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两江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物质的变化,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蒸发,气球爆炸B.铁生锈,粮食酿酒C.石蜡燃烧,石蜡熔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2.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值B.取用锌粒C.闻气体的气味D.稀释浓硫酸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冰水、蒸馏水、矿泉水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C.氧化物:干冰、氧化铁、过氧化氢溶液D.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2OB.N2C.OD.He5.由方程式C+2CuO - 高温 2Cu+CO2↑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碳发生了还原反应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C.氧化铜具有氧化性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6.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元素符号不同B.元素名称不同C.核电荷数不同D.中子数不同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8.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 )A.产生氧气速度太快B.试管的温度过高而炸裂C.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D.试管中的水冷凝倒流而炸裂试管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①通过固体氢氧化钠,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灼热氧化铜,固体变红;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粉末变蓝;④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有水蒸气B.一定有CO2C.一定没有CO2D.一定有H2和CO10.通过下列实验(如图)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B.乙实验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丙实验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丁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磺B.铁丝C.红磷D.木炭12.符号“N2”表示( )①氮气②氮元素③2个氮原子④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⑤1个氮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⑥两个氮元素⑦一个氮分子
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⑦C.②③④⑦D.②④⑤⑦13.小明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体健康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症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锈蚀实现C.“低碳经济”的措施D.日常生活经验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①洗涤剂去油污—是溶解作用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③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A.AB.BC. CD. D14.食醋的有效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D.1个乙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15.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B.图中x的数值为4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物质abc反应前质量/g10900反应后质量/g3.2x3.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93.6B.a可能是单质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a、c变化的质量比为1:1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离子一定带电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18.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③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和难溶性的杂质;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可能变可能不变;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⑦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一定只有一种化合价;⑧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⑤C.①④⑤⑧D.①④⑥19.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和乙图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乙图中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甲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D.乙图中反应物有2种2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过程的是( )A.向pH=10的K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用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D.20℃时,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21.按要求作答:(1)钡元素______(2)2H表示______(3)a个氢氧根离子______(4)S2-中右上角数字2的含义______
(5)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6)Cl的意义______,______(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8)食盐水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符号)(9)医用酒精的溶剂是______(写化学符号)22.Cl2进行自来水消毒的原理是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可表示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二氧化氯因具有杀菌能力强、对人体和动物没有危害、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相同分子数的氯气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23.碳酸氢钠又称酸式碳酸钠,通常是白色粉末状晶体,能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碳酸氢钠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B.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上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C.碳酸钠是小苏打和纯碱的主要成分D.碳酸氢钠是制造饮料时的一种常用原料24.小明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占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了许多结论,请你说出一条______。
2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甲乙丙丁(1)请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2)若反应生成2.2g丙,则生成丁的质量为______g。(3)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原因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6.回答下列问题(1)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______;(2)在氯化钠、银和甲烷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3)在尿素、硝酸铵、硝酸钾和碳酸钾中,可以作复合肥的是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0分)27.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Y______。(2)若要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可先夹紧止水夹,再______,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填序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装置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______。(4)某同学用F、G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管口a应与______(填“b”或“c”)连接。2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中,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图二中,要想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3)图三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______。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液体呈无色,欲进一步确定溶液中除NaCl外,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成分,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9.1000g含Fe2O380%的赤铁矿(其余20%的物质中不含Fe元素),含有多少Fe元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水蒸发,气球爆炸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B.铁生锈、粮食酿酒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C.石蜡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答案:C解析:A、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不能把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所以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应该将试管斜放然后将固体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慢慢滑落到试管底部,不可将固体直接放入试管中以免打破试管,所以错误;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瓶口远离鼻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所以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图中操作会造成液滴飞溅,所以错误. 故选C.3.答案:B解析:解:A、冰水、蒸馏水均属于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金刚石、石黑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甲烷由甲烷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故选:B。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B、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主要是指金刚石、石墨和C60。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D、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单质、氧化物、纯净物、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该符号可表示2个氧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B、该符号是氮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C、O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D、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解:A、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碳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化铜提供了氧,具有氧化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氧化铜提供了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即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的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7.答案:D解析: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A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C、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C正确;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降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改变,故D错误.故选:D.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解答;D、根据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降而改变进行解答.解答本题要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掌握了微粒的特征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8.答案:C解析: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水,引起试管炸裂.
