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2.中国是原始居民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最能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人遗址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4.“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5.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一、二、三。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第24页共50页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7.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万亿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8.如图为“商鞅铜方量”,此文物能( )A.说明商朝青铜工艺的高超B.体现商鞅以法治国的思想 C.见证秦国封建贵族的特权D.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内容9.“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 )A.百家争鸣B.战争频繁C.制度变革D.王位世袭10.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中写道:“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 )A.统一六国 B.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灵渠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强征赋税C.发动战争D.严刑酷法第24页共50页
12.他的出使虽没有达到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贡献,只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材料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班超C.卫温D.张骞1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 )A.司马迁B.蔡伦C.毕昇D.张仲景14.中华传统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国古代提出“治未病”理论的人是( )A.张骞B.张仲景C.蔡伦D.司马迁15.“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中原文明的灿烂辉煌 B.佛教在河南的传播与发展 C.河南的殷商文化历史悠久D.河南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1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赞誉的是下列哪一部史书( )A.《诗经》B.《史记》C.《汉书》D.《本草纲目》17.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已经过去( )A.196年B.197年C.245年D.246年18.李白有诗曰:“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破曹公”的地点应该在( )A.牧野B.长平C.赤壁D.台州19.如图所示现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用于说明( )第24页共50页
A.北方少数民族的衰落B.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20.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A.北魏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1.《齐民要术》曾被北宋政府刻印发给各地的“劝农使”,老百姓知道后争相传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重视农业生产B.农业生产进步 C.雕版印刷普及D.科学技术发达22.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为解决这一弊端,隋朝时设立进士科,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四等人制2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它的北、南两端是( )A.长安、洛阳B.洛阳、余杭C.涿郡、余杭D.北京、南京24.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在(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唐朝时期第24页共50页
25.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这一评论强调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26.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促进了中外交流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D.实现了科技创新27.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该现象表明(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28.如图显示的是从唐朝到元朝时期一个新民族的形成,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29.“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这一说法主要反映( )A.四大发明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四大发明外传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30.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被誉为“国剧”。它是( )A.秦腔B.汉调C.京剧D.昆曲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第24页共50页
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现存的长城遗址,大多都是明长城,它由城墙、关隘、城堡、墙台和烟墩等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同时成为经济、文化汇聚线,有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摘编自周军《最伟大的古代建筑》(1)根据材料,指出现存的大多数长城遗址修筑的朝代。(2分)(2)你是否同意长城“有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武帝在开发利用资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秦朝“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的政治建制。(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概括这一措施有何影响。(5分)第24页共50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货币”所指货币名称。写出“盐、铁、酒的专利”所指的措施。概括上述措施的作用。(5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遣唐使到中国达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布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另举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典型事例一例。(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4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历史条件。(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杜家骥《清朝简史》第24页共50页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巩固东南海防的措施。(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教师版(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B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2.中国是原始居民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最能说明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的遗址是( D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人遗址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A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4.“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D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第24页共50页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5.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一、二、三。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B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D )7.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万亿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D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8.如图为“商鞅铜方量”,此文物能( D )A.说明商朝青铜工艺的高超B.体现商鞅以法治国的思想 C.见证秦国封建贵族的特权D.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内容9.“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 A )A.百家争鸣B.战争频繁C.制度变革D.王位世袭第24页共50页
10.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中写道:“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 A )A.统一六国 B.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灵渠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A.休养生息B.强征赋税C.发动战争D.严刑酷法12.他的出使虽没有达到原来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为中国人发现了一片比当时中国还要广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贡献,只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材料中的“他”是( D )A.董仲舒 B.班超C.卫温D.张骞13.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感谢( B )A.司马迁B.蔡伦C.毕昇D.张仲景14.中华传统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国古代提出“治未病”理论的人是( B )A.张骞B.张仲景C.蔡伦D.司马迁15.“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 )A.中原文明的灿烂辉煌 B.佛教在河南的传播与发展 C.河南的殷商文化历史悠久D.河南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1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赞誉的是下列哪一部史书( B )A.《诗经》B.《史记》C.《汉书》D.《本草纲目》第24页共50页
