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ID:65956 2021-11-24 1 9.99元 52页 102.28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4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9.99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精选2021年江苏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董超薛霸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1.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2.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瓜洲渡王士禛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层层远树浮青荠①,叶叶轻帆起白鸥。(注释)①荠:荠菜。3.诗歌一、二两句写诗人登楼眺望,视线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移。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第18页共52页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与赵菖①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②醉流霞③。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注释)①赵莒:钱起的朋友。②羽客:道士。③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7.结合诗句,说说诗人茶宴时的环境有什么特点。8.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9.(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诗词鉴赏。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第18页共52页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________”字引出,到尾联的“________”字收束;中间写景,主要渲染秋天________的氛围。(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平明登前途,万里□□□。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10.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1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第18页共52页 梅岭三章(一)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2.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13.《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14.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第18页共52页 15.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16.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小园(其一)①陆游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17.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______的氛围。18.“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19.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A.捉虾B.锄瓜你的选择是(_____),理由:(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第18页共52页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21.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22.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23.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24.(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岑参第18页共52页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绘画面)乙诗前两句(赏写法)甲诗后两句乙诗后两句2021年江苏中考模拟卷分类汇编(2021·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高咏楚词酬①午日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③。(注释)①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1.古人有“酹酒”习俗,即以酒浇地,祭奠先人。诗人“试浇桥下水”的举动是要祭奠哪位先人?2.“戎葵凝笑墙东”一句赋予了“戎葵”人的情感。结合“戎葵”的特性,联系语境,发挥想象,写出花与人的对话。3.结合诗句内容,探究诗人的多种情感。(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第18页共52页 [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连下榻:为宾客设榻留住。③行杯:谓传杯而饮。④回:回荡,摆动。4.“楼观岳阳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说出其中的妙处。5.同是写岳阳楼,李白的这首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怀?(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②,烟中沙岸似西兴③。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④计,一到扶桑⑤恨未能。(注释)①这首诗是王安石早期的作品。次韵:犹言步韵,依原诗韵脚而作。平甫:王安石的长弟。金山: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②天末:犹言天边。海门:大海的门户。北固:北固山,在镇江东北。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④乘桴:乘小筏。⑤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6.这首律诗描写金山寺夜景生动而别致,请从修辞角度品析诗歌颈联的妙处。7.诗歌尾联抒发的情感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第18页共52页 8.(2021·江苏·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二模)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石门道中(南宋)辛弃疾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①。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②,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注释)①鼪(shēng):俗称黄鼠狼。鼯(wú):俗称飞鼠。②略彴(zhuó):小桥。(1)请赏析首句“山上飞泉万斛珠”的妙处?(2)本诗最后一句“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情方式是否相同?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作答。(202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紫岩张先生①北伐(南宋)岳飞号令风霆②迅,天声③动北陬④。长驱渡河洛⑤,直捣向燕幽。马蹀⑥夭阏氏⑦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注)①紫岩张先生;指抗金名将张浚。②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③天声:指宋军的声威。④北陬:大地的每个角落。⑤河洛;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⑥蹀:踏。⑦阏氏:代指金统治者。9.诗歌颔联中加点的“长驱”和“直捣”有什么表达效果?10.下面两句诗都运用了想象,各表达了什么情感?(甲)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乙)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第18页共52页 (2021·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目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②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③。列圣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⑥,驿路梨花处处开。(注释)①武均州:武巨,即下文的白发将军。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胡儿:指金人。③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帮助赵宋王朝。④列圣。宋王朝已故到代皇帝。⑤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⑥悬知:预测,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11.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诗歌中的“西京”应该是指今天的()A.河南开封B.河北大名C.河南洛阳D.河南商丘12.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法。13.小立同学读到这首诗后,兴奋地对你说:“原来课文《驿路梨花》(彭荆风)就引用了诗歌的最后一句啊!这个引用感觉很好,但又说不出它的好处来。”请你结合上面陆游的诗和课文《驿路梨花》的相关内容,向小立说说彭荆风引用陆游诗句的妙处或者是失当之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驿路梨花》)(2021·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①波声咽。春朝雨霁②轻尘歌。征鞍③发。指青青④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⑤第18页共52页 ,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释)①渭水:即渭河。②霁:雨停。轻尘:即尘土。③征鞍:旅人远行所乘之马。④“指青青”两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丧容色惨郁之状。14.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15.有评论家说:“这首词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学过的诗歌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分析。(选择一处分析即可)(2021·江苏·苏州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拙政园图咏·若墅堂①明·文徵明会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圃分明见远情。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③茅屋午鸡声。绝怜④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负昔贤⑤高隐地,手携书卷课童耕。(注释)①明代拙政园初建时的主要景点之一,原为陆龟蒙故宅。②会心:领悟。郊坰(jiǒng):郊野。③槿篱;木槿篱笆。④怜:怜惜、喜爱。⑤昔贤:指陆龟蒙。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圃分明见远情”一句中“近”与“远”相对,点出了若墅堂近中见远的最物特色,将景与情融于一体,意趣悠远。B.颔联中的流水、断桥、一片绿色的春草,以及篱笆、茅屋、午间雄鸡的啼叫,表明拙政园虽身居喧嚣的市城,但充满着山野乐趣。C.诗人用独特的视角、浓重的笔墨,应实相济,动静结合,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若墅堂外一幅寂静幽清的图画,令人神往。D.拙政园址原为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之宅,尾联发“不负昔贤”陆龟蒙高隐地之感慨,表现出退隐归闲生活的惬意。17.