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三 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到元朝的统一一、选择题1.(2021山东胶州期中)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隋朝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形成了抑制贵族的政治基础C.强化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D.有效解决了官员的政治腐败2.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多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多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 )A.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B.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C.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D.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3.(2021河北邯郸期末)下面是唐朝三省位置图。图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三省政治职能B.中枢政务机构创新C.城市整体布局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4.(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二模)唐朝吏部选官标准,据记载主要有四条:一曰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曰言,取其词论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遒美;四曰判,取其文理优长。材料说明( )A.科举制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C.政府重视教育,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D.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5.(2021湖北荆州一模)某学者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
1%、3%和24%。这一变化说明了( )A.社会结构的变动B.科举取士的影响C.士族势力的衰落D.地主经济的发展6.(2021湖南永州二模)唐代贞元年间,宰相贾耽在《海内华夷图》中记录了几条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线:一、营州(今辽宁朝阳)入安东(今辽东)道;二、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夏州(今陕北横山)塞外通大同云中(今山西大同)道;四、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入回鹘道;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今越南河内)通天竺道;七、广州通海夷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贸易呈现繁盛之势B.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C.闭关锁国政策受严重冲击D.朝廷重视陆路而轻视海路7.(2021福建宁德一模)“和雇匠”是唐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由官府雇募的一类工匠,包括短期雇佣的“明资匠”和长期雇佣的“长上匠”。唐中后期,“和雇匠”逐渐成为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和雇匠”的大量使用反映出当时( )A.官营手工业出现新型的生产关系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官营手工业C.工匠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官府对手工业者的束缚有所放松8.盛唐时期,边塞诗歌中存在“以汉代唐”的现象,指的是诗人借用汉代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如“匈奴未灭不言家”“不破楼兰终不还”,汉将李广、霍去病、卫青常被提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汉代统一王朝的强大B.汉唐相似的时代风貌C.汉唐对外征战的频繁D.唐朝藩镇割据的影响9.(2021山东德州期中)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B.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C.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D.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10.(2021广东汕头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统计,唐代有水利工程二百多项,其中北方超百项;宋代有水利工程一千多项,其中北方不足百项。据此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与商业发展不平衡C.南方耕地开发更充分D.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11.(2021西南三省三校诊断性联考)北宋时期,东京城不少餐馆挂出“胡食”“北食”“南食”“川味”的招牌,以招揽客人。《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城“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饮食店肆装潢也较为讲究,“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这些反映出( )
A.北宋城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B.宋代统治者推崇奢侈生活方式C.各民族的交流和影响逐步扩大D.宋代统治者重视城市商业经济12.(2021湖南雅礼中学二模)宋代民间艺术家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神。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 )A.以佛教文化为创作题材B.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C.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D.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13.(2021江西赣州期末)在宋代以前,儒家没有提出一整套完善的修习方式,周敦颐提出“主静”,朱熹提出“静坐无闲杂思虑,则养得来便条畅”等静坐修养心性的观点。据此可知( )A.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儒、道、佛三教合流C.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儒家消极的出世思想14.(2021广东惠州模拟)据学者研究,杜甫在唐代诗坛的地位不高,其诗歌在当时流传也不广泛。北宋中期,以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推崇杜甫,认为其诗寄托着深痛沉郁、忧国忧民的意志,蕴含着义理和法度。因此,杜甫的地位迅速提高,被誉为“诗圣”。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A.