17.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已经过去( C )A.196年B.197年C.245年D.246年18.李白有诗曰:“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破曹公”的地点应该在( C )A.牧野B.长平C.赤壁D.台州19.如图所示现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用于说明( B )A.北方少数民族的衰落B.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20.他力主迁都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措施,使得北方礼乐行政、民情俗尚与汉族封建社会无异,致使江南人士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之叹。他是( A )A.北魏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1.《齐民要术》曾被北宋政府刻印发给各地的“劝农使”,老百姓知道后争相传抄。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A.重视农业生产B.农业生产进步 C.雕版印刷普及D.科学技术发达22.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为解决这一弊端,隋朝时设立进士科,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 )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四等人制2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它的北、南两端是( C )第24页共50页
A.长安、洛阳B.洛阳、余杭C.涿郡、余杭D.北京、南京24.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在( D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D.唐朝时期25.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这一评论强调的是( A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26.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到长安;鉴真六次东渡,将佛经、医药、建筑、绘画、文学等传到日本。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 )A.促进了中外交流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民族交融D.实现了科技创新27.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该现象表明( B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28.如图显示的是从唐朝到元朝时期一个新民族的形成,这个民族是( B )A.维吾尔族B.回族C.苗族D.白族29.“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这一说法主要反映( C )A.四大发明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24页共50页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四大发明外传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30.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被誉为“国剧”。它是( C )A.秦腔B.汉调C.京剧D.昆曲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现存的长城遗址,大多都是明长城,它由城墙、关隘、城堡、墙台和烟墩等组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长城这道军事防卫线,同时成为经济、文化汇聚线,有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摘编自周军《最伟大的古代建筑》(1)根据材料,指出现存的大多数长城遗址修筑的朝代。(2分)答:明朝。(2)你是否同意长城“有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开发”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同意。明长城抵御了蒙古入侵,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促进了民族交融、边疆开发,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史记·秦始皇本纪》第24页共50页
材料三 汉武帝在开发利用资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秦朝“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的政治建制。(2分)答: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概括这一措施有何影响。(5分)答:问题:王国问题;措施:采用“推恩令”的办法削夺王国封地和势力。影响: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货币”所指货币名称。写出“盐、铁、酒的专利”所指的措施。概括上述措施的作用。(5分)答:名称:五铢钱;措施: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作用: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遣唐使到中国达13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布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另举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典型事例一例。(4分)答:概况:唐政府接待日本遣唐使来唐学习;唐朝与大食往来;波斯商人在唐经商;唐政府尊重外来宗教。事例:鉴真东渡。(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4分)答:代表人物:玄奘。特点:持续时间长,同亚洲各国交往,联系范围广泛;既有使者往来,也有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宗教文化各领域的相互交流,更有直接商品贸易等;既有外国学习唐朝的方面,也有唐朝吸收外国的方面,具有双向性。(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历史条件。(4分)第24页共50页
答:历史条件: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先进,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繁荣;政府重视中外交往和贸易;对外交通发达;坚持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编自杜家骥《清朝简史》(1)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巩固东南海防的措施。(2分)答: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在位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清朝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论述:清朝前期,在西北,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西南,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在东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在东南边疆,1662年,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在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康熙帝在位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因此说清朝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4页共50页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郑州质检)在虎门海滩上,围观的群众看到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下令销毁,大家欢呼雀跃;又看到林则徐告知外国人要做正当贸易,否则将依法严办,众人顿觉扬眉吐气。据此可以看出,林则徐虎门销烟( )A.引起了外国商人的不满 B.杜绝了鸦片走私C.振奋了民族精神 D.促进了对外贸易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第24页共50页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记忆,如图见证了哪一战争中列强犯下的暴行(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895年前,中国统治阶层仍秉持原有思想方式,几乎不曾变动。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严重危机后,中国暂得喘息机会。但这一机会白白流失,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如一潭死水静滞不动。”对“原有思想方式”的准确理解是( )A.维护清朝统治,捍卫满族特权 B.面对欧洲扩张,抗敌反应迟钝 C.加强小农经济,强化重农抑商 D.固守儒家传统,不思政治变革5.(2021·佛山模拟)1894年7月28日《申报》的评论说:“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据此可知,清王朝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军事实力不强B.政治制度落后C.将士贪心怕死D.盲目自大轻敌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里的“变”指的是( )A.学习日本B.变法图强C.废除八股D.思想解放7.学完中国近代历史后,某同学构建了如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的入侵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D.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24页共50页
8.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变法救国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扶清灭洋9.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A.自强求富B.救亡图存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10.在“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中,中华大地上开始了(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长征D.抗日战争11.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艰苦卓绝,留下许多充满胜利豪情的诗句。其中歌颂南昌起义的是( )A.“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 B.“泣鬼惊神第一枪,从来弱小变强梁”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12.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13.“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所说的“分水岭”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14.1931年9月18日,日本陆军总部收到关东军的一封紧急电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对该电报分析正确的是( )第24页共50页
