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经典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33173 2021-09-27 1 12.00元 52页 121.75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4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经典练习题汇编伐木小调迟子建①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②那时的树木茂密、高大得遮天蔽日,如果你独自走进森林,又有山风吹过,林海发出阵阵轰鸣,那种肃杀、神秘的气息就会令你心生寒意。那时林中的动物也很多,一年之中谁家不会套上一两只兔子和狍子呢?  ③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只有风干了的树木——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④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侏儒般的树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有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的,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费尽周折。  ⑤我在寻找杖杆的时候,还不止一次遇见狼,但当时我是把它当狗看待的,因为它确实跟狗长得一样,只不过耳朵是竖着的。在我们小镇,大多人家的狗我都认得,所以一回到营地,我会告诉父亲我在深山里遇见了一条狼狗,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不知是谁家的。父亲就很慌张,他说没谁家会把狗领到这么远的山上,那也许是狼吧。他煞有介事地去那片雪地辨别留下来的足印,嘱咐我以后不许一个人走远,大约是怕狼把我给叼走了吧。我想狼在山中可吃的东西很多,它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哪会有想吃一个毛头小孩的胃口呢!⑥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第52页共52页 ⑦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⑧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那时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火炉,冬天的时候,值日生要充当烧炉工,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教室,把炉子生起来,等到八点钟同学来上课时,玻璃窗上的霜花就化了,教室也暖洋洋的了。火炉吞吃的柴火,也大都由学生们自行解决。劳动课时,班主任会带领学生上山拣烧柴。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1.作者回忆伐木小调哪几件事情?请模仿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①→“我”在寻找仗杆时,误把狼当做狗→“我”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时,聆听伐木小调→②→“我”拉烧柴晚归时,欣赏月光下白桦林的美景→“我”给学校拉烧柴冻伤双脚时,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2.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心里到底有哪些滋味?(4分)3.题目叫“伐木小调”,实际上作者只直接刻画了伐水冬瓜树的声音,请赏析第六段划线句的妙处。(4分)4.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作者直接写伐木声的地方很少,结合全文分析让作者一直忆念的到底是些什么?(4分)5.直到今天,作者仍然忆念伐木声,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这样寓意丰富的自然之声?为什么让你忆念?请具体谈谈。(4分)第52页共52页 三幅画宗璞(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2)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3)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4)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入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5)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6)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7)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8)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9)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第52页共52页 (10)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开着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11)把玩之际,不禁哽咽。(12)澄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澄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名气比我们大得多,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13)澄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不认识!(14)澄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15)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16)汪曾祺的戏与诗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17)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1.本文描绘了汪曾祺送给作者的三幅画,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要求:字数一致,结构不做限制)(4分)第一幅画: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第三幅画: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按照括号内的要求作答。(4分)(1)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说说加点词的妙处)(2分)(2)将“汪曾祺,你不认识!”改成“你不认识汪曾祺!”行不行,为什么?(2分)3.联系上下文,请你分析此刻“我”的心理。(4分)把玩之际,不禁哽咽。第52页共52页 4.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曾祺”等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4分)5.文中说:“汪曾祺的戏与诗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请你从他的戏、诗、和画中任选一个,从内容和意蕴入手,分析汪曾祺的真性情。(4分)盲人看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儿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错了。他不知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便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第52页共52页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的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儿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他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选自《青年博览》2007年第19期,有删节)1.小说的题目是“盲人看”,盲人凭借什么看?能看到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回答。(4分)2.文中说“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4分)3.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第52页共52页 4.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盲人接送儿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5.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分析盲人的性格特征。(4分)后生可畏刘斌立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的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⑫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第52页共52页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⑯“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⑰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⑱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4分)  →被迫备考律师→继续备考律师→  2.品析第①自然段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3.第⑫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4分)4.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4分)5.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站在舞台中央?还是静静绽放?(1)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被上帝亲吻过的那个苹果,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我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我朗诵比赛拔得头筹;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大家都说我长大了会有出息。于是,我觉得自己的头顶一定有一圈神秘的主角光环,它能帮我跨过荆棘绕过泥淖,它能让我逢凶化吉、锦上添花。(2)但很快,自以为是世界主角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第52页共52页 (3)那是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读书会。导师要我们谈谈对先秦文学的认识。上大学前谁跟先秦熟啊?我看到有人偷偷用百度了,有人在向同伴询问。我心里也发慌,但我一直以来就是众人眼中的资深才女啊,我维持着随意的坐姿,脑子里拼命地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能吓唬人的句子。(4)我是第一个讲的,我挑了诗经里冷僻的段落,扯了朱熹的注释,顺便分析了下先秦和后来儒家主导文化的差异,我仔细观察导师的每一个表情,在他觉得最有兴味时住了嘴。端出大咧咧的笑容:“哎,我就是胡乱一说,给你们垫个底。”(5)我讲完后,心里松弛了下来,还有点儿小得意,心想开学第一仗打得不错。然后,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其他同学发言。最后发言的,是个瘦小的短发女生,她紧张得要命。我幸灾乐祸地想,从她的嘴里肯定是听不到什么妙语了。(6)但我估计失误了。她讲了约几分钟后,其他同学都收起了之前漫不经心的表情,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带着一点不甘和不信,我开始认真地侧耳倾听,却只能承认,她的观点新颖太多,论证翔实太多,和她一比,我的发言苍白得像应试作文。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7)那是大学给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我第一次明白了“失败”的含义,也第一次尝到了“配角”的滋味。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8)可是后来,我在学校的社团里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她让我对“配角”有了新的理解。她的长相只是可爱,才华不算横溢,做讲座时我们和嘉宾合照,我努力调整笑容,她却总是躲在最远处。可是交给她的任务,从来都做得最细致。一篇稿子,没有错别字也没有标点错误;一份策划,前期宣传后期总结,事无巨细全包括了。(9)有一次,一个嘉宾演讲,我怕现场人手不够,就问她能不能抽空过来帮忙。她一口答允了,我问她想做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就负责场记吧”,那笑容淡淡的,谈不上美丽,却是那样的真实自然。说实话,谁都知道场记工作最琐碎,也最不起眼,最不重要。我觉得只要把任务完成,至于什么后期整理,随便搪塞一下就行,反正整理了也没人看,看的人也不知道是谁干的。可她却傻乎乎的,用录音笔录了全场,到宿舍已经十点,她就放一句抄录一句,并且坚持要当晚把稿件发给我。(10)十二点左右,我随手点开QQ邮件,看到整整四页,七千余字的演说记录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11)一个自愿站在相片边缘的配角,愿意花大力气,做一件根本没法出名、也没有人赞赏的事情,这实在太了不起了。