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治国谋略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女有归(_______)(2)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3)潦之经吾宫也利(_______)(4)已食三世矣(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第75页共75页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2021·广西八步·)(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诚:实在B.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憎恨C.不私于物私:用私情D.近之则不见其非非:错处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愿陛下亲之信之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敬而远之D.远之则莫知其是必先苦其心志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甲)文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甲)文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乙)文强调所处环境对一个人的立身成败有重大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75页共75页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9.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2021·黑龙江大庆·九年级)古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面刺寡人(2)期年之后(3)唐太宗谓侍臣(4)故夙夜孜孜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朝于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D.皆以美于徐公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画一处)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第75页共75页
1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治国”的道理。甲文中的齐威王从邹忌的劝谏中悟出了“治国”要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唐太宗从历史的教训中悟出“治国”要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021·内蒙古扎兰屯·)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上》)(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池非不深也(3)服御无所增益(4)国家亡事16.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一处)上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召匠计之,直百金。18.第75页共75页
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甲文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2021·广西柳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赋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回家)B.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C.及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词,他,指代韩休)20.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D.休/为人/峭直21.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必把自己隐藏起来。D.谋闭而不兴。译文: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22.结合两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第75页共75页
A.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扬的最高理想社会,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为了自己。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层是全文总括语。D.韩休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禄,一心为国。23.将(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言终,谏疏已至。(2021·辽宁绥中·九年级)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文德后③问:“谁触忤④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⑤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⑥。”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节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罢朝:中途散了朝。②田舍汉:庄稼汉。③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④忤:触犯。⑤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⑥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感到难堪(窝火)。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常用作谦词。2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皆以美于徐公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B.闻寡人之耳者妾闻主圣臣忠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岂过魏征D.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释25.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第75页共75页
(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2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28.(乙)文中,太宗盛怒下欲杀直言的魏征,可见君王握有生杀大权是造成(甲)文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齐威王给予“面刺”者“上赏”,是为了表彰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2021·河南新蔡·)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小题(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日晏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①而不驵②,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倪(tuì):相宜,适可。②驵(zǔ):同“阻”,阻碍。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1)臣之妻私臣(2)时时而间进3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1.语段(一)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邹忌劝谏成果显著?32.语段(一)中的邹忌和语段(二)中的晏子分别用怎样的方法成功劝谏君主的?(2021·广东河源·九年级)甲第75页共75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①,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②子不救卫③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①阿:古地名。②鄄(juàn):古地名。③卫:周王朝的姬姓诸侯国。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战则请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公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4.翻译甲文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5.解释下列加点词。(1)毁言日至。(2)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3)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36.下列对两文分析不恰当的是()A.甲文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经典战例,战斗取胜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和正确的战略防御。B.乙文即墨大夫为官清廉,刚正务实,一心为民。C.甲乙两文都采用对比手法突出君王的贤明。D.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37.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第75页共75页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38.两文都采用对比手法凸显人物。请简要谈谈你对曹刿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认识。(2021·山东冠县·九年级)(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②(shǔ)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④(nà),便⑤事左右⑥,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⑦。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⑧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②数:责备。③诛:责罚。④内(nà):纳。⑤便:顺。⑥左右:君之宽幸。⑦便僻:恭敬得很。⑧强:勉力。39.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宫妇左右莫不私②时时而间进③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④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40.翻译句子。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41.(甲)(乙)两文中邹忌进谏和晏子请辞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021·广西防城·九年级)(甲)第75页共75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臣之妻私臣念此私自愧C.时时而间进渔者得而并禽之D.燕、赵、韩、魏闻之故愿王熟计之也!4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吾/与徐公孰美B.今齐/地方千里C.两者/不肯/相舍D.苏代/为燕/谓/惠王曰4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B.甲文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C.第75页共75页
