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与群落 一、单项选择题1.(2021河南名校联考)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对不同的种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数值高B.减小样方的面积便于统计个体数量,同时能降低调查的误差C.植物种群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动物种群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D.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2.(2021湖南长沙月考)如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一般营养级较高、个体体型较大B.依据曲线b,人工养殖鲫鱼时种群密度中等较为适宜C.种群密度超过C时,存活率下降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种群密度为C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最剧烈3.水资源是九寨沟的灵魂。为保护水资源,对九寨沟某湖泊中的硅藻进行了长期监测,发现每年在春秋季节有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硅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B.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4.(2021湖南郴州第三次质检)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别常绿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林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新种群的引入可能会改变目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某池塘中各个种群的关系和池塘的边界范围等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才能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5.(2021湖南长沙二模)下图表示某草原a、b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地区为草原,a为羊,则b不可能是牛,也不可能是狼B.a、b两种群可能为捕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C.a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D.a、b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受环境影响6.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是群落演替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基础,生物土壤结皮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土壤中的生物土壤结皮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藻类和地衣植物将会消亡C.若气候适宜,则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D.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7.下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条件下,a曲线的DE段和b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群落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a曲线曲折变化说明其对应的群落演替过程比b曲线对应的艰难而漫长C.a和b曲线一般需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D.E点可代表群落已达顶极阶段,此时群落所处阶段可能是灌木阶段二、不定项选择题8.(2021湖南湘潭期末)下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9.(2021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期末)科学家以车轴草和粉苞苣为对象,研究植物根竞争和冠竞争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百分率表示干重百分率)。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植物的竞争包括竞争水分、无机盐、阳光、空气、空间等B.两种植物的根和冠都存在竞争,根竞争所产生的影响更大C.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不会影响根部对无机盐的吸收D.两种植物根竞争和冠竞争的效果是可以积累的三、非选择题10.土壤荒漠化是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生态治理,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已被建设成“塞上绿洲”。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经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这充分体现了 。 (2)“塞上绿洲”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 结构的体现。 (3)治理沙漠过程中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往往比草本群落多,原因可能是 。 (4)在乔木林中适当砍伐乔木成树有助于林下的阳生植物的生长,原因是 。 11.(2021湖南永州一模)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 (填“多于”或“少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 ,演替过程是 。 (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森林地区,理由是 。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 。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 结构,有利于 。 12.(2021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期末)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1989年亚洲象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西双版纳森林覆盖面积由1958年的360万亩增长到现在的62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98%。中国境内亚洲象数量也从20世纪70年代的140多头,增加到如今的300多头。2021年4月份起,一群野生亚洲象走红网络,这群大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北上又南下,穿过雨林,走过乡镇,闯进村庄,目前已经全部安全南返。请回答相关问题。(1)区分热带雨林和温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特征是 。
(2)亚洲象仅雄性有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的象牙,历史上曾被大量捕杀,导致亚洲象种群的失调,进而导致数量下降,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后,西双版纳境内亚洲象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3)雌象能借由次声波向周围乃至远处的雄象发出交配邀请,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 (4)亚洲象喜食野芭蕉、粽叶芦、马唐草等阳生草本、藤本植物。对于大象出走的原因,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大象的环境容纳量实为下降趋势。请问科学家做出该推测的生态学依据是 。 参考答案11.种群与群落1.B 解析由于被捕捉并标记过的动物不易被再次捕捉,所以正常情况下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值高,A项正确;样方的大小要根据被调查的对象确定,减小样方的面积不一定就能降低调查的误差,B项错误;通常植物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动物大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一般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由于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树呈直线分布,所以取样时适合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D项正确。