是啊,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第52页共52页 (12)讲座结束后的一个礼拜,我们学院开元旦晚会。无端的,我想起她淡淡的微笑来,突然对自己说,你得到的太多,耿耿于怀的也太多,是时候站在台下,默默无闻地付出一次了。所以我既没有做主持,也没有表演,而是自愿报名做了场务,匆匆穿梭于礼堂。抽奖环节时,台下一片沸腾,我躲在幕布后面,迅速地把各个奖项的礼物分类摆放,主持人公布一个名字,我就探出一只手去,把礼物递给礼仪。从头到尾,我都蹲在地上,反反复复地核对礼物有没有摆错;从头到尾,我都和台前的人们共同感受那片愉悦的、轻松的气氛。(13)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放下澎湃的虚荣心和无谓的骄傲感,把自己轻轻放回到配角的位置。是有一点失落,但更多的是释怀和惬意。作为一个配角,能够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为别人的注目而活,原来是这样的轻松自在啊。(14)寻寻觅觅,奋斗挣扎之后,我终于明白,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主角也罢,配角也罢,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最佳的生活状态: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               ——(摘自《青年文摘》,内容有改动)1.文中我从“自以为是世界主角”到明白“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的道理经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2.第(6)段画波浪线句子“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3分)3.品味第(6)段和第(11)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2)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4.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7)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5.请你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第52页共52页 一双珍贵的篮球鞋(1)他决定不和父亲说话。(2)除非父亲同意给他买那双NIKE的篮球鞋。(3)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买安踏不行吗?也是中国名牌,148和1480也差得太远了。咱们是寻常人家,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咱们就穿寻常的鞋子,实在。”(4)他生气地吼道:“不行,我和同学都说了。我就要NIKE普通版的,已经是底线了。班上的胖王和猴子都有,你想让别人笑我啊?”(5)父亲神色黯然。无奈地说:“别人都是父母两个供一个,你就我一个人养你。能一样吗?”(6)正如父亲所说,他和别人的确不一样。母亲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婚了。父亲为了他,一直没有再娶,一个人带着他长大。几年前,父亲又下岗了,就靠在小区里摆个水果摊子,赚些邻居的钱过活。(7)对于父亲的辩解,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反而近乎疯狂地咆哮道:“你都不能给我个妈了,还不能给我双鞋吗?”(8)儿子的这句咆哮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打在父亲的心上。父亲不再说话,只是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烟,一口接一口混浊的烟气吐出来,模糊了父亲沧桑而沮丧的脸。(9)冷战就是从那天开始的。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父亲的难处,但大话已经在班里放出去了,他不能在朋友那里丢面子。(10)二月,天气骤冷,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城市。冷战开始升级。父亲晚上不回来了。每天放学,他只能看见晚餐放在暖气上温着。早晨,天不亮父亲就去进货,桌上放着十元钱。他几乎看不见父亲,但这场冷战他不能输。胖王和猴子每天炫耀的表情,就是他坚持的理由。(11)十八号,是父亲的生日。每年这时候,父亲都会做几样菜,开一瓶酒,等他回家,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啥时候你能长大,能坐在这儿陪我喝两盅。那时,父亲的眼睛亮闪闪的,满是期待的光芒。而他总会掏出件小礼物给父亲,打火机、计算器、刮胡刀……哄得父亲傻笑一个晚上。(12)但是今天呢?开门的一刻,他就知道什么都没有,没有灯光,没有酒香,没有父亲,而他的书包里也没有任何可以让父亲傻笑的礼物。第52页共52页 (13)在客厅的饭桌上,他看到一只盒子,安踏,148块的篮球鞋。下面压着一张便条,是父亲难看的笔迹:“别失望啊,鞋子不是买给你的。知道今年收不到生日礼物了,我自己买给自己。我晚上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挺好的,一个月四百。四个月以后,我就可以给你买耐克了。爸不能给你个妈,是爸的错,所以这双鞋子爸先大方地借给你穿。儿子,对不起,爸让你没面子了,但今天总归是我生日。祝我生日快乐吧。”(14)看到这里,他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不觉间已是满眼泪水。(15)看着眼前的篮球鞋,他忍不住穿在了自己脚上。鞋子很暖,很软,居然刚好合他的脚。父亲忙糊涂了,41号的脚买了双43号鞋。他系紧鞋带的一刻,忽然觉得,这是世上最珍贵的篮球鞋。(16)他在心中默默念道:“老爸,对不起!老爸,生日快乐!”            ——(选自《最文摘》,内容有改动。)1.文章以“一双珍贵的篮球鞋”作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2.有同学觉得第(6)段的内容与上下文无关,应该删去。你觉得呢?为什么?(4分)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0)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5.同学们,或许我们也如文中的他一样,经常对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而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朱成玉⑴我有一位生性懒散的同事,因为平时工作清闲,他每天到单位打个卡,然后就溜出去喝喝小酒,逍遥自在地过活。⑵可是这几天,这位仁兄不知怎么了,突然开悟了一般,不但按时上下班,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背个不停。问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上初中的女儿在背诵《兰亭序》的时候,正好他会那么几句,就脱口背了出来。女儿则大声地惊呼:“老爸,原来你还是蛮有第52页共52页 味道的嘛!”⑶一直以来,在女儿的心目中,他都是庸庸碌碌的一个人,“就为了女儿的这句夸赞,我兴奋了好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从那以后,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背古诗文,下一步,他还准备背整本的《诗经》呢!⑷他说:“我不能让女儿觉得我是个庸俗的爸爸,我得做个有味道的爸爸。”⑸孩子上高中了,按理说不用接送的,可是接孩子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黑压压一片。⑹每天晚上9点,我都去准时接孩子。在接孩子的队伍中,有一个男人总能引起我的注意,他个子极矮,大概只有1.5米。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他喝了酒。可是他从来没有耽误过接孩子,只要我在那儿,就能看见他,时间长了,彼此熟络,也就时不时地交谈几句。⑺有一天,他实在喝得有些多,东摇西晃的,我开玩笑说,你这状态接孩子,是你保护孩子啊,还是让孩子保护你啊?他笑了笑说,不管咋样,只要能让孩子看到我就行。他还有些不无得意地说:“俺那孩子都习惯了,知道他爸爸身上就是这个味儿。”⑻从考场出来,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工地,跑过来一个民工,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向我女儿打听考试的情况。⑼“今年的试题难不难啊?作文是什么题目啊......”他接二连三地问,问得很仔细。女儿一边回答一边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问这些。他说他的孩子也是今天考试,可是他要干活儿,没有时间陪他。“关键也是不好意思,你看我穿成这样,站在校门口,不是给孩子丢人吗?”他谦卑地微低着头说,“看你多好,有这么体面的爸爸陪你考试。”⑽工地上有人喊他回去干活,他向我们道了谢,急匆匆地跑回去。空气中留下咸咸的汗水的味道,那是父亲的味道。⑾过年的时候,父亲不小心在雪地上滑倒,扭伤了脚踝。往常的年夜饭,总是少不了父亲做的那道最拿手的美味咖喱鱼,那也是我们最爱吃的一道菜。今年父亲无法再为我们做了,看到我们失望的脸色,父亲说:“这还不好办,我来说,你们做。”⑿父亲就现场指导我们做起了美味咖喱鱼,什么样的火候,放什么样的调料,我们照着父亲说的步骤仔仔细细地去做。鱼端上桌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点点头,向我们竖了竖大拇指,说简直一模一样!⒀可是我们吃着,却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不是忘记了放那个调料,而是我们知道,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⒁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梦是香甜的,人生也是香甜的。(选自《意林》原创版第30卷,有删改)1.文章围绕“父亲的味道”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件。(4分)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第52页共52页 (1)女儿则大声地惊呼:“老爸,原来你还是蛮有味道的嘛!”(2)空气中留下咸咸的汗水的味道,那是父亲的味道。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可是我们吃着,却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不是忘记了放那个调料,而是我们知道,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作者为什么说“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4.文章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含义的理解。(4分)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梦是香甜的,人生也是香甜的。第52页共52页 参考答案《伐木小调》1.①“我”跟父亲盘树墩时,感觉父亲愚痴。②“我”在砍伐白桦树时,吮吸天然的桦树汁。2.①因为脚被冻伤,感觉很痛苦、委屈,因此心里不是滋味。②脚伤而让父母担心,因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3.前一分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松树人的思维;后一分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伐水冬瓜树声比作清亮的流水声,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传神地写出了伐木声的悦耳好听,表达出作者对伐木声的由衷的喜爱之情。4.其实让作者一直忆念的是那温馨美好的童年时光。(1分)(1)那神秘肃杀的森林,有遮天蔽日的树木,有品种丰富的动物;(2)那慈祥又爱惜树木的父亲,盘树墩做烧柴,辨别狼的足印,嘱托我小心;当我长着冻疮躺在床上,双亲嘘寒问暖!(3)聆听伐木小调:最喜欢一个人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尽情聆听伐水冬瓜树的声音;吮吸清冽甘甜的天然桦树汁;欣赏冬日月光下白桦林的美景。(结合原文从三个方面回答)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三幅画》1.答案:示例:第一幅:小鸡思果图;第三幅:水仙花发图(标题要能体现画的内容,每空2分)2.(1)“不想”在这里是想不到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这么快就收到画的惊喜。(1分)(2)不行,将“汪曾祺”放在前面突出强调了这个人的名气很大(1分),也表现了澄莱对我不知道汪曾祺的惊讶(1分)。改后的表达效果不如原句。3.一是对汪曾祺的感谢。我曾作《水仙辞》纪念挚友澄莱,汪曾祺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陈澄莱,我很感谢汪曾祺对我的体贴和理解。二是对澄莱的哀思,澄莱的投井自杀是我心中的痛,这幅水仙花开图引起了我对友人的怀念。(心理2分,理由2分)4.三幅画是文章的着力表现对象,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1分),三幅画作为文章线索,将“取画”“送画”等情节串联起来,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1分);“三幅画”含蓄,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1分)第52页共52页 5.戏:汪曾祺饰演老更夫,用悠长的锣声、喑哑的报更次声体现当时的压抑、痛苦和无奈的情境,表演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汪曾祺对待角色的认真投入。诗:这首随意写在香烟纸盒上的诗,写于前往无锡的船上,打趣了“我”,也描写了万顷碧波,流露出了怡然自得之情,表现了汪曾祺的风趣幽默。画:第一幅画:描绘了一只小鸡在歪着头看果子的场景,刻画了小鸡这一可爱形象。