乙文通过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D.《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45.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46.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邹忌、苏代讽谏的高明之处。47.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燕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2021·山东单县·)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完成下列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肤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48.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今齐地方千里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朝服衣冠(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______)第75页共75页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1.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2.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徽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王老师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你想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怎样说?(2021·黑龙江富拉尔基·)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53.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但不要钱即为好官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第75页共75页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7.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2021·内蒙古阿荣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②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⑤。(节选自《韩非子》)(注)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5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5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鄙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_____(4)丧地数百里___________60.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曹刿论战》)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C.至之市(《郑人买履》)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第75页共75页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62.(甲)(乙)两文刻画人物共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6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楚庄王,在谋略和性格上的相同之处。谋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1·四川青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6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C.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开始。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6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妾畏臣水陆草木之花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径寸之木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此之谓乎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间令吴广之次所第75页共75页
旁丛祠中6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批评、赞扬,不应标准不同。B.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相同。C.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处罚、晋升,批评、赞扬,不应标准相同。D.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6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劝君主“广开言路”,方法各异。甲文邹忌以“比美”趣事对比齐王“之蔽”,委婉劝谏;乙文诸葛亮分析蜀国形势后,直接提出建议。B.两文都写臣子忠君爱国,又个性鲜明。甲文邹忌勇于劝谏,善于劝谏,有勇有谋;乙文诸葛亮循循善诱、不卑不亢,既是长辈,同时也不失臣子身份。C.两文均说理有力,但写法不同。甲文设喻说理,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D.两文均语言质朴,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写威王接受意见,其欣然纳谏之态跃然纸上,可见朴实的语言也能生动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无华丽词藻,也没引用典故,恳切忠贞,感人至深。68.(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è第75页共75页
):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⑪激:情绪激烈、偏激。(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闻寡人之耳者闻: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④子乃反怒而弗答乃:(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②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甲、乙两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2021·辽宁东港·)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③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6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D.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7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2.①从以上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第75页共75页
②乙文中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2021·河南洛阳·九年级)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7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今齐地方千里(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74.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5.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B.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叙事简洁、详略得当,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选段展示了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奖赏后有三层成效。76.根据语段(一)(二)内容,分析齐国能“战胜于朝廷”并“强于天下”的原因。(2021·广东潮南·)(A)第75页共75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役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7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不为王谋伐魏B.窥镜,谓其妻曰/公孙闬谓邹忌曰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自以为不如/邹忌以告公孙闬78.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79.用“/”给选文B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80.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A)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第一自然节详写了比美和邹忌的自我反省,表现了邹忌的自知之明也为后文的入朝进谏做了铺垫。B.选文(A)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选文(B)中的田忌连战连捷的好事却顷刻间变成了坏事,被迫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邹忌和公孙闬联手歪曲了事实,抹杀了田忌的战功。第75页共75页
D.选文(A)中的威王是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选文(B)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81.两个选文中的邹忌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2021·辽宁阜新·九年级)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②非:认为……非,即非难,埋怨。③非:不对,错误。8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微斯人微:(3)乐民之乐者乐:(4)然而不王者王:8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84.(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C.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D.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85.(甲)(乙)两文都阐释了古代贤人的忧乐观,(甲)文用“_____________”表达;(乙)文用“____________”表达。(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86.(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第75页共75页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1)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彰:表彰。C.属以后事属:通“嘱”,嘱托。D.效忠贞之节效:贡献,献出。(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报先帝而忠陛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残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继之以死公将鼓之(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B.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C.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D.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第75页共75页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第75页共75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治国谋略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女有归(_______)(2)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3)潦之经吾宫也利(_______)(4)已食三世矣(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第75页共75页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答案】1.女子出嫁兴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供养,谋生。2.(1)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3.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4.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女有归:女子出嫁有归宿。归:女子出嫁。(2)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3)潦之经吾宫也利: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已食三世矣: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恶:憎恶;于:在;修:修明;庙堂:指朝廷;谓:说。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4.第75页共75页
