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磁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来认识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3.知道地磁场。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利用转换法认识磁场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教学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教具准备小磁针、条形磁体、玻璃板、铁屑、多媒体课件。新课引入鸽子是怎样认识归家之路的?鸽子到几百米甚至一二千公里以外,仍能飞回家去,奥妙何在呢?有人说,鸽子眼神好,记忆力惊人.但倘若把鸽子装在严密遮挡的笼子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放飞,它们依然能轻而易举地飞回家.有人说,鸽子是利用地球是一个磁体来导航的,果真如此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磁场活动1:实验演示,将一条形磁铁的一极靠近静止的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变化情况。用条性磁铁的另一个磁极再靠近静止的小磁针,让学生再观察小磁针的变化情况;将条形移开,再观察小磁针的变化。活动2:用手拨小磁针使其转动;用嘴吹小磁针使其转动。让学生讨论这几个活动实验。交流、讨论引起此现象的原因。结论:小磁针发生转动,说明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是条形磁铁、手、空气给它的。归纳总结:磁体与磁体之间没有接触也能够产生力的作用,说明磁体与磁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物质使磁体之间发生了的作用,这种物质就叫做磁场。拓宽延伸: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通过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反映,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转换法。活动3:将一条形磁铁周围放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之间讨论、交流,阐明观点。
总结:每个小磁针的指向不同,说明磁场每一点的磁场方向不同。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店磁场的方向。活动4:如图所示。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再在玻璃板上均匀的撒上铁屑,然后轻轻的敲击玻璃,观察铁屑的变化情况。总结:会观察到铁屑有规律的排成一条条的曲线。活动5: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曲线上,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发现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方向。归纳总结: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活动6:出示课件,展示问题:从这些磁感线的排列情况,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分析出磁感线具有哪些特点?归纳总结:(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的方向都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回到磁体的S极。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指向N极,磁感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2)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3)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拓宽延伸:用磁感线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磁场的方向和分布,应用了模型法。所谓的模型法就是在研究比较抽象的物理问题时,根据它的一些特征把它形象地表示出来,用一些具体的图形或模型来代替它,这样人们在研究它时就更具体化了。典例剖析1:(2014•无锡)如图甲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磁体的N、S极和A点的磁场方向(用箭头表示)。名师导引:(1)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2)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参考答案:
探究点二地磁场活动1:展示课件,出示问题:(1)地磁的南北极和地理的南北极重合吗?(2)为什么指南针总是南北指向?学生自学课本P122内容,阐明自己的答案。归纳总结:(1)地球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有南北极,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2)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并不完全重合,而是有一定的偏角。这一现象是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的。板书设计第2课时磁场教学反思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点:第一是场的概念,这是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而又客观存在,对初中学生不能深讲,对这个问题,教师只有通过实验、比喻让学生领会。第二,磁感线是学生遇到的又一难点,难在磁感线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以及磁感线的分布情况。这节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即(1)通过演示磁针在磁体周围受到磁力的作用,其指向跟平常不同,说明磁体周围和非磁体周围的不同,使学生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2)通过演示磁体周围的若干磁针都不再指向南北,其N极都有各自新的指向,使学生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3)通过演示细铁屑在磁场作用下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引入磁感线,使学生知道,仿照细铁屑在磁体周围有规则排列的图样而画出的有方向的曲线,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出磁极在磁场中各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三个实验作为三个层次,是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