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清单-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原卷 解析版)
ID:4419 2021-08-24 1 3.00元 27页 3.16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17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07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专练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2.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3~5题。3.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1,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4.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5.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A.交通枢纽B.绿地公园C.医疗中心D.批发市场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6~8题。6.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7.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8.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紧张2,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9~11题。9.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11.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之比来表示,通常用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完成第13~15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3,1997年1.993.582.325.884.178.3913.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D.阿根廷14.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A.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自然资源在部分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目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15.造成1984—1997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③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和资产外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第16~18题。16.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17.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4,18.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政策因素D.环境因素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完成第19~20题。19.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20.空中连廊系统()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21.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A.城市化初期B.城市化加速期C.郊区城市化时期D.再城市化时期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21~22题。2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5,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23~25题。23.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24.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居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要大量建设的是()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25.缓冲绿化带的作用是()A.防风固沙,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6,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26.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27.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65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60辆小汽车占用1600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回答28~29题。佛山市2014~2016年前3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2014年2015年2016年拥堵指数6.436.766.95平均时速24.93km22.95km21.73km28.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更好B.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C.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D.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29.为了更好地解决佛山的城市拥堵状况,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7,A.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C.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D.大力发展网约车,以便充分利用城市的道路资源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图1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城图2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图3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做出评价。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造成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下图为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示意图。8,材料二上海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下图为该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1+6”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总面积2.9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400万,该都市圈正努力打造60~90分钟交通圈,形成“同城效应”。(1)简述1961—2015年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提出解决城市热岛的主要措施。(2)目前,上海市正在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上海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的主要条件及其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4)未来崇明岛将建设成为国际生态岛,请你就“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国际生态岛”这一话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2.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9,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8分)(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8分)(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4分)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2016年2月16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印发,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10,(1)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说明此生态屏障的生态效益有哪些。(5分)(2)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6分)(3)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简述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4)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7分)11,专题07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专练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2.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小城市迅速发展,之后大城市优先增长,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A对;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但大城市规模则是先增加后减小,B、C错;超过临界点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众多邻近城市规模扩大才有可能形成都市圈,D错。第2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一些大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郊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B对,A、D错;随着大城市郊区及部分小城镇演变为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变得不明显,C错。【答案】1.A2.B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12,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3~5题。3.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4.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5.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A.交通枢纽B.绿地公园C.医疗中心D.批发市场【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对,D错;城市多中心空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错。第4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较少,A、B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错。第5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枢纽,A对;卫星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错;医疗中心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错。13,【答案】3.A4.C5.A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6~8题。6.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7.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8.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紧张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7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14,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8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答案】6.C7.D8.B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9~11题。9.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11.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解析】第9题,两个时段,M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2005年,M省城镇15,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B选项正确。第10题,2000-2005年吉林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B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是吉林省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C选项错误。第11题,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越低。读图可知2010-201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故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000-200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故A、C选项错误。【答案】9.B10.D11.D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之比来表示,通常用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完成第13~15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582.325.884.178.3913.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D.阿根廷14.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A.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自然资源在部分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目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15.造成1984—1997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③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和资产外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16,【答案】13.D14.C15.B【解析】第13题,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及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青海省的城市首位度过高,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口规模巨大,占阿根廷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其第二大城市的规模,与青海省最接近。第14题,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其省会城市规模较大,而其他城市人口与其相差较多,使得城市首位度较高。第15题,1984—1997年,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快速发展,缩小了深圳和广州市人口的差距,引起其城市首位度下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第16~18题。16.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17.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18.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政策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16.C17.D18.A【解析】第16题,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周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相背分布,不可17,能是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材料所说的是城市部分,不是农业人口散居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选择C项。