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曰,蛮夷戎狄“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后来的《史记·秦本纪》也指出,华夏“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而“戎夷无此”。据此推知,当时华夏与蛮夷的区分标准本质上是A.血缘关系与宗法观念B.衣食风尚与礼乐法度C.民族心理与风土民情D.文化选择与文明进步2.战国时,各诸侯国大都把选贤任能、奖励军功、建立官僚制度及普遍推行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变法改制的主要内容,还创立监察制度,颁行法律,进行户口登记等。这主要反映了A.重视农战以富国强兵的必要性B.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趋势C.秦灭六国并完成统一的必然性D.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优势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4.《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李学勤《齐国治国思想讨论会论文集序》说:“《七略》在法家,《汉志》改入道家。实际管仲其人,与后来两家都没有学派的统系,《管子》书辑录著作的性质更属庞杂。”这反映了《管子》A.与诸子百家求同存异B.适应时代与国家需要C.为建立封建统治服务D.与诸子百家殊途同归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自耕小农经济盛行6.如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该图主要体现了A.唐朝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各民族文化认同B.唐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D.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7.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有“隐民”、“私属徒”、“宾萌”和“族属”之类的称呼。其中“隐民”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总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宾萌”指外来依附农民,与后来的隶农类似。上述称呼的依附户虽然还要经受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材料反映出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C.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8.有学者认为,唐前期,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构成一个完整的辅助皇权运行的最高政务裁决系统,三省官员在上行和下行政务文书中的签署,体现了按照环节分工、分层决策、互相制衡的政务运行机制。在他看来当时A.政务文书利于辅政制度的有效运行B.尚书省是最高政务裁决系统的核心C.程序分权有效制约了皇帝的决定权D.中央官僚机构膨胀降低了行政效率9.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该画描绘的是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画卷中的店牌招幌多达109个,还绘有“太平有象”“五谷丰登”“吉庆有余”“一统万年”等字样。这表明,该画除了歌颂王朝盛世和城市繁华外,还体现了
A.南京城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富庶B.明朝时期南京的城市布局合理C.明代画风从重写实转到重写意D.人们追求太平富足生活的心理10.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元代行省制度的历史价值在于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对“以行省为枢纽”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行省属于中书省的派出机构B.行省具有中央和地方双重性C.行省长官总揽地方军政财权D.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1.明朝中后期在松江府等地方出现了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的现象。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人地矛盾突出B.利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动写照D.其实质为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12.中共二大《宣言》虽然指出帝国主义操纵封建军阀,也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但更加突出反封建;1922年9月,陈独秀在《向导》发刊词中虽也呼吁反抗帝国主义,却明确提出“军阀的内乱”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这反映出,中共当时A.正致力于动员民众参加国民革命B.以武装起义对抗军阀的屠杀C.对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解有待深化D.着手起草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3.1874年9月,轮船招商局在《申报》发布公告:“今届一年结总之期,除将办理情形及总账刊刻分送外,务请在股诸公于八月初一日午刻至本总局看账议事,凭折取利。倘远在他省,即请就近赴各分局看账,凭折支利。特此布闻。”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A.采用近代企业经营模式B.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C.初步达成“自强”目标D.已具官僚资本主义雏形14.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
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15.1944年底,重庆实验地方法院公开审理美国人麦克米兰因驾驶车辆误伤人命案,判决过失杀人罪名成立。该案经过两次上诉,此事最终以麦克米兰无罪收场。1945年重庆实验地方法理的3宗涉美案件分别以管辖错误、撤回及上诉结案。以上现象A.背景为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B.适用《望厦条约》的领事裁判权C.反映出国民政府完善了法律体系D.说明中国摆脱了外交屈辱地位16.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防止官员专擅权力B.提高士人政治地位C.继承隋唐政治传统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17.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A.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18.明政府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为特定商人子弟保留了应试特权,使他们可以在本籍之外的经商地区参加科举考试。据记载,明代两淮地区共取举人286名,内中徽、晋、陕籍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表明了A.士商阶层渗透融合B.商人成为官吏主要来源C.政府推行抑商政策D.商帮左右国家政策制定19.蒋廷黻先生在他的书中提到两次鸦片战争时存在于中国士大夫中的一种现象:他们不反对治外法权,不反对协定关税,不反对租界;他们反对的是五口通商,反对长江通商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现象表明士大夫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C.不支持清政府卖国行径D.缺乏近代国家观念20.1840-1845年,英国输入中国的棉纺织品,中国输出的丝、茶等农副产品都呈增长之势。1846-1856年,英国对华输出额开始急剧下降,而中国茶叶的出口增长了55%,丝的出口增加三倍多。这说明A.英国的工业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要B.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具有顽强韧性
C.长途货物运输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D.西方列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加剧21.下面为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如图可知,洋务运动A.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的侵略B.核心内容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D.助推中国近代化水平的提升22.1931年12月《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改名为《新中华报》。下表是《红色中华》小标题高频词统计表,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A.重视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B.实事求是探索工农武装割据C.通过舆论宣传唤醒抗日意识D.努力发展生产巩固红色政权23.下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完全是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一位穿军装的人正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躺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A.记录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B.表达了抗日军民的顽强信念C.反映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D.昭示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24.1927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富农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是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一报告