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地位。【点睛】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然后停止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两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为天下所耻笑吧!所以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2021·广西八步·)(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第75页共75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诚:实在B.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憎恨C.不私于物私:用私情D.近之则不见其非非:错处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愿陛下亲之信之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敬而远之D.远之则莫知其是必先苦其心志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甲)文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甲)文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乙)文强调所处环境对一个人的立身成败有重大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9.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答案】5.B6.D7.C8.(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第75页共75页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9.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解析】5.B.错误,痛恨:古今异义词,痛心、遗憾。故选B。6.A.助词,无意义/代词,指代他们;B.连词,用来/连词,以致;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都是代词,他的;故选D。7.C.错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故选C。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此,这些;悉,全,都;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②亲,亲近;爱,爱戴;疏斥,疏远排斥。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两文,把握文意。“唯善是与”意思是:只赞许善行。“善”是善行。从【甲】文来看,“善”主要体现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上,这里的“善”表现为对国家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贤臣和君子;从【乙】文来看,“善”体现在“砥砺名节,不私于物”上,这里的“善”主要表现为有气节、讲名声的端正良好品行。【点睛】译文【甲】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第75页共75页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君子立身为人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只赞许善行。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2021·黑龙江大庆·九年级)古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面刺寡人(2)期年之后(3)唐太宗谓侍臣(4)故夙夜孜孜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朝于齐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B.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第75页共75页
D.皆以美于徐公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画一处)百姓何得不安乐乎?1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治国”的道理。甲文中的齐威王从邹忌的劝谏中悟出了“治国”要____________;乙文中的唐太宗从历史的教训中悟出“治国”要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答案】10.(1)当面指责。(2)满一年(3)对……说。(4)早,早晨。11.A12.百姓/何得不安乐乎?13.采纳谏言(广开言路)以民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1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茂盛。【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面刺:当面指责;(2)句意为:满一年以后。期年:满一年;(3)句意为: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谓:对……说;(4)句意为:因此(我)日夜努力。夙:早,早晨;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A.都是介词,意思是“到”;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居然;C.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语气助词,吧;D.动词,以为,认为/连词,来,以便;故选A。12.第75页共75页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主语是“百姓”,后面是谓语,据此断句为:百姓/何得不安乐乎?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从邹忌的劝谏中悟出了“治国”要“采纳谏言(广开言路)”;从乙文“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可知,唐太宗从历史的教训中悟出“治国”要“以民为本(使百姓安居乐业)”的道理。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有: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闻,使……听到。(2)重点词语有:夫,发语词,引起后文的议论;则,就。【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没有一个院子里不充足。(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滥用兵力武力,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看见的。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2021·内蒙古扎兰屯·)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第75页共75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庾④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上》)(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都鄙:京城和边邑,借指全国。④廪庾:粮仓。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池非不深也(3)服御无所增益(4)国家亡事16.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分一处)上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召匠计之,直百金。18.用自己的话说说汉文帝治国的做法及效果如何?甲文中孟子所提倡的什么主张可以体现?【答案】15.(1)限制(或使……定居)(2)护城河(3)增加(4)同“无”没有16.上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17.(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18.做法:汉文帝减轻百姓赋税,节省宫廷开支。效果: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富足,国库充盈。第75页共75页
体现主张:施行仁政。【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重点词语解释。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域:限制(或使……定居)。(2)句意为: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3)句意为:服御没有任何增加。益:增加。(4)句意为:国家没有大事发生。亡:同“无”没有。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汉文帝下诏赏赐百姓十二年租税的一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上”,有两个谓语,“下诏”“赐”,因此在两个谓语间要断开,故断句为:上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重点词语有: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威:震慑;以:凭借,依靠之意;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2)召:召见;匠:工匠;计:计算;直:通“值”,价值。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甲文中的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其实也就是告诉君主要“施行仁政”。乙文中汉文帝治国的一些做法“遂除民田之租税”“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以示敦朴,为天下先”,都是在施行仁政。第75页共75页
