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致家长的一封信
ID:70109 2021-12-02 1 3.00元 5页 17.75 KB
已阅读5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您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有:  1.接触感染,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还有螨媒传播及垂直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迟者可于第9病日左右出现,少数在热退后发生休克,这是与细菌性感染不同之处。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10余天,一般为2~5天。多数患者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部分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低血压休克期,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尿中有膜状物排出者为重症。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亦有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者,此时应和肾前性少尿相鉴别。  (4)多尿期  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少数患者可由发热期或低血压期转入此期。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天,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以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临床特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1.消灭老鼠、预防鼠害。,  2.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3.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4.注意个人防护,进入有老鼠出没的地方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手套,在野外活动中不要在田间坐卧,避免自己直接与尘土接触,或者土地上的那一些气溶胶接触。  5.接种疫苗  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前往所在区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等时机接种疫苗。  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  需要解释的是: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6.在出血热发病高峰期间,出现发热、感冒等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校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学生病情。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同类资料
更多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致家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