表现了汪曾祺的童真童趣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有花有叶有诗,恬淡、活泼和热烈,这体现了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第三幅画: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象征着陈澄莱固执脆弱但又宁折不弯的个性,表达了汪曾祺对陈澄莱的理解之情;“几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着陈澄莱当年落井的凄寒,寄托了他对陈澄莱的哀思;水仙花“就纸色不另涂白”,象征着陈澄莱天真、自然、尚朴的特性,表达了他对陈澄莱的欣赏和怀念;得知宗璞曾作《水仙辞》纪念陈澄莱,汪曾祺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陈澄莱,则又体现了汪曾祺对友人的体贴之情。(评分标准:戏、诗与画本身的内容1分,其意蕴1分,汪曾祺的真性情2分,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分析即可)《盲人看》1.(4分)盲人夫妻在公园散步,虽然他们眼睛看不见,但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树木,从而感觉到树木芽子的柔嫩(2分)。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这个世界(2分)。(若答“盲人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得2分)2.(4分)“我”以为盲人担心假币而叫住自己,误解了盲人的本意(2分),同时也领悟到了自己的施舍行为违背了盲人诚信经商、自力更生的做人准则(2分)。3.(4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1分)。作者把家长们等候孩童放学的学校铁门口比作“风暴前的蚁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等候的家长之多之挤(1分),写出了其盼望之情状(1分)。4.(4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有致(2分),并烘托出盲人父子间浓厚的亲情(2分)。5.(4分)小说刻画了一位自强不息(或自力更生)、乐观自信、关爱家人、热爱生活的盲人形象。(2分,答出两点即可)。分析示例:自强不息——盲人从几年前在路边靠卖艺行乞求生,到摆摊经营,再到按摩挣钱,最后成亲、生子,这一系列描写都体现了他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乐观自信——虽然用眼看不见,但他自信能用其他感官感知世界,能用心灵触摸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关爱家人——携盲妻公园散步,常年如一日地接送孩子。热爱生活——谋生、成亲、赏花、爱家人等。(2分,分析一点得1分)第52页共52页 《后生可畏》1.想当摇滚乐手;帮助死难矿工索赔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作铺垫。3.因为在报上看到常远的名字与事迹之前,我对他的爱好及经历已有所了解,所以说“熟悉”;但我所知道的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与父母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现在他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让我惊讶,所以说“陌生”。4.①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他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他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5.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侧面描写了常远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站在舞台中央?还是静静绽放?》1.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读书会上,我第一次尝到了“配角”的痛苦滋味(1分)。后来,社团的一个小女孩让我明白了配角也要尽力做好一切(2分)。在元旦晚会上我主动做了场务,体会到了配角的轻松自在,并最终明白,最佳的生活状态是:站在舞台中央应该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1分)2.首先,必须是用一人称描写;其次,我当时的心理应该是复杂的,应该有两种以上的心理描写:有惊讶、有羡慕嫉妒、有沦为配角的痛苦和不甘等。(描写了两种心理,2分,语言流畅1分) 3.(1)这里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因为同学精彩的发言而异常激动高兴的样子。(1分) (2)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把她比作墙角的小花(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作为一个配角,依然尽力做好一切的生活态度(1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虽然我的发言不如那个女生精彩,但是我依然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主角,渴望被人赞赏,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也在所不惜。(意近即可。但“挤向舞台中央”、“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挤掉高跟鞋”这几个关键词一定要理解透彻,一个1分。)第52页共52页 5.点题、与题目照应(1分);总结了全文的内容(1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应该保持最佳的生活态度:成为主角要尽情挥洒,成为配角也要默默地努力做好一切。(2分)《一双珍贵的篮球鞋》1.4分(1)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篮球鞋展开情节);(2)暗含了文章的中心:一双篮球鞋饱含了父亲深沉的爱;(3)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4)新颖,吸引读者。答出三点给满分     2.4分(1)勤俭朴实:从他引导儿子不要与人攀比,要穿寻常鞋子等可看出来。(2)一心为儿子着想,深爱儿子:从他为了儿子不愿再婚,以及为了给儿子买鞋晚上去看大门等可看出来。(3)智慧、教育有方:从他买错鞋码,用写满真情的便条打动儿子等可看出来。(答对两点即可。)3.4分不能删(1分)。这里用了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父母离异及父亲下岗等家庭状况(1分)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表现了儿子的倔强、不懂事。) 4.4分这里是环境描写(1分),通过描写寒冷的天气(1分),烘托了父子两人紧张冷淡的关系(1分),同时为下文写冷战的升级以及父亲在大冷天为儿子做的种种作铺垫(1分)。5.4分(1)可以从理解父母的不易,不要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等方面来作答。  (2)也可以从父母面对我们的诸多要求,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我们,而自己却默默地付出了无数艰辛等方面来作答。 (感悟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闻一闻父亲的味道》1.(4分)父亲为了在女儿面前树立好形象而认真背古诗文(2分);父亲每晚喝酒后都坚持去接孩子(2分);父亲在工地上依然牵挂女儿的高考(2分);不是父亲亲手做的鱼让我们觉得少了点味道。(概括一件2分,两件4分)2.(4分)(1)父亲背《兰亭序》很有韵味;原本觉得庸碌的父亲还是蛮有文学修养的。(1点1分,2点2分)(2)父亲身上的汗水味;无论再忙再累,父亲都在牵挂和关心着女儿。(1点1分,2点2分)3.(4分)(1)鱼不是父亲;亲手做的;为父亲的脚伤感到难过;含蓄表达了希望父亲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1点2分,2点即得4分)第52页共52页 4.(4分)“父亲的味道”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标题新颖,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父亲的味道”写了四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透露写作目的:作者借此文提醒读者用心体会父爱、珍藏父爱。(1点2分,2点即得4分)5.(4分)父亲是我们一生的依靠和支柱,用心感受和珍藏父爱(2分),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温暖和踏实,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幸福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当代愚公杨学义①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021年2月25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第52页共52页 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⑧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⑩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生受用!”17.简要分析第①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的理由。(4分)18.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4分)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两个“竟”字,突出表达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D.第⑧段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20.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4分)(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1题。(21分)雪落陕北梦野①第52页共52页 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③但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窸窣窣的,像;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飘着飘着,像,呈帘状向大地坠涌。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拔山举鼎,将榆林高高托起。⑥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宋朝,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人头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道观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姨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革命圣地象征的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越跑越快,朝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仿佛看到历代帝王的盛大祭祀。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i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⑧第52页共52页 在这样的雪夜里,陕北人会聚在窑洞里、平房中、楼房上,斟满收获的喜酒,和美地畅聊家常,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吃着陕北特色饭,大烩菜、钱钱饭、油糕粉汤、洋芋擦擦……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⑨雪落陕北,落出万千圣洁,落出一种精神。(选自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7.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18.请把下面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理由。(4分)A.漫天的花瓣B.飘飞的柳絮C.撕破的棉絮填写内容依次是:(写字母即可)(2分)理由:(2分)19.第⑤⑥⑦三段中出现了陕北众多的地名,作用是什么?(4分)20.阅读第⑧段,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2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一种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生活说说这种精神的当下意义。(5分)具体内容:当下意义:(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治愈的荷张彦英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②瞧去吧,一百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第52页共52页 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荇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是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骚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选自《三亚日报》2020年8月3日,有改动)19.阅读全文,概括荷叶的特点。(4分)20.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21.文章第⑥段引用苏东坡的《村居》有何用意?(4分)22.谈谈你对第⑧段加框句子的理解。(6分)第52页共52页 12.