【点睛】【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汉文帝下诏赏赐百姓十二年租税的一半。第二年,免除百姓农田的租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没有任何增加。曾经想造一座露台,(汉文帝)召见工匠计算露台的花费,价值百金。汉文帝说:“白银百两,相当于十户一般人家的家产了。我继承了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使他蒙羞,我还要露台做什么呢?”慎夫人衣服不拖地,蚊帐没有刺绣,用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的表率……前后七十年,国家没有大事发生,除非遇到水灾旱灾,老百姓自给自足,全国粮仓都是满的,府库里面都是多余的钱财。(2021·广西柳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赋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回家)B.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C.及为相(等到)D.何不逐之(代词,他,指代韩休)20.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D.休/为人/峭直21.下列对甲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75页共75页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必把自己隐藏起来。D.谋闭而不兴。译文: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22.结合两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扬的最高理想社会,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为了自己。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层是全文总括语。D.韩休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禄,一心为国。23.将(乙)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言终,谏疏已至。【答案】19.A20.D21.C22.B23.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分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A.归:指女子出嫁。故选A。20.本题考查朗读停顿。A项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句意为: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B项应为:货/恶其/弃于地也。句意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C项应为: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句意为: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故选D。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C.正确译文为: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故选C。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第75页共75页
“但前提是为了自己”错误,“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但前提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故选B。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终,完了,完毕;谏疏,劝谏的文书。【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父母亲当作自己的父母亲去奉养,不仅仅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要及时地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自己私藏;人们憎恨在集体劳动中不肯尽全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后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不很高兴。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2021·辽宁绥中·九年级)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②”!”文德后③问:“谁触忤④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⑤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⑥。”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第75页共75页
后宫,安敢不贺?”于是太宗意乃释。(节选自《隋唐嘉话》)(注释)①罢朝:中途散了朝。②田舍汉:庄稼汉。③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④忤:触犯。⑤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⑥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感到难堪(窝火)。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常用作谦词。2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皆以美于徐公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B.闻寡人之耳者妾闻主圣臣忠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岂过魏征D.于是入朝见威王于是太宗意乃释25.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2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28.(乙)文中,太宗盛怒下欲杀直言的魏征,可见君王握有生杀大权是造成(甲)文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此,齐威王给予“面刺”者“上赏”,是为了表彰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答案】24.D25.(1)满一年以后,(人们)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魏征经常在朝廷上争谏,让我常常感到不痛快。26.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27.邹忌进谏,齐王纳谏,从而使齐国大治。2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勇敢与智慧【分析】2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辨析。A.比/在;B.使……听到/听说;C.过错/责怪;D.两个“于是”都表示承接前面的内容;第75页共75页
故选D。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1)重点字词:期年,满一年;言,进言。(2)重点字词:每,常常;争,争谏;自得,痛快。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故断句为: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甲文第一段“于是入朝见威王”可知邹忌进谏。由第二段“王曰:‘善。’乃下令”可知,齐王纳谏。由第二段“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从而使齐国大治。故答案为:邹忌进谏,齐王纳谏,从而使齐国大治。28.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君王握有生杀大权,常常让大臣不敢进一些“逆耳忠言”,在甲文中就有“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说法,即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也正是这个原因,齐王给予“面刺”者“上赏”的原因就是要鼓励进谏者的勇气与智慧。【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第75页共75页
【乙】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庄稼汉!”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于是太宗才放下杀魏征的想法。(2021·河南新蔡·)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小题(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日晏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①而不驵②,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公曰:“寡人受命。”退朝,遂去衣冠、不复服。(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倪(tuì):相宜,适可。②驵(zǔ):同“阻”,阻碍。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1)臣之妻私臣(2)时时而间进3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1.语段(一)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邹忌劝谏成果显著?32.语段(一)中的邹忌和语段(二)中的晏子分别用怎样的方法成功劝谏君主的?【答案】29.(1)偏爱(2)间或、偶然30.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31.①齐威王颁布“三赏”法令后,一年内进谏的人数逐渐变少。②燕、赵、韩、魏都来齐国朝见。32.语段(一)中,邹忌由家事说到国事,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委婉含蓄地劝谏君主。语段二)中,晏子用“圣人之服”与“君之服”对比,让景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意思对即可。)第75页共75页
【分析】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间或、偶然;3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期年”,满一年;“虽”,即使。3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概括得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内进谏的人数逐渐变少);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都来齐国朝见)。3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把握。语段一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分析,邹忌由家事说到国事,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委婉含蓄地劝谏君主。语段二根据“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共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分析,晏子用“圣人之服”与“君之服”对比,得出“君之服”不能来引导众人,不能用以施行于下民的结论。从而让景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点睛】参考译文:(语段一)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第75页共75页
(语段二)景公作了高冠长衣,并穿着听取朝政。顾视迅速,傲然而立。天晚了还不下朝。晏子进谏说:“圣人的衣服适中,简单而不长大,可以引导众人。他们的动作,顺乎常理而没有不合适之处,可以施行于民间。所以,下官都效法他的衣服,百姓都争相效仿他的仪态。现在国君的衣服,华丽不能用来引导众人,顾视迅速,傲然挺立,不能用以施行于下民。天色晚了,君王不如脱去衣服休息吧。”景公说:“我听从教导。”退朝,于是脱去衣冠,不再穿了。(2021·广东河源·九年级)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①,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②子不救卫③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①阿:古地名。②鄄(juàn):古地名。③卫:周王朝的姬姓诸侯国。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战则请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公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4.翻译甲文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5.解释下列加点词。(1)毁言日至。第75页共75页
