,整日借酒浇愁。这天夜里,东坡睡不着觉。他想起来到凤翔任职之前,当朝宰相韩琦曾经特意接见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苏啊,你去了好好历练,遇到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东坡立刻起身下地,来到书房,点亮蜡烛,铺好纸砚,奋笔疾书……自从给韩琦的信件发出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儿躲躲闪闪。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黑子毕竟也没把自己怎么样,你却告了人家的黑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人,宣布陈公弼因不关心百姓疾苦,加之打压人才而被降职。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结,东坡感觉更加痛苦。有时他想,人啊,活着怎么就这么累哟!不想陈黑子对东坡的态度突然好转起来,这倒闹得让他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是那封信起了作用,还是陈黑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几天后他才知道,原来是陈公弼主持建造的凌虚台马上要竣工了,要苏轼写一篇《凌虚台记》。哼,你牛,到最后还得来求老子吧!且看我如何借题发挥。“物之废并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当晚,东坡书房的灯火彻夜不息,他历数历代楼台兴废,指出当权者不过是忽往忽来的匆匆过客,只有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千古不朽。他写得痛快淋漓,一洗心中块垒。天亮上班之时,便把文稿交给了陈公弼。他猜想,要么这厮看不懂,要么这斯看懂了,东改西改,甚至弃之不用。他暗暗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谁知陈黑子却毫无动静,见面也不提此事,显得高深莫测。凌虚台终于落成了,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台仪式。当红布揭开,东坡定睛细看,却发现自己写的文稿竟然一字未改,完全照刻。这使他感觉十分意外。这时,陈公弼笑吟吟地走过来,问道:“怎么样。看你的大作刻得还满意吗?”第125页共125页,东坡慌乱点头称是。陈公弼又道:“你以诗人的眼光,借古讽今,为民请命,劝我多做好事,难得。你这个苏贤良,看来还真的不是白给的。”一提苏贤良,东坡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说道:“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陈公弼立刻笑了起来,看着他说:“怎么,你还真的记恨我呀?”东坡急忙争辩道:“不是这事,我指的是我写的那个有关《差役法》的报告,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理不睬?”陈公弼说:“那个报告,你给我的第二天我就送上去了。你不知道就等于没送吗?”东坡一时语塞,又听陈公弼说:“你这个娃娃啊,年少名高,恃才傲物。我来凤翔上任时,韩琦宰相曾亲自交代我,要严格要求你,要磨磨你的性格。你前些天是不是给他写信了?嘿嘿,你这个小老乡啊!”东坡听了,又羞又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赶快给陈公弼鞠了一躬,低声说:“对不起陈知府,是我错怪你了。”(选自《草原》2021年第2期,有删改)【相关链接】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节选自苏轼《陈公弼传》)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东坡和陈公弼争辩“苏贤良”不是妄称,并且写有关《差役法》的调查报告,说明他确实恃才傲物,有必要磨一磨性格。B.苏东坡写《凌虚台记》陈公弼不改一字,还称赞苏东坡为民请命难得,在对比中突显了陈公弼谦逊大度的特点。C.虽然韩琦在文中没有出场,苏东坡回忆他和陈公弼提到他的内容却推动了情节发展,侧面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爱惜。D.第125页共125页,小说前面写陈公弼处处为难苏东坡,到后面才揭开真相,交代他这样做是为了磨炼苏东坡,情节的突转使小说跌宕起伏。8.在和陈公弼的交往过程中,苏东坡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9.小说取材于《陈公弼传》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现实性的角度分析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第125页共125页,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四段中写芦花到冬至不败、红叶三个月不落、乌柏子着在枝头、草色总带点绿意,表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B.第五段中“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是说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D.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作“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第125页共125页,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写出江南冬雪的美丽。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有一种明朗的情调。C.江南的冬天,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因而在江南既感不到岁末的肃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8.作者写“江南雪景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4分)9.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成 长路遥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第125页共125页,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霞披着件衫子,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看报,拉话。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第125页共125页,这些话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晓霞来不来,他也常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气质?什么是气质?少平第一次听见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气质嘛……”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也不会确切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反正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晓霞又对他说。“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我爸订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每张他几乎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马丁·伊登》。据晓霞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很喜欢,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第125页共125页,(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人物间的对话,田晓霞的话语明显多于孙少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一些女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孙少平就属于侧面描写。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读者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蜕变。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节选部分中没有出场,但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相当开明的父亲。8.小说中的田晓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孙少平“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7-9小题。三叶岛(节选)钟法权第125页共125页,三叶岛在南海的前沿,最先感受到“山竹”的征兆。九月十日那天,大海便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海浪跳跃式地相互拍打,云层也开始变厚,几乎是像锅盖一样盖住了海面。蓄水罐里的水越来越少,仅仅够一个星期的做饭用水所需。因为水紧缺,三个人心照不宣地节约用水。符海对于节约用水的措施都可以坚决无条件地做到,可他无法做到不给三角梅每两天浇一次水。对此,王海很有意见,每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时候,王海便拉下脸,以老兵的身份批评符海说,在海南岛上三角梅到处都是,又不是什么金贵的花,人喝都不够,你还给花浇水,简直是分不清轻重。符海望着窗外的暴雨说,这两盆三角梅是我万里迢迢从琼海乘火车坐轮船带到三叶岛的。它虽说普通,可在三叶岛上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整个小岛上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王海对符海的辩解无法接受,便以老兵和副班长的口气说,三角梅因为台风缺水而枯死实属正常,你的对象也能理解。下次探亲时再带上两盆到岛上来就行,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你好好掂量。符海坚持说道,台风很快过去,而小梅就会坐给养船从三沙来到三叶岛。小梅到岛上来,虽然是来见我,可三角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有可无。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没法说服谁,只得找陈海评理。平常话不多的陈海说,三角梅在岛上就如门前的榄仁树,我们是离不开榄仁树的,如今三角梅也一样,只要我们人在,就要把岛上的一切守护好。一时形成了二比一,王海虽心有不服,也只好不再吭声。钢化玻璃内的三角梅每日灿烂地盛开着;钢化玻璃外的暴雨时断时续地下着。在台风中,小岛像在巨浪中行驶的小船,飘摇着、颠簸着、晃荡着。到了台风真正来临那天,更是昏天黑地,黑色的乌云抱着团在海面上打着转。台风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关紧的窗子被吹得啪啪直响,强大的推力,与海浪合力,小岛仿佛地动山摇。一股更大的台风席卷而来,级别达到了十七级以上。蓄水的蓝色球罐最终没能经受住海的诱惑,先是腾空飞起,而后随着风势又缓缓下坠,像一个蓝色的气球落在了营房门前的操场上,随着风在那儿高速地旋转。当天在塔楼里值班的陈海和符海看了个真真切切。就在他们为眼前的现象所震惊时,只见王海拿着套船的缆绳冲了出去。第125页共125页,陈海像是被火烫了屁股,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紧张而又万分担心地骂道,王海,疯了吗?符海你坚守岗位,我去救他。陈海话没说完,人便冲到了门口。王海艰难地朝着蓝色的球罐靠近。风太大了,人根本无法站稳,他像喝醉了酒,歪歪倒倒、摇摇晃晃地朝着在操场上旋转的水罐靠近。水罐在旋转的过程中,开始快速向大海移动,王海快速抛出了手中的缆绳,第一次没能套住水罐的耳子,因为用力过猛,再加上风的作用,他一下子被掼了出去,被风刮倒在地。平常用缆绳套船是王海最拿手的绝活,在七八级风中,他也能把张着口的缆绳又准又稳地套在靠近码头的船桩上,可是今天的台风达到了十七级以上,抛出去的缆绳很快被台风吹得变了形状。王海没有气馁灰心,倔强地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水罐抛出缆绳,这一次抛出去的缆绳套住了水罐的耳子,可水罐在强劲台风的作用下,再一次被台风吸到了离地面一米多高的位置,并快速向着大海移动。王海两脚蹲地,身子向后仰,双手紧紧地拉着缆绳。台风的力量太大了,扯着王海向大海飞去。危急时刻,陈海像一股旋风冲到了王海的身下,一把抱住了王海的双脚。这一天,这一刻,正是台风最凶猛的时刻。陈海手中抓到的只是王海的一双迷彩胶鞋。台风过后的南海渐渐趋于平静,部队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第二天上午,符海在赵述岛以东二百公里处的海面上发现了漂在海面上的蓝色水罐,还有把自己系在缆绳另一端的王海……陈海与符海在整理王海的遗物时,发现王海的集邮册里,每一页都夹着一两朵三角梅花瓣的标本。紫红色的花瓣虽然干枯了,可依然保持着鲜艳灿烂的本色,像用紫红绸布剪的花朵一样。符海一时弄不明白,如此喜欢三角梅的王海,为什么反对他给三角梅浇水?为什么他要如此无畏地救一个蓄水的水罐?还是陈海看得仔细,他在集邮册最后一页,发现了王海写的一行字:如果三角梅干死了,就让符海将这些三角梅的花瓣献给他心爱的小梅。符海一页一页翻看三角梅花瓣的标本,他感动地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对陈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追悼会那天,符海与他的女朋友小梅,用三角梅花瓣给王海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第125页共125页, (节选自《人民文学》 2020年08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台风“山竹”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独特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逐渐紧张的氛围中展开叙述描写。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特别是王海在台风中用缆绳套储水罐的动作描写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感。C.在对待三角梅的态度上,王海与符海和陈海出现了分歧,王海作为一名老兵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符海则有些意气用事。D.“露出恐怖狰狞的面孔”“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运用比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再现了台风“山竹”的威猛。8.小说中“三角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9.符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滚烫的土地阎秀丽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第125页共125页,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第125页共125页,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第125页共125页,“那你就去呗。”“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C.“地是通人性的”,“你勤了,地就勤”,这些语言描写表现父亲的自信和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反复使用,意蕴深刻。8.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9.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6分)第125页共125页,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答案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边的雪张炜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第125页共125页,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呜喔——哎——救救——呜……”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第125页共125页,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8.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9.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第125页共125页,【答案】7.B8.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因海浪风雪越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9.①情节方面: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结构浑然一体。②主题方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也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③读者感受方面: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④情节方面: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说法错误。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125页共125页,《海边的雪》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对老人,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为了给海里落水的人指明方向,不惜点燃了海边他们寄身躲避风雨的铺子,歌颂了老人们舍己救人的品质;小说最后通过老人们的儿子也因铺子的大火而得救,表达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小说中,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通过海浪风雪的描写,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情节上看,结合“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正是因为风雪之大,老人睡不着,所以才走出铺子;落水者和迷路者也因风雪之大才会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老人要点燃铺子搭救大海中落水者。从表现人物上看,结合“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分析可知,海浪风雪之大,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尤其是小说中对铺子的介绍,铺子不单是两位老人躲避风雨寄身的地方,也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能够舍出性命拿出承包组所有的家当去救人,更彰显两位老人的品质可贵。从主题上看,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事件也许有些巧合,但是却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中,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结合文本内容“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内容分析,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结合“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可知,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分析,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第125页共125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挑脚陆涛声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上海等城市的“洋货”涌向乡下,乡下农副产品也销往城市,都越来越多。柳林镇店家进出货量大了,有了定期开往常州载客、带货的挂帆班船,搬运活儿也就多了。这一带称搬运工为“挑脚”。镇上的挑脚不断增多,有时活儿多人不够,有时活儿少就抢着干,常发生争执。有个被人叫“老巴子”的,二十六七岁,个子瘦小,老被人欺得轮不上干活儿。这回东街外茧行里要挑蚕茧装船运送到苏州,老巴子事先找茧行王老板讲好,搬运也算他一个。这天他头一个赶到。茧行原只要五个挑脚,却到了六个。多了个叫长根的大个子,事先并没有说好,要参加挑茧,要把老巴子挤掉。老巴子不买账,跟长根争吵起来。长根自恃身高力大,就伸手把老巴子推搡得趔趔趄趄,要赶他走。老巴子宁输拳头不输嘴,骂个不停。有个叫荣福的挑脚,正扛着扁担经过,不由停住脚看吵闹。他住得离老巴子家不远,知道老巴子家有个年近六旬的瞎眼老娘和两个还没有灶台高的孩子,全靠老巴子卖力养活,生活很艰难。荣福同情老巴子,为他不平。见长根揪住老巴子衣领,扬起拳头,要朝他面门砸去,荣福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长根握拳的那肘子:“欺弱小算什么好汉!放开他!”长根先是一愣,随后冷冷地着他:“要你多管什么闲事!荣福松了手,轻蔑地一笑:“路不平,众人铲。”长根放开老巴子,冷笑着说:“你想跟老子交交手?”挑明要较量的意思。“不服就试试!”荣福立马应战。茧行王老板怕闹出大祸,忙劝阻:“都是为要活儿干,是小事,不必争了,今天我就多用一个人。”随后又说:“第125页共125页,你们挑脚里最好有个头儿,每天歇工时把第二天要干的活儿排排,轮流分配,省得老难为主家。”挑脚们都赞成王老板说的。“你们说,这个领头的该让哪个当?”长根急切地问挑脚们,盼别人提他“我!”荣福不等别人开口就硬声硬气接应。“你?”长根大有横枪立马之势,“那先得比试比试!”王老板又忙把两人隔开,想出一个主意:“你们都要靠力气赚钱过日子,万一哪个伤了,会连累家小受苦。不如用干活儿比力气定高下。”于是,歇工后众挑脚到徐记茶馆,定下比赛办法和规则,并立了字据。这比赛的消息一下传开,第二天清早,小镇上的人纷纷拥到河边码头围观。是比挑小麦上船。小麦用麻袋装好的,有五十斤和二十斤两种,挑时用麻绳络子兜着,随挑者装。荣福和长根都找来了最粗壮最硬的扁担。先是由长根挑,他装了二百四十斤,从河岸上走向码头,一步一步踏下十四级石阶,走过跳板踏上船头,把跳板压得微弯,船头也压得微低。他在船头上慢慢转了个身,回头又走过跳板,蹬十四级石阶跳到岸上,稳当放下担子轮到荣福了,他不动声色,装了三百二十斤。他弓下身把扁担搁上肩,两腿摆成坐马势,用劲儿一挺,身子站直挑了起来。正要迈步,“嘎巴”一声,扁担断成了两截,显然,没有一根扁担可以经得起三百斤。他早备了一根茶缸粗的毛竹扛棒。围观人中有好些人劝他别意气过盛压伤身子。他一言不发,用扛棒挑起了担子。论个子他没有长根高,可他的身板阔达达厚墩墩,像是铁铸铜浇的;那三百多斤的担子犹如搁在一块厚厚的石碑上。他一步一步跨下码头石阶,跳板随他移步下晃。他踏上船站定后,故意耸耸肩晃了晃担子,把船头压得连连点头,河面泛出一圈圈波纹。他稳笃笃转过身,再走过跳板蹬着石阶回到岸上,不紧不慢把担子放下,两条粗臂交错在胸前望着长根,气都不喘。镇上人原都知道荣福从小练甩石锁,力气大,究竟大怎样并没有数,这回一见,都惊讶不已。长根脸发了红,面上掠过一丝尴尬的神色,迟疑了一会儿,突然上前托起荣福放下的担子,身子一挺,挑得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向码头石阶跨去。人们都大吃一惊。王老板发急说:第125页共125页,“你就别再挑啦,万一弄坏身子,老婆儿子就都得跟你受罪呀!”长根还是不听,强着要下石阶。荣福从长根挪出两三步的样子,就掂量出他根本没能耐挑着下完十四级台阶。听王老板一说,心倒软了几分:不可怜长根,还得可怜他的家小,便不声不响快步抢到长根前头,连冲下五六级石阶,等着长根挑担子下来。长根摇晃着沿石阶往下跨着,荣福也一级一级往下退。长根跨出第五级石阶时,忽然一晃,担子一头拖撞到石阶,顿时失去平衡,要往下跌。眼看就要出大事闯出大祸,荣福跨上一步,双臂猛地抱住长根身子,右肩侧着往上一挺顶住了扛棒,随后就接过担子挑回岸上。长根一下瘫软地坐到石阶上,面孔发白,气喘得呼呼响荣福当了挑脚班头。过后,老巴子问荣福:“你怎么还帮长根?”荣福反问:“你怎么不问我干吗要帮你?”(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对老巴子、长根、荣福形象的刻画均用到了外貌描写。B.王老板虽非主要人物,但他对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小说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安排这一人物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C.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如比赛时长根瘫软地坐到石阶上,结尾处老巴子对荣福帮长根的疑问,这些都衬托了荣福的力气之大。D.小说开篇先交代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对具体故事的讲述,让读者看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江南小镇的世态人情,选材典型。8.小说多处充满了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9.文学即人学,展现人性之美是文学创作的一大水恒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所展现的人性之美。(6分)第125页共125页,答:【分析】7.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的分析回归原文,根据原文内容进行辨析。8.本题考查对小说矛盾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联系具体语段分析。9.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人性之美”,结合原文相关情节分析。【解答】7.C.“这些都衬托荣福的力气之大”错误,根据语境可知,老巴子的疑问衬托了荣福的人性之美。故选:C。8.“多了个叫长根的大个子,事先并没有说好,要参加挑茧,要把老巴子挤掉。老巴子不买账,跟长根争吵起来。长根自恃身高力大,就伸手把老巴子推搡得趔趔趄趄,要赶他走”,长根事先并没有和王老板说好使来参加挑茧,硬要把老巴子挤掉,因此其和老巴子产生矛盾冲突。“‘要你多管什么闲事!’荣福松了手,轻蔑地一笑:‘路不平,众人铲。’长根放开老巴子,冷笑着说:‘你想跟老子交交手?’挑明要较量的意思。‘不服就试试!’荣福立马应战”,荣福替老巴子打抱不平,因此其和长根产生了矛盾冲突。“‘你们说,这个领头的该让哪个当?’长根急切地问挑脚们,盼别人提他。‘我!’荣福不等别人开口就硬声硬气接应。‘你?’长根大有横枪立马之势,‘那先得比试比试!’”,荣福和长根竞争领头的职位,两人产生了第二次冲突。“长根脸发了红,面上掠过一丝尴尬的神色,迟疑了一会儿,突然上前托起荣福放下的担子,身子一挺,挑得站了起来,踉踉跄跄向码头石阶跨去”,长根和荣福第一次较量失败,在明知自己抵不过荣福的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和荣福进行第二次较量,其心理与行为充满着矛盾冲突。9.“你们都要靠力气赚钱过日子,万一哪个伤了,会连累家小受苦”,从王老板口中我们知道挑脚们争着干活,靠力气赚钱,目的是让自己的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体现了任劳任怨的人性之美。