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一封信:告别语言暴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通过语言和孩子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语言是有力量的,使用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会增进亲子感情,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取得双赢;讲得不好,甚至使用语言暴力,则会“恶语伤人六月寒”,导致两败俱伤。 有人说,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这话一点也不假。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好好说话,那么一定会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相反,经常用过分的语言刺激孩子,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曾看过知乎上一个提问:“什么是语言暴力?” 高赞的回答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习惯性差评、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包括说话时鄙夷的神态和不耐烦的姿势,都可归为语言暴力。” 现实生活中,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好比一把无形的利刃,伤孩子最深,比揍孩子一顿更可怕。 “猪脑子”“怎么这么笨”“没出息”“怎么不去死”,这些恶毒的语言,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说起过? 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带给孩子一辈子的阴影。 电视剧《门第》里面,张华就是这样。 张华是一名北漂,在北京晃荡了5年,仍然住着地下室,每天挤地铁。 有一次,张华把上司给打了,因为他业务量在公司排名靠后,上司骂他:“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他顿时怒发冲冠,挥手就揍过去。 他对“没用”这个词极其敏感,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骂他没用。父母总是拿张华和别人家孩子比,一旦他做得不好,就会立刻阴沉下脸,骂:“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 长大后,张华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能没用成这样!”他发誓再有人骂他没用,一定打死他! 心理医生告诉我们,这种问题叫童年心理阴影,是父母给的。, 语言会伤人,尤其是由至亲说出时,它的锋利程度还会加倍。有的时候,语言甚至会成为无形的杀人凶器。 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很多人看了不寒而栗。 2017年12月2日,泰国一家超市,儿子沉迷于电脑游戏,父亲怒不可遏,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并说道:“有种你就别活了!” 父亲说完这句话后,儿子显然惊呆了,但还是拿起了枪,在父亲转身的一瞬间,他真的对准自己的脑袋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没了生命体征。 父亲一句话,儿子当场自杀,语言暴力有多可怕! 我们无从知晓这个年轻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也许也曾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深自责,也许也曾想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但不可否认的是,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的父母经常毫无顾忌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却不承想,语言暴力虽然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特别惊人。 语言暴力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它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更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日积月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经常会在内心不断地责备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语言暴力会导致孩子情绪消极和行为叛逆。心理学有个词叫“消极暗示,当我们总是贬低孩子,将孩子身上的小毛病放大和标签化,孩子不会出现积极向上的情绪,而是不自觉地往这些标签上靠拢,形成怪圈,并出现和父母对着干的叛逆行为。 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形成攻击型人格。在语言暴力熏染下的孩子,耳濡目染了“呵斥、贬低、恐吓、羞辱”等暴力方式,孩子的人格也被潜移默化影响了。有些孩子进入社会后,就会充满攻击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其实,所有的语言暴力,几乎起不到一丁点的教育效果,本质上,它只不过是父母怨气与愤怒的宣泄。 批评是教育孩子最常用的手段。按照批评的效果来说,批评可以分为破坏性批评和建设性批评两种。 有一次去接儿子放学,刚接到儿子,就听到旁边有位母亲拎着自家孩子的耳朵在教育: “这次怎么又考那么差,你是猪吗?”, “爸爸妈妈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争气,对得起我们吗?” “还有脸哭,你都快成废物了,还好意思哭?下次你考99分,妈妈就带你去玩。” 10岁左右的孩子,被母亲如此诋毁、攻击,让孩子产生负疚感。还不忘隐秘地表达有条件的爱,这母亲简直把破坏性批评演绎成了教科书。 建设性批评通常关注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不进行人身攻击,在批评的时候通常还会提到孩子的优点,并为其改进提供建议和意见。 建设性批评下的孩子通常能够在父母的批评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虚心接受批评,在父母的建议和帮助下积极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 如何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孩子犯错时,你愤怒地大吼大叫,结果无非两种: 孩子被你吓住了,满脑子的恐惧感,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为什么错了,只盼着你赶快结束训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击你,也不考虑错在哪了,只想着如何跟你对着干。 但是,当你压低声音、语调平静,严肃地跟孩子谈话时,你会在孩子眼里变得不怒自威,这时候你再跟孩子讲道理、辩对错,效果就会好很多。 家,是爱与温暖传递的通道。请停止语言暴力,接纳孩子,好好说话,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实验小学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