答案: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解答.体的制备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学生必须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描述,弄清氧气的性质及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及收集方法、验证方法.9.答案:D解析:解:①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气体体积变小;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体积会减小,这证明混合气体中至少含有CO2、H2O(气)中的一种,而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后全部吸收;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可能有CO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也可能是两者都有;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而这部分水来源于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生成,所以必须有氢气;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来源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以必须有一氧化碳.综上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故选D.根据各种气体的性质和各操作的目的分析,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能和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反应,白色硫酸铜粉末遇到水会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抓住题中反应的典型现象,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10.答案:A解析:解:A、在题给图示里C烧杯里浓氨水具挥发性,氨气溶于水能使A烧杯里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这既可说明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因此,这个实验图示能验证A选项的合理性;故A正确。 B、乙图示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装置内气压减小,外部空气就会由玻璃导管进入气球内,气球就会变大,但说明不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因此,这个实验图示不能验证B选项的合理性;故B错误。 C、在丙实验测空气的成分中,燃烧匙内放了木炭在燃烧,此试验虽然能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但木炭燃烧也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即使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影响测空气组成的准确性’因此,这个实验图示也不能验证 C选项的合理性; 故C错误。
D、丁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盛稀硫酸的小试管是敞口的,如把锌粒放入成盛稀硫酸的小试管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则称量反应后生成物质量比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必然不等。故D错误。故选:A。A、在甲图示里C烧杯里浓氨水具挥发性,氨气溶于水能使A烧杯里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这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又可说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B、在乙图示演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装置内气压减小,外部空气就会由玻璃导管进入气球内,气球就会变大,但说明不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在丙实验里测空气成分中,燃烧匙内放了木炭在燃烧,此试验虽然能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但木炭燃烧也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即使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影响测空气组成的准确性;D、在丁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盛稀硫酸的小试管是敞口的,如把锌粒放入成盛稀硫酸的小试管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则称量反应后生成物质量比反应前反应物的质量必然减轻,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此题通过图示对多个实验进行探究,既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又巩固学过的知识,可谓一举兼得.11.答案:B解析:解: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A、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12.答案:B解析:解:N2表示氮气,宏观上还可以表示: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微观上可表示:一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两个氮原子构成。氮元素可表示为N;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
故选: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低碳经济”的措施、日常生活经验等,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A.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故选项A归纳有错误,不合题意;B.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故选项B归纳有错误,不合题意;C.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和筷子等,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森林的砍伐等,均是“低碳经济”的措施;故选项C归纳完全正确,符合题意;D.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D归纳有错误,不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C解析:解:A.乙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正确;C.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则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乙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故正确.
故选C.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答案:C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H4+2H2O- 一定条件 4H2+CO2。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中x的数值为4,故正确;C.在反应物中,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而在生成物中,氢气是一种单质,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故正确。故选:C。观察微观结构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中涉及图示信息、文字信息,要求会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因此能够考查学生获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6.答案:A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2g-0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6.8g-3.2g=3.6g,故x的数值为90+3.6=93.6.A、x的数值为90+3.6=93.6g,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s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a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生成物是b和c,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a、c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2g≠1: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7.答案:C解析:解: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错;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错;C、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离子一定带电,故C正确;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D错。故选:C。A、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离子一定带电;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8.答案:D解析:解:①在任何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①正确。②具有此结构的粒子,如果表示的是原子,就是氖原子;如果表示的是离子,就可能是O2-、F-、Na+、Mg2+、Al3+。故②不正确。③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是“化学性质”,而不能说成“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③不正确。④活性炭能吸附异味和有色物质等溶于水的物质,也能吸附悬浮在水中的部分固体物质,故④正确。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分子的种类也一定发生变化。因此不可能不变,即⑤不正确。⑥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据此判断⑥正确。⑦在绝大多数化合物中,一种元素只显一种化合价,但是也有极少数化合物中,一种元素可以显不同的化合价,例如在NH4NO3中,氮元素现实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3、+5。故⑦不正确。
⑧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注意:单质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例如,氧元素组成的氧气,就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而由氧气和臭氧混合,可以组成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因此⑧不正确。故选:D。①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②根据离子的形成方式判断;③根据分子概念判断;④根据活性炭在净化水时的作用判断;⑤利用化学反应的实例分析判断;⑥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判断;⑦列举实例进行分析;⑧列举实例进行分析。此题考查原子、分子、离子的知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合价,单质概念等,是中考热点。19.答案:C解析:解:由图中可知,一个氯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次氯酸分子。两个次氯酸分子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O+Cl2=HCl+HClO、2HClO- 光照 2HCl+O2↑。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甲图和乙图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故A说法错误;B、乙图中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正确;D、由物质的构成和变化可知,乙图中反应物有1种,故错误。故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分子的结构可区别分子的不同,利用微观的化学变化的实质可得到一些相关结论。此题是借助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了探讨,学生识图能力的强弱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答案:D解析:解:A、氢氧化钾溶液的pH=10,呈碱性,氢氧化钾溶液稀释过程中,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