文学艺术繁荣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社会矛盾尖锐D.崇文抑武风气浓厚15.王维被认为是文人画的鼻祖,而苏轼提倡的“墨戏”“墨趣”“书趣”“士人画”,则被认为是文人画的滥觞。到了北宋末期,米芾、米友仁父子的横点山水画被视作文人画山水最早的典型。由此可以推知( )A.文人画流派应起源于宋代B.唐宋士人以绘画为趣味追求C.米芾是真正的文人画始祖D.山水、书法与文人画相关联16.(2021安徽淮北一模)元世祖忽必烈时创蒙古国字,称为八思巴字,当时的南方理学大师吴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欲达一方之音于日月所照之地”“国音之舟车”,北方儒学大师许衡也对八思巴字抱积极态度。这说明( )A.蒙古国字在当时使用普遍B.理学已经摒弃传统华夷观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认同D.元朝全面推行蒙古化政策二、非选择题17.唐朝的国运和运河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运河状态唐朝的政治变动唐初大量物资由江淮运抵洛阳后,再走八百里陆路转运到长安。运费昂贵,交通不便唐高宗在位期间,七次行幸洛阳,有一半时间在洛阳处
理政务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后宰相裴耀卿实行分段运输,江淮粮食运抵洛阳后,江南船返回,粮食储存在当地粮仓中,待时机成熟,用当地船西运。韦坚于渭水之南开凿漕渠,永丰仓和三门仓的粮食可直抵长安唐玄宗从此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唐朝国势昌隆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导致运河淤塞废弃;运河周边绝少人烟,劳动力缺乏;盗贼和跋扈军人掠夺物资中央政府虚弱无力,粮价高涨,社会动荡唐代宗、德宗时期中央与藩镇冲突不断,藩镇时常切断运河交通线中央政府财政艰难困窘,粮食恐慌唐德宗后唐朝政府在运河枢纽徐州、汴州驻扎重兵,竭力控制运河交通线,委任重臣治理。运河运输时断时续唐朝统治得以延续——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隋唐大运河对维系唐朝统治的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运河状态和唐朝的政治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带来的启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盛唐气象可以呈现为以下内容,如图所示:
盛唐气象结构示意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盛唐气象四个构成部分中选取两个方向,两个方向间要有相互联系,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准确,史实充分,论述合理,表达清晰)19.(2021四省名校第一次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代的历史太窝囊。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宋代弱而不贫。如果一定要说宋代贫,也仅仅是指其中央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财政比较困难。有宋一代“革命”多。某些学者将宋代石炭即煤的广泛使用并运用于冶炼称为“煤铁革命”或“燃料革命”,其实质为能源革命;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称为“农业革命”;将城市面貌大改观,坊市制度的打破,商品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再受限制称为“商业革命”;将纸币的产生称为“金融革命”;将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所引起的书籍逐渐普及称为“印刷革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使用“革命”一词是否恰当,人们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否定宋代在不少领域的较大发展,有的领域甚至可以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积贫积弱之说实不可取。——摘编自张邦炜《瞻前顾后看宋代》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三 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到元朝的统一1.A 解析隋朝由吏部任命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这使地方豪强不能把持本地政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材料强调中央集权,与抑制贵族的政治基础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体不是监察制度,不能强化政府对官员的监督,排除C项;“解决了”说法错误,排除D项。2.B 解析从材料可知,在唐朝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背景下,人口数增加的不多,反映出唐朝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完全地统计全国人口,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故选B项;隋末农民战争会导致人口损失,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的具体状况,不能体现出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排除C项;唐朝初期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农业生产严重倒退的现象,排除D项。3.A 解析从图中内容看,参与决策的中书省和负责审核的门下省距离皇宫更近,尚书省作为执行机构在承天门外,距离皇宫较远,这说明三者的政治职能不同,故选A项;图片仅显示了中枢机构的位置分布情况,无法体现机构创新,排除B项;图片仅显示三省分布,而不是整个城市的布局,排除C项;图片仅显示三省分布,无法体现中央官僚机构是否膨胀,排除D项。4.B 解析根据唐朝吏部选官标准具体可知,封建选官制度选拔人才巩固统治,B项正确;根据材料所述的选官标准无法判断其是否适应社会需要,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政府重视教育,排除C项;吏部属于尚书省之下的一个执行机构,材料未体现中央执行机构分工负责相互监督,D项错误。5.B 解析题干中所述的“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隋朝和唐朝初期与东晋后期相比逐渐增加,这是由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使得出身寒门的“寒素”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为官,故选B项;题干所述是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变化,而不是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寒门入仕,而不是士族衰落,排除C项;据官员出身的变化无法说明地主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6.D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列的对外贸易交通路线可以看出,当时政府认为主要的贸易路线中,陆上线路居多,说明政府重视陆路而轻视海路,D项正确;题干只是列举了当时海上贸易路线,无法得出当时海外贸易繁盛,排除A项;B项是宋代的现象,排除;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7.D 解析“和雇匠”是雇佣属性的工匠,其对于政府的依附性比较弱,“唐中后期,‘和雇匠’逐渐成为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这意味着唐代官府对手工业者的束缚有所放松,故选D项;材料中手工业作坊中虽然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产品并不投放市场,因此不属于