(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下的日子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的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植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③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儿藏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  ④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⑤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  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前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满是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第52页共52页   ⑦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暑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是最耐得霜冷的。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  ⑧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于是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落下、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  ⑨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⑩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选自2021年1月《读点经典》)(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的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3)文中第⑦段写柳叶张扬在河川,令人钦佩,开头却写到“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树”,纵观全段,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4)班里准备举行“陈忠实作品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文中的第②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A.温和喜悦B.热烈赞扬C.深沉坚定14.(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鸭司令沈轶伦①她站在山坡上,像一棵即将开花的小树。花苞已经密密地从枝丫里爆出来,但那些花瓣还蜷缩在深色的萼片里。那些艳丽夺目的,即将展开,犹未展开。一眼望去,不见华美,只觉得是青春,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活力。②她就这样站在山坡上,手持一根竹竿,召唤她的鸭子。③第52页共52页 鸭群如白色的云絮,沿着水流漂来。她驱赶着它们,把它们赶去固定的位置。春天的下午,临海的上海郊区奉贤。在柘林胡桥的这一湾水域,鸭群的聒噪之声,远远而来,又渐渐隐去。天高云淡,举目四望,不见高楼,不闻尘嚣,一切都是葱葱翠翠的。④那年小钱21岁,从金融学院广告专业毕业。像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她面临着对未来的抉择。当别的童年伙伴到处应聘,希望跳出农门时,她却决定做一件事——致力于打造“鸭蛋品牌”。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回到故乡,建起自己的鸭场,统领起7000多只“鸭兵鸭将”。⑤她说,是为父母亲。⑥过去妈妈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爸爸独自养虾辛苦,风湿严重。大二那年,在陪伴母亲住院时,她看到电视台的农业频道介绍养鸭经。长久以来的心绪被忽然间点亮,她决定回家开鸭场,要养出与众不同的鸭蛋。⑦母亲是支持的,父亲却气得几天没有说话——宝贝女儿好不容易去市区读书,好端端的白领丽人不当,却要回来做养殖,爸爸是真舍不得。⑧可小钱坚持了下来。她自己调饲料、赶鸭子、捡鸭蛋……光一个喂料,小钱就动足了脑筋。她把鸭子分出不同的组别,按不同比例调制的饲料进行投喂比对。这份自制“食谱”包括:每日购入的新鲜海鲜、螺蛳,各种谷类及磨碎的虾皮和蚕蛹,每一季还要给鸭子喂一次维生素以提高其免疫力。一天,她正在埋头调饲料,起身时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自己的身后,正一声不响地弯腰捡鸭蛋。⑨从这一天起,不赞成女儿的父亲再也没有离开过女儿的鸭场。晚上他就和工人们睡在鸭场边的宿舍里,白天则包下了所有的喂养工作。父亲的出手相助,让小钱有精力去忙别的事——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设计鸭场的商标、让鸭蛋的销售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小钱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二代,回到家乡,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走一条跟父辈不一样的路。”小钱跟我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她光洁的脸,迎着阳光,扬得高高的。她沉默的父母,依旧沉默地微笑着站在一旁。⑩那天早上,她带我们进鸭场。还未走进鸭棚,我就感受到那7000多只小动物散发出的热烘烘的气息,像潮湿的厚布片一样扑到人的脸上。灯光下,铺满一地的稻草被鸭子们拱成一个个突起的小窝,黄褐色的稻草中散布着一个个光洁的白点。“这是鸭蛋!”小钱低身蹲下,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枚鸭蛋托在掌心,“你瞧,这枚蛋是鸭子下半夜下的,还是温热的呢。”几千只伸长的头颈齐刷刷朝女孩转了过来,在片刻的瞩目之后,它们跟着小钱的指示,摇摆身体,走了出来。⑪小钱在一片稻草中站了起来。那厚重的工作服,也难掩她苗条的身姿。她昂首走在前头,那么信心满满,她指挥着鸭子出门,的确像一个排兵布阵的女将军。带着暖意的风吹过来,让我想起这离杭州湾很近,那是海风的气息。春天已经降临。那些毛茸茸的鸭子,嘎嘎叫着,跟随着女孩,一起走进屋外的春光里。(选自《意林》,有删改)第52页共52页 (1)小钱养鸭子的原因有哪些?(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的加点词语。小钱低身蹲下,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枚鸭蛋托在掌心。(3)女儿回乡养鸭子,父亲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态度:  →默默支持→  情感:  →心疼→  (4)文章塑造小钱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六、现代文阅读(16分)9.(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镶有11块宝石的项圈毕淑敏      ①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  ②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③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④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⑤“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第52页共52页   ⑥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⑦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地被她绊住了,老奶奶兴奋得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⑧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宝石的映照下,有一种残酷的枯萎。  ⑨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子孙女常常来看您吧?”  ⑩老奶奶的脸色暗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⑪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⑫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捅破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⑬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⑭他们永远在我心中。《意林》2021年第6期,有删改)(1)下面的表格分别从“我”和老人的角度梳理情节,请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关内容。“我”看项圈甲: “我”问宝石象征意义“我”问老人孙子孙女是否常来看望“我”为贸然发问后悔老人戴着美丽别致的项圈老人介绍项圈的由来老人述说宝石的象征意义老人黯然神伤乙: (2)老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3)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脖子上的项圈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并入第⑬第52页共52页 段,文意会更连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句话独立成段?(5)文中的孙子孙女很久不来看望老人,使她黯然神伤。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六、现代文阅读16.(2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落在童年的雨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第52页共52页 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  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  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选自《散文选刊》,作者李零,有删改)(1)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①段进行赏析,并说说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3)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4)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5)第⑧段中“我”为什么“急切”地跳出一个想法?儿子为什么“愣”了一下?之后“欣然接受”说明了什么?3.(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追梦笨小孩谢鹤醒      ①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  ②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我在某节课讲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时,随口建议道:“大家周末不妨去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这种“特殊作业”。学生一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周一刚上课,我试探性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情况,全班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崔安然主动站了起来,讲她收集到了哪些小说作品及人物,并吞吞吐吐地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我当时愣了一下,才表扬道:“全班只有崔安然把我的话当回事,其他同学都忘了这项作业。”第52页共52页   ③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听讲的专注程度还是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崔安然都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然而,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背诵默写总是磕磕绊绊,讲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还是错误连篇,每次大考小考,她永远破不了班级后五名的魔咒。  ④历史老师无奈地说过:“有次我让大家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别人都是两三张纸就搞定了,你知道崔安然写了多少吗?56页!唉……”数学老师总结道:“崔安然啊……就是单纯的脑子笨。”我还听隔壁班的王梦茹同学说,她俩是发小,上学时崔安然在学习方面就认真而吃力,效果不理想。  ⑤我开始格外关注这个笨小孩: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此消彼长的痘痘,瘦小的肩膀……明明是单薄的小姑娘,身体里却像是有使不完的能量,面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时她波澜不惊、一往无前地继续努力,偶有一丝焦虑掠过,也稍纵即逝。我不知道那压力如山的一天又一天,崔安然究竟是怎么扛下来的……这一切,都令人心疼。  ⑥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有一天她忧心如焚地来办公室问我:“老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心想,这个问题难道不该两年前就解决了吗?而且,影响她成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效率啊!我讲了几句类似“每年都有垫底的学生一鸣惊人”的话来宽慰她,带她扶一扶摇摇欲坠的信心。这孩子倒也好劝,稍微一鼓励,她又能激情满满地奋斗去了。哪怕她的成绩依然徘徊在普高线上下,哪怕班里和她情况差不多的同学都纷纷另觅他途。只有她根本没有考虑过“上高中”之外的任何选择,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上高中就是唯一的、远大的、最值得追逐的美好梦想。  ⑦最后一次和崔安然单独交流,是6月底中考前三天。我问崔安然:“你有梦想吗?”她脱口而出:“考高中!我就想上高中。”  ⑧那年中考成绩公布,各高中开始录取。我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期望她有个好结果。崔安然终于如愿以偿,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了。  ⑨今年,我这个“毕业班专业户”又开始面对新一届初三年级学子。偶尔会在班里讲起崔安然的故事,有学生听完感叹道:“她追梦的心可真执着啊!”  ⑩是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执着追求梦想比什么都重要。就像15岁的崔安然,我坚信,她终将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④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均表示语意未尽,意在言外,蕴含对崔安然学习认真但效果不理想的无奈。B.第⑤段画线句子为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崔安然是一个平凡朴素、不注重外表、身体瘦弱的小女孩。C.第⑧段加点的两个“任何”,体现“我”对崔安然的期待,希望她有个好结果,实现自己的梦想。D.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以“我”的口吻叙述了崔安然经过努力,终于圆梦的故事。第52页共52页 (2)“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列举出来。(3)文中“笨小孩”追梦、圆梦的过程值得赞扬,在生活中,你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哪些努力?2022年中考语文乾: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当代愚公杨学义①如今,一条蜿蜒8公里的公路悬挂在巨石嶙峋的山崖边,从高空俯瞰,竟似一条缠绕在群山之中的卧龙。如果天气晴朗,站在路途最险处的“私钱洞”观景台眺望,人们不禁会慨叹:有谁能想到,这竟是下庄村村民用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天路”!带领村民凿出这条“天路”的,就是在2021年2月25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②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下庄村,从自然条件来看,农业种植堪称得天独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下庄村姑娘出去了就不再回来,外村的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来。1997年,一组修路前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在下庄村96户397人中,有100多人没去过县城,也没见过公路、汽车和高楼;有300多人没见过电视;有100多人从没看过电影。③再高的山,都挡不住时代的变化。毛相林深刻地意识到:下庄村的闭塞与时代的巨变越来越格格不入。如果再不见世面,下庄村就难生存下去了。④1997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与驻村干部一拍即合,铁了心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毛相林对村民们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动容了,短短5天,就筹集了3960元,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毛相林的母亲是位老党员。毛相林找到母亲,母亲将省吃俭用的700块养老钱借给他。毛相林还将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修路。“如果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面,不带头,老百姓怎么会服?”⑤村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但最终村民们被说服了,纷纷签订生死状。1997年农历十一月初八,首批80名修路村民集体奔赴悬崖之上,去开凿他们的希望之路!⑥几乎每一个村民,都有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从1997年开工到2004年贯通,全村因修路一共牺牲了六位村民。⑦二十多年过去了,毛相林对黄会元至今心存愧疚。黄会元本来已经举家迁往湖北荆门,他在当地采石场学会了凿岩机技术。毛相林说服他回第52页共52页 来。但是,在一次施工中,黄会元不幸被石头砸中,坠崖身亡。毛相林做好了被黄会元父亲打骂的准备。但没有想到,黄父将原本为自己准备的那口棺材给了儿子用,并且在儿子葬礼上说:“我儿牺牲了,我还要动员全村老幼再努一把力,再添一把火,把这条路修通。只有把路修通了,子孙后代才可以摆脱贫困!”后来又有四位村民牺牲,也有不少人受伤,但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有动摇过。⑧2004年4月,这条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凿通了。可是,毛相林清醒地意识到,修路只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开始。不久,他开始规划村中产业,种植利润最高的漆树,失败了;养蚕、养羊,又失败了。经历了这些教训,他又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于是,他遍访县里的农业专家,还到周边各地请教能人。2013年,毛相林经过深思熟虑,重新出发,推广种植“纽荷尔”脐橙。他还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得到了县农委的专项资金保障。现在的下庄村,种植了650亩脐橙,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9年,他们迎来第一个丰收年。⑨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注定和那条“天路”一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⑩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但这种“愚”是一种“大智若愚”。毛相林说:“我想,这些不光在修路上有用,在脱贫攻坚上有用,在各行各业,也能让人终生受用!”17.简要分析第①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的理由。(4分)18.第⑦段介绍黄会元父子的事迹有何作用?(4分)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两个“竟”字,突出表达了对村民改造自然精神的赞叹。B.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字,突出了下庄村的封闭和落后。C.第④段画线句对毛相林语言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他修路的坚定决心。D.第⑧段两个“失败”,可看出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20.结合主旨,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中的横线上,用比较整齐的句式,具体诠释当代“愚公精神”,注意衔接自然,语句通畅。(4分)17.①先说修路后的壮观,再回顾修路前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这条路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发扬“愚公精神”之必要;②先展示发扬“愚公精神”的成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解析:此题考查段落顺序安排的理由。作答时可从段落描述的内容形成的对比效果进行归纳。18.在内容上这一事迹体现了“愚公精神”的深刻内涵:在阵痛中拥抱变化,有义无反顾的牺牲,但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绝不动摇。在结构上,为下文“天路”终于凿通做铺垫。第52页共52页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及结构两个角度展开:内容上诠释了“愚公精神”中的自我牺牲内涵,结构上为下文的发展做铺垫。19.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D项说法有误,文中的两次“失败”不能体现“农村干部缺乏经济头脑,管理水平有限”,毛相林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尝试没有成功,他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20.示例:只有主动迎击人生的难、世间的险、岁月的苦,在阵痛中拥抱变化,甚至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牺牲,才能真的迎来美好的人生。解析:此题考查诠释重要概念及语句的衔接连贯。作答时,“愚公精神”的内涵可从文本中归纳总结,再用自然、通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四)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1题。(21分)雪落陕北梦野①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③但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窸窣窣的,像;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飘着飘着,像,呈帘状向大地坠涌。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拔山举鼎,将榆林高高托起。⑥第52页共52页 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宋朝,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人头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道观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姨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革命圣地象征的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越跑越快,朝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仿佛看到历代帝王的盛大祭祀。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i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⑧在这样的雪夜里,陕北人会聚在窑洞里、平房中、楼房上,斟满收获的喜酒,和美地畅聊家常,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吃着陕北特色饭,大烩菜、钱钱饭、油糕粉汤、洋芋擦擦……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⑨雪落陕北,落出万千圣洁,落出一种精神。(选自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7.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分)18.请把下面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理由。(4分)A.漫天的花瓣B.飘飞的柳絮C.撕破的棉絮填写内容依次是:(写字母即可)(2分)理由:(2分)19.第⑤⑥⑦三段中出现了陕北众多的地名,作用是什么?(4分)20.阅读第⑧段,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第52页共52页 2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一种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生活说说这种精神的当下意义。(5分)具体内容:当下意义:16.(1)“大雪纷飞”,交代了自然环境的天气情况;“天还未放亮”交代了时间;在此种情形下周围一片黑暗,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但“稳隐有点点光透出”,又预示光明终将来临。(2)坚定地解析:第(1)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环境描写既能交代时间和天气情况,又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也能表现人物性格。而此处的“大冒纷飞。天还未放亮,但隐隐有点点光透出”还有着象征意义。第(2)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的把握。根据题干要“揣摩人物心理”,从对话中“能。你要活着,看到黎明”可以看出此时人物心理应是十分坚定的。17.初冬的雪:轻悠悠的,优雅,不会落太久,隆冬的雪:雄阔、壮美,有声势,越下越大。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只需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形容“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的词语或短语即可。比较简单。