A.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史料B.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偶然性 C.信息完全捏造,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D.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目的和手段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某校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看到一座“血”字形的牌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纪念馆里面文字评论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学生参观的地点是( )A.芷江受降纪念馆 B.常德会战纪念碑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衡宝战役纪念馆16.这次战役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它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17.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8.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说道:“数十万劳动人民的组织和指挥,逐渐形成系统和秩序……这是我军能保持常胜成绩的有利因素之一,没有这样一支伟大的劳动人民志愿运输大军,我们休想战争能够胜利。”材料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国民党的腐朽统治C.共产党的正确战略战术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19.“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第24页共50页
20.“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句话周恩来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A.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B.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 C.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D.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21.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的历史上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曾出现“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等典型代表,他们分别是( )A.王进喜、吴孟超、丁晓兵B.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C.艾则孜、焦裕禄、吴孟超D.黄继光、任长霞、雷锋23.“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材料中“极为重要的会议”指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24.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A.自由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国营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25.制作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如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程。其中与1997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第24页共50页
A.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C.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D.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6.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港澳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重要原因是( )A.港澳人民的勤劳勇敢B.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C.民间交往频繁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27.习近平同志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8.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1年,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实施改革开放29.2021年5月22日,一位伟人与世长辞,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A.钱学森B.邓稼先C.杨利伟D.袁隆平30.每年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它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24页共50页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指出材料中“辛亥革命”的领导人。(2分)(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分)(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4分)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材料二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第24页共50页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四 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政策分别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2分)(2)材料三中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材料四中邓小平支持下农村改革的经营体制是什么。(6分)(3)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结果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1949年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第24页共50页
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摘编自李良玉等《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怎样的历史新时期。(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第24页共50页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教师版(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郑州质检)在虎门海滩上,围观的群众看到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下令销毁,大家欢呼雀跃;又看到林则徐告知外国人要做正当贸易,否则将依法严办,众人顿觉扬眉吐气。据此可以看出,林则徐虎门销烟( C )A.引起了外国商人的不满 B.杜绝了鸦片走私C.振奋了民族精神 D.促进了对外贸易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A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记忆,如图见证了哪一战争中列强犯下的暴行( C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895年前,中国统治阶层仍秉持原有思想方式,几乎不曾变动。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严重危机后,中国暂得喘息机会。但这一机会白白流失,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如一潭死水静滞不动。”对“原有思想方式”的准确理解是( D )A.维护清朝统治,捍卫满族特权 B.面对欧洲扩张,抗敌反应迟钝 C.加强小农经济,强化重农抑商 D.固守儒家传统,不思政治变革5.(2021·佛山模拟)1894年7月28日《申报》的评论说:“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据此可知,清王朝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D )第41页共50页
A.军事实力不强B.政治制度落后C.将士贪心怕死D.盲目自大轻敌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里的“变”指的是( B )A.学习日本B.变法图强C.废除八股D.思想解放7.学完中国近代历史后,某同学构建了如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反映的主题应该是( B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的入侵与中华民族的抗争 D.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8.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C )A.变法救国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扶清灭洋9.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C )A.自强求富B.救亡图存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10.在“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中,中华大地上开始了( B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长征D.抗日战争11.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道路艰苦卓绝,留下许多充满胜利豪情的诗句。其中歌颂南昌起义的是( B )A.“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 B.“泣鬼惊神第一枪,从来弱小变强梁”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第41页共50页
12.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13.“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所说的“分水岭”是( D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14.1931年9月18日,日本陆军总部收到关东军的一封紧急电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对该电报分析正确的是( D )A.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史料B.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偶然性 C.信息完全捏造,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D.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目的和手段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某校学生参观抗战纪念馆,看到一座“血”字形的牌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纪念馆里面文字评论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之一”。学生参观的地点是( A )A.芷江受降纪念馆 B.常德会战纪念碑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衡宝战役纪念馆16.这次战役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它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 D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保卫战D.百团大战第41页共50页