2.D 解析由图可知,曲线a代表的种群密度越大,其存活率越低,即死亡率越大,故曲线a代表的种群一般营养级较高、个体体型较大,A项正确;依据曲线b可知,人工养殖鲫鱼时种群密度中等较为适宜,因为此时存活率最高,B项正确;种群密度大于C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说明该种群个体间斗争加剧,死亡率升高,C项正确;种群密度为C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存活率最高,说明此时该种群个体间竞争不是最剧烈的,D项错误。3.D 解析硅藻是单细胞生物,应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调查硅藻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S”型增长的特点是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图中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变化并不呈“S”型增长,B项错误;硅藻没有性别之分,不存在性别比例这一种群的数量特征,C项错误;由图可知,硅藻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光照强度和温度有明显差异,故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4.D 解析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为保证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一般在种群数量超过K/2但低于K值时利用,利用后让种群数量达到K/2。5.A 解析牛和羊之间的竞争实力相差不大,应该出现的是此消彼长,而不是一方被彻底淘汰,A项正确;由图分析可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a种群数量/b种群数量,刚开始比值大于1,说明a种群数量大于b种群,后来比值逐渐下降,直至为0,说明a种群数量最终为0,两者之间关系为竞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任何一种数量一般不为0,B项错误;比值第二年比第一年大,a种群数量可能增加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项错误;a种群数量最终降为0,说明a种群在这段时间内并不是一直增长,D项错误。6.B 解析从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演替过程分析,
生物土壤结皮依次经过了土壤酶、土壤微生物、藻结皮、地衣结皮以及苔藓结皮阶段,推测该演替为初生演替,A项正确;群落演替中的“取代”并不是完全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地位取代,在苔藓结皮阶段,原有的藻类和地衣植物不会消亡,只是不占优势,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过程,若气候适宜,则生物土壤结皮所需的时间将大大缩短,C项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上一阶段的演替往往为下一阶段的演替创造适宜的土壤等环境条件,地衣结皮阶段能为苔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D项正确。7.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b曲线的起点处生物种类数为0,表明b曲线对应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a曲线的起点处有一定数量的生物,表明a曲线对应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从a曲线的DE段和b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两者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大,说明群落演替表现为营养结构从简单到复杂,A项正确。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的时间要漫长得多,据此推知b曲线对应演替过程比a曲线对应演替过程要艰难而漫长,B项错误。自然条件下,群落一般是开放性的,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要经历生物入侵→成功定居→竞争平衡等过程,C项正确。a曲线对应演替到E点后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其演替已达到顶极阶段,受降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制约,此时群落可能处于草本植物、灌木或森林阶段等,D项正确。8.ABC 解析由题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A项错误;只有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之说,种群没有这些特征,B项错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温度的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因此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D项正确。9.BC 解析根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无机盐,枝条获取阳光和空气,两种植物的根和冠都会对空间展开竞争,故两种植物的竞争包括竞争水分、无机盐、阳光、空气、空间等,A项正确;据图可知,两种植物的根和冠都存在竞争,根竞争干重百分率为65%,冠竞争干重百分率为47%,冠竞争所产生的影响更大,B项错误;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会导致光合作用的差异,而根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需要光合作用提供有机物,为根吸收无机盐提供能量,故植物对阳光的竞争会影响根部吸收无机盐的能力,C项错误;据图可知,根+冠竞争的干重百分率最低,所以植物根竞争和冠竞争的效果是可以累加的,D项正确。10.答案(1)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水平 (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的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合理即可) (4)砍伐乔木成树后,林下阳生植物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等,有利于其生长繁殖解析(1)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这个过程中人类活动使当地的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3)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的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可能导致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往往比草本群落多。(4)乔木与林下阳生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适当砍伐乔木成树后,林下阳生植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照等,有利于其生长繁殖。11.答案(1)多于 次生演替 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 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增加 垂直 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1)据图可知,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多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
演替过程是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故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森林地区。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山体滑坡区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12.答案(1)物种组成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4)森林覆盖率提高,导致草本、藤本植物生存空间缩小,象群食物不足解析(1)热带雨林和温带常绿阔叶林是两个不同的群落,区别这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种组成。(2)亚洲象仅雄性被大量捕杀,导致亚洲象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下降进而导致数量下降,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后,西双版纳境内亚洲象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自然增长率上升。(3)雌象能借由次声波向周围乃至远处的雄象发出交配邀请,该现象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亚洲象喜食的野芭蕉、粽叶芦、马唐草等阳生草本、藤本植物对阳光、水分的利用率降低,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亚洲象因为缺乏食物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