“见长根揪住老巴子衣领,扬起拳头,要朝他面门砸去,荣福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长根握拳的那肘子:‘欺弱小算什么好汉!放开他!’”“第125页共125页,眼看就要出大事闯出大祸,荣福跨上一步,双臂猛地抱住长根身子,右肩侧着往上一挺顶住了扛棒,随后就接过担子挑回岸上”,荣福既替老巴子打抱不平,又果断出手助自己的竞争对手长根,体现同情弱者的人性之美。“都是为要活儿干,是小事,不必争了,今天我就多用一个人”,在长根与老巴子有冲突时,王老板愿意多用一个人;“你们都要靠力气赚钱过日子,万一哪个伤了,会连累家小受苦。不如用干活儿比力气定高下”,在长根与荣福欲粗暴比试时,王老板及时对他们进行劝阻给出了合理的竞争方案;“你就别再挑啦,万一弄坏身子,老婆儿子就都得跟你受罪呀”,在长根硬着头皮和荣福再次进行较量时,王老板及时对长根进行劝阻,体现怜悯的人性之美。答案:7.C8.①长根与老巴子的冲突:长根事先并没有和王老板说好使来参加挑茧,硬要把老巴子挤掉,因此其和老巴子产生矛盾冲突。②荣福与长根的第一次冲突。荣福替老巴子打抱不平,因此其和长根产生了矛盾冲突。③荣福和长根的第二次冲突。荣福和长根竞争领头的职位,人产生了第二次冲突。④长根的自我冲突。长根和荣福第一次较量失败,在明知自己抵不过荣福的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和荣福进行第一次较量,其心理与行为充满着矛盾冲突。9.①任劳任怨的人性之美:挑脚们争着干活,靠力气赚钱,目的是让自己的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②同情弱者的人性之美:荣福既替老巴子打抱不平,又果断出手助自己的竞争对手长根。③怜悯的人性之美:在长根与老巴子有冲突时,王老板愿意多用一个人;在长根与荣福欲粗暴比试时,王老板及时对他们进行劝阻给出了合理的竞争方案;在长根硬着头皮和荣福再次进行较量时,王老板及时对长根进行劝阻。【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第125页共125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陈公弼与苏东坡申平苏东坡刚入官场时,并不叫苏东坡。他本名苏轼,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叫作苏贤良。那年他金榜高中,名动京师,正在自我陶醉时,却不料被派到既偏又穷的陕西凤翔府,当了个小小的签判(秘书)。那天早上,东坡和往日一样上班,但见他身着锦袍,足蹬快靴,昂首走路,一副与众不同的模样。路遇同事,那个亲切的称呼便在耳边响起:“苏贤良,你早!”突然听见一声断喝,宛如狮吼:“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东坡扭头。见是一个黑脸壮汉,别看个子小,眼睛却不小,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他立即认出来了,这是新任知府陈公弼,昨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东坡不由得停下脚步说道:“大人,卑职这苏贤良的称呼,不是妄称。我曾经参加过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名列优等。”不料陈公弼听了,一双牛眼立刻瞪向他,厉声喝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从这开始,东坡和陈黑子的战争就打响了。不但他起草的公文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面目皆非,而且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陈黑子压起来不做回复。东坡又气又恨。这日,陈黑子召集开会,苏轼故意缺席,以示抗议。据说陈黑子暴跳如雷,当众宣布,苏轼无故不来开会,罚黄铜八斤,以儆效尤。就连一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一介武夫手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东坡心中充满怨气,整日借酒浇愁。这天夜里,东坡睡不着觉。他想起来到凤翔任职之前,当朝宰相韩琦曾经特意接见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小苏啊,你去了好好历练,遇到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东坡立刻起身下地,来到书房,点亮蜡烛,铺好纸砚,奋笔疾书……第125页共125页,自从给韩琦的信件发出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儿躲躲闪闪。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黑子毕竟也没把自己怎么样,你却告了人家的黑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人,宣布陈公弼因不关心百姓疾苦,加之打压人才而被降职。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结,东坡感觉更加痛苦。有时他想,人啊,活着怎么就这么累哟!不想陈黑子对东坡的态度突然好转起来,这倒闹得让他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是那封信起了作用,还是陈黑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几天后他才知道,原来是陈公弼主持建造的凌虚台马上要竣工了,要苏轼写一篇《凌虚台记》。哼,你牛,到最后还得来求老子吧!且看我如何借题发挥。“物之废并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当晚,东坡书房的灯火彻夜不息,他历数历代楼台兴废,指出当权者不过是忽往忽来的匆匆过客,只有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千古不朽。他写得痛快淋漓,一洗心中块垒。天亮上班之时,便把文稿交给了陈公弼。他猜想,要么这厮看不懂,要么这斯看懂了,东改西改,甚至弃之不用。他暗暗做好了各种应对的准备。谁知陈黑子却毫无动静,见面也不提此事,显得高深莫测。凌虚台终于落成了,这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台仪式。当红布揭开,东坡定睛细看,却发现自己写的文稿竟然一字未改,完全照刻。这使他感觉十分意外。这时,陈公弼笑吟吟地走过来,问道:“怎么样。看你的大作刻得还满意吗?”东坡慌乱点头称是。陈公弼又道:“你以诗人的眼光,借古讽今,为民请命,劝我多做好事,难得。你这个苏贤良,看来还真的不是白给的。”一提苏贤良,东坡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说道:“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陈公弼立刻笑了起来,看着他说:“怎么,你还真的记恨我呀?”东坡急忙争辩道:“不是这事,我指的是我写的那个有关《差役法》的报告,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理不睬?”陈公弼说:“那个报告,你给我的第二天我就送上去了。你不知道就等于没送吗?”东坡一时语塞,又听陈公弼说:“第125页共125页,你这个娃娃啊,年少名高,恃才傲物。我来凤翔上任时,韩琦宰相曾亲自交代我,要严格要求你,要磨磨你的性格。你前些天是不是给他写信了?嘿嘿,你这个小老乡啊!”东坡听了,又羞又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赶快给陈公弼鞠了一躬,低声说:“对不起陈知府,是我错怪你了。”(选自《草原》2021年第2期,有删改)【相关链接】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节选自苏轼《陈公弼传》)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东坡和陈公弼争辩“苏贤良”不是妄称,并且写有关《差役法》的调查报告,说明他确实恃才傲物,有必要磨一磨性格。B.苏东坡写《凌虚台记》陈公弼不改一字,还称赞苏东坡为民请命难得,在对比中突显了陈公弼谦逊大度的特点。C.虽然韩琦在文中没有出场,苏东坡回忆他和陈公弼提到他的内容却推动了情节发展,侧面表现了他对人才的重视爱惜。D.小说前面写陈公弼处处为难苏东坡,到后面才揭开真相,交代他这样做是为了磨炼苏东坡,情节的突转使小说跌宕起伏。8.在和陈公弼的交往过程中,苏东坡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9.小说取材于《陈公弼传》中的相关文字,请从真实性、虚构性、现实性的角度分析本文处理材料的特点。【答案】7.A8.①先是怀恨在心:陈不让别人称他“苏贤良”,他感觉受到打压,颜面受损;他写的《差役法》没有回复,又气又恨,故意缺席陈召集的会议。②接着是内心矛盾:他为向宰相告陈的黑状而不安,又对朝廷处置陈怀有期盼。③继而想讥讽陈公弼:陈请他写《凌虚台记》,他借机讽刺陈恃权炫耀,不体恤百姓。④然后还愤愤不平:记恨陈说他“娃娃还嫩”,不满陈为什么压下他的调查报告。第125页共125页,⑤最后真诚羞愧:得知陈奉宰相之意对自己严格要求,为自己的莽撞和小心眼羞愧,向陈鞠躬认错。9.①小说取材于古代人物传记中的一段材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陈公弼、苏东坡和他们之间的真实事件为原型,符合生活的真实性。②作者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叙写了陈公弼和苏东坡之间事件的细节,具体描写了他们的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等,符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体现了小说艺术合理的虚构性。③小说通过陈公弼、苏东坡以及韩琦之间发生的故事,阐述了人才培养和成长之道,启发读者思考,使故事具有现实性。【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说明他确实恃才傲物,有必要磨一磨性格”错。苏东坡写有关《差役法》的调查报告是他注重调查研究、体察百姓的体现,不能说明他恃才傲物,有必要磨一磨性格。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突然听见一声断喝,宛如狮吼:‘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不料陈公弼听了,一双牛眼立刻瞪向他,厉声喝道:‘你娃娃还嫩,懂个屁!’”“从这开始,东坡和陈黑子的战争就打响了。不但他起草的公文动不动就被那厮改得面目皆非,而且就连他下乡体察民情,写的有关《差役法》弊端的调查报告,也被陈黑子压起来不做回复。东坡又气又恨。这日,陈黑子召集开会,苏轼故意缺席,以示抗议”“就连一代宗师欧阳修也要让他三分的苏轼,却落到这样一介武夫手下,整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东坡心中充满怨气,整日借酒浇愁”,陈公弼不让别人称苏东坡为“苏贤良”,且言语间颇多不屑,又压了苏轼的调查报告,苏轼感觉受到打压,颜面受损,与陈公弼作对;第125页共125页,苏轼向韩琦打了小报告,之后“东坡再看陈公弼,眼神就有点儿躲躲闪闪。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黑子毕竟也没把自己怎么样,你却告了人家的黑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人,宣布陈公弼因不关心百姓疾苦,加之打压人才而被降职。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结,东坡感觉更加痛苦”,这是的他处于矛盾之中,既有不安又有期盼;恰好陈公弼他写《凌虚台记》,“他历数历代楼台兴废,指出当权者不过是忽往忽来的匆匆过客,只有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千古不朽。他写得痛快淋漓,一洗心中块垒”,苏轼想借《凌虚台记》讽刺陈恃权炫耀,不体恤百姓;没想要陈公弼把他写的“凌虚台记”给一字不差的刻上了,但他还是记恨陈公弼,“一提苏贤良,东坡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说道:‘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还质问他“我指的是我写的那个有关《差役法》的报告,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理不睬?”,这时的苏轼依然愤愤不平;得知陈公弼奉宰相之意对自己严格要求时,“东坡听了,又羞又愧,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赶快给陈公弼鞠了一躬,低声说:‘对不起陈知府,是我错怪你了。’”,他为自己的莽撞和小心眼羞愧,向陈鞠躬认错。【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小说的真实性体现在选材和人物上,这篇小说取材于《陈公弼传》,“相关链接”里面给了相关的内容,可见小说选材真实,历史上确有其事;两外小说中的人物,陈公弼和苏轼也都确有其人。这些体现出小说的“真实性”;第125页共125页,小说的虚构性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具体情节和细节描写上,《陈公弼传》中相关文字只有寥寥数语,“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而小说中的情节要丰满得多。如陈公弼的外貌和神态,“见是一个黑脸壮汉,别看个子小,眼睛却不小,目光凶狠,令人望而生畏”;两人的语言描写,“住口,什么苏贤良!一个小小的签判,也敢妄称贤良”“哪里,我娃娃还嫩,懂个屁!”等;还有苏轼的心理描写,“他心中有不安也有期盼,不安的是这陈黑子毕竟也没把自己怎么样,你却告了人家的黑状;期盼的是朝廷突然来人,宣布陈公弼因不关心百姓疾苦,加之打压人才而被降职”等。这些情节都是在原有史料基础上的虚构和艺术加工。这体现出小说的“虚构性”;小说的现实性主要从主题上体现,文中的苏轼是青年人才的典型,而陈公弼和韩琦则是老一辈的代表,通过“你这个娃娃啊,年少名高,恃才傲物。我来凤翔上任时,韩琦宰相曾亲自交代我,要严格要求你,要磨磨你的性格”的描写,让读者领悟到人才培养需要有人引领并“因材施教”,人才成长需要老一辈人悉心栽培,以及人才成长需要有挫折教育等等。这样的主题使得读者能够受到启发,使故事具有现实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第125页共125页,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柏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5页共125页,A.第四段中写芦花到冬至不败、红叶三个月不落、乌柏子着在枝头、草色总带点绿意,表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B.第五段中“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是说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D.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作“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写出江南冬雪的美丽。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有一种明朗的情调。C.江南的冬天,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因而在江南既感不到岁末的肃杀,似乎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的冬景相得益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8.作者写“江南雪景图”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结合文本看作者是怎样组合这些诗文的?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4分)9.文章描写江南的冬景,都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还穿插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6分)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项,“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错误,所谓“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第二段中说“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我”本是江南之人,何来相见恨晚之感?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项,“也缺少一点悠闲的景致”理解错误。文中说“第125页共125页,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作者并不认为江南的冬天缺少景致,只是认为如果再进一步则使之更美。8.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作者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安排的方法以及鉴赏引用诗文手法的能力。根据对题干的理解,考生应掌握材料的组织方式,一般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引用诗句的特点: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风雪夜归人、昨夜一枝开,以上诗句的引用是从夜幕到清晨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的。由此可知本题为“时间顺序”。再分析引用诗句的表达效果,本题引用诗文首先是为写“雪”服务的,故可答写出了“雪趣”;本段写雪没有正面描写,而是引用诗文来表现,这就化实为虚,借助诗文的意境表现雪景的意境之美;使语言凝炼含蓄,言简义丰。诗句的引用增添了江南雪景的意境美,从各个角度写出了江南冬景的美和别致。9.这是衬托的写法。以北国之冬的寒冷有劲儿,反衬江南之冬的温和可爱;以闽粤之冬来反衬江南冬景的恰到好处;引用诗句描写雪景,是为借衬;以搁笔散步侧写冬景诱人。通过衬托,鲜明地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根据对题干的理解,很容易能确定文本中是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内容上分析,开头写的是北方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让人无法忍受,文本通过写北方的冬天是为了进一步的渲染出南方冬天的一种温和,进一步展示出人们无法在北国冬天的环境里感受生命的乐趣。运用的写作手法是对比,拿北国冬和江南冬天进行对比。文中这种对比手法有多处,比如,第二段中,江南的秋天是读书写字的“最惠节季”,而江南的冬天则“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对比;三、四两段拿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作者最后引用了诗句进一步写出了江南冬景的美和别致,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第125页共125页,(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成 长路遥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第125页共125页,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霞披着件衫子,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看报,拉话。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这些话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晓霞来不来,他也常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气质?什么是气质?少平第一次听见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气质嘛……”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也不会确切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反正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晓霞又对他说。“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我爸订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第125页共125页,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每张他几乎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马丁·伊登》。据晓霞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很喜欢,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人物间的对话,田晓霞的话语明显多于孙少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一些女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孙少平就属于侧面描写。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读者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蜕变。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节选部分中没有出场,但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相当开明的父亲。8.小说中的田晓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孙少平“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分析错误,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表现在孙少平的成长上田晓霞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8.①热爱读书,富有主见。田晓霞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②第125页共125页,才华出众,眼界开阔。会演戏和讲故事;田晓霞告诉孙少平,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③关心时事,思想进步。田晓霞告诉孙少平,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④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田晓霞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孙少平东拉西扯地说半天。(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先在文章中找到该人物的相关内容,扣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分析9.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通过对孙少平的梦境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的情形,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年轻人形象。②从情节上看,孙少平梦中的这一情节来自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的情节,呼应了上文。③从主题上看,孙少平梦见自己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其实是他内心中新产生的一种对现实的抗争意识,从而深刻揭示了“成长”的主题。(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节内容的作用的能力。先弄懂该内容的意思,再综合全文分析其在人物形象塑造、结构、主题等方面的作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7-9小题。三叶岛(节选)钟法权三叶岛在南海的前沿,最先感受到“山竹”的征兆。九月十日那天,大海便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海浪跳跃式地相互拍打,云层也开始变厚,几乎是像锅盖一样盖住了海面。第125页共125页,蓄水罐里的水越来越少,仅仅够一个星期的做饭用水所需。因为水紧缺,三个人心照不宣地节约用水。符海对于节约用水的措施都可以坚决无条件地做到,可他无法做到不给三角梅每两天浇一次水。对此,王海很有意见,每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时候,王海便拉下脸,以老兵的身份批评符海说,在海南岛上三角梅到处都是,又不是什么金贵的花,人喝都不够,你还给花浇水,简直是分不清轻重。符海望着窗外的暴雨说,这两盆三角梅是我万里迢迢从琼海乘火车坐轮船带到三叶岛的。它虽说普通,可在三叶岛上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整个小岛上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王海对符海的辩解无法接受,便以老兵和副班长的口气说,三角梅因为台风缺水而枯死实属正常,你的对象也能理解。下次探亲时再带上两盆到岛上来就行,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你好好掂量。符海坚持说道,台风很快过去,而小梅就会坐给养船从三沙来到三叶岛。小梅到岛上来,虽然是来见我,可三角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有可无。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没法说服谁,只得找陈海评理。平常话不多的陈海说,三角梅在岛上就如门前的榄仁树,我们是离不开榄仁树的,如今三角梅也一样,只要我们人在,就要把岛上的一切守护好。一时形成了二比一,王海虽心有不服,也只好不再吭声。钢化玻璃内的三角梅每日灿烂地盛开着;钢化玻璃外的暴雨时断时续地下着。在台风中,小岛像在巨浪中行驶的小船,飘摇着、颠簸着、晃荡着。到了台风真正来临那天,更是昏天黑地,黑色的乌云抱着团在海面上打着转。台风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关紧的窗子被吹得啪啪直响,强大的推力,与海浪合力,小岛仿佛地动山摇。一股更大的台风席卷而来,级别达到了十七级以上。蓄水的蓝色球罐最终没能经受住海的诱惑,先是腾空飞起,而后随着风势又缓缓下坠,像一个蓝色的气球落在了营房门前的操场上,随着风在那儿高速地旋转。当天在塔楼里值班的陈海和符海看了个真真切切。就在他们为眼前的现象所震惊时,只见王海拿着套船的缆绳冲了出去。第125页共125页,陈海像是被火烫了屁股,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紧张而又万分担心地骂道,王海,疯了吗?符海你坚守岗位,我去救他。陈海话没说完,人便冲到了门口。王海艰难地朝着蓝色的球罐靠近。风太大了,人根本无法站稳,他像喝醉了酒,歪歪倒倒、摇摇晃晃地朝着在操场上旋转的水罐靠近。水罐在旋转的过程中,开始快速向大海移动,王海快速抛出了手中的缆绳,第一次没能套住水罐的耳子,因为用力过猛,再加上风的作用,他一下子被掼了出去,被风刮倒在地。平常用缆绳套船是王海最拿手的绝活,在七八级风中,他也能把张着口的缆绳又准又稳地套在靠近码头的船桩上,可是今天的台风达到了十七级以上,抛出去的缆绳很快被台风吹得变了形状。王海没有气馁灰心,倔强地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水罐抛出缆绳,这一次抛出去的缆绳套住了水罐的耳子,可水罐在强劲台风的作用下,再一次被台风吸到了离地面一米多高的位置,并快速向着大海移动。王海两脚蹲地,身子向后仰,双手紧紧地拉着缆绳。台风的力量太大了,扯着王海向大海飞去。危急时刻,陈海像一股旋风冲到了王海的身下,一把抱住了王海的双脚。这一天,这一刻,正是台风最凶猛的时刻。陈海手中抓到的只是王海的一双迷彩胶鞋。台风过后的南海渐渐趋于平静,部队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第二天上午,符海在赵述岛以东二百公里处的海面上发现了漂在海面上的蓝色水罐,还有把自己系在缆绳另一端的王海……陈海与符海在整理王海的遗物时,发现王海的集邮册里,每一页都夹着一两朵三角梅花瓣的标本。