新型生产关系,排除A项;“和雇匠”是官营手工业作坊中由官府雇募的一类工匠,是官营手工业的一种发展,没有对官营手工业造成冲击,排除B项;“和雇匠”的身份始终是工匠,其身份并未发生本质变化,排除C项。8.B 解析汉代西北边界一直面临匈奴威胁,唐朝边界存在突厥、吐蕃等隐患,汉代经营边界的成功使唐代诗人以史咏志,反映出汉唐相似的时代风貌,故选B项;唐代亦是强大的统一王朝,而且更为自信开放,排除A项;唐代对外征战并不频繁,对周边民族主要采取羁縻政策,排除C项;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不符合题目时间,排除D项。9.B 解析封弥和誊录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或笔迹,考生成绩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有利于使科举选官更加公平公正,故选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封弥制度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考生的门第出身,排除C项;封弥和誊录作为技术层面的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或笔迹,是对科举制的完善,D项说法错误,排除。10.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相比唐代,宋代水利工程大量增加,且多集中在南方,表明宋代的农业得到发展,尤其是南方耕地开发更充分,故选C项;材料中水利工程的兴修体现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但不能体现“抑商”,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得到发展,并未反映商业发展的有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宋代南方水利工程较多,仅能反映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并不能表明南方经济是否已经超过北方,排除D项。11.A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宋东京餐馆种类多、水平高、引人注目,说明城市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餐饮业发展情况,并不是奢侈生活方式,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胡食”,无法说明各民族交流和影响扩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宋代统治者重视城市商业经济,排除D项。12.B 解析根据“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得出这体现的是人文情怀。根据“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神”可得出这体现的是世俗化特征,故二者兼具,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雕塑艺术以佛教文化为创作题材,排除A项;材料和回归自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雕塑艺术还有涉及佛教的内容,排除D项。13.B 解析材料“主静”“静坐修养心性”,都带有道家和佛家修习的色彩,体现出宋代理学融合佛、道思想,具有三教合流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儒学家用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完善儒学修习方式,没有突出道教的影响力最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儒学家提出的儒学修习方法,并没有体现出儒学地位与之前相比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静”“静坐修养心性”是儒学家提出的儒学修习方法,并不能体现儒学的处世态度是消极出世,排除D项。14.C 解析北宋时期社会贫富差距大,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文人推崇杜甫的诗,理由是“认为其诗寄托着深痛沉郁、忧国忧民的意志”,实际上是表达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感慨和反思,因此推动了杜甫地位的提高,故选C项。15.D 解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被认为是文人画的鼻祖,苏轼提倡的“墨戏”“墨趣”“书趣”“士人画”被认为是文人画的滥觞,横点山水画被视作文人画山水最早的典型,故山水、书法与文人画相关联,故选D项;王维被认为是文人画的鼻祖,他是唐朝人,排除A项;唐宋士人不仅重视“士人画”,还重视“墨戏”“墨趣”“书趣”,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6.C 解析南北方儒学大师都对八思巴字给予积极的评价,体现元朝南北方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故选C项;文中体现的是儒学大师对蒙古国字的评价,不能反映蒙古国字的使用普遍,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7.参考答案(1)意义:加强对南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将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缓解关
中平原的粮食紧张局面;控制南方的经济发达地区,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和维系王朝统治提供财政支持。(2)启示:交通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政治统治的基础;必须大力加强国家的交通建设。18.参考答案示例论题:开放的社会风气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论述:唐朝时期对外开放,海上、陆上的“丝绸之路”繁荣,大量的遣唐使、外国留学生到长安学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文学方面,出现了李白、杜甫的诗歌。书法方面,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规范法度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等。绘画方面,出现了《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传世名篇。因此,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19.参考答案示例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的辉煌阶段。评析:宋代,政治上成功消除了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广泛使用煤炭进行冶铁,棉花等农作物推广种植,城市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对外交通发达,贸易繁盛;科技文化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出现了《梦溪笔谈》等科技著作。在政治、能源、农业、商业、金融和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因此,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突飞猛进”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