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
ID:52304 2021-10-27 1 3.00元 22页 573.78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第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时空坐标】 考点一 三国鼎立【课标内容】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官渡之战年,曹操在打败袁绍,为以后打下基础。2.赤壁之战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军队,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史料解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解读]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心。历史上,与他实现此愿望有关的重要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00官渡统一北方208三国鼎立 3.三国鼎立(1)形成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魏国220年洛阳蜀汉221年成都吴国孙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曹丕刘备建业【知识拓展】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历史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2)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吴国孙权派率船队到达夷洲;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卫温 考点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标内容】知道西晋的建立,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1.西晋的建立(1)建立:266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2)统一: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司马炎280 2.八王之乱概况:晋惠帝在位时发生“”,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八王之乱【史料解读】“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解读]魏晋以来所积聚的社会财富,被破坏殆尽。这是描述八王之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游牧民族内迁概况:东汉、魏、晋时期,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内迁。(2)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总称为“十六国”。(3)前秦: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并统一了黄河流域。成汉【误区警示】十六国中的政权并不是都在北方,成汉在西南。苻氏 考点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内容】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2)东晋建立:317年,重建晋朝,定都。(3)东晋灭亡:年,东晋灭亡。司马睿【知识拓展】“六朝古都”指的是现在我国的南京,这是因为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和南朝时的宋、齐、梁、陈等六个政权都在南京定都而得名。建康420 2.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年—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2)政治表现: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建康宋 3.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2)表现:①农业:开垦大量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③商业:南朝时的是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生产技术【史料解读】“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解读]材料描写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后的非常富饶的景象,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建康 考点四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标内容】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淝水之战年,前秦与在淝水激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此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特别提示】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383东晋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2)北魏的统一: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439【特别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统一:曹操统一北方、西晋的短暂统一、前秦的统一和北魏的统一。 (3)北魏孝文帝改革:①内容:494年迁都。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②作用:促进了,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洛阳【特别提示】历史上曾在洛阳定都的朝代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汉语民族交融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方式:①生产生活: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等。②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思想文化: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④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汉语 (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拓展】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民族迁徙、杂居相处;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联合斗争;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助于民族交融。 考点五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标内容】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1.《齐民要术》(1)作者:北朝的。(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 2.祖冲之(1)地位: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2)成就:①运用刘徽的“”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②测算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只差50秒;制订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③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识图学史】割圆术七《大明历》 3.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①曹魏:锺繇和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独创楷书书法。②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③东晋:精湛于楷、行、草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④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识图学史】(摹本·局部)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圣 (2)绘画:东晋画家的代表作有和《洛神赋图》。(3)雕塑——石窟艺术: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石窟和河南洛阳的石窟。石窟群里的佛像吸收了外来造型艺术的特点。顾恺之《女史箴图》云冈龙门佛教 重难拓展拓展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几种方式(1)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不断内迁。(2)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3)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经济交流加强,汉族和内迁的各族人民相互学习;民族关系缓和,文化交流增多。 拓展二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适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进行的,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客观历史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类资料
更多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0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