紫红色的花瓣虽然干枯了,可依然保持着鲜艳灿烂的本色,像用紫红绸布剪的花朵一样。符海一时弄不明白,如此喜欢三角梅的王海,为什么反对他给三角梅浇水?为什么他要如此无畏地救一个蓄水的水罐?还是陈海看得仔细,他在集邮册最后一页,发现了王海写的一行字:如果三角梅干死了,就让符海将这些三角梅的花瓣献给他心爱的小梅。符海一页一页翻看三角梅花瓣的标本,他感动地流着泪,一遍又一遍地对陈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追悼会那天,符海与他的女朋友小梅,用三角梅花瓣给王海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 (节选自《人民文学》 2020年08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台风“山竹”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独特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逐渐紧张的氛围中展开叙述描写。第125页共125页,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特别是王海在台风中用缆绳套储水罐的动作描写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感。C.在对待三角梅的态度上,王海与符海和陈海出现了分歧,王海作为一名老兵表现出更多的理性,符海则有些意气用事。D.“露出恐怖狰狞的面孔”“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运用比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再现了台风“山竹”的威猛。8.小说中“三角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9.符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7.【答案】 C 【解析】“意气用事”分析不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做法可以理解,发生分歧,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8.【答案】①对待三角梅的不相同态度构成小说的主要矛盾,增添了小说情节的波澜。②对三角梅的珍爱,侧面反映三叶岛生活条件的艰苦,有利于表现守岛战士的吃苦精神与奉献精神。③围绕三角梅刻画人物,表现守岛战士的不同性格特点。④三角梅的故事和相关描写,给小说增添了浪漫气息,增强了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事物作用、行文构思技巧的分析能力。答案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效果多角度分析。对于三角梅的不同态度使小说有了矛盾,情节有了波澜,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了人物性格;对三角梅的珍爱,侧面表现了三叶岛条件的恶劣,有利于歌颂战士的奉献精神;同时,与三角梅有关的情节的设置赋予小说以浪漫气息,让故事更加感人。9.【答案】第125页共125页,①王海喜欢三角梅,也有浪漫情怀,但他更关爱战友,默默为战友收集花瓣,把战友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具有一名老兵的责任意识,表现了真性情。②王海考虑长远,做事顾全大局;为了保住储水罐,冲入台风中,与之搏斗。他的勇敢、坚定和顾全大局,体现了一名真正男子汉的品格。③王海默默为祖国守护海岛,在台风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为保护海岛设施而英勇献身,堪称真英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主旨、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分析要围绕“性情、汉子、英雄”的内涵分析阐发,同时分析时要突出“真”字。“性情”,指向情感、情怀,主要指向“战友情”;“汉子”,指向坚强不屈、勇敢坚定的性格;“英雄”指向做出的贡献和献身精神。理解好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滚烫的土地阎秀丽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第125页共125页,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第125页共125页,“娘让你回去吃饭。”“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那你就去呗。”“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第125页共125页,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C.“地是通人性的”,“你勤了,地就勤”,这些语言描写表现父亲的自信和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反复使用,意蕴深刻。8.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9.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6分)7.D.A项“包含着对爹的怨恨”错;B项“做了铺垫”错,“内心的不情愿”不能为后文做铺垫;C项”处世哲学”错爹思考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8.①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②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②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9.①连缀全文情节。“抡镐头”这一细节,把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清晰完整;②丰富人物形象。这一细节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意在表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和执着坚守;③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我和娘理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第125页共125页,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认为其彰显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历史沃土培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岗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第125页共125页,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该地域文明发生交往。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关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世界贡献的把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历史主体性、民族凝聚力的认知与塑造,意义可谓重大。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我们相信,此次的考古发现,也仅是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遗存之冰山一角,今后的发掘研究前景更可期,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事业定当再上一层楼。(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29日《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公众关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因为三星堆具有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三星堆文明强化了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自信。B.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有力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厚重、包容,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C.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而三星堆文明便属于这棵大树的根脉,它奠定了巴蜀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地位。第125页共125页,D.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等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证明三星堆不仅仅是一个遗址,更是一种文明的展示。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由国内到国际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三星堆遗址对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C.作者在文中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D.文章末段在前文对三星堆遗址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考古工作更深层次上的意义,跳出了纯历史学术的圈子,富有深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蜀文明自夏时期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了交流,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大影响。这种不断的交流融汇促进了古蜀文明的发展。B.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谱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明,有关蜀王杜宇和五丁开山等故事传说点缀着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C.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这可以从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质这一现象得到证明。D.考古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文化事业,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必会使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征信”的理解常常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第125页共125页,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征信作为一种专门的信用机制,首先是指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制度,是信用制度社会化以及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的征信制度。征信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进行披露,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较高的信用机制。全球主流的征信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型私营征信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征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模式等。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如部分地方、部分领域出台了遛狗不拴狗绳、乱扔垃圾、志愿献血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规定,一度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关切。很多民众质疑,这些行为是否有必要纳入征信体系,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人们获得银行贷款等。实际上,这些规定中所说的征信系统,并非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而是指地方所搭建的公共信用息平台。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将征信理解为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体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人们对公共信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而相关部门在使用相关概念时,不够科学严谨,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由此,两类制度才能各就其位、协同调整,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摘编自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A.我国金融征信制度已正式确认了“征信”的概念,公共信用实践中的“征信”是借用。B.现代社会的征信制度,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第125页共125页,C.征信制度在实践中对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披露。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重要概念需要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对认为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B.文章先界定了“征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具体范围,这便于后文论证的展开。C.文章列举“乱扔垃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D.针对民众对某些征信规定发生的质疑或误解,作者溯源析因,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金融或经济领域的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的信用机制。B.征信制度提供交易对手过往的信用状况,交易者可据此消除交易风险。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借鉴、融合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征信模式D.只要让维护良好征信的观念形成共识,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第125页共125页,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③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④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⑤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演员是一份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第125页共125页,⑥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⑦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我的认知。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B.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C.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D.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B.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C.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D.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B.第125页共125页,—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C.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125页共125页,撰写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阅读小说作为一种欣赏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消遣娱乐功能,但在文学批评中该功能一直没有被重视,清代以前的小说序跋中更是鲜有提及。而消遣娱乐,可以追溯至孔子“游于艺”的思想,正如朱熹《论语集注》所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清代以前历代的序跋中都很少有体现,而这一情形在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有了根本的改变——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关于小说娱乐功能的内容比比皆是。如松林居士《二度梅奇说序》提到出门旅行,“舟中寂寞,别无醒目者”,想要读小说“以消白昼”,且将阅读的快感比喻为“如风送锦帆何!”李春荣则在《水石缘自序》和《后序》中对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做了更加全面的解析。他认为小说的创作过程是非常有趣的——称创作小说,是“悬拟赏心乐事美景良辰”,“虽无文藻可观,或有意趣可哂”。认为阅读小说有提神、赏心悦目的作用:“阅之解颐,为爽心快目。”从创作和阅读两个维度对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做了更加周全的说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重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这一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性质有关——这类题材本身富含娱乐色彩。另一方面也与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重要关联: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对晚明“革故鼎新”思想的继承、反思和解构的基础上的。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的文学思想既有从“礼”,即情感克制的一面;又有主“情”,即情感释放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才子佳人小说的序跋一方面强调了小说的社会功能——对“礼”的遵从与信守;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对“情”的关注与释放,体现了“志于道”和“游于艺”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融合。反映了清人对小说功能认识的变化。朱熹认为“游于艺”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艺”本身蕴含着“理”,“游于艺”将有助于人获知和感悟“理”。基于此,清人在评点小说功能时,对“游于艺”有了更多的关注,非常注重寻找儒家的“游于艺”的理论营养和价值依托。比如《赛花铃后序》:“泳游笔札,浪谑词林,尼圣所谓游于艺者是矣!”清人凭借和延展“游于艺”的主张,在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高举消遣娱乐的大旗,在强调小说社会功能的同时,也重视小说消遣娱乐的功能,使得世人对于小说功能的认识日臻全面。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往往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科举落第的寒士,他们在思想上继承了明末思想解放的余绪、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想象,以小说的形式炫出自己的才华,在对作品情节的驾驭中获取精神自由。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实际上表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孔子“游于艺”的思想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志于道”与“游于艺”在此实现了对立统一,小说的功能定位也由传统的社会教化走向了教化与娱乐的融合统一。(摘编自孙玮志《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对小说功能认识的新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撰写或阅读小说所具有的消遣娱乐功能,一直被文学批评忽视,清代以前的小说序跋少有提及。B.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关于小说娱乐功能的内容有很多,体现了“游于艺”的价值内涵。第125页共125页,C.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同时关注小说的社会功能和消遣娱乐功能,使人们逐渐全面认识小说的功能。D.清代才子佳人小说都是当时的科举落第的寒士炫才华、呈现想象、实现自我、“游于艺”的产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大量事例,论述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比比皆是的观点。B.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重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的原因,层次清晰。C.基于朱熹对“游于艺”的分析,第二段论述了清人关注小说“游于艺”的条件、原因及作用。D.文章从创作者的角度,阐述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强调消遣娱乐功能,是对以前历代序跋从未体现“游于艺”的价值内涵的做法的根本性转变。B.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在遵从与信守“礼”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对“情”的关注与释放。C.清人在评点小说功能时注重对“游于艺”的诠释,其实是对孔子“游于艺”的理论营养与价值依托的传承与发扬。D.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偏重关注“志于道”与“游于艺”的有机统一,因而实现了小说教化与娱乐功能的融合统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第125页共125页,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如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提出,慈善是“社会自发地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对其他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予以物质援助的社会安全机制”。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发生的历史可知,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现有研究表明,“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慈善”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尽管作为一个专门名词“慈善”的出现较晚,但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其实古已有之,应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慈善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规则、有一定规模的民间社会事业,大约出现于北宋时期。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创办的苏州范氏义庄救济族人并惠及“乡里、外姻、亲戚”的行为,可以视为中国最早开展的慈善事业之一。范仲淹不仅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还确立《义庄规矩》,对救助对象、方法、数量等进行规定,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范仲淹“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义庄以养人,义学以教人,相辅相成。需要强调的是,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范仲淹六世孙范良在《续定规矩》中补充规定:“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赎者,罚本名月米一年;再犯者除籍,永不支米。”。其中对受助族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体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可见,从民间慈善事业产生的时候起,道德教化即成为其重要内容。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直存续到民国年间的各种各样的善会善堂几乎都创始于明末清初”;“明末善会可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新现象”。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第125页共125页,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善同善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规则,分别称为《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大同小异。其中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助贫以劝善为主,先于孝子节妇之穷而无告者,次及贫老病苦之人公不收于养济、私不肯为乞丐者”,至于那些“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滥助,以乖劝善之义”。