18.BAC此句运用排比句式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对陕北隆冬雪花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体形就大了”“呈帘状向大地坠涌”分别对应了“柳絮”“花瓣”棉絮”。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作答时,需联系上下文。就此题而言,应从修饰语中找出解题的关键。“体形就大了”,就“花瓣…‘柳絮”“棉絮”中,“花瓣”最大,而能“呈帘状向大地坠涌”的只能是“棉絮”而非“柳絮”。19.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罗列陕北众多的地名,突出了陕北隆冬的雪之大;赞美陕北人民的家国情怀,突出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陕北的雪所蕴含的精神——豪迈、信念、光明。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联系每一段所突出的具体内容即可。20.示例:使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生动地写出了陕北人民的种种生活场景,表现出了陕北民俗风情的妙趣,表达了作者对陕北以及陕北人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赏析。赏析重点词语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句式等角度人手。就此句而言,加点词语都是叠词,叠词有以下作用:第一,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朗朗上口;第二,模仿声音,非常逼真;第三,使自然场景或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第52页共52页 21.具体内容:要有家国情怀,要有陕北革命中催生的豪迈、信念、光明,要有陕北人民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妙趣。当下意义:我们在生活中,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要学习陕北人民在革命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以及陕北革命催生出的豪迈、信念和光明。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文章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治愈的荷张彦英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②瞧去吧,一百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荇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是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骚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第52页共52页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选自《三亚日报》2020年8月3日,有改动)19.阅读全文,概括荷叶的特点。(4分)20.请从词语运用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4分)21.文章第⑥段引用苏东坡的《村居》有何用意?(4分)22.谈谈你对第⑧段加框句子的理解。(6分)19.茂密;香味清淡索雅;姿态优美;安安静静、陶陶然,纯真、自然,富有智慧。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事物的特点。作答时可逐段分析,抓住关键词。第②段“瞧去吧,一百米长……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可概括出“茂密”;第③段“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可概括出“香味清淡素雅”;第④段“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可概括出“姿态优美”,第⑥段“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可概括出“纯真、自然”,“以它们的智慧……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可概括出“富有智慧”。20.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荷叶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和谐融洽,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表现手法。作答时既要写出修辞手法,又要写出该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根据“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并没有谁欺负谁”,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可以看出荷叶间相处融洽,从“鬼灵精怪”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惰。21.使语言简洁、凝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赞美了荷叶“隐”的智慧;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引用苏轼的诗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及表现手法。作答时要抓住“又是一种隐”“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来分析引用苏东坡的诗在内容上的用意;然后结l合引用古诗词的一般作用来分析,即“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22.尽管荷叶白天经过风雨的袭击,但它依然傲然挺立。荷叶用它的坚强感染着“我”,让“我”勇敢面对困难,荷叶用它的行动洗濯着“我”的内心,‘让“我”能轻松地面对生活。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答时要从表层含意和深第52页共52页 层含意两方面思考。表层含意是白天的风雨“肆无忌惮”袭击摧残荷叶,然而荷叶依然昂首挺立,写出了荷叶的坚强。深层含意是对“我”的影响,可结合上文“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陡然轻松了许多”可概括出“我”勇敢面对困难,放松心态生活。12.(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原下的日子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的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植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③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儿藏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  ④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⑤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  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前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满是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第52页共52页   ⑦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暑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是最耐得霜冷的。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  ⑧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于是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落下、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  ⑨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⑩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选自2021年1月《读点经典》)(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的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3)文中第⑦段写柳叶张扬在河川,令人钦佩,开头却写到“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树”,纵观全段,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4)班里准备举行“陈忠实作品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文中的第②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A.温和喜悦B.热烈赞扬C.深沉坚定【分析】这篇文章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原下居住时,看到的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描写的对象是原下的乡村,主要内容写的是一年四季乡村的美丽景色。可据此概括为:描绘了原下乡村的四季景色。(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修辞角度着手,由“把来自土地的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可知,此句把麦子人格化,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麦子香味的广泛和浓郁,流露着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树”是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是最耐得霜冷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是扬,因此这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其作用是突出柳树具有“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的特点。第52页共52页 (4)本题考查朗读能力。此题要求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陈述理由。第②段写的是春天各种花次第开放的景象,春天既不像夏天那么热烈,又不像秋天那样肃杀,花朵开放使人喜悦,带来生命的希望,因此不适用“深沉坚定”,应使用“温和喜悦”的基调朗读。观察该段,都是陈述句,没有感叹句,因此不适用“热烈赞扬”的基调。答案:(1)示例:描绘了原下乡村的四季景色。(2)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麦子香味在乡村广泛传播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3)欲扬先抑。突出了柳树具有令人钦佩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敬佩、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我选A。内容上,第②段描写的是春天各种花次第开放的景象,给读者以温暖、喜悦之感;春天既不像夏天热烈,又不像秋天肃杀,“温和喜悦”的语调与之相符。语言上,第②段都是陈述句,没有感叹句,不宜使用“热烈赞扬”的语调;有喜悦之情,没有悲伤之感,不宜使用“深沉坚定”的语调。因此,应使用“温和喜悦”的基调阅读该段。【点评】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抑扬结合、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首尾照应等。14.(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鸭司令沈轶伦①她站在山坡上,像一棵即将开花的小树。花苞已经密密地从枝丫里爆出来,但那些花瓣还蜷缩在深色的萼片里。那些艳丽夺目的,即将展开,犹未展开。一眼望去,不见华美,只觉得是青春,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活力。②她就这样站在山坡上,手持一根竹竿,召唤她的鸭子。③鸭群如白色的云絮,沿着水流漂来。她驱赶着它们,把它们赶去固定的位置。春天的下午,临海的上海郊区奉贤。在柘林胡桥的这一湾水域,鸭群的聒噪之声,远远而来,又渐渐隐去。天高云淡,举目四望,不见高楼,不闻尘嚣,一切都是葱葱翠翠的。④那年小钱21岁,从金融学院广告专业毕业。像所有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她面临着对未来的抉择。当别的童年伙伴到处应聘,希望跳出农门时,她却决定做一件事——致力于打造“鸭蛋品牌”。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她回到故乡,建起自己的鸭场,统领起7000多只“鸭兵鸭将”。⑤她说,是为父母亲。第52页共52页 ⑥过去妈妈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爸爸独自养虾辛苦,风湿严重。大二那年,在陪伴母亲住院时,她看到电视台的农业频道介绍养鸭经。长久以来的心绪被忽然间点亮,她决定回家开鸭场,要养出与众不同的鸭蛋。⑦母亲是支持的,父亲却气得几天没有说话——宝贝女儿好不容易去市区读书,好端端的白领丽人不当,却要回来做养殖,爸爸是真舍不得。⑧可小钱坚持了下来。她自己调饲料、赶鸭子、捡鸭蛋……光一个喂料,小钱就动足了脑筋。她把鸭子分出不同的组别,按不同比例调制的饲料进行投喂比对。这份自制“食谱”包括:每日购入的新鲜海鲜、螺蛳,各种谷类及磨碎的虾皮和蚕蛹,每一季还要给鸭子喂一次维生素以提高其免疫力。