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第1课时 《咏雪》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们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划分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听文章范读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明确: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⑦因(趁、乘)(2)译文: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重点词语积累明确: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不及。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即:明确:5.特殊句式(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即“所似何”。(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标志,翻译时要加判断动词“是”。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融洽、欢快、轻松。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明确:示例一:“撒盐空中”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示例二:“柳絮因风起”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明确: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5.“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好在哪儿?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形)轻盈之雅(神)文学之韵(韵)6.结尾写到“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明确:(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三、拓展延伸朗读下面写雪的诗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PPT呈现)四、板书设计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形似柳絮因风起——形神韵融洽、欢快、轻松第2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新课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失约的事情的。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划分节奏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听文章范读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明确: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⑧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⑨引(拉,牵拉)⑩顾(回头看)(2)译文:明确: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4.重点词语积累明确:(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2)古今异义:①太丘舍去古:离开今:跟“来”相对②下车引之古:拉,牵拉今:引导③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注意、照管(3)省略句: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曰:“(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文化常识补充——谦辞与敬辞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明确:尊君在不——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与家君——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目标导学二:重点解读,分析人物特点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
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元方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明确: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3.元方对友人的态度对错与否,人们一直存有争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明确:示例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4.读了这则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它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明确: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三、拓展延伸阅读《世说新语·言语》中的选段,再次感受古代孩童的机智聪慧。(PPT呈现)可取之处尊重文言文学习规律,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均有提升。不足之处个别环节有重复,如疏通文意时解释重点词语和梳理重点词语的内容基本相同,使时间有些前松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