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从此以后,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也成为君臣绅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清代前期的苏州彭氏是积善世家,于劝善行善方面不遗余力,其行善积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认为“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彭氏慈善不仅名著地方,更有全国性影响,如救助寡妇的“恤嫠会”即由彭氏首创,而后传播各地。彭氏撰有多部善书,并以之作为教育子弟与学生的教材。著名学者游子安在《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中评述:“彭氏自彭定求以后,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举凡劝孝、敬字、劝止溺女、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慈善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唐朝的民间力量还缺乏组织、规则、规模。B.范氏义庄制定规矩,使得慈善有了财富的保证,具有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C.《续定规矩》侧重救济家族成员,《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则扩展到社会赤贫之人。第125页共125页,D.慈善家扶危济困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引导,这些行为和对民众的道德说教,都有助于对时世、社会、风气的良性改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结构为总分式,其主体部分又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条理清楚,使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B.文章先破后立,先指出人们对“慈善”理解的局限,再提出观点:“慈善”是一种兼具物质救助和道德教化的活动。C.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其引用的内容多为章程规则,有着明确的目的,即论证慈善家具有的美德。D.文章分别以北宋、明末和清代的慈善家为例,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体现了中国慈善的一贯宗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对“慈善”的定义停留于物质救助,这和宋代的民间慈善活动注重道德教化是不一致的。B.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用语,“慈善”一词中包含的“孝养、施舍、教化”等道德观,表现出中国慈善事业丰富的思想内涵。C.继范仲淹《义庄规矩》之后,其六世孙范良又订立《续定规矩》,继承其祖先的慈善事业,继续先祖对教化的重视。D.彭氏积善行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其影响突破苏州,遍及全国,相比行善,彭氏更为重视劝善,有着著书、教育的传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第125页共125页,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于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是“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第125页共125页,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咎,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诸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2016年9月29日《光明日报》)1.下列有关“学术情境”“艺术情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是指阅读古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具有的人同其心其情的人文情境。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特点是创造“形象”为“象征”,如“红叶题诗”由表现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演化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D.《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此即艺术情境。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反映了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B.阅读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C.我们学习经典汲取的精神力量是阅读经典时应具有的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D.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故意歪曲老子原意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5页共125页,A.“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强调阅读经典要“博”,“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五载,增删五次”体现了作者的精品意识。B.渐习积累知识,增进学养;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C.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成为“别情”的象征。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答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三星堆遗址又“火”了!在这一轮考古挖掘中,新发现的6个坑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公众纷纷讨论三星堆遗址,认为其彰显了三星堆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力量。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第125页共125页,三星堆遗址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历史沃土培育的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其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又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自夏时期起,这个文化圈内开始渗入一些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而至商时期,又大量接受了二里岗和殷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三星堆遗址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认为:“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以此论断反观三星堆遗址,其文明特征极为显著。从陶器上看,三星堆早期的陶盉与二里头早期的陶盉,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从青铜器上看,三星堆的铜尊、铜罍明显受到了殷商青铜礼器的影响,可知在与彼时中原文化的交流融汇中,古蜀文明得到了较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三、四期出土的诸多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特征性器物说明,三星堆古城曾是雄极一时的蜀地共主——鱼凫王朝的都城。这恰可与《蜀王本纪》中“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之记载相印证。古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神像、礼器和祭品,说明了古蜀文明的神权国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通过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三星堆文明呈现出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星堆遗址具有东、西方文明的许多共同特质,是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灿烂结晶。依据已发现的诸如金杖、青铜雕像、海贝等文物,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早在那时,古蜀国先人已与印度、中亚乃至两河流域的文明有所接触。由此设想,三星堆文明虽处于所谓“华夏边缘”,但却与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很早就有着固定交通路线,南面可通过滇、缅、印之间的古道直接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沿海各地,甚至可以穿越历来被视为“人类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与该地域文明发生交往。因此青铜时代的巴蜀与外部世界,绝不是一个彼此封闭的空间,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给三星堆文明提供了走向世界的强力支撑。第125页共125页,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它关乎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的探寻,对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理解,对中华文明世界贡献的把握,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历史主体性、民族凝聚力的认知与塑造,意义可谓重大。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我们相信,此次的考古发现,也仅是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遗存之冰山一角,今后的发掘研究前景更可期,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事业定当再上一层楼。(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29日《三星堆文物为何再度引发高度关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公众关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因为三星堆具有独特魅力和深沉内涵,三星堆文明强化了中国人所具有的文化自信。B.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有力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持久、厚重、包容,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C.悠久绵延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棵历史沃土培育的参天大树,而三星堆文明便属于这棵大树的根脉,它奠定了巴蜀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地位。D.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等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文化圈(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为了证明三星堆不仅仅是一个遗址,更是一种文明的展示。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由国内到国际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三星堆遗址对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C.作者在文中采用引证法和例证法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性,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D.文章末段在前文对三星堆遗址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考古工作更深层次上的意义,跳出了纯历史学术的圈子,富有深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蜀文明自夏时期起就和中原文明有了交流,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大影响。这种不断的交流融汇促进了古蜀文明的发展。B.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谱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明,有关蜀王杜宇和五丁开山等故事传说点缀着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C.第125页共125页,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明,这可以从三星堆部分出土文物具有西方文明的特质这一现象得到证明。D.考古工作是一项持久性的文化事业,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必会使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能力。B.“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错。原文是“一个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民族,其文明必定是持久、厚重、包容的,其自身主体性一定是鲜明、强烈、稳固的,三星堆遗址正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如上特质”。并没有说“让世界终于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选项无中生有。C.“三星堆文明……奠定……地位”错。原文是“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原文说的是“这就是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总谱系中的位置”,并没有说“奠定了……的地位”。另外,原文有“早期”。D.“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等的影响,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错误,由原文第二段中的“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是分别位于成都平原至川东及三峡一带的两支青铜文化……位置”可知,早期蜀文化和早期巴文化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并非因为“受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等的影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逐层深入”错误。文章主体部分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厚度”“中华文明的文明高度”“中华文明的交流广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三个方面属并列关系。故选B。第125页共125页,【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必会使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混淆时态,由原文最后一段中“80多年来,几代中国考古学人筚路蓝缕、接续探求,终于让三星堆遗址绽放出绚烂的文明光辉”可知,三星堆遗址的文明光辉已经绽放出来了,而选项中的“必会使”变已然为未然。故选D。(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征信”的理解常常有分歧。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征信作为一种专门的信用机制,首先是指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信用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征信制度,是信用制度社会化以及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最为典型的就是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的征信制度。征信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予以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进行披露,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较高的信用机制。全球主流的征信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型私营征信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公共征信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模式等。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第125页共125页,等问题。如部分地方、部分领域出台了遛狗不拴狗绳、乱扔垃圾、志愿献血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的规定,一度成为普通民众的重要关切。很多民众质疑,这些行为是否有必要纳入征信体系,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到人们获得银行贷款等。实际上,这些规定中所说的征信系统,并非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系统,而是指地方所搭建的公共信用息平台。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是由于征信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将征信理解为人民银行的金融征信体系。另一方面,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基础还不够扎实,人们对公共信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而相关部门在使用相关概念时,不够科学严谨,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由此,两类制度才能各就其位、协同调整,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摘编自王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理解分歧及其辨析》)A.我国金融征信制度已正式确认了“征信”的概念,公共信用实践中的“征信”是借用。B.现代社会的征信制度,最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金融、商业赊销等领域。C.征信制度在实践中对信用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共享并依法向第三方披露。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重要概念需要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对认为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的观点进行了批判。B.文章先界定了“征信”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适用的具体范围,这便于后文论证的展开。C.文章列举“乱扔垃圾”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D.针对民众对某些征信规定发生的质疑或误解,作者溯源析因,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5页共125页,A.现代金融或经济领域的征信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化、制度化法治化的信用机制。B.征信制度提供交易对手过往的信用状况,交易者可据此消除交易风险。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借鉴、融合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全球主流征信模式D.只要让维护良好征信的观念形成共识,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D.“我国的社会信用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说法有误,由原文最后一段“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法尚未出台,公共信用制度法治体系还有待构建”可知,相关法规并未出台,需要立法,而不是“进一步完善”。故选:D。2.A.“进行了批判”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内容“有观点认为,‘征信’是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不应延伸至其他领域。其实,‘征信’这一术语本是传统征信制度所特有的概念,并为我国金融征信制度所正式确认。但在公共信用实践中,部分地方和领域也借用了‘征信’这个概念”可知,蚊帐并没有批判“不应将‘征信’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概念延伸至其他领域”这个观点,只是说明了“征信”并非金融或经济领域的特有概念。C.“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难度之大”错,根据最后一段内容可知,论证的是“不科学、不严谨乃至于‘泛信用化’等问题”。D.“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内容“造成这样的误解,其原因非常复杂,……没有明确区分金融征信系统和公共信用系统”是说原因很复杂,并没有认为客观方面的原因最为重要。故选:B。3.B.“消除交易风险”错误,第二段表述为“第125页共125页,第三方可以根据过往的信用信息来判断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根据文意应是更好地把控信用风险。C.“我国目前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我国的金融征信制度模式,第二段说的是“我国所实践的公共信用制度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披露等方面借用了金融征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D.“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是“要廓清经济信用与公共信用的关系,就需要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科学准确、统一权威的界定,并在基本观念方面达成更多的社会共识,避免无谓的分歧和误解”,可见并没有“就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发展”的说法。故选:A。答案:1.D2.B3.A【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第125页共125页,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③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④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⑤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演员是一份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第125页共125页,⑥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⑦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我的认知。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B.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C.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D.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B.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C.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D.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B.第125页共125页,—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C.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说法错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三段中有明确的内容,应该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错误。应是“论证了‘尚德’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中“它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表明,作者并没有要求演员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而是要他们注意自己地位的特殊性,时刻保持清醒。C第125页共125页,.“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五段“演员作用不可替代”可知,演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说法错误。第六段原文为“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盾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从中可知,“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故选B。