B、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完毕,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硝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等硝酸消耗尽,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故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KNO3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饱和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答案:DA、根据氢氧化钾溶液的pH=10,呈碱性,氢氧化钾溶液稀释过程中,pH不可能小于7考虑;B、根据氯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能与碱反应,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据此解答;D、根据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KNO3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解答.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21.答案:Ba 2个氢原子 aOH- 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Ar 氯元素 一个氯原子 NaCl H2O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钡元素表示为Ba,故答案为:Ba;(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表示2个氢原子,故答案为:2个氢原子;(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a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aOH-,故答案为:aOH-;(4)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右上角数字2的含义是: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氩原子;故答案为:Ar;
(6)Cl的意义是:表示氯元素,表示一个氯原子;故答案为:氯元素;一个氯原子;(7)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4个电子;故答案为:;(8)食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9)医用酒精的溶剂是水,故答案为:H2O;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答案:(1)+1;H2O+Cl2=HCl+HClO (2) ClO2;2:1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HCl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解得x=+1;图中所示反应中,A是H2O,B是Cl2,C是HCl,D是HClO,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l2=HCl+HClO;(2)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由Cl2和ClO2化学式可知,相同分子数的氯气和二氧化氯中氯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氯元素的质量比为也为2:1;故填:ClO2;2:1。 23.答案:2NaHCO3- △ Na2CO3+H2O+CO2↑ C解析:解: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 Na2CO3+H2O+CO2↑。②A.碳酸氢钠是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上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酸钠是苏打和纯碱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制造饮料时的一种常用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2NaHCO3- △ Na2CO3+H2O+CO2↑;②C。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答案:21 水→通电氢气+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解析:解:试管b中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21;水→通电氢气+氧气;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根据电解水的原理、实验结论与空气的组成来分析。水通电分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边放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放出氢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25.答案: 0.7 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解析:解:由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是CO,乙的化学式NO,丙的化学式是CO2;丁的化学式是N2,由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 一定条件 2CO2+N2;(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质子数为6,核外有6个电子,故填:;(2)设生成丁的质量为x2CO+2NO- 一定条件 2CO2+N2; 88 28 2.2g x
882.2g=28xx=0.7g(3)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原因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答案:(1);(2)0.7;(3)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微观模拟图,结合图例的说明,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并根据判断结果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元素守恒进行有关的计算。根据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得出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变化的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方法。26.答案:2N 氯化钠 硝酸钾解析:解:(1)数值后面是元素符号表示原子个数,所以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2)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银是由原子构成,甲烷是由分子构成;(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答案为:(1)2N;(2)氯化钠;(3)硝酸钾.(1)数值后面是元素符号表示原子个数;(2)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3)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个数表示方法、物质构成的微粒,化学肥料的分类,并能灵活进行判断.27.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向长颈漏斗中注水 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 A D 不变 b解析:解:(1)仪器X是酒精灯;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2)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可先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A;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装置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4)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管口a应与b连接。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2)向长颈漏斗中注水;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3)A;D;;不变;(4)b。(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8.答案: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或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收集一瓶等体积的空气,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通过颜色的变化,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锌粒解析:解:(1)图一中,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或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故填: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或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2)图二中,要想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需补充的实验是收集一瓶等体积的空气,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通过实验现象能够比较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故填:收集一瓶等体积的空气,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3)图三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通过颜色的变化,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液体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中除NaCl外,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成分,即是否含有盐酸,选择的试剂是锌粒,是因为锌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填:通过颜色的变化,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锌粒。(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9.答案:解:1000g含Fe2O380%的赤铁矿(其余20%的物质中不含Fe元素),含有Fe元素的质量为1000g×80%×56×256×2+16×3×100%=560g。故答案为:含有560gFe元素。解析:根据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混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