(2)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3)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36.下列对两文分析不恰当的是()A.甲文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经典战例,战斗取胜的原因在于取信于民和正确的战略防御。B.乙文即墨大夫为官清廉,刚正务实,一心为民。C.甲乙两文都采用对比手法突出君王的贤明。D.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37.请用三条“/”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38.两文都采用对比手法凸显人物。请简要谈谈你对曹刿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的认识。【答案】33.A34.(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35.(1)每天(2)巴结、奉承(3)曾经36.C37.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38.曹刿:爱国、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齐威王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反对弄虚作假和阿谀奉承。(意思对即可)【分析】3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A.两个“从”都是跟随跟从的意思;B.前者的意思是“养”/后者表示反问,意思是“怎么”;C.前者的意思是“虚夸、夸大”/后者的意思是“戴上”;D.前者的意思是“原因”/后者的意思是“所以”。故选A。3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2)辙:车轮碾出的痕迹。靡:倒下。逐:追赶,这里指追击。3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第75页共75页
(1)句意: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句意: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事:巴结、奉承。(3)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尝:曾经。3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C.“突出君王的贤明”错。甲文没有突出君王的贤明,表现的是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故选C。3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大意: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此题可以找出名词,看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依据这个断句。“昔日赵攻鄄”一句意思完整,“昔日”是时间状语,“赵”是主语,“攻”是谓语,“鄄”是宾语,在“鄄”后断开;“子不救”是阿地大夫的做法,“子”是主语,“不救”是谓语,意思完整,后面断开;“卫取薛陵”同样意思完整,“卫”是主语,“取”是谓语,“薛陵”是宾语,后面断开。38.本题考查对选文人物的分析。注意从“对比”中来鉴赏人物。甲中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然后重点写曹刿“论战”,并通过对话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乙文齐威王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实质,虽然即墨大夫被人诋毁,但他能看到他治理的好,并看出他不巴结内臣;对阿大夫他也看出虽然有人替他说好话,但他治理不用心,只不过买通近臣替他说好话,并奖赏了即墨大夫而烹杀了阿大夫及那些说好话的近臣,可见齐威王赏罚分明、反对弄虚作假和阿谀奉承,并且能够选贤任能,使得齐国大治,成为最强盛的国家。【点睛】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第75页共75页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层级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2021·山东冠县·九年级)(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②(shǔ)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④(nà),便⑤事左右⑥,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⑦。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⑧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第75页共75页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②数:责备。③诛:责罚。④内(nà):纳。⑤便:顺。⑥左右:君之宽幸。⑦便僻:恭敬得很。⑧强:勉力。39.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宫妇左右莫不私②时时而间进③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④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40.翻译句子。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②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41.(甲)(乙)两文中邹忌进谏和晏子请辞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39.①偏爱。②间或,偶然。③改变。④道歉。40.①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②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41.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晏子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分析】3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私:偏爱;(2)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3)句意: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易:改变;(4)句意: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谢:道歉。4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令(命令),若(好像),市(集市)”(2)“子(您),无复(不再),与(干涉)”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41.第75页共75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邹忌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表明要客观公正评价,不能偏听偏信,不作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论,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为政清廉,希望景公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点睛】[甲]参考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参考译文: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己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2021·广西防城·九年级)(甲)第75页共75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4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臣之妻私臣念此私自愧C.时时而间进渔者得而并禽之D.燕、赵、韩、魏闻之故愿王熟计之也!4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吾/与徐公孰美B.今齐/地方千里C.两者/不肯/相舍D.苏代/为燕/谓/惠王曰44.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B.甲文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C.乙文通过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D.《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第75页共75页
45.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46.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邹忌、苏代讽谏的高明之处。47.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燕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答案】42.D43.B44.A45.(1)所有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2)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46.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苏代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放弃攻打赵国。47.邹忌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苏代是为了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分析】4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长(高)/修建;B.偏爱/私下;C.表修饰关系/表顺承关系;D.代词,这件事;故选D。43.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B.有误,句意: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纵横千里。“今”是状语,“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齐”“方”之前划开。即:今/齐地/方千里。故选B。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说法错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故选A。45.第75页共75页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重点词语有:面,当面;受,同“授”,给予,付予;(2)重点词语有:方,恰好;曝,晒太阳;4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甲文邹忌的进谏集中在选文的第一、二段。由第二段“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可知,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第二段“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可知,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类比说理,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乙文“今者臣来,过易水……”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具体形象,简单直白。由“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可知,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如果不放弃攻打赵国的念头,强大秦国就会“渔翁得利”。最后,“惠王曰‘善!’乃止”,赵惠王打消了念头。4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甲文第二段“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可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目的是为了让齐威王接受群臣吏民的劝谏,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乙文“今者臣来,过易水……”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苏代目的是让燕惠王停止讨伐赵国。他通过讲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燕惠王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长八尺有余,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第75页共75页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渔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渔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2021·山东单县·)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出师表》完成下列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肤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75页共75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48.