一天,她正在埋头调饲料,起身时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自己的身后,正一声不响地弯腰捡鸭蛋。⑨从这一天起,不赞成女儿的父亲再也没有离开过女儿的鸭场。晚上他就和工人们睡在鸭场边的宿舍里,白天则包下了所有的喂养工作。父亲的出手相助,让小钱有精力去忙别的事——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设计鸭场的商标、让鸭蛋的销售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小钱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二代,回到家乡,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走一条跟父辈不一样的路。”小钱跟我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她光洁的脸,迎着阳光,扬得高高的。她沉默的父母,依旧沉默地微笑着站在一旁。⑩那天早上,她带我们进鸭场。还未走进鸭棚,我就感受到那7000多只小动物散发出的热烘烘的气息,像潮湿的厚布片一样扑到人的脸上。灯光下,铺满一地的稻草被鸭子们拱成一个个突起的小窝,黄褐色的稻草中散布着一个个光洁的白点。“这是鸭蛋!”小钱低身蹲下,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枚鸭蛋托在掌心,“你瞧,这枚蛋是鸭子下半夜下的,还是温热的呢。”几千只伸长的头颈齐刷刷朝女孩转了过来,在片刻的瞩目之后,它们跟着小钱的指示,摇摆身体,走了出来。⑪小钱在一片稻草中站了起来。那厚重的工作服,也难掩她苗条的身姿。她昂首走在前头,那么信心满满,她指挥着鸭子出门,的确像一个排兵布阵的女将军。带着暖意的风吹过来,让我想起这离杭州湾很近,那是海风的气息。春天已经降临。那些毛茸茸的鸭子,嘎嘎叫着,跟随着女孩,一起走进屋外的春光里。(选自《意林》,有删改)(1)小钱养鸭子的原因有哪些?(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中的加点词语。小钱低身蹲下,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枚鸭蛋托在掌心。(3)女儿回乡养鸭子,父亲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态度:  →默默支持→  情感:  →心疼→  (4)文章塑造小钱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第52页共52页 【分析】本文写大二那年,小钱在陪伴母亲住院时看到电视台的农业频道介绍养鸭经,决定回家开鸭场,要生产出与众不同的鸭蛋。大学毕业后,她在家人的帮助下回到故乡,统领起7000多只“鸭兵鸭将”,致力于打造“鸭蛋品牌”。文章以此赞颂了青年一代有理想、能吃苦、肯努力、愿钻研的优秀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当别的童年伙伴到处应聘,希望跳出农门时,她却决定做一件事——致力于打造‘鸭蛋品牌’”,概括为:要创业,打造自己的鸭蛋品牌;结合“她说,是为父母亲”,因为父母不能吃鸡蛋,而决定回家开养鸭场,要生产出与众不同的鸭蛋,概括为:为了父母亲。(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句话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蹲”“托”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钱捡鸭蛋的过程,“小心翼翼”“托”表现了她对鸭蛋的爱惜。(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母亲是支持的,父亲却气得几天没有说话”,第一空概括为:生气;结合“父亲的出手相助,让小钱有精力去忙别的事”,第二空概括为:父亲出手相助;结合“宝贝女儿好不容易去市区读书,好端端的白领丽人不当,却要回来做养殖,爸爸是真舍不得”,第三空概括为:父亲舍不得;出手相助;结合“她沉默的父母,依旧沉默地微笑着站在一旁”,第四空概括为:骄傲自豪。(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小钱在她的21岁,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里,选择回归家乡做养殖当“鸭司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修养,脚踏实地,勇攀时代的高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对想做喜欢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答案: (1)要创业,打造自己的鸭蛋品牌;为了父母亲。(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钱捡鸭蛋的过程,表现了她对鸭蛋的爱惜。(3)生气;出手相助;舍不得;骄傲自豪(4)小钱在她的21岁,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里,选择回归家乡做养殖当“鸭司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第52页共52页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六、现代文阅读(16分)9.(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镶有11块宝石的项圈毕淑敏      ①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  ②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③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④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⑤“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⑥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⑦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地被她绊住了,老奶奶兴奋得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⑧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地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宝石的映照下,有一种残酷的枯萎。第52页共52页   ⑨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子孙女常常来看您吧?”  ⑩老奶奶的脸色暗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⑪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⑫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捅破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⑬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⑭他们永远在我心中。《意林》2021年第6期,有删改)(1)下面的表格分别从“我”和老人的角度梳理情节,请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关内容。“我”看项圈甲: “我”问宝石象征意义“我”问老人孙子孙女是否常来看望“我”为贸然发问后悔老人戴着美丽别致的项圈老人介绍项圈的由来老人述说宝石的象征意义老人黯然神伤乙: (2)老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3)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脖子上的项圈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4)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并入第⑬段,文意会更连贯。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句话独立成段?(5)文中的孙子孙女很久不来看望老人,使她黯然神伤。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分析】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通过镶有11块宝石的项圈,刻画了一位深爱自己孙子孙女的老奶奶,她以自己的孙子孙女为骄傲,但是他们已经很久没来看望老奶奶了,在文章最后,作者用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多去看望我们的老人,他们非常爱我们,我们应该像他们爱我们一样,把老人放在心上。第52页共52页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理解。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文章的两个人物,即“我”和老人,二人的交谈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与老人的行为互为因果。比如表格中,因为老人戴着美丽别致的项圈,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项圈;因为“我”问宝石象征意义,所以老人述说宝石的象征意义。结合第③④⑤⑩段,由此不难找到答案,甲:我赞美项圈的美丽;乙:老人的孙子孙女很久没来看望她。(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应该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概括老人的形象。如果能在原文中找到概括人物形象的原句或者词语更好。由第⑤段和第⑥段“老奶奶兴奋得溢于言表”,可以看出老人精神矍铄,提到自己的孙子孙女容光焕发,她用最名贵的宝石做成项链,象征自己的孙子孙女,可见她非常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由“老奶奶的脸色暗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可见,老人很想念自己的孙子孙女们。(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本题可以先提取句子主干,宝石仿佛火花,那么本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再思考这么名贵,如此美丽的宝石,在老人的心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孙子孙女和这宝石一样,是她的珍宝,虽然不能经常见到,但具有象征意义的宝石可以戴在身上,仿佛孩子们在身边,可以感受到老人对孙子孙女的爱和思念。(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独立成段更能表达作者情感,如果将最后一段并入第⑬段,“他们”就仅仅指祖父母在“我”心中,但独立成段更发人深省,“他们”不仅指祖父母在“我”心中,更指那些见不到自己孙辈的老人,思念自己孙辈的老人,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多关心老人们,多去看望老人,强化本文情感。(5)本文考查学生将文章主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该将文章主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要泛泛而谈。答案:(1)甲:我赞美项圈的美丽;乙:老人的孙子孙女很久没来看望她。(2)老人精神矍铄,十分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很想念他们。(3)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项圈上宝石发出的耀眼光芒比作是电焊的火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项圈的光芒万丈,引人注目,用它们来代表自己的孙子孙女,表现出老人对自己孙子孙女的爱和珍视。(4)“他们永远在我心中”指的是祖父母永远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起到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同时引人深思,提示我们经常去看望爱我们的祖父母,暗示我们要多关注老人,强化本文情感。(5)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让我们牵肠挂肚。因为父母工作忙,去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很失望,但他们嘴上一直说没关系,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虽然不能经常去看望他们,但我们可以多打电话问候老人,让老人感觉到孩子们的关心。第52页共52页 【点评】句子赏析的方法技巧:(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常见修辞及特点: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夸张(突出特征),夸张(突出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对偶(整齐凝练),反复(突出强调),设问(引起注意),反问(加强语气)。赏析格式: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作用、情感)表述形式:运用了……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二)从人物的描写角度赏析。赏析格式: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等)+内容+中心(作用、情感)。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三)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赏析格式:描写内容+景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景物……特点,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或人物……性格。(四)还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上分析。