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湖南省五市十校·2021年12月高一年级联考试题.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遗址发现700余个刻画符号B.城中发现大量的炭化稻堆积C.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2021年7月28-29日,海外46个国家227所华校的华裔老师和学生共同“云游”江苏常州,在专家学者的讲解和教学展示下,遨游常州名胜,学习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共赴一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寻根之旅。这种寻根问祖的情结和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第24届冬奥会即将于2022年2月4日在我国举行,全球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奥林匹克的激情与梦想将再度在奋进的中国点燃。在构建冬奥会形象景观设计系统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成为设计团队的灵感源泉、文化根脉。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4.燕国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变法风起云涌,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源是A.分封制宗法制瓦解B.富国强兵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思想碰撞D.铁器使用牛耕推广
5.监察制度是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A.三司使、刺史B.御史大夫、刺史C.监御史、枢密使D.御史大夫、节度使6.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哪一举措是对贾谊这一主张的继承和发展A.设立刺史制度B.实行盐铁官营C.推行均输平准D.颁布“推恩令”7.歌中唱到“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管理的军政机构,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A.察合台汗国B.安西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奴儿干都司8.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招募平民煮盐,政府统一收购发卖。唐中期时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政策,在产盐之地设立机构将食盐收购并卖给商人。这一变化A.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B.废除了政府对盐业垄断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9.下图是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中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10.“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鲜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的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显示,随着鲜卑族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族毁镜习俗减少的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图所示①②③④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北周B.①东晋②前秦③梁④北周C.①东晋②北魏③吴④北汉D.①西晋②前秦③吴④北周12.古代皇帝分散相权常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西汉、唐朝分散相权的措施分别属于A.西汉属前者,唐朝属后者B.西汉、唐朝均属后者C.西汉属后者,唐朝属前者D.西汉、唐朝两者兼有13.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两税法的实施A.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C.促进了均田制的稳步发展D.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1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下图反映的是A.唐代完善君主专制B.宋代加强中央集权C.元代发展中央集权D.明代强化君主专制15.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
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B.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国库收入C.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D.它有利于大商人操控市场16.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少数民族”这一列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A.鲜卑、女真、党项、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党项、女真、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17.元朝行省的划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A.便于各地经济交流B.促进区域经济平衡C.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各行省扼险而守18.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票拟”使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C.明朝中期相权加强D.内阁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19.下图为明代后期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主图部分勾勒了世界轮廓和经纬度,并将子午线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置于世界的中央,四个角落分别绘制了南北半球、日月食等天文地理信息。此种做法
A.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B.迎合了中国“天朝上国”观念C.促进了传统科技转型D.反映了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20.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A.国家疆域的奠定B.抗击外国的侵略C.君主专制的加强D.统治危机的初显21.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市民文化成熟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C.商品经济发展D.商人地位提高2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手工业领域A.五大名窑风格各异B.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C.南方植棉逐渐普遍D.开始使用雕版印刷的佛经和日历23.关于明清经济,以伊懋可与黄宗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明清经济的发展是“高水平均衡陷阱”(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达到某一发展阶段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而以麦迪森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中国GDP总量与人均GDP在15世纪前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到1820年,中国GDP总量仍雄居世界首位”。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海禁并未阻挡明清经济繁荣B.近代前夕中国的繁荣与危机C.白银内流促进明清经济发展D.明清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24.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彰显了特色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我国古代的中医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孙思邈B.《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C.《伤寒杂病论》——李时珍D.《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二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四(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家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和人生观。说明理学为什么会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4分)(3)根据材料三综合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主张,并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10分)26.治国人才的选拔事关国运的兴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经变迁,影响深远。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摘编自丁韪良《西学考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10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并指出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的主要原因。(7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建设的认识。(4分)27.下面两图分别为现代学者研究的唐朝主要诗人及宋朝主要词人在现代地图上的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比较图一、图二中唐、宋诗人(词人)相关信息,指出其两项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