第17题,图中显示老城区仍然存在,A项错;大量的外来人口多数还在城市的外围,B项错;商业区仍然靠近老城区,C项错;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远离主城区,D项正确。第18题,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商业、工业、住宅等付租能力也不同,根据各自付租能力和地价差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以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是最早进行空中连廊建设并形成网络系统的城市,下图示意城市空中连廊的内外实景。据此完成第19~20题。19.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20.空中连廊系统()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21.明尼阿波利斯空中连廊系统完善于()A.城市化初期B.城市化加速期C.郊区城市化时期D.再城市化时期【答案】19.C20.B【解析】第19题,空中连廊方便行人出行,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一般来说,建在行人多、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所以城市连廊适宜布局在商业区。第20题,空中连廊系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利于行人行走,还能发展商业活动,但不能改变城市功能分区,也没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没有增加道路,也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21~22题。18,2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长江流域,长江干流沿线局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小于100人/km2),故图示区域应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应是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河流较多,故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周边地区则为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因而人口分布较少;故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河流。【答案】D2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项正确。与甲城市比较,乙城市并没有地形平坦、陆路交通方便的优势(乙为重庆,山地为主,陆路交通不具备优势),A、C两项错误;两城市水资源都较充足,B项错误。【答案】D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23~25题。19,23.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解析】图示南北轴线北侧左右两地区为面积广阔的住宅区,人口稠密,故南北轴线最北侧区域应布局方便居民生活的商业区;图示南北轴线中心地带为市民广场,视线开阔,广场北侧区域应布局方便群众生活的行政中心;广场南侧区域邻近西侧的演艺中心,且距离西南侧大学城较近,文化底蕴深厚,应布局文化中心;图示南北轴线最南端西侧靠近大学城,科研实力雄厚,应布局科技中心。综上分析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24.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居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要大量建设的是()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解析】大量人口迁入该地区会导致儿童比重增大,单个幼儿园的服务半径有限,该区域需要大量的幼儿园来解决儿童受教育问题,B选项符合题意;综合性商厦、大型医院、公安分局的服务范围广阔,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必然导致资源浪费,A、C、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5.缓冲绿化带的作用是()A.防风固沙,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降低噪声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解析】图示缓冲绿化带布局在三环高速、机场高速与居住区之间,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密集,噪音较强,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缓冲绿化带的建设可以美化环境,降低噪声,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内容均是森林的作用,但不符合本题题意。【答案】B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6~27题。20,26.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体现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本世纪以来甲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80%以上,由此判断甲城市化水平最高。丙城市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最快,由此判断城市化水平速度最快。故D正确。【答案】D27.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逆城市化是由于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工业饱和,市区环境恶化使人们更趋向于向郊区迁移。城市化水平越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越早。故A正确。【答案】A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65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60辆小汽车占用1600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回答28~29题。佛山市2014~2016年前3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2014年2015年2016年拥堵指数6.436.766.95平均时速24.93km22.95km21.73km28.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21,A.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更好B.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C.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D.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解析】从材料中看到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但是灵活性没有私人小汽车好,A错误;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比私人小汽车大,B正确;表中数字显示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C正确;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D正确。选择A。【答案】A29.为了更好地解决佛山的城市拥堵状况,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C.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D.大力发展网约车,以便充分利用城市的道路资源【解析】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可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A、B、C正确;大力发展网约车,占用更多道路资源,增加交通拥堵,D是不可行的。【答案】D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图1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城22,图2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图3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1,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2)据图2、图3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做出评价。【答案】(1)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卫星城均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多核心模式,围绕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分布。第(2)题,从就业分布来看,在中心城区就业比重大于卫星城,从居住地来看,卫星城大于中心城区。第(3)题,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主要从居住区与交通车站的距离来看。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且靠近商店、学校等,方便购物、上学,减少了出行次数,节约时间。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造成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下图为1961—2015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示意图。23,材料二上海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下图为该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1+6”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总面积2.9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400万,该都市圈正努力打造60~90分钟交通圈,形成“同城效应”。(1)简述1961—2015年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提出解决城市热岛的主要措施。(2)目前,上海市正在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上海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的主要条件及其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4)未来崇明岛将建设成为国际生态岛,请你就“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国际生态岛”这一话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变化特征: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波动上升。措施: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建设通风廊道;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市中心人口密度。(2)加大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制造业升级,发展高端、智能化工业;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周边省区的协同发展。(3)条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影响:扩大出行范围,扩大生活圈;有利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增加交通成本。(4)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开发。第(1)题,据图描述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从增加绿地水体、建设通风廊道、调整能源结构、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等方面提出解决城市热岛的主要措施。第(2)题,从技术、品牌、产业链、高端产业和协同发展等角度提出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措施。第(3)题,快速交通是上海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的主要条件,从出行范围、文化交流和交通成本等方面分析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第(4)题,从产业发展、服务业和生态保护等角度提出崇明岛“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国际生态岛”的合理化建议。32.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24,问题。材料一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材料二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8分)(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8分)(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4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进行城市化体系的总结描述。第(2)题,城市级别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服务范围呈正相关,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第(3)题,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人文条件。图示和材料二提示了德清的位置、交通和工业基础条件。【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8分)(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8分)(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4分)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2016年2月16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日正式印发,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25,(1)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说明此生态屏障的生态效益有哪些。(5分)(2)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6分)(3)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简述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4)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7分)【解析】第(1)题,可从森林的环境效益方面回答,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第(2)题,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需要考虑北京等城市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同时可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第(3)题,可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改造盐碱地,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方面分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都有不同的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优势,使得三地在地区协调发展中都有足够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联系,推进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合作。【答案】(1)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灾防灾(保护农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等。(2)可以缓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人口、交通压力;分散其部分职能;也可以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均衡发展等。(3)南水北调,增加灌溉水源;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缓解春旱和夏涝;排灌结合,防治土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耐旱作物;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26,防治风沙灾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等。(4)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技术等联系;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27
同类资料
更多
地理知识清单-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原卷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