17.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D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8.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说道:“数十万劳动人民的组织和指挥,逐渐形成系统和秩序……这是我军能保持常胜成绩的有利因素之一,没有这样一支伟大的劳动人民志愿运输大军,我们休想战争能够胜利。”材料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D )A.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国民党的腐朽统治C.共产党的正确战略战术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19.“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B )A.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20.“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句话周恩来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C )A.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B.帝国主义破坏万隆会议 C.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D.美国发动侵略越南战争21.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党的历史上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曾出现“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等典型代表,他们分别是( B )A.王进喜、吴孟超、丁晓兵B.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第41页共50页
C.艾则孜、焦裕禄、吴孟超D.黄继光、任长霞、雷锋23.“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材料中“极为重要的会议”指的是( A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24.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 B )A.自由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国营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25.制作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如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程。其中与1997年、2017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写( D )A.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C.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D.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6.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港澳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重要原因是( D )A.港澳人民的勤劳勇敢B.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C.民间交往频繁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27.习近平同志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方向: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B )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41页共50页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8.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1年,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B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实施改革开放29.2021年5月22日,一位伟人与世长辞,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D )A.钱学森B.邓稼先C.杨利伟D.袁隆平30.每年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它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C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指出材料中“辛亥革命”的领导人。(2分)答:孙中山。(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判断: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第41页共50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判断: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近代化),也就不能完成质的飞跃。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分)答: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4分)答: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没有依靠人民群众;脱离中国国情;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等。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材料二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答: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路线要符合国情。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第41页共50页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四 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二中的政策分别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2分)答: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2)材料三中刘少奇认为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材料四中邓小平支持下农村改革的经营体制是什么。(6分)答:依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综合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4分)答:启示: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结果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1949年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摘编自李良玉等《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怎样的历史新时期。(2分)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第41页共50页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真正实现民主富强。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同学喜欢旅游,暑假他游玩了如图所在的景点。请你判断他旅游的国家是( )A.印度 B.埃及C.法国 D.巴西2.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A.古埃及文明B.古代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3.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第41页共50页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罗马4.它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它”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5.13、14世纪,教皇和法国国王为强化教权和王权,分别多次授予巴黎大学教皇和国王特权,巴黎大学逐渐完善了自治的组织结构。材料体现巴黎大学的自治( )A.保护了学生和老师的权益B.与教权和王权的支持相关C.维护了巴黎的经济和声誉D.完全脱离了教会的控制6.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查理曼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7.14至17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先后掀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希腊罗马热”。出现此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庄园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 C.伊斯兰教的传播D.城市自由自治8.14—15世纪,欧洲有流行语“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创造了我自己”,这些流行语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自由平等C.民主科学D.神权至上9.有学者估计,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总费用为200万马拉维迪(货币单位),而哥伦布个人只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部分从西班牙国库预支,为此,女王伊莎贝拉还曾打算把她王冠上的珠宝换钱。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影响B.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C.使大量财富流入西班牙D.使世界连为了一个整体第41页共50页
10.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①解决技术难题②积累原始资本③提供工业原料④开拓海外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1689年某国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据此推断该国家是( )A.日本B.德国C.法国D.英国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制作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A.波士顿倾茶事件B.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C.约克镇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13.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这部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宅地法》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2年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更重大。”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俄国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成为近代欧洲强国 B.俄国对农奴的解放比美国对黑人奴隶的解放更加彻底 C.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D.俄国农奴制下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15.1863年元旦,美国北部的自由黑人欢呼雀跃;南部黑人奴隶也看到了光明前途,开始大批逃往北部,而奴隶主则暴跳如雷。这可能是因为( )A.美国独立战争胜利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D.《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第41页共50页