(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第125页共125页,撰写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阅读小说作为一种欣赏活动,都具有鲜明的消遣娱乐功能,但在文学批评中该功能一直没有被重视,清代以前的小说序跋中更是鲜有提及。而消遣娱乐,可以追溯至孔子“游于艺”的思想,正如朱熹《论语集注》所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清代以前历代的序跋中都很少有体现,而这一情形在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有了根本的改变——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关于小说娱乐功能的内容比比皆是。如松林居士《二度梅奇说序》提到出门旅行,“舟中寂寞,别无醒目者”,想要读小说“以消白昼”,且将阅读的快感比喻为“如风送锦帆何!”李春荣则在《水石缘自序》和《后序》中对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做了更加全面的解析。他认为小说的创作过程是非常有趣的——称创作小说,是“悬拟赏心乐事美景良辰”,“虽无文藻可观,或有意趣可哂”。认为阅读小说有提神、赏心悦目的作用:“阅之解颐,为爽心快目。”从创作和阅读两个维度对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做了更加周全的说明。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重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这一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性质有关——这类题材本身富含娱乐色彩。另一方面也与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有着重要关联:清代的社会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对晚明“革故鼎新”思想的继承、反思和解构的基础上的。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的文学思想既有从“礼”,即情感克制的一面;又有主“情”,即情感释放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才子佳人小说的序跋一方面强调了小说的社会功能——对“礼”的遵从与信守;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对“情”的关注与释放,体现了“志于道”和“游于艺”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融合。反映了清人对小说功能认识的变化。朱熹认为“游于艺”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艺”本身蕴含着“理”,“游于艺”将有助于人获知和感悟“理”。基于此,清人在评点小说功能时,对“游于艺”有了更多的关注,非常注重寻找儒家的“游于艺”的理论营养和价值依托。比如《赛花铃后序》:“泳游笔札,浪谑词林,尼圣所谓游于艺者是矣!”清人凭借和延展“游于艺”的主张,在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高举消遣娱乐的大旗,在强调小说社会功能的同时,也重视小说消遣娱乐的功能,使得世人对于小说功能的认识日臻全面。对小说功能的认识往往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科举落第的寒士,他们在思想上继承了明末思想解放的余绪、在精神世界中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在作品中呈现自己的想象,以小说的形式炫出自己的才华,在对作品情节的驾驭中获取精神自由。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突出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实际上表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孔子“游于艺”的思想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志于道”与“游于艺”在此实现了对立统一,小说的功能定位也由传统的社会教化走向了教化与娱乐的融合统一。(摘编自孙玮志《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对小说功能认识的新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撰写或阅读小说所具有的消遣娱乐功能,一直被文学批评忽视,清代以前的小说序跋少有提及。第125页共125页,B.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关于小说娱乐功能的内容有很多,体现了“游于艺”的价值内涵。C.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同时关注小说的社会功能和消遣娱乐功能,使人们逐渐全面认识小说的功能。D.清代才子佳人小说都是当时的科举落第的寒士炫才华、呈现想象、实现自我、“游于艺”的产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大量事例,论述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在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比比皆是的观点。B.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重视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的原因,层次清晰。C.基于朱熹对“游于艺”的分析,第二段论述了清人关注小说“游于艺”的条件、原因及作用。D.文章从创作者的角度,阐述了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强调消遣娱乐功能,是对以前历代序跋从未体现“游于艺”的价值内涵的做法的根本性转变。B.受李贽等晚明思想家的影响,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在遵从与信守“礼”的基础上,尤其强调对“情”的关注与释放。C.清人在评点小说功能时注重对“游于艺”的诠释,其实是对孔子“游于艺”的理论营养与价值依托的传承与发扬。D.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偏重关注“志于道”与“游于艺”的有机统一,因而实现了小说教化与娱乐功能的融合统一。第125页共125页,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都是……的产物”错误,原文是“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多是:游于艺,的产物”错误,由原文可知,小说还有“志于道”的功能。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条件、原因”错,只有表现与作用。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从未体现”错误,原文是“游于艺,的价值内涵在清代以前历代的序跋中都很少有体现”。B项,“尤其强调”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并非递进关系。D项,“偏重关注……”于文无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如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提出,慈善是“社会自发地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对其他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予以物质援助的社会安全机制”。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发生的历史可知,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教化活动。现有研究表明,“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慈善”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第125页共125页,尽管作为一个专门名词“慈善”的出现较晚,但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其实古已有之,应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慈善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规则、有一定规模的民间社会事业,大约出现于北宋时期。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创办的苏州范氏义庄救济族人并惠及“乡里、外姻、亲戚”的行为,可以视为中国最早开展的慈善事业之一。范仲淹不仅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还确立《义庄规矩》,对救助对象、方法、数量等进行规定,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范仲淹“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义庄以养人,义学以教人,相辅相成。需要强调的是,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范仲淹六世孙范良在《续定规矩》中补充规定:“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赎者,罚本名月米一年;再犯者除籍,永不支米。”。其中对受助族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体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可见,从民间慈善事业产生的时候起,道德教化即成为其重要内容。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直存续到民国年间的各种各样的善会善堂几乎都创始于明末清初”;“明末善会可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新现象”。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善同善会影响最大、最为典型。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规则,分别称为《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大同小异。其中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助贫以劝善为主,先于孝子节妇之穷而无告者,次及贫老病苦之人公不收于养济、私不肯为乞丐者”,至于那些“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滥助,以乖劝善之义”。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从此以后,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也成为君臣绅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清代前期的苏州彭氏是积善世家,于劝善行善方面不遗余力,其行善积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认为“苏郡世德,首推彭氏”。彭氏慈善不仅名著地方,更有全国性影响,如救助寡妇的“恤嫠会”即由彭氏首创,而后传播各地。彭氏撰有多部善书,并以之作为教育子弟与学生的教材。著名学者游子安在《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中评述:“彭氏自彭定求以后,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举凡劝孝、敬字、劝止溺女、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慈善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唐朝的民间力量还缺乏组织、规则、规模。B.范氏义庄制定规矩,使得慈善有了财富的保证,具有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C.《续定规矩》侧重救济家族成员,《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则扩展到社会赤贫之人。第125页共125页,D.慈善家扶危济困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引导,这些行为和对民众的道德说教,都有助于对时世、社会、风气的良性改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结构为总分式,其主体部分又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条理清楚,使读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B.文章先破后立,先指出人们对“慈善”理解的局限,再提出观点:“慈善”是一种兼具物质救助和道德教化的活动。C.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其引用的内容多为章程规则,有着明确的目的,即论证慈善家具有的美德。D.文章分别以北宋、明末和清代的慈善家为例,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体现了中国慈善的一贯宗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对“慈善”的定义停留于物质救助,这和宋代的民间慈善活动注重道德教化是不一致的。B.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用语,“慈善”一词中包含的“孝养、施舍、教化”等道德观,表现出中国慈善事业丰富的思想内涵。C.继范仲淹《义庄规矩》之后,其六世孙范良又订立《续定规矩》,继承其祖先的慈善事业,继续先祖对教化的重视。D.彭氏积善行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其影响突破苏州,遍及全国,相比行善,彭氏更为重视劝善,有着著书、教育的传统。1.D(A项,“慈善在我国出现得较晚”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专门名词‘慈善’的出现较晚,但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其实古已有之,应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出现晚的是名词而不是行为,属偷换概念。B项,“范氏义庄制定规矩,使得……”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范仲淹不仅设立义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还确立《义庄规矩》,对救助对象、方法、数量等进行规定,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递进关系中第一层“管理宗族公产”产生“使得慈善有了财富的保证”的结果,第二层一定是“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的必备前提。属因果混乱。C项,“《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则扩展到社会赤贫之人。”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五第125页共125页,段:“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滥助,以乖劝善之义”,对赤贫者是有区分对待的。属以偏概全。D项,原文第六段:“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理解正确。故选D。)2.C(C项,“即论证慈善家具有的美德。”分析错误。应是体现慈善家对教化的看重。)3.D(D项,“相比行善,彭氏更为重视劝善”分析错误。原文最后并未见“相比行善,彭氏更为重视劝善”的内容,属无中生有。故选D。)(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第125页共125页,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于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是“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咎,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诸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是有所启迪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人面桃花”写了一段情事,表现出一种对和美世界的回忆与反思,同样可以引喻为某种反省精神。《北梦琐言》记载一名宫女题写在红叶上的诗:“流水何太急,宫中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来这诗表现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与人身自由的追求,而古人又将此加以演化,成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艺术情境与学术情境的不同,在于创“形象”为“象征”。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喻指一位戍卒背井离乡的情境。“杨柳”已由一种植物形象化成“别情”的象征。(节选自许结《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2016年9月29日《光明日报》)1.下列有关“学术情境”“艺术情境”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是指阅读古典作品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时所具有的人同其心其情的人文情境。B.“学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求真认知,而“艺术情境”侧重于阅读时所获得的审美趣味。C.艺术情境不同于学术情境的特点是创造“形象”为“象征”,如“红叶题诗”由表现对人身自由的追求演化为人生于困顿中振发的精神力量。第125页共125页,D.《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此即艺术情境。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反映了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B.阅读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C.我们学习经典汲取的精神力量是阅读经典时应具有的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D.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故意歪曲老子原意所说的情人节的话,是为了表明阅读经典要敢于舍去获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强调阅读经典要“博”,“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五载,增删五次”体现了作者的精品意识。B.渐习积累知识,增进学养;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C.人们在用审美心态阅读经典时,可以获得“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所表现出的审美趣味。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已成为“别情”的象征。1.D.应为“学术情境”。2.AB.“‘通’才能达到‘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境界”,文中无依据。C.判断失当,因果错置。D.文中说“这或许是”,或然成必然。3.B.“惠能替代神秀被传衣钵,说明顿悟比渐习更可贵”,文中无依据。第125页共125页,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交易可控匿名……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试点测试。2020年6月,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累计交易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2020年10月,增加上海等6个试点测试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博鳌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有巨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相应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梅新育认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形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摘编自彭训文《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28日)材料二: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反响热烈。与形形色色的虚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有何不同?“以比特币、天秤币为代表,目前全球虚拟货币的数量高达约8000种,但数字人民币与它们有本质不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将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以国家信用背书【注】而虚拟货币的本质是虚拟商品,作为一种投机资产,由私人部门运营,不是也不会成为货币。第125页共125页,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落地应用问题,董希淼表示,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让数字人民币深入人心。(摘编自郭子源《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经济日报》2021年6月17日)材料三:当前全球众多国家一边围堵打压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一边加快研究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从短期来看,其主要动力源于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高流通性已经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的可能性已经产生;其次是马斯克等世界级大V鼓吹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导致加密数字代币交易市场的涉众性迅速扩大,参与投资的人数巨大,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再次,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中国人民银行之所以能够敏捷回应和快速推进,与我国的数字中国战略以及全球变革有莫大关系:第一,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数字中国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作支持。第二,加密数字代币潮流冲击,尤其是脸书公司计划发行天秤币之后,我国明显加快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的速度。第三,全球各国都在争取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形成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下一步整个金融体系要适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支付、使用,甚至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都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摘编自黄震《数字人民币引领全球性变革》,《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6期)【注】背书:经济学名词。指权利与责任的全部承担。4.下列对“虚拟货币”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拟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和“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人民币本质有别。B.虚拟货币数量目前高达约8000种,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C.虚拟货币交易涉众性迅速扩大,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D.虚拟货币潮流是各国加快研究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势在必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截至2020年6月,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反响热烈。B.由于相应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相对完备,电子支付接受程度较高,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发展数字货币也优势明显。C.我国之所以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发展策略,主要是由于当下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第125页共125页,D.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应用,需要构建并完善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推动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与之适应。6.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能源产出率指单位能源投入的经济产出,持续提升能源产出率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标志。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比重高,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程度较高,要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必须把提升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节能降耗已取得显著成就,但能源产出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节能量占同时期全世界节能量一半左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投入代价仍明显偏高。2018年,我国能源产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8%。