A.明确了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B.为选择新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支撑C.分析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D.奠定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25.古雅典的海外殖民贸易把城市、土地与海洋相联系,使得国内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增强,也壮大了对抗贵族的胆量,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参与政事的能力也明显提升。这表明,古代雅典A.地缘环境激化公民与贵族的矛盾B.海洋文明决定民主政治产生C.商业发展有利于参政程度的提高D.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6.作为各种赛会的比赛项目,摔跤在古代希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将奥林匹克赛会的摔跤胜利者视为英雄,许多神话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都与摔跤有关,这些人物大都是摔跤场上的高手。可见,在古代希腊A.英雄情结与人文精神已融合B.社会价值观摆脱了道德规范约束C.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了贯彻D.崇尚阳刚与力量的社会氛围浓厚27.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28.近代史上,这里不但成为西班牙帝国的银矿开采基地,而且还是欧洲人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许多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尤其是棉花,被移植到这里的种植园中进行生产。上述变化导致“这里”A.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原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C.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繁荣D.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29.下表为英国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简表。据此推断A.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优势地位丧失B.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C.改革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议会权力中心地位得以巩固
30.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订立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没有最惠国待遇、没有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的平等条约;1919和1920年,苏俄两次发表对华宣言表示放弃旧俄在华特权,1924年的《中俄协定》也成为北京政府与革命国家订立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这说明,当时A.列强传统对华条约体系出现裂痕B.德俄借此冲破凡尔赛体系束缚C.《九国公约》对德俄均有重大影响D.组建国联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31.苏维埃革命之初,凯恩斯尽管公开否定其必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苏俄革命实验中的一些切中资本主义时弊的积极因素,甚至不吝指出应该给其实验的“机会”,其可能“潜藏着理想世界的萌芽。”在凯恩斯看来,这些“积极因素”应是指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体制B.以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32.下表是中法建交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由此可见,中法建交A.反映了美法同盟逐步走向破裂B.关键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C.标志法国完全摆脱了美国控制D.展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渐进过程二、非选择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25分)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自信材料一文化保守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世界推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产生的文化思潮与派别。从宗旨的共性上看,它充分褒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优长,有限度有选择地接受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同时猛烈抨击其负面影响,主张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之所以如此,绝非偶然。在自由主义者主张“全盘西化”,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形而上学的对待传统,实行“两个彻底决裂”的时候,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的重要意义,并以国学大师的身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发;在自由主义者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津津乐道于改造自然的伟大成绩,当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把斗争绝对化,热心宣传“斗争哲学”
时,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天人合一”,提醒人们注意“和谐”在发展中的意义;当自由主义者鼓吹“科学万能”,某些马克思主义者不适当地宣传“理想高于一切”的时候,文化保守主义者重视“人”的历史位置,他们回归儒学,并不是停留在“尊孔读经”层面上,而是主张以“孔子的人生”为样板解决文化问题和人生问题;在自由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理性”的作用时,文化保守主义者丰富了人们对“情”的认识。——摘编自何晓明《返本与开新: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新纶》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近代以来的典型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怎样从“文化自省”走向“文化自信”。(13分)34.(12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探索,创造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句,如表。根据材料,至少选取三个时期的词句,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35.(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论述已经超出一般的海防范畴,而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魏源在《海国图志》卷首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通过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研究,指出:“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他说:“使人不暇顾廉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因此,更确切地说,该书反映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摘编自亦真《<海国图志>与魏源的国家安全观》材料二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年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于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其观点的认识。(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