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历史2021.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东周时期,把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戎、狄。例如杞国朝鲁国,用夷礼,杞被贬称为夷;后来杞国朝鲁国用周礼,杞又得称为诸夏。这种现象A.加剧了民族间冲突与对抗B.有利于文化认同与民族交融C.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表1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治统一日益加强B.官僚体制发生异化C.诸子百家文化没落D.官员群体出身多元3.唐朝某一时期,“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的实施A.增强了政府对土地的控制B.缩小了征税对象和征税项目C.适应了土地制度变化的趋势D.实行人丁财产并重的征税标准4.《春明梦余录》载:“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乃国家经赋,专以收花文银为主,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种现象的影响是A.商品经济社会建立B.中国与世界建立互动关系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社会传统经济关系受冲击5.据史料记载,烟台东海关税收自1874年至1910年间,华商所缴纳的进口正税总额为129232海关两,年均不足3500海关两,而洋商自1861年至1910年间共纳税5333300海关两,年均10万多海关两。据此推断A.洋商在中外贸易中优势明显B.外贸主导权操纵在华商手中C.国内政治环境影响外贸总量D.贸易中心由内地转移到沿海6.图1、图2是1917年《新闻报》刊登的两幅漫画。图1中文字为“死灰尚欲复燃耶”,图2中文字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漫画的寓意在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B.反对尊孔复古逆流C.讽刺军阀间混战D.捍卫民主与共和7.表2是中国1913-1925年进口各国商品百分比(单位:百万英镑)。其中,甲国应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8.图3和图4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变化。它们的共同点是
A.限制了农村的封建剥削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C.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D.显示了边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9.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中国A.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B.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C.形成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10.图5为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据此判断A.世界发展呈现多元一体B.亚欧大陆交通畅通无阻C.交往交流促进文明发展D.世界各地区连成了一体11.9-13世纪,西欧庄园盛极一时。图6是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该图表明庄园
A.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B.实物地租成为主体C.成为王权的经济基础D.逐渐发展形成城市12.18世纪中后期,对《百科全书》的需求遍布法国全境。有人描述:从未有一个项目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和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在不到21年半的时间里和经过两次重新预定后,我们已经印刷了8000部这样的《百科全书》,只剩下一小部分有待销售。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国启蒙思想已普及欧洲B.《百科全书》获得丰厚利润C.人们对获取新知识的渴求D.法国大革命舆论准备充分13.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A.使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C.有利于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14.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增长95%;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重工业增长140%,轻工业增长100%,某些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据此可知,苏联A.经济体制趋于完善B.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C.经济政策侧重民生D.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15.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先后形成。这表明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迅速瓦解B.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C.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世界一极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宋代社会流动”这一活动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并得出了结论。材料一唐人所著的《登科记》,记录了以进士科为主的及第者名录。清人徐松在此基础上进行考证,编撰了《登科记考》一书。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依据新出土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证、增补,在其进士及第者之中,可以确定其家庭出身的有1085人。其家庭出身比例如图7所示:材料二宋代部分谣谚结论:宋代社会日趋平民化。(1)从研究宋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1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材料围绕材料,谈谈你对孙中山思想主张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城市材料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图8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观察图8中的城市,以国家某一政策为主题,选取一组城市,并简要说明该主题。(12分)(要
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革命”?“非革命”?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国内变革。”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希顿指出:“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为了准备它至少另外花了150年的革命,看.上去需要一个新的名称。”——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诠释》材料二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他要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史学界关于工业革命有“革命说”和“非革命说”两种观点。结合亨廷顿对革命的定义,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阐释。(13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