16.“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17.动力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新。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发电机C.内燃机D.电动机18.古希腊时期人们以为天体是神圣的,而近代人们却证明天体是按照他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于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材料中的“他”是( )A.莎士比亚B.瓦特C.牛顿D.达尔文19.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对“拜金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 )A.巴尔扎克B.托尔斯泰C.伏尔泰D.卢梭20.“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原因21.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革命被称为( )A.“光荣革命”B.十月革命C.二月革命D.巴黎公社22.“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做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说:“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以上评论表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A.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 C.确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第41页共50页
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23.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24.“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A.多种所有制并存B.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十大著名战役,其中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是( )A.日军偷袭珍珠港B.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26.如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对此海报发行的理解错误的是( )A.欧洲战场是消灭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苏、美、英团结战斗推动欧洲战场走向胜利 C.苏、美、英已经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海报意在鼓舞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冲突加剧。标志着两国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是( )A.德国的投降B.“华约”的成立 第41页共50页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的成立28.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29.如图是某国际组织的旗帜,旗帜中间徽记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该组织是( )A.联合国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30.疫情以来,扫码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凭证,进入社会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应用了( )A.新材料技术B.航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D.生物工程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般来说航程越长,死亡率越高。贩奴活动早期的死亡率高,有的达到40%以上。如果遇上传染病暴发,一次就可能死亡50%以上,这给奴隶贩子带来巨大损失。后来卫生条件改善了,死亡率逐步下降到15%以下。船上的救生设备只够船员用的,遇到搁浅之类的事故,奴隶就被“放弃”了。1738年,荷兰贩奴船“劳登”号遭遇风暴搁浅,船员弃船,船上702名奴隶葬身海底。其实更多的奴隶是死于自杀,1790年,一名在奴隶船上工作的英国医生指出,贩奴船上三分之二的死亡是源于“极度忧郁引起的非自愿”自杀。——摘自《查尔斯船长日记》(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中奴隶来自的地区。(2分)(2)某同学认为“三角贸易”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因为它使非洲黑人遭受最惨无人道的奴役和压迫。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第41页共50页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世纪,在英国,10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骚动的蜂巢,绝大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材料二 手工业工人被发明的机械取代。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材料三(1)据材料一,分析17-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年),饥、蝗、水灾连续不断,唐太宗迁关中灾民至其他诸州就食。唐高宗时,灾害时有发生,除多次令灾民迁移它地外,也曾转运河东、山东、江南、淮南米粟至关中救饥。——摘编自高建国、夏明方等《中国灾害志》材料二 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贫穷者,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等机构,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为数以万计的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1935年,国会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纪实(部分)时间概况结果1949-1978年①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41页共50页
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证1978-2012年①实施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②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推进大规模扶贫开发国家行动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2012-2021年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整编自国新办《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救荒赈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巴地(今重庆)在救急赈饥方面的贡献,并分析巴地能作出贡献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指出这些措施的本质。(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进程的特点及成效。(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第41页共50页
※书中所指“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第41页共50页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综合检测试卷教师版(60分钟 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同学喜欢旅游,暑假他游玩了如图所在的景点。请你判断他旅游的国家是( B )A.印度 B.埃及C.法国 D.巴西2.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D )A.古埃及文明B.古代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代两河流域文明3.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C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罗马4.它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它”是( C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5.13、14世纪,教皇和法国国王为强化教权和王权,分别多次授予巴黎大学教皇和国王特权,巴黎大学逐渐完善了自治的组织结构。材料体现巴黎大学的自治( B )A.保护了学生和老师的权益B.与教权和王权的支持相关C.维护了巴黎的经济和声誉D.完全脱离了教会的控制6.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C )A.查理曼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D.罗马帝国7.14至17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先后掀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希腊罗马热”第50页共50页
。出现此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A.庄园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 C.伊斯兰教的传播D.城市自由自治8.14—15世纪,欧洲有流行语“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创造了我自己”,这些流行语体现的思想是( A )A.人文主义B.自由平等C.民主科学D.神权至上9.有学者估计,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总费用为200万马拉维迪(货币单位),而哥伦布个人只筹措了25万马拉维迪,不足部分从西班牙国库预支,为此,女王伊莎贝拉还曾打算把她王冠上的珠宝换钱。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B )A.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影响B.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C.使大量财富流入西班牙D.使世界连为了一个整体10.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B )①解决技术难题②积累原始资本③提供工业原料④开拓海外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1689年某国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据此推断该国家是( D )A.日本B.德国C.法国D.英国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某同学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制作如下年代尺,请你帮他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D )A.波士顿倾茶事件B.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C.约克镇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13.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这部法律文件是( C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宅地法》第50页共50页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2年发表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更重大。”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C )A.俄国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成为近代欧洲强国 B.俄国对农奴的解放比美国对黑人奴隶的解放更加彻底 C.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D.俄国农奴制下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15.1863年元旦,美国北部的自由黑人欢呼雀跃;南部黑人奴隶也看到了光明前途,开始大批逃往北部,而奴隶主则暴跳如雷。