如语言朴实无华、含蓄隽永等。六、现代文阅读16.(2分)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落在童年的雨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  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  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  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第52页共52页   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  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  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  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  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选自《散文选刊》,作者李零,有删改)(1)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①段进行赏析,并说说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3)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4)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5)第⑧段中“我”为什么“急切”地跳出一个想法?儿子为什么“愣”了一下?之后“欣然接受”说明了什么?【分析】本文由“我”接儿子回家遇暴雨,引出童年时与父母冒雨收获稻谷艰辛经历的回忆,得出童年苦难有利于人生成长的感悟。于是,“我”带儿子冒雨回家。【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此题可按“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进行概括。第③至⑦段属于插叙的内容,人物是“我”和父母,事件是童年时,在暴雨中收获稻谷。第52页共52页 (2)本题考查段落赏析及其作用。第一问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将暴雨人格化,是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雨的猛烈。第二问,结构上,正是这样猛烈的雨,“我”回忆起童年往事,首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并且首段的“暴雨”与题目中的“雨”形成照应,与末尾“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形成首尾照应。(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冲”表示父亲动作快,有勇敢、悲壮之感,这里写出一家之首的父亲在雨中前行的勇敢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母亲紧跟父亲,可见母亲配合的默契。“踩”,“我”年纪还小,只能跟随在父母身后,顺着他们的脚印行走。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一家人默契配合、雨中劳动的情景,表现了劳动的艰辛。(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落在童年的雨”概括了本文回忆“我”10岁时跟随父母收稻谷遇雨的经历。结合文中“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可知,“童年的雨”还指童年经历的苦难,题目暗含着童年的艰难经历有促进成长的作用,因此题目有提示中心的作用。“落在童年的雨”是怎么回事?题目有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的作用。(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结合“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可知,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我”突然萌生了让儿子也经历淋雨后获得成长的想法。第二问,儿子提出“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这是正常的做法,可“我”却提出“我们冒雨走回家吧”,这个提议令儿子感到意外,因此“愣了一下”。第三问,儿子愣了一下后欣然接受,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相信父亲提出这样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可见儿子懂事。也有孩子对新鲜做法感兴趣的一面。答案:(1)“我”10岁时和父母在暴雨中收获稻谷。(2)①这一段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雨的猛烈和持久。②结构上,这一段照应标题和结尾,并引出下文插叙的内容。(3)“冲”字写出父亲快步走在前面,在雨中前行的无畏和劳动的艰辛;“跟”写母亲默契地配合父亲;“踩”写出童年的“我”顺着父母的脚印行走。这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一家人在雨中艰难、无畏地担稻谷回家的情景,写出三人配合的默契和劳动的艰辛,为下文“我”带领儿子雨中漫步作铺垫。(4)题目概括了文章回忆童年往事的主要内容,含蓄提示了童年苦难对人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的主旨,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①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我”突然萌生了让儿子也经历淋雨后获得成长的想法。②儿子对爸爸冒雨回家的提议感到意外。③儿子对爸爸的信任,懂事。也有儿子对新鲜做法的新奇、感兴趣。第52页共52页 【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3.(1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追梦笨小孩谢鹤醒      ①刚接手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我还记不清学生名字,可偏偏记住了崔安然。  ②第一次对她刮目相看,是我在某节课讲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时,随口建议道:“大家周末不妨去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这种“特殊作业”。学生一般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周一刚上课,我试探性检查上周布置的作业情况,全班竟然鸦雀无声。只有崔安然主动站了起来,讲她收集到了哪些小说作品及人物,并吞吞吐吐地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我当时愣了一下,才表扬道:“全班只有崔安然把我的话当回事,其他同学都忘了这项作业。”  ③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听讲的专注程度还是写作业的认真程度,崔安然都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然而,辛苦付出并没有换来满意的结果——背诵默写总是磕磕绊绊,讲过的题目再做一遍还是错误连篇,每次大考小考,她永远破不了班级后五名的魔咒。  ④历史老师无奈地说过:“有次我让大家整理近代史的笔记,别人都是两三张纸就搞定了,你知道崔安然写了多少吗?56页!唉……”数学老师总结道:“崔安然啊……就是单纯的脑子笨。”我还听隔壁班的王梦茹同学说,她俩是发小,上学时崔安然在学习方面就认真而吃力,效果不理想。  ⑤我开始格外关注这个笨小孩:凌乱的头发,额头上此消彼长的痘痘,瘦小的肩膀……明明是单薄的小姑娘,身体里却像是有使不完的能量,面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时她波澜不惊、一往无前地继续努力,偶有一丝焦虑掠过,也稍纵即逝。我不知道那压力如山的一天又一天,崔安然究竟是怎么扛下来的……这一切,都令人心疼。  第52页共52页 ⑥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有一天她忧心如焚地来办公室问我:“老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心想,这个问题难道不该两年前就解决了吗?而且,影响她成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效率啊!我讲了几句类似“每年都有垫底的学生一鸣惊人”的话来宽慰她,带她扶一扶摇摇欲坠的信心。这孩子倒也好劝,稍微一鼓励,她又能激情满满地奋斗去了。哪怕她的成绩依然徘徊在普高线上下,哪怕班里和她情况差不多的同学都纷纷另觅他途。只有她根本没有考虑过“上高中”之外的任何选择,在她的内心世界里,上高中就是唯一的、远大的、最值得追逐的美好梦想。  ⑦最后一次和崔安然单独交流,是6月底中考前三天。我问崔安然:“你有梦想吗?”她脱口而出:“考高中!我就想上高中。”  ⑧那年中考成绩公布,各高中开始录取。我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期望她有个好结果。崔安然终于如愿以偿,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了。  ⑨今年,我这个“毕业班专业户”又开始面对新一届初三年级学子。偶尔会在班里讲起崔安然的故事,有学生听完感叹道:“她追梦的心可真执着啊!”  ⑩是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执着追求梦想比什么都重要。就像15岁的崔安然,我坚信,她终将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摘编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④段中的两个省略号均表示语意未尽,意在言外,蕴含对崔安然学习认真但效果不理想的无奈。B.第⑤段画线句子为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崔安然是一个平凡朴素、不注重外表、身体瘦弱的小女孩。C.第⑧段加点的两个“任何”,体现“我”对崔安然的期待,希望她有个好结果,实现自己的梦想。D.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以“我”的口吻叙述了崔安然经过努力,终于圆梦的故事。(2)“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方面,请列举出来。(3)文中“笨小孩”追梦、圆梦的过程值得赞扬,在生活中,你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哪些努力?【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崔安然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她刮目相看,但她糟糕的成绩也让“我”心急如焚,通过“我”的鼓励和崔安然坚持学习的态度,她最终考上了高中,“我”深受震撼。【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D.有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崔安然,以“我”的观察视角叙述了崔安然经过努力,终于圆梦的故事。故选:D。第52页共52页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崔安然的的主要活动进行概括。同时注意题干,“笨”字加了双引号,此处的“笨”是指崔安然面对糟糕的成绩仍然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学习的态度,并非是贬义词。由第②③④⑥段可以概括出,“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崔安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崔安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她的背诵默写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别人整理近代史笔记只需要两三张纸,崔安然写了56页;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她便信心满满。(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这个梦想,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实学习,扎实基础,经常阅读医学类书籍,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也终将圆梦!答案:(1)D。(2)“笨小孩”的“笨”具体表现在:崔安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收集小说作品及人物;崔安然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但她的背诵默写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别人整理近代史笔记只需要两三张纸,崔安然写了56页;中考前她问“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稍加鼓励,她便信心满满。(3)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为了这个梦想,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踏实学习,扎实基础,经常阅读医学类书籍,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也终将圆梦!【点评】学生往往在回答开放性试题时答非所问,不知从何下手,解答此类问题时不需要答题模板,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适当结合生活实际。第52页共5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经典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