同时,我国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发达省份与最不发达省份之间相差有8倍以上。考虑到发达国家能源效率还在持续进步,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必须持续大幅提升能源产出率,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持续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强化提升能源产出率目标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摘编自《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材料二:第125页共125页,图2中国及世界1980年以来单位GDP能耗(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中国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因能源而崛起,进入新时代,也必然地背负起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做好能源绿色发展的文章,积极探索现代能源产业转型之路。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度电都产自鄂尔多斯。在时下的鄂尔多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疏干水循环再利用、减排降尘、固废利用已经成为大型能源企业的必修课。而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才是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见功力”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这里进行。第125页共125页,内蒙蒙泰集团将眼光投向了鄂尔多斯准格尔煤田及周边地区的高铝粉煤灰,这些粉煤灰主要来自当地火电厂,如中国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全球最大火电厂大唐托电等等,长期以来它们深埋地下,数以千万吨计。粉煤灰扩散到环境中,会形成重污染,但是这里的粉煤灰含铝比例极高,如果利用好,其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在蒙泰集团总部的专利墙上,记者看到了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的方法。铝硅合金目前每吨市场价格比铝高约600元,有的高性能的铝硅合金每吨要比铝高出2000元以上,年市场需求量约900万吨,且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传统的熔配法生产铝硅合金,生产与冶炼所需的能耗高,重熔过程又需要大量能耗并形成原材料的二次熔损和环境污染;而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项目实现产业化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量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排放问题,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以弥补国内铝土矿资源的不足,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提高我国铝工业发展的战略安全性。(摘编自《能源与固废利用结合,走产业转型升级新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要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亟待通过限制用能来实现。B.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能源产出率总体水平偏低、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等问题。C.“十四五”是我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才可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D.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德日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能量折合标准油均不足100克。B.在统计年份中,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高于高收入国家,也高于世界平均值和中等收入国家。C.1980年以来,中国及世界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提高能源产出率是全世界的大趋势。D.1980年到2000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较大,2000年之后降幅则趋于平缓。6蒙泰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给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三分析。(6分)第125页共125页,答:(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上升了5.8个百分点。来自2017年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的数据显示,1985-2014年,我国7﹣18岁学生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另有资料显示,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慢性病”呈现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趋势。一系列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限糖减糖”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进行全人群、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其中,《方案》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要求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方案》不仅提出“限减令”,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的职责要求也相当明确具体:推广实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地区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摘编自《给青少年“减糖”是为民族提素》)材料二:近视、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小眼镜”“小胖墩”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成了代表、委员的“大关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玮指出,健康支持性环境尚未建立。比如,电视等主流媒体上,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广告比比皆是。一项电视收视率调查发现,晚上6-9时是电视食品广告集中播放的时间,约有833万名儿童会受到电视食品广告的影响。此外,学校周边场所含糖饮料、高能量食品的销售随处可见,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埋下了很大隐患。第125页共125页,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陈玮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该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每周喝碳酸饮料至少1次的占61.05%,每周喝4次及以上的占12.79%;每周喝牛奶少于3次的高达33.48%;每周吃西式快餐至少1次的占40.02%;每周体育活动少于3天的占44.77%。“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陈玮说。(摘编自《为“小眼镜小胖墩”开处方》)材料三:孩子一天吃多少糖合适?不同年龄体重的孩子,标准也不尽相同。美国心脏医学会对儿童能吃多少糖做出了统一建议:两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可以超过25克。含25克糖的食物是多少?计算一盒小泡芙的热量与糖分,以25克糖为标准,一天只能吃一盒。而且吃完这一盒之后,孩子只能吃没有糖调味的食物,也不能再喝蜂蜜水、优酸乳、养乐多等。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吃对健康有危害的精制糖,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天然食物把孩子喂饱,其中包括水果、全麦类淀粉等。在日常饮食中,应让孩子多吃粗粮、蔬菜等,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而持久的饱腹感,避免在两餐之间和晚上因饥饿而想吃甜食。在早餐中加入适量水果,这样既能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素,还能缓解人体对甜的渴望。因为水果的甜味来自天然果糖,虽然甜但糖分并不算高,大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数都较低,如苹果、桃子、柚子、梨、樱桃等。考虑到含糖饮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建议儿童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喝完饮料后用清水漱口,可减少饮料中酸性成分对牙齿的腐蚀。同时适当增加孩子的身体活动,以消耗多余能量。(摘编自《“甜蜜诱惑”侵蚀孩子健康儿童“减糖”“戒糖”刻不容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童青少年摄入过多糖,不仅会影响健康,可能患龋齿、高血压等疾病,而且成年后患肥胖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更高。B.《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不仅提出了“限糖减糖”的方案,还对相关部门做出了相当明确具体的职责要求。C.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青少年饮食习惯不健康且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D.两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应该多吃天然食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少吃甜食,每天摄取的糖最好不要超过25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减糖”专项行动是全人群、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学生健康饮食上的隐患。B.很多水果的升糖指数低,糖分也不算高,孩子吃了以后既能补充多种营养素,又能缓解人体对甜的渴望,可以适量吃。C.不同年龄体重的孩子,每天可以吃多少糖不相同,但含精制糖的食物、饮料对孩子健康危害很大,应尽量“限糖减糖”。D.第125页共125页,如果主流媒体能减少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广告的播放,并选择恰当的播放时间,就能给“减糖”行动创造良好的环境。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给儿童青少年“减糖”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材料一: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纪评苏诗》在句旁抹了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矣。”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四:“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曾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那可以算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的描写。(摘编自钱锺书《通感》)材料二:《荷塘月色》富有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灵敏的触觉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摩,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样的。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第125页共125页,的艺术手法,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荷塘月色》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也还有诗”“山水田野里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荷塘月色》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材料三: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1927年暑假中,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切近朱自清的本意,至少也是揭示了比较深刻的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自清自己也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但是他“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当然这种逃避是不轻松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妻子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自由地作政治的抉择。(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第125页共125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的认识有点少见多怪,说明古人对“通感”的认识还存有分歧。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颖。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论。2.下列语句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通感”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凭常有的经验质疑朱自清散文中关于“月夜蝉声”的描写,表明作家写作时不能凭想象,要亲自体察。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因为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要“顺口”“顺耳”“顺眼”,他的《荷塘月色》确实做到了。D.对《荷塘月色》所表达的“自由”,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伦理的角度理解。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观点,这样写有哪些好处?(4分)5.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第125页共125页,e代驾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代驾复苏报告》显示:截至5月15日,2020年全国代驾市场总产值突破32亿,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代驾需求稳步回升。与往年不同的是,因疫情期间车主的车辆维修、保养、年检等日间取送车业务的需求增加,上半年白天代驾业务的订单比重明显上升,一改往日夜间酒后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的状态。2020年1月1日到5月15日,居民住宅区首次超过餐厅、酒吧等地成为新的代驾业务热门区域,背后的原因是前期各地餐饮业的低迷以及居民关于车辆代保养、代维修、代年检等上门取送车的需求。(2020年代驾业务恢复速度前20名)(摘编自《<2020年全国代驾复苏报告>出炉代驾复苏总产值突破32亿》)材料二:代驾原本是为我们提供便利服务的行业,但是最近,市民王先生叫代驾却叫来了麻烦事。2021年7月11日晚上,王先生与朋友聚会时喝了点酒,回家时便拨通了微代驾的预约电话。由于当天下雨,路上有不少积水,代驾司机在驾车经过守故南路的积水路段时,车辆变速箱进水,造成熄火抛锚。经过了十多天的等待,修理厂通知王先生车修好了,但是共计6540元的维修费用还没有支付。此时,王先生心里便犯了嘀咕,为什么维修费用要自己承担?于是便联系了代驾司机,代驾司机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部分车辆维修费用,但是由于公司会从每次出单的收益中扣除一部分来购置保险,所以代驾司机认为,公司应当承担另外的维修费用。既然代驾司机有保险,为什么公司迟迟不给答复呢?记者跟随王先生来到了位于甜橙国际三号楼的微代驾公司,一位自称是运营总监的人告诉我们,这件事公司不负责。公司的态度,让王先生很是不满,但这时,代驾司机又打来了电话说,修车的费用,他承担了。截止到记者发稿时,王先生表示,代驾司机已经将修车费用结清,他们顺利地将车提了出来,事情圆满解决。近几年,随着代驾行业的蓬勃发展,类似的纠纷在全国各地也层出不穷,此外,还出现了一些事主在到达目的地后,觉得原先讲好的代驾费太贵而反悔拒绝付费的纠纷。那么我们日常应该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出现呢?律师也给出了建议。提醒大家,找代驾不单单要方便,要量力而行,更要看清资质,找正规的代驾公司,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此类纠纷。(摘编自《邢台代驾开车泡水,维修费谁来承担?》)材料三:第125页共125页,最近,长沙市民小西遇到了烦恼事——代驾驾驶她的爱车发生事故造成损失,保险公司“拒赔”。小西回忆,2020年8月19日晚,她和朋友到长沙某KTV唱歌,喝了一点酒。次日凌晨,当小西走出KTV时,见一名男子身穿代驾制服,衣服上印有“代驾”字样,她不假思索,便请男子代驾将她送回家。“本来想在手机上下单,但是想还要等待,当时也是图个方便。”小西说,这名代驾有第三方软件计费,显得很“专业”,她便没有多想。直到事故发生后,小西才知道,龚先生并没有购买代驾险,提起自己公司名称时也是含糊其词,或为一名“私人代驾”。小西投保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熊女士向记者介绍,查勘员称代驾愿意赔偿损失,因此保险公司认为小西会与代驾自行协商赔偿事宜。“如果代驾不愿赔偿,保险公司将走代位追偿程序,是‘代赔’,并非不赔。”熊女士解释,代位追偿就是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后再找责任人,与亲友之间车辆无偿借用不同,有偿代驾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应“由经营者自担经营风险”。事故发生后,到底该由保险公司直接赔偿,还是“代赔”后向代驾追偿?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产生赔偿事宜,事故车有投保的,保险公司会先行赔偿;若事故是由代驾司机的过错造成的,保险公司往往会向代驾一方公司或个人进行追偿。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建议,市民在选择代驾时,要尽量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最好不要图方便省事找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私人代驾”,避免受损。(摘编自《代驾致爱车受损,谁来赔?》)4.下列对代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上半年白天代驾业务的订单比重明显上升,白天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B.代驾成为当今时代常见的职业,与人们“喝酒不开车”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C.目前代驾行业还不够规范,市场上还存在着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私人代驾"。D.保险公司认为事故如为代驾过错所致,担责的通常是该代驾或其所属代驾公司。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部分城市代驾业务恢复速度较快,这跟疫情期间车主的日间取送车业务需求有所增加有一定的关系。B.尽管经历了可怕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代驾业务恢复状况还是比较好的,2020年全国各大城市的代驾恢复速度数值最低的也超过了80%。C.材料二中,王先生请的代驾司机之所以认为代驾公司应承担部分维修费用,是因为代驾公司会从每次出单的收益中扣除一部分来购置保险。第125页共125页,D.保险公司在处理因代驾过错而导致投保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即便赔偿也是属于先行赔偿,而后往往会再向代驾本人或其所属公司进行追偿。6.如何使用代驾才是正确的呢?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凭借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第125页共125页,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夜宵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导致脂肪堆积,长时间这样则会导致肥胖。(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选自《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D.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数量大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B.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北方高于南方。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第125页共125页,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第125页共125页, 在媒介革新过程中,创作者为赢回“播放时间”、赢得观众做出了各类有益尝试。相信只要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视听艺术将在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进化”,新型艺术或将由此诞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摘编自刘洋《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202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摘编自胡珉垮《“倍速播救”,赢了时间?》,2020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25页共125页,A.“倍速播放”选项已然是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标配。它能让用户自行选择观看视频时的速度快慢。B.倍速播放是观众艺术欣赏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它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C.肯塔基大学的试验和同年度日本的试验虽然不相同,但都能证明视频播放速度影响着学习效果。D.在李葆明教授看来,日本、美国及MOOC的实验设计无意义,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只是播放速度。5.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倍速播放的相关理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中学生收看网课时可以1.5倍速度播放视频,但到了关键处正常播放,特别难懂的地方重复播放。B.如果出于新奇性就可以用倍速方式随便看看;而对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影视作品,就可以按其原速品味。C.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年来一直会把歌曲和内容提高5%速度播放,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D.孙玮:倍速播放实际是个体对原作进行了再度创作,特别是电影和音乐,其节奏的快慢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独特韵味。6.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教师答案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不用绑定银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离开网络一样好使;资金实时到账,没有手续费;交易可控匿名……第125页共125页,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试点测试。2020年6月,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累计交易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2020年10月,增加上海等6个试点测试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博鳌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有巨大的零售市场,数字人民币能够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实现零售系统的升级换代,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催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中国发展数字货币有很多优势。一方面,相应的基础设施、支付体系相对完备;另一方面,消费者、商家等对电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梅新育认为,新冠疫情导致世界各地形成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数字货币将提升跨境结算效率,扩大国家影响。同时,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摘编自彭训文《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4月28日)材料二: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反响热烈。