这可能是因为( B )A.美国独立战争胜利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D.《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16.“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D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17.动力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新。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C )A.蒸汽机B.发电机C.内燃机D.电动机18.古希腊时期人们以为天体是神圣的,而近代人们却证明天体是按照他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于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材料中的“他”是( C )A.莎士比亚B.瓦特C.牛顿D.达尔文19.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对“拜金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 A )A.巴尔扎克B.托尔斯泰C.伏尔泰D.卢梭20.“1914年,萨拉热窝街头,随着塞尔维亚青年的一声枪响,世界被战火点燃了。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场世界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说法的产生是由于( C )A.人们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 第50页共50页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内心造成了巨大伤害 C.没有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原因21.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革命被称为( B )A.“光荣革命”B.十月革命C.二月革命D.巴黎公社22.“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做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说:“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以上评论表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D )A.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 C.确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23.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 B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24.“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的特点是( D )A.多种所有制并存B.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十大著名战役,其中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的是( C )A.日军偷袭珍珠港B.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26.如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对此海报发行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第50页共50页
A.欧洲战场是消灭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B.苏、美、英团结战斗推动欧洲战场走向胜利 C.苏、美、英已经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海报意在鼓舞反法西斯国家的信心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冲突加剧。标志着两国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的是( C )A.德国的投降B.“华约”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的成立28.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D )A.杜鲁门主义出台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29.如图是某国际组织的旗帜,旗帜中间徽记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该组织是( A )A.联合国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30.疫情以来,扫码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凭证,进入社会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应用了( C )A.新材料技术B.航天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D.生物工程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般来说航程越长,死亡率越高。贩奴活动早期的死亡率高,有的达到40%以上。如果遇上传染病暴发,一次就可能死亡50%以上,这给奴隶贩子带来巨大损失。后来卫生条件改善了,死亡率逐步下降到15%以下。船上的救生设备只够船员用的,遇到搁浅之类的事故,奴隶就被“放弃”了。1738年,荷兰贩奴船“劳登”第50页共50页
号遭遇风暴搁浅,船员弃船,船上702名奴隶葬身海底。其实更多的奴隶是死于自杀,1790年,一名在奴隶船上工作的英国医生指出,贩奴船上三分之二的死亡是源于“极度忧郁引起的非自愿”自杀。——摘自《查尔斯船长日记》(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中奴隶来自的地区。(2分)答:非洲。(2)某同学认为“三角贸易”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因为它使非洲黑人遭受最惨无人道的奴役和压迫。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不同意。理由:“三角贸易”对非洲黑人来说的确是最惨无人道的奴役和压迫,非洲由此丧失了大约1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但是“三角贸易”也带动美洲地区的开发。欧洲的奴隶贩子赚取了巨额财富,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世纪,在英国,1000人中没有一人穿袜子;19世纪,1000人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18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的时间观念不强,即使城里的手工工匠,干活也懒散拖拉。18世纪6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时间就是金钱,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骚动的蜂巢,绝大多数人都像机器般辛勤劳动,人身上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质财富前所未有地涌现出来。材料二 手工业工人被发明的机械取代。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材料三(1)据材料一,分析17-19世纪英国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4分)答:衣着习惯从不穿袜子到穿袜子;时间观念从松散到加强;从工作懒散拖拉到像机器般辛勤劳动;表现出较强的金钱欲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答:急剧减少。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大量使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4分)答: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带来了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感悟: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是把双刃剑;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等。(任答一点即可)第50页共50页
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年),饥、蝗、水灾连续不断,唐太宗迁关中灾民至其他诸州就食。唐高宗时,灾害时有发生,除多次令灾民迁移它地外,也曾转运河东、山东、江南、淮南米粟至关中救饥。——摘编自高建国、夏明方等《中国灾害志》材料二 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贫穷者,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署、国民工程管理署等机构,兴办了许多公共工程,为数以万计的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1935年,国会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该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纪实(部分)时间概况结果1949-1978年①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证1978-2012年①实施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②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推进大规模扶贫开发国家行动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2012-2021年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整编自国新办《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救荒赈灾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前期巴地(今重庆)在救急赈饥方面的贡献,并分析巴地能作出贡献的原因。(4分)答:迁移灾民,转运粮食救灾。巴地粮米多次被调运至中原等地区。当时重庆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成为唐朝中央调运粮食的基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指出这些措施的本质。(4分)答: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进程的特点及成效。(4分)答:国家主导,制度保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把改革作为消除贫困的推动力,脱贫进展迅速,由脱贫到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第50页共50页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书中所指“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答:发展趋势:民主取代专制,开始迈向现代化。(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答案示例一]观点:早期资产阶级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这都为本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答案示例二]观点:摆脱专制是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第50页共50页
论述:17世纪,英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789年,法国爆发了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为法国的近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专制统治,推动社会由人治转向法治,建立起近代民主政治,是近代化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综上所述,摆脱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第50页共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