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今齐地方千里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朝服衣冠(______)(2)吾妻之美我者(_____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5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1.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2.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徽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王老师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你想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怎样说?【答案】48.今齐地/方千里49.穿戴认为……美时表明50.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51.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52.王老师,您取消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我们理解您的做法——目的是让我们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复习文化课上。只是,现在复习太紧张了,有道是“劳逸结合”,您能不能恢复我们的这些课程?我们向您保证一定会认真复习的。【分析】4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根据句意“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则可停顿为:今齐地(主语部分)/方千里(谓语部分)。4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句意: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穿戴。(2)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美:意动用法,认为……美。(3)句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秋:时候。第75页共75页
(4)句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昭:表明、显示。5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俱:都;为一体:是一个整体;陟罚臧否:提升、处分、表扬、批评;宜:应该。5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知,邹忌由家事到国事,得出“王之蔽甚矣”,希望齐王能广开言路,不受蒙蔽弊;从乙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能开张圣听,多多听取君臣的意见。故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有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52.本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学习文段中邹忌与诸葛亮的劝说风格给班主任王老师提建议。由于王老师是长辈,所以劝说时要委婉,说话要有礼貌,不能生硬。劝说时要注意紧扣主题。示例:王老师,我知道我们临近中考时间很急迫,您也很着急,所以想用副科课的时间来给我们复习考试的知识,所以我们也在每一节课上去您和其他奋战在中考上的老师积极配合,因为我们的积极配合,导致我们的大脑永远在高速运转着,有时候需要放松一下。老师,虽然中考学习紧张,但是在学习要劳逸结合才能提高效率,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使我们更好的学习,所以恢复这些课程好吗,谢谢老师。【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第75页共75页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2021·黑龙江富拉尔基·)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53.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两处)。第75页共75页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5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但不要钱即为好官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寄臣以大事设官以治民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57.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答案】53.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54.(1)怠慢(2)只55.(1)(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2)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56.B57.关键要答出“勤政尽责”,“廉洁”这点不答出也可。示例: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分析】5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故断句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54.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第75页共75页
②句意为: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但,只。5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效:效果;以:来;告:祭告;之:的。(2)植:树立;于:在;饮:喝水;胜:胜过。5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把/为了;B.都是“也”;C.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D.言论,名词/表态,动词。故选B。5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中可知,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要勤政担责。结合乙文内容,从“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句可以看出仅仅廉洁不一定是好官;从“无功即有罪矣”中可知,做官要勤政(实干),不能空占其位,混日子,不作为。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第75页共75页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选自诸葛亮《出师表》)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2021·内蒙古阿荣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②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⑤。(节选自《韩非子》)(注)①越:越国。②兵:军队。③睫:眼睫毛。④庄蹻(qiāo第75页共75页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⑤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5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5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鄙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_____(4)丧地数百里___________60.下列各句中与“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曹刿论战》)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八则》)C.至之市(《郑人买履》)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62.(甲)(乙)两文刻画人物共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6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楚庄王,在谋略和性格上的相同之处。谋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8.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59.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遍及、普遍倒下丢掉,指被侵占的土地60.D61.(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做到明察,一定以诚心判断。(2)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62.语言描写63.谋略上,都见识浅陋,“未能远谋”只能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能作出长久的规划和打算。性格上,都能够采纳谋士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刚愎自用,知人善任。【分析】5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故停顿为: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第75页共75页
5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遍:一作“徧”,遍及,普遍。(3)句意: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靡:倒下。(4)句意:丧失土地数百里。丧:丢掉。6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王之伐越”中的“之”用法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之:结构助词,的;B之:代词;C.之:去,到;D.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D。6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狱,诉讼案件;虽,即使。(2)重点词: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非,不。6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能力。细读这两则文本可知,文本之中主要是两人的对话,也就是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主要通过曹刿于鲁庄公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乙】文主要通过写庄子与楚庄王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6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中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和【乙】文中的“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可知,他们在谋略上,都见识浅陋,“未能远谋”只能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能作出长久的规划和打算。从【甲】文第二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和【乙】文中“王乃止”可在,他们性格上,都能够采纳谋士的正确意见和建议,不刚愎自用,知人善任。【参考译文】【甲】第75页共75页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蹻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2021·四川青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第75页共75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6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C.