与形形色色的虚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有何不同?“以比特币、天秤币为代表,目前全球虚拟货币的数量高达约8000种,但数字人民币与它们有本质不同。”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一种形式,将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以国家信用背书【注】而虚拟货币的本质是虚拟商品,作为一种投机资产,由私人部门运营,不是也不会成为货币。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落地应用问题,董希淼表示,应构建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并逐步完善,让数字人民币深入人心。(摘编自郭子源《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经济日报》2021年6月17日)材料三:当前全球众多国家一边围堵打压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一边加快研究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央行数字货币,从短期来看,其主要动力源于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高流通性已经构成对于法币的挑战,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的可能性已经产生;其次是马斯克等世界级大V鼓吹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导致加密数字代币交易市场的涉众性迅速扩大,参与投资的人数巨大,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再次,比特币等加密数字代币的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舆情产生了强烈冲击。第125页共125页,中国人民银行之所以能够敏捷回应和快速推进,与我国的数字中国战略以及全球变革有莫大关系:第一,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数字中国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作支持。第二,加密数字代币潮流冲击,尤其是脸书公司计划发行天秤币之后,我国明显加快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的速度。第三,全球各国都在争取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形成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国作为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的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势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我国现在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为稳妥推进,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下一步整个金融体系要适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支付、使用,甚至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都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摘编自黄震《数字人民币引领全球性变革》,《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6期)【注】背书:经济学名词。指权利与责任的全部承担。4.下列对“虚拟货币”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拟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字代币,和“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人民币本质有别。B.虚拟货币数量目前高达约8000种,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C.虚拟货币交易涉众性迅速扩大,交易价格暴涨暴跌,对全球金融及社会的稳定不无冲击。D.虚拟货币潮流是各国加快研究数字货币的主要短期动力源,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势在必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截至2020年6月,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00亿元,反响热烈。B.由于相应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相对完备,电子支付接受程度较高,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发展数字货币也优势明显。C.我国之所以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发展策略,主要是由于当下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D.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应用,需要构建并完善开放、包容、共赢的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推动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与之适应。6.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数字人民币在不同层面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4.B5.D6.①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②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③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扩大人民币世界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B.“因而产生的高流通性可能会造成世界货币体系变迁”错误。虚拟货币的“数量”与“高流通性”没有必然联系。第125页共125页,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10+1’地区及场景进行测试”错误。原文表述为“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试点测试……2020年10月,增加上海等6个试点测试区”。B.“由于相应基础设施与支付体系相对完备,电子支付接受程度较高,中国走在了世界数字化前列,发展数字货币也优势明显”错误。前两者与“中国走在世界数字化前列”没有必然联系。C.“主要是由于当下的金融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央行数字货币运行”错误。“金融基础设施”是原因之一,但不一定“主要”。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可控匿名既有利于保障公众合理的匿名交易和个人信息安全”“金融和商业领域创新将加速,个性化解决方案变成可能,最终帮助消费者、家庭、企业提升财务健康状况”可概括出:消费者层面:满足消费习惯与信息安全等个性需求,帮助消费者提升财务健康状况。由“又有助于防控和打击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行为,维护金融安全”可概括出:金融与经济层面:维护金融安全,加速领域创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由“我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下一步整个金融体系要适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流动、支付、使用,甚至经济社会的每一个机体都要适应央行数字货币及其运行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崛起”可概括出:社会与国家层面:助推数字社会崛起,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扩大人民币世界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能源产出率指单位能源投入的经济产出,持续提升能源产出率是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标志。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比重高,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依赖程度较高,要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必须把提升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第125页共125页,我国节能降耗已取得显著成就,但能源产出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节能量占同时期全世界节能量一半左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投入代价仍明显偏高。2018年,我国能源产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8%。同时,我国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发达省份与最不发达省份之间相差有8倍以上。考虑到发达国家能源效率还在持续进步,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必须持续大幅提升能源产出率,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持续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强化提升能源产出率目标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摘编自《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材料二:第125页共125页,图2中国及世界1980年以来单位GDP能耗(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中国国家统计局)材料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因能源而崛起,进入新时代,也必然地背负起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做好能源绿色发展的文章,积极探索现代能源产业转型之路。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度电都产自鄂尔多斯。在时下的鄂尔多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疏干水循环再利用、减排降尘、固废利用已经成为大型能源企业的必修课。而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才是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见功力”的关键所在。事实上,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这里进行。内蒙蒙泰集团将眼光投向了鄂尔多斯准格尔煤田及周边地区的高铝粉煤灰,这些粉煤灰主要来自当地火电厂,如中国能源集团国华电力全球最大火电厂大唐托电等等,长期以来它们深埋地下,数以千万吨计。粉煤灰扩散到环境中,会形成重污染,但是这里的粉煤灰含铝比例极高,如果利用好,其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在蒙泰集团总部的专利墙上,记者看到了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的方法。铝硅合金目前每吨市场价格比铝高约600元,有的高性能的铝硅合金每吨要比铝高出2000元以上,年市场需求量约900万吨,且逐年增加。毫无疑问,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第125页共125页,传统的熔配法生产铝硅合金,生产与冶炼所需的能耗高,重熔过程又需要大量能耗并形成原材料的二次熔损和环境污染;而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项目实现产业化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量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排放问题,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以弥补国内铝土矿资源的不足,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提高我国铝工业发展的战略安全性。(摘编自《能源与固废利用结合,走产业转型升级新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要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亟待通过限制用能来实现。B.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着能源产出率总体水平偏低、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等问题。C.“十四五”是我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对能耗双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才可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D.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德日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能量折合标准油均不足100克。B.在统计年份中,中国单位GDP能耗较高,高于高收入国家,也高于世界平均值和中等收入国家。C.1980年以来,中国及世界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提高能源产出率是全世界的大趋势。D.1980年到2000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较大,2000年之后降幅则趋于平缓。6蒙泰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给能源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材料三分析。(6分)答:【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解答】4.A.“亟待通过限制用能来实现”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要转变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高形态,必须把提升能源产出率作为重要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可知,原选文说的是节能,提升能源产出率,不是“限制用能”。故选A。第125页共125页,5.C.“持续降低”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二图表可知,1985—1990年间,能耗值有回升,选项说“持续降低”说法错误。故选C。6.材料中“而高新技术研发应用、延伸产业链、丰富价值链,才是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见功力’的关键所在”提示了蒙泰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的成功所在,也是其它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关注点,因此应从这几个角度展开论述。依据原文“但是这里的粉煤灰含铝比例极高,如果利用好,其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又从铝硅合金的全生产流程中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可知,蒙泰集粉生产过程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原则,生产原料有效解决固废排放问题,全生产流程大幅度降低能耗,这为其它能源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提供了思路的指引,要注重环保,降低能耗,绿色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依据原文“在蒙泰集团总部的专利墙上,记者看到了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铝硅氧化物的方法”“利用铝硅氧化物一步到位生产铝硅合金,省去了重熔过程,同时所需的铝和硅元素直接来自于固废物粉煤灰中提取的铝硅氧化物”可知,蒙泰集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拥有专利授权,有较高科技水平。依据原文“就地取材,既利用了粉煤灰中的资源、节省运费”“在解决粉煤灰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以弥补国内铝土矿资源的不足”可知,蒙泰集粉粉煤灰制备铝硅合的生产原料是当地电力企业的业废料,终端产品是铝硅合金,小场需求量大,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延伸了产业链,也丰富价值链。依据原文“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提高我国铝工业发展的战略安全性”可知,蒙泰集团弥补了国内铝矿资源的不足,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这也有助于国家业发展的战略安全。答案:4.A5.C6.①生产过程坚持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原则:生产原料有效解决固废排放问题,全生产流程大幅度降低能耗。②研发应用高新技术:蒙泰集粉煤灰制备铝硅合金的生产工艺拥有专利授权,有较高科技水平。③延伸产业链:粉煤灰制备铝硅合的生产原料是当地电力企业的业废料,终端产品是铝硅合金,小场需求量大,还可以低成本地解决国内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供应问题。④丰富价值链:原料就地取材,节省运费,终端产品经济价值高。⑤第125页共125页,考虑国家业发展的战略安全;弥补国内铝矿资源的不足,减少对国外铝土矿的依赖,同时规避铝土矿进口方面存在的断供等风险。【点评】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十年前相比,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上升了7.8个百分点,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上升了5.8个百分点。来自2017年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的数据显示,1985-2014年,我国7﹣18岁学生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另有资料显示,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慢性病”呈现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趋势。一系列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限糖减糖”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进行全人群、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其中,《方案》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要求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方案》不仅提出“限减令”,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的职责要求也相当明确具体:推广实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地区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摘编自《给青少年“减糖”是为民族提素》)材料二:近视、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小眼镜”“小胖墩”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成了代表、委员的“大关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玮指出,健康支持性环境尚未建立。比如,电视等主流媒体上,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广告比比皆是。一项电视收视率调查发现,晚上6-9时是电视食品广告集中播放的时间,约有833万名儿童会受到电视食品广告的影响。此外,学校周边场所含糖饮料、高能量食品的销售随处可见,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埋下了很大隐患。第125页共125页,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陈玮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该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每周喝碳酸饮料至少1次的占61.05%,每周喝4次及以上的占12.79%;每周喝牛奶少于3次的高达33.48%;每周吃西式快餐至少1次的占40.02%;每周体育活动少于3天的占44.77%。“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陈玮说。(摘编自《为“小眼镜小胖墩”开处方》)材料三:孩子一天吃多少糖合适?不同年龄体重的孩子,标准也不尽相同。美国心脏医学会对儿童能吃多少糖做出了统一建议:两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可以超过25克。含25克糖的食物是多少?计算一盒小泡芙的热量与糖分,以25克糖为标准,一天只能吃一盒。而且吃完这一盒之后,孩子只能吃没有糖调味的食物,也不能再喝蜂蜜水、优酸乳、养乐多等。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吃对健康有危害的精制糖,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天然食物把孩子喂饱,其中包括水果、全麦类淀粉等。在日常饮食中,应让孩子多吃粗粮、蔬菜等,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而持久的饱腹感,避免在两餐之间和晚上因饥饿而想吃甜食。在早餐中加入适量水果,这样既能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素,还能缓解人体对甜的渴望。因为水果的甜味来自天然果糖,虽然甜但糖分并不算高,大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数都较低,如苹果、桃子、柚子、梨、樱桃等。考虑到含糖饮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建议儿童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喝完饮料后用清水漱口,可减少饮料中酸性成分对牙齿的腐蚀。同时适当增加孩子的身体活动,以消耗多余能量。(摘编自《“甜蜜诱惑”侵蚀孩子健康儿童“减糖”“戒糖”刻不容缓》)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童青少年摄入过多糖,不仅会影响健康,可能患龋齿、高血压等疾病,而且成年后患肥胖相关慢性病的风险更高。B.《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不仅提出了“限糖减糖”的方案,还对相关部门做出了相当明确具体的职责要求。C.浙江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青少年饮食习惯不健康且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D.两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应该多吃天然食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少吃甜食,每天摄取的糖最好不要超过25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减糖”专项行动是全人群、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学生健康饮食上的隐患。B.第125页共125页,很多水果的升糖指数低,糖分也不算高,孩子吃了以后既能补充多种营养素,又能缓解人体对甜的渴望,可以适量吃。C.不同年龄体重的孩子,每天可以吃多少糖不相同,但含精制糖的食物、饮料对孩子健康危害很大,应尽量“限糖减糖”。D.如果主流媒体能减少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广告的播放,并选择恰当的播放时间,就能给“减糖”行动创造良好的环境。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给儿童青少年“减糖”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答案】4.D5.D6.①政府相关部门出台完善的政策法规,并督促实行。②营造良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减少高糖食品广告的播出及学校周边高糖食品的销售。③让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精制糖的摄入。④增加体育活动,消耗多余能量,提高身体素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D.“每天摄取的糖不要超过25克”不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第一段,原文为“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可以超过25克”。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如果……就能……”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主流媒体播放相关广告只是影响“健康支持性环境”建立的一个因素,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就能给‘减糖’行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谈给儿童青少年“减糖”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几则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根据材料一中“一系列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限糖减糖’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进行全人群、全周期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方案》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要求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方案》不仅提出‘限减令’,对于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地方政府的职责要求也相当明确具体:推广实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地区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可以概括出给儿童青少年“减糖”要从“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方面着手。