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上)第7章的第1节。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关于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史等内容的提升和应用拓展,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需要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运输作用等为基础进行提炼和总结。同时认识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后续学习健康地生活、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具有奠基作用。植物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并熟悉的,虽然熟悉但学生不一定对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基于学生对植物的熟悉感和热爱,可以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相关概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从生物学的角度科学地认识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主题下,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食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为了建构这一重要概念,涉及到以下A、B、C三个次位概念,以及支撑理解次位概念的事实性知识: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A.1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木材、棉花等。A.2畜、禽、鱼虾等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A.3古代动植物遗体或残骸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B.绿色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1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2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C.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1植物通过根从土壤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2森林犹如“绿色水库”,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以下概念图可以帮助理解本节课中各概念之间的联系:10,三、教学目标1.概述绿色植物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2.阐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作用;3.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4.认识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2.教学难点: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五、设计思路为了有效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本节的教学中设计了导学案,为学生补充了许多相关阅读材料。通过观看视频“青城山”10,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在整个教学中贯穿对视频资料的分析利用。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这正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由此得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了解在相同时间内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释放的氧气,为其他需氧气的生物创造了必要条件,从而形成“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这一概念。同时分析平衡被打破的因素、后果以及预防措施,推动学生的理性思维。接下来以青城山的空气湿润过渡到对蒸腾作用的再认识,结合观察图片、动画,学生不难建构出“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概念。接下来,结合实际问题,以青城山泥石流为例,补充认识植物的其他作用,并且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近年来的绿化变化。在此基础上,呼应引入时提到的青城山,针对攀折树枝、践踏花草等不文明行为展开研讨,以“……的自白”为题写一段“温馨提示”,课后进行编辑、美化,做成展示牌,安放在校园、住宅区,由此激发学生爱护生命、保护植物的情感。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导学案及补充阅读材料。观看视频“青城山”,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能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并促进水循环。参考补充阅读资料,认识植物的其他作用。学生以“……的自白”为题写“温馨提示”,认识绿色植物的重要性。构建重要概念,认识植物的作用。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情感渗透概括提炼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青城山”)【提问】视频中的青城山你们去过吗?如果没去过,那你想去吗?为什么?【讲述】(观看,体会。)【回答】生1:我去过,风景很美,但太远了,人也太多了。生2:我没去过,但我想去,因为青城山的空气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的确,青城山的一草一木都给了我们美的享受。那么植物还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翻开课本118页。(翻开课本118页)【讲述】请大家举例说明绿色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哪些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完成学案。【过渡】通过举例我们明白了绿色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紧密联系,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能量,那么绿色植物本身又是怎样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呢?【提问】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小结】绿色植物为我们制造了食物和氧气,因此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填表交流】完成学案,学生代表展示学案我们吃的水果、穿的棉衣、住的木屋,以及人们以前坐的马车直接来源于植物。牛奶、牛肉是牛产生的,牛吃草长大,所以牛奶、牛肉是间接来源于植物。车用的汽油是古生物形成的,也跟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回答】光合作用。【回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氧气和有机物。【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18,勾画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通过举例,分析、理解了植物为我们生活提供了物质、能量。充分体现生物教学源于生活的特点。10,探索新知【过渡】同学们,绿色植物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并且已知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0.03%,并且维持相对平衡。【提问】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能够保持平衡?【展示图片】【提问】哪些因素会引起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失调?同学们可以快速浏览导学案中的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追问】有什么后果?【展示图片】【回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燃烧等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分组讨论】汽车尾气、砍伐树木。【回答】导致温室效应。全球升温,冰川融化,马尔代夫等国家将不复存在。通过复习光合作用,明确绿色植物能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从而归纳出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通过看书、识图、分组讨论,对植物如何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动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0,【追问】能否预防?【过渡】刚才同学们说去青城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洗肺”。青城山的空气不仅新鲜,而且非常湿润,更是人们的避暑胜地,你知道为什么吗?【点评】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空气湿润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提问】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到哪里去了?【播放动画】回答】可以预防。我们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多坐公交车,少开车。节约用纸,多种树。【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18,勾画出“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回答】生1:植物多,释放的氧气多。生2:景区里的水也会蒸发。生3: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很多水分。【回忆】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回答】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形成云,然后降雨,部分被植物吸收,其余的流到河流、湖泊里了。然后又经过蒸发、蒸腾,水就循环起来了。树立环保意识,明白今后生活中如何低碳生活。过渡时又联系青城山,让引入的视频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蒸腾作用。10,【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所以青城山的空气很湿润。而且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促进了整个生物圈的水循环。【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18,勾画出“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地球上水循环的动画,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植物对促进水循环所作的贡献。拓展延伸【追问】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的植物来“吞掉”降雨存到地下的话,会发生什么可怕的后果?【展示图片】【讲述】如果地表植物太少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2008年地震后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加上连降暴雨,导致青城山2012年、2013年都爆发了泥石流灾害。(展示泥石流图片)【追问】【回答】生1:洪水生2:泥石流【思考】植物越少,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倾听)认识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10,你知道绿色植物还有其他的作用吗?可以从补充资料中获取信息。【过渡并提问】同学们,你的家门口是否有像青城山一样可以“洗肺”的地方?你们知道成都近年来新增了哪些绿化吗?比如湿地、绿道、人工湖等。【回答】森林涵养的水分除了供植物生长,还能形成地下水。植物还可以防风固沙,吸收噪音,杀灭病菌等。【回答】生1:白鹭湾湿地。生2:健康绿道。生3:北湖公园。(完成导学案第二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情感渗透【讲述】我们都愿意欣赏像青城山这样的美景,但是在美景的背后的确也存在一些不美的举动。【展示图片】假如你就是受到人为伤害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请你用第一人称,以“……的自白”为题写一段约50字的别具一格的“温馨提示”【交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2.课后进行编辑、美化,做成展示牌,安放在校园、住宅区。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会换位思考,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感化身边的人。爱护植物,从我做起。10,。看谁写得最生动,最能感化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概括提炼【总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保护植物,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领悟】绿色植物有很重要的重要,我们要保护植物。首先自己要做好,然后争取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进一步进行情感教育,巩固对重要概念的认识。九、板书设计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生产者2.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3.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顺畅,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自然,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用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后迅速导入新课,之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逐渐建构出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食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为了让生物真正贴近生活,对“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的概念建构采用了学生举例填表的方式来完成。为了提醒学生关注民生、关心时事,但又要防止把生物课上成政治课,教学时特别衍射到温室效应的后果以及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如何低碳生活。之后围绕青城山空气新鲜、湿润,通过联系学生已经建立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前概念,逐步生成“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些新概念。10,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效益,并且让学生及时过手,导学案设计和使用就要格外花心思。在导学案中补充的阅读资料可以避免教师面面俱到,又能让学生自己阅读之后寻找相关信息,同时锻炼总结和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十一、教学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首先,为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设计中专门针对学生编写了导学案,并且补充了许多实用的阅读资料。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过手,还能教会他们从资料中自己获取有用的信息,让教师少费唇舌。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青城山”视频的引入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建构本节重要概念提供了很好的事实经验支撑。并且注重了联系旧知识,通过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逐步建构出新的概念。为了让生物真正贴近生活,提醒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成都,不忘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始终站在生物圈的高度,紧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贡献,防止了把生物课上成政治课,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再回到课前欣赏的青城山,引导学生站在植物的角度换位思考。通过制作、安放展示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行动保护植物。这样不仅做到了前后呼应,而且学以致用,扩大了课堂容量,真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应用等方面的能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