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开始。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6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妾畏臣水陆草木之花B.皆以美于徐公能以径寸之木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其此之谓乎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批评、赞扬,不应标准不同。B.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相同。C.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处罚、晋升,批评、赞扬,不应标准相同。D.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6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劝君主“广开言路”,方法各异。甲文邹忌以“比美”趣事对比齐王“之蔽”,委婉劝谏;乙文诸葛亮分析蜀国形势后,直接提出建议。B.两文都写臣子忠君爱国,又个性鲜明。甲文邹忌勇于劝谏,善于劝谏,有勇有谋;乙文诸葛亮循循善诱、不卑不亢,既是长辈,同时也不失臣子身份。C.两文均说理有力,但写法不同。甲文设喻说理,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乙文寓情于理,提建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D.两文均语言质朴,又各具特色。甲文以一“善”字写威王接受意见,其欣然纳谏之态跃然纸上,可见朴实的语言也能生动形象;乙多次提及“先帝”“陛下”,既无华丽词藻,也没引用典故,恳切忠贞,感人至深。【答案】第75页共75页
64.C65.A66.D67.A【解析】64.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A.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B.句意: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C.句意: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了。开张:扩大;D.句意: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痛恨:痛心、遗憾;故选C。65.本题考查虚词含义。A.之:助词,的/助词,的;B.以:动词,认为/动词,用;C.其:代词,他们/表推测,大概;D.所:与“以”连用,表示原因/名词,处所\地方;故选A。6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陟,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不宜异同,不应标准不同;这句话正确翻译为:皇宫和丞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标准不同。故选D。6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A.甲文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中、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由自身受妻妾客的蒙蔽,联想到“王之蔽甚矣”属于,类比的手法,来劝谏齐威王广泛的听取建议;并非“甲文邹忌以‘比美’趣事对比齐王‘之蔽’,委婉劝谏”;故选A。第75页共75页
【点睛】甲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68.(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第75页共75页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è):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⑪激:情绪激烈、偏激。(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闻寡人之耳者闻: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④子乃反怒而弗答乃:(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②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甲、乙两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2)①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②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3)广开言路,积极纳谏;选贤举能,任用贤良。【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能传到我耳朵里的。闻:使……听到。②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③句意为: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过:经过。④句意为:您竟然发怒还不搭理我。乃:竟然。(2)第75页共75页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要)”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今(现在)、子(您)、颠(颠倒)、亦(也)”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的具体的语句概括作答。从【甲】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治国要广开言路,积极纳谏,这样就能及时裨补缺漏,让政治清明。从【乙】文借物喻人,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生动形象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从中可知,治理国家要选用那些贤良、有才能的人。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于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您,您竟然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于子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2021·辽宁东港·)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甲第75页共75页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③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6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D.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7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2.①从以上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②乙文中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答案】69.B70.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71.①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②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72.知恩图报、忠君爱国、有政治眼光从政(仕途)清廉【分析】6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表示原因/用来;B.都是“全、都”;C.因为/把、拿;D.充足,足够/值得;第75页共75页
故选B。7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读。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大致理解句意、文意;然后根据具体语句,找出名词代词,它们一般充当主语和宾语,在句首或句尾;然后找一些虚词,有些虚词居句首,如“若夫、至于”等,有些虚词在句尾,如“焉、乎、也”等;最后,根据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来断,如判断句式“……者……也”等。解答此句,先明意思:“(子孙中)有贪赃枉法的人,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可大致理出句子的节奏;再用“者”字来断定第一处停顿;“本家”是名词,根据前面“放归”这个动词,可以判断为“不得放归本家”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故可断定第二处停顿在“本家”之后;两处判定后,再读一遍,顺畅即可。7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①个句子要译出重点词语“所以、报、职分”等,所以:用来;报:报答;职分:职责本分。第②个句子要译出重点词语“从、若”,从:听从,遵从/若:或,或者;要把句首省略的主语“子孙”加上;这是一个判断句,要加上“是”。7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内容理解。第①题考查人物形象。“由是感激”表明他非常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极力伐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见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其次,他“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能把报答知遇之恩当做一生践行的准则,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的忠君报国;他能客观分析天下形势“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的有利条件下,可以伐魏,说明他有政治眼光。第②③两个小题考查内容理解。细读全文可知所叙之事都是包拯做官时如何的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后世子孙仕宦”一句,可看出他对子孙的要求侧重在从政(仕途)上;对“有犯赃者”的惩戒,可以断定他对子孙从政的要求是不得贪赃枉法,要清廉。【点睛】译文:甲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第75页共75页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乙文: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他们),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食物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遵从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2021·河南洛阳·九年级)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7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今齐地方千里(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74.语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5.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B.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叙事简洁、详略得当,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第75页共75页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选段展示了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奖赏后有三层成效。76.根据语段(一)(二)内容,分析齐国能“战胜于朝廷”并“强于天下”的原因。【答案】73.(1)土地方圆(2)确实74.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75.C76.示例:①有善于进谏尽职尽责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明察秋毫。④齐威王对“饰诈”有整治力度。【分析】7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地方:土地方圆。(2)句意为: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诚:确实。7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重点词语“期年:满一年。虽:即使”的翻译要准确。7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C.本文详细描绘了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齐王受蒙蔽的情况则略写。故选C。76.本题考查内容分析。从(一)文中“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以看出,齐威王手下有善于进谏、尽职尽责的邹忌等谋臣;从“王曰:‘善。’乃下令……虽欲言,无可进者”可以看出,齐威王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从(二)文中“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可以看出,齐威王明察秋毫,没有偏听偏信;从“封之万家……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可以看出,齐威王赏罚分明,使“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从而得以大治。【点睛】译文:第75页共75页