第125页共125页,根据材料二中“健康支持性环境尚未建立。比如,电视等主流媒体上,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高糖、高脂、高热量食品广告比比皆是”“学校周边场所含糖饮料、高能量食品的销售随处可见,给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埋下了很大隐患”可概括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支持性环境,减少高糖食品广告的播出及学校周边高糖食品的销售”;根据材料二中“儿童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陈玮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该省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每周喝碳酸饮料至少1次的占61.05%,每周喝4次及以上的占12.79%;每周喝牛奶少于3次的高达33.48%;每周吃西式快餐至少1次的占40.02%;每周体育活动少于3天的占44.77%”材料三中“美国心脏医学会对儿童能吃多少糖做出了统一建议:两岁幼儿到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每天额外摄取的精制糖,不可以超过25克”“在日常饮食中,应让孩子多吃粗粮、蔬菜等,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而持久的饱腹感,避免在两餐之间和晚上因饥饿而想吃甜食”“在早餐中加入适量水果”“考虑到含糖饮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建议儿童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适当增加孩子的身体活动,以消耗多余能量”可概括出“(家庭、学校)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减少精制糖的摄入,增加体育活动,消耗多余能量,提高身体素质”。(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材料一: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纪评苏诗》在句旁抹了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矣。”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四:“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曾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那可以算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的描写。(摘编自钱锺书《通感》)第125页共125页,材料二:《荷塘月色》富有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灵敏的触觉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摩,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样的。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荷塘月色》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也还有诗”“山水田野里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荷塘月色》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材料三: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1927年暑假中,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第125页共125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切近朱自清的本意,至少也是揭示了比较深刻的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自清自己也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但是他“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当然这种逃避是不轻松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妻子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自由地作政治的抉择。(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的认识有点少见多怪,说明古人对“通感”的认识还存有分歧。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颖。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论。2.下列语句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通感”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者凭常有的经验质疑朱自清散文中关于“月夜蝉声”的描写,表明作家写作时不能凭想象,要亲自体察。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因为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要“顺口”“顺耳”“顺眼”,他的《荷塘月色》确实做到了。D.对《荷塘月色》所表达的“自由”,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伦理的角度理解。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观点,这样写有哪些好处?(4分)5.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6分)第125页共125页,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说明古人对‘通感’的认识还存有分歧”于文无据。2.C【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通感”观点的一项。A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A项,“表明作家写作时不能凭想象,要亲自体察”错,曲解文意,原文是“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4.①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论证了观点;②引用朱自清本人的观点,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解析】本题考查引用的好处。引用的一般作用是:①引用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引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④增加文章的文化历史内涵。当然分析作用时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引用的具体作用。材料二中引用的朱自清的观点有:第一处引用是“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体现了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和发掘大自然“诗”的自觉追求。第二处是,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第三处是,《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体现了艺术家语言艺术实践与其写作理论相统一。材料三中的引用是:朱自清自己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使读者的解读更贴近作家本意,揭示心理和艺术的奥秘。这些引用在材料中起着论据的作用,能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5.①艺术手法方面,《荷塘月色》采用多种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意境;②创作意识方面,《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③语言方面,《荷塘月色》语言自然新颖;④抒情方面,《荷塘月色》融情入景,以景衬情,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第125页共125页,由“《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样的”“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等信息,可归纳出是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的。由“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等信息,可归纳出是从创作意识方面来赏析的。由“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可归纳出是从语言方面来赏析的。由“《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可以归纳出是从抒情方面来赏析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e代驾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代驾复苏报告》显示:截至5月15日,2020年全国代驾市场总产值突破32亿,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代驾需求稳步回升。与往年不同的是,因疫情期间车主的车辆维修、保养、年检等日间取送车业务的需求增加,上半年白天代驾业务的订单比重明显上升,一改往日夜间酒后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的状态。2020年1月1日到5月15日,居民住宅区首次超过餐厅、酒吧等地成为新的代驾业务热门区域,背后的原因是前期各地餐饮业的低迷以及居民关于车辆代保养、代维修、代年检等上门取送车的需求。(2020年代驾业务恢复速度前20名)(摘编自《<2020年全国代驾复苏报告>出炉代驾复苏总产值突破32亿》)材料二:第125页共125页,代驾原本是为我们提供便利服务的行业,但是最近,市民王先生叫代驾却叫来了麻烦事。2021年7月11日晚上,王先生与朋友聚会时喝了点酒,回家时便拨通了微代驾的预约电话。由于当天下雨,路上有不少积水,代驾司机在驾车经过守故南路的积水路段时,车辆变速箱进水,造成熄火抛锚。经过了十多天的等待,修理厂通知王先生车修好了,但是共计6540元的维修费用还没有支付。此时,王先生心里便犯了嘀咕,为什么维修费用要自己承担?于是便联系了代驾司机,代驾司机表示,自己愿意承担一部分车辆维修费用,但是由于公司会从每次出单的收益中扣除一部分来购置保险,所以代驾司机认为,公司应当承担另外的维修费用。既然代驾司机有保险,为什么公司迟迟不给答复呢?记者跟随王先生来到了位于甜橙国际三号楼的微代驾公司,一位自称是运营总监的人告诉我们,这件事公司不负责。公司的态度,让王先生很是不满,但这时,代驾司机又打来了电话说,修车的费用,他承担了。截止到记者发稿时,王先生表示,代驾司机已经将修车费用结清,他们顺利地将车提了出来,事情圆满解决。近几年,随着代驾行业的蓬勃发展,类似的纠纷在全国各地也层出不穷,此外,还出现了一些事主在到达目的地后,觉得原先讲好的代驾费太贵而反悔拒绝付费的纠纷。那么我们日常应该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出现呢?律师也给出了建议。提醒大家,找代驾不单单要方便,要量力而行,更要看清资质,找正规的代驾公司,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此类纠纷。(摘编自《邢台代驾开车泡水,维修费谁来承担?》)材料三:最近,长沙市民小西遇到了烦恼事——代驾驾驶她的爱车发生事故造成损失,保险公司“拒赔”。小西回忆,2020年8月19日晚,她和朋友到长沙某KTV唱歌,喝了一点酒。次日凌晨,当小西走出KTV时,见一名男子身穿代驾制服,衣服上印有“代驾”字样,她不假思索,便请男子代驾将她送回家。“本来想在手机上下单,但是想还要等待,当时也是图个方便。”小西说,这名代驾有第三方软件计费,显得很“专业”,她便没有多想。直到事故发生后,小西才知道,龚先生并没有购买代驾险,提起自己公司名称时也是含糊其词,或为一名“私人代驾”。小西投保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熊女士向记者介绍,查勘员称代驾愿意赔偿损失,因此保险公司认为小西会与代驾自行协商赔偿事宜。“如果代驾不愿赔偿,保险公司将走代位追偿程序,是‘代赔’,并非不赔。”熊女士解释,代位追偿就是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后再找责任人,与亲友之间车辆无偿借用不同,有偿代驾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应“由经营者自担经营风险”。事故发生后,到底该由保险公司直接赔偿,还是“代赔”后向代驾追偿?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产生赔偿事宜,事故车有投保的,保险公司会先行赔偿;若事故是由代驾司机的过错造成的,保险公司往往会向代驾一方公司或个人进行追偿。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建议,市民在选择代驾时,要尽量选择正规的代驾公司,最好不要图方便省事找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私人代驾”,避免受损。(摘编自《代驾致爱车受损,谁来赔?》)第125页共125页,4.下列对代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上半年白天代驾业务的订单比重明显上升,白天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B.代驾成为当今时代常见的职业,与人们“喝酒不开车”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C.目前代驾行业还不够规范,市场上还存在着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私人代驾"。D.保险公司认为事故如为代驾过错所致,担责的通常是该代驾或其所属代驾公司。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部分城市代驾业务恢复速度较快,这跟疫情期间车主的日间取送车业务需求有所增加有一定的关系。B.尽管经历了可怕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代驾业务恢复状况还是比较好的,2020年全国各大城市的代驾恢复速度数值最低的也超过了80%。C.材料二中,王先生请的代驾司机之所以认为代驾公司应承担部分维修费用,是因为代驾公司会从每次出单的收益中扣除一部分来购置保险。D.保险公司在处理因代驾过错而导致投保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即便赔偿也是属于先行赔偿,而后往往会再向代驾本人或其所属公司进行追偿。6.如何使用代驾才是正确的呢?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6分)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含意的能力。“白天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错误,原文是“一改往日夜间酒后代驾占据业务半边天的状态”。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全国各大城市”错误,图中只是显示了排名靠前的城市情况,并非全国各大城市。6.①通过正确的代驾平台下单,不要贪图方便。②选择正规代驾公司的代驾员,不要图方便省事找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私人代驾”。图选择代驾前,应衡量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合理价位,不能在享受服务后再因价格问题出尔反尔。(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材料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答题时难度并不大,只要找准内容,进行分析,再稍做概括即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材料一:第125页共125页,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凭借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的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夜宵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导致脂肪堆积,长时间这样则会导致肥胖。(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125页共125页,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选自《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D.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数量大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B.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北方高于南方。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6分)4.A(A项,“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错误,原文是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人国家平均水平”。)5.D(本题D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其中一方面工作内容,但没有说是首要选择。)6.①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②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③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④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125页共125页,根据原文“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可推知要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根据原文“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可推知要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根据原文“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可推知要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根据原文“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可推知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答出3点即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第125页共125页,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在媒介革新过程中,创作者为赢回“播放时间”、赢得观众做出了各类有益尝试。相信只要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视听艺术将在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进化”,新型艺术或将由此诞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摘编自刘洋《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202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相较于娱乐消遣内容的倍速播放,由于网课的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尤其受到疫情影响,大量青少年每天固定开始通过视频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那么,增加了倍速功能的学习视频到底会对知识吸收的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2017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单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他们评估了54名医学院的学生在以1.5倍速度和正常速度观看视频课程后,平均考试成绩是否会有显著差异。过去有研究认为,语速较快的视频课程更能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表现,因为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者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1.5倍的速度下学生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比正常速度更差,客观测试成绩低了10分左右。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学习者的神经活动和认知过程,速度较慢时,学习者心理压力低,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科学定论。同样是在2017年,日本的一项关于课程录像回放速度的效果分析研究中,科研人员让学生以正常速度、1.5倍速和2倍速看教学视频。同样是立即组织考试。结果却发现,他们在1.5倍速情况下的注意力最集中,而且考试成绩明显也是最好的。 今年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技术》也发表了MOOC视频播放速度对认知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区分了有字幕和无字幕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有字幕的时候,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无字幕时,1.25倍速时的学习效果要优于1.0倍速。而当速度增加到1.5倍速时,过快的视频播放速度影响了学习者的信息加工,学习效果最差,研究人员还通过对被测试者眼动行为的监测,发现在1.25倍速时紧凑的信息节奏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更自如,认知加工最为流畅。因此,他们认为适当加快播放速度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但速度过快则会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起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长期从事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葆明解释,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视频播放速度的因素,还有视频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曾经有倍速播放的习惯、被测试者的年龄等。这些重要的变量在实验中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在视频学习时代我们该如何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第125页共125页,(摘编自胡珉垮《“倍速播救”,赢了时间?》,2020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速播放”选项已然是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标配。它能让用户自行选择观看视频时的速度快慢。B.倍速播放是观众艺术欣赏个性化需求的产物,它离不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C.肯塔基大学的试验和同年度日本的试验虽然不相同,但都能证明视频播放速度影响着学习效果。D.在李葆明教授看来,日本、美国及MOOC的实验设计无意义,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不只是播放速度。5.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倍速播放的相关理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中学生收看网课时可以1.5倍速度播放视频,但到了关键处正常播放,特别难懂的地方重复播放。B.如果出于新奇性就可以用倍速方式随便看看;而对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影视作品,就可以按其原速品味。C.美国一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多年来一直会把歌曲和内容提高5%速度播放,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D.孙玮:倍速播放实际是个体对原作进行了再度创作,特别是电影和音乐,其节奏的快慢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独特韵味。6.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4.D.“实验设计无意义”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这些实验结论间的相互争议,和实验设计本身存在局限有关”,“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5.C.“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错误,该项认为倍速播放的目的是为投放广告腾出更多时间,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理念在两则材料中都未提及。6.①首先明确了倍速播放的概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和本质。②接着论述了观众对倍速播放的选择性。③继而回顾了倍速播放的发展和实现历程。④最后论证了倍速播放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第125页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