(一)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二)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2021·广东潮南·)(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第75页共75页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役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7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何能及君也/何不为王谋伐魏B.窥镜,谓其妻曰/公孙闬谓邹忌曰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D.自以为不如/邹忌以告公孙闬78.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79.用“/”给选文B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80.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A)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第一自然节详写了比美和邹忌的自我反省,表现了邹忌的自知之明也为后文的入朝进谏做了铺垫。B.选文(A)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选文(B)中的田忌连战连捷的好事却顷刻间变成了坏事,被迫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邹忌和公孙闬联手歪曲了事实,抹杀了田忌的战功。D.选文(A)中的威王是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选文(B)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81.两个选文中的邹忌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答案】77.B78.①命令刚刚下达时,许多大臣争相进谏,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②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79.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80.B81.选文(A)中的邹忌有着自知之明并且勇于进谏善于进谏,是个贤能的臣子。选文(B)中的邹忌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缺乏容人的度量,采用公孙闬的伎俩,因私废公。(因一己私利而使齐国人才外流,使国家利益蒙受了损失。)【分析】77.第75页共75页
A.怎么/为什么;B.都是对……说;C.谁/仔细;D.认为/把;故选B。7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关键词语:(1)初,刚刚;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市场一样。(2)然,对,正确;乃,于是;说,劝说。7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因此断句为: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80.B.选文(A)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故选B。8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A)中的邹忌暮寝自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说明邹忌有着自知之明并且勇于进谏善于进谏,是个贤能的臣子。而(B)文中的邹忌因为与田忌感情不和,“邹忌以为然”写他听信了公孙闬的挑拨,向齐王进献谗言,致使田忌逃离齐国,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嫉贤妒能、不顾全大局,心胸狭隘的人,他的行为也导致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点睛】译文:第75页共75页
(A)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B)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于是逃跑避祸。(2021·辽宁阜新·九年级)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75页共75页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②非:认为……非,即非难,埋怨。③非:不对,错误。8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微斯人微:(3)乐民之乐者乐:(4)然而不王者王:8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84.(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B.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C.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D.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85.(甲)(乙)两文都阐释了古代贤人的忧乐观,(甲)文用“_____________”表达;(乙)文用“____________”表达。(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82.(1)曾经(2)如果没有(3)以……为乐(4)称王83.(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2)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84.B85.【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分析】82.(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尝:曾经。(2)微斯人: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3)乐民之乐者: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4)然而不王者: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王:称王。8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第75页共75页
(1)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处江湖之远,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2)第一个和第三个“忧”,以……为忧愁;第二个和第四个“忧”,忧愁。8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因此断句为: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故选B。8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找到含有“忧乐观”的句子回答即可。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体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忧乐观;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意为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体现了孟子的与天下共忧乐的观点。【点睛】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86.(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第75页共75页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1)下列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彰:表彰。C.属以后事属:通“嘱”,嘱托。D.效忠贞之节效:贡献,献出。(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报先帝而忠陛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残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继之以死公将鼓之(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叮咛后主牢记“先帝遗诏”。B.乙文以时间为线,主要叙写刘备托孤,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以图大志等事宜。C.在写法上,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D.甲乙两文,一“表”一“传”,体裁各异,但都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之情。(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第75页共75页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答案】(1)D(2)B(3)A(4)C(5)①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②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分析】(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意思是: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式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据此,正确的句读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故选D。(2)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B.有误,“彰”应该解释为:彰显、揭示,不是“表彰”。故选B。(3)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A.而:表并列/表并列;B.以:介词,把/介词,凭借;C.于:介词,在/介词,给;D.之:助词,补语的标志/助词,补足音节;故选A。(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抒情;乙文则以叙述为主,辅以描写。C项“甲文以叙事为主,辅以描写;乙文则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的分析是错误的。故选C。(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临(面对)、涕零(流泪,落泪)、言(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第75页共75页
(2)句中的“无(无论)、巨细(大事小事)、咸(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地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式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建兴五年(公元把227年),诸葛亮率领各军向北前进,军队屯驻在汉中。临出发时,上书了《出师表》。第75页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