诗的颈联化用了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诗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第18页共52页 (2021·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③“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迷”“失”二字,不仅描画出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也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惆怅。B.上阕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用“可堪”去面对,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C.下阕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D.下阕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对郴江自由奔流的羡慕之情。19.请赏析词中的画线句。20.词人慨叹“砌成此恨无重数”,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包含哪些“恨”?(2021·江苏·景山中学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簶②,汉箭朝飞金仆姑③。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释)①夜娖(chuò):夜里握着。娖:整理。②银胡簶(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③金仆姑:箭名。2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第18页共52页 22.请简要分析下片词中“追往事,叹今吾”的作用。(2021·江苏句容·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葛溪驿①(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①宋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饥民流移,道有饿殍,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正患病,身体虚弱时写下此诗。②漏:古代计时的仪器。2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4.诗人的心绪主要表现在“乱”字上,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何心乱?(2021·江苏亭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25.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第18页共52页 26.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7.(2021·江苏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①。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前两句诗所呈现的图景。(2)请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忽”的妙处。(3)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C.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2021·江苏江都·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江村①[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释]①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此地。28.“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有何妙处?请做简要分析。第18页共52页 29.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0.(2021·江苏广陵·二模)有寄(宋)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苑。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离开黄州。(1)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判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A.浣溪沙B.相见欢C.卜算子D.如梦令(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1.(2021·江苏仪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峡口送友人①[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第18页共52页 (2021·江苏兴化·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苏武庙温庭筠苏武①魂销汉使前,古祠②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③,去时冠剑是丁年④甲。茂陵⑤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⑥。[注]①苏武:西汉大臣,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②古祠:指苏武庙。茫然:渺然久远之意。③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④丁年:壮年。⑤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⑥逝川:比喻逝去的时间,这里指往事。32.第二联描写了胡地独特的风景,请问有什么作用。33.“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中的“哭”和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分别体会其妙处。34.(2021·江苏江都·二模)诗歌阅读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①(唐)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注)①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元大:未详何人。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1)“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被认为是“含蓄不尽,愈见情深”的佳句,请简要赏析。(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8页共52页 35.(2021·江苏江阴·三模)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1)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2)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3)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阅读上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1)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举一例分析。(2)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现了哪些情感?36.(2021·江苏姜堰·二模)阅读沈与求①的诗歌《舟过荻塘》,完成小题。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落日一篙桃叶浪②,熏风③十里藕花香。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④到金穰⑤。[注释]①沈与求,宋代大臣,曾向高宗建议迁都,“以图恢复”,结果被逐出朝廷,派往地方,后来与朝廷官员意见不合,一度被迫去职。②桃叶浪,指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波浪。③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④岁事,农事。⑤金穰,指丰收之年。(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2)这首诗尾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第18页共52页 第18页共5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汇编解析版精选2021年江苏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董超薛霸聂绀弩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鲁达感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1.概括第二联涉及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此联简析诗人对“林、卢”所处社会的认识。2.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答案】1.董超、薛霸受人指使,用相同的方法加害林冲、卢俊义:先在旅店用开水烫伤两人的脚,后在山林动手想结果两人性命。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2.统治者;奴才、帮凶。【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水浒传》的内容分析即可。“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的意思是“他们用开水烫林冲的脚,野猪林里差点杀了林冲,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旅店、树林到处都是”。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险恶,到处都可以成为害人的地方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贯的江山里,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恶吏在《水浒传》中特别有象征意义,他们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了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朝廷逼迫当强盗的。而在此历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分析,“佶京俅贯”是统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帮凶。(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第52页共52页 瓜洲渡王士禛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层层远树浮青荠①,叶叶轻帆起白鸥。(注释)①荠:荠菜。3.诗歌一、二两句写诗人登楼眺望,视线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推移。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三、四两句。【答案】3.近景北固楼远景瓜洲4.示例:“浮”“起”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远景层层的树木如同漂浮的荠菜,江面上航行的帆船如同飞翔的白鸥,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诗歌第一句“昨上京江北固楼”写登上北固楼,这是诗人观景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二句“微茫风日见瓜洲”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是远景。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注意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并结合三、四句诗赏析。“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意思是:一层层树木像只有几寸高的青青的荠菜一样,浮在天际,而江中的一只只小船,正在扬起轻帆,像白鸥一样在水上翔游。这是诗人登楼所见的瓜洲全景。从炼字角度赏析的话,可以选择叠词,上句的“层层”,下句的“叶叶”,分别描绘出远观之下景物的特点,“层层”写出树木的茂密且层次错落,“叶叶”写出帆船的多而轻盈。站在北固楼远眺,这是一幅多么开阔宏大而又空明淡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淡泊。(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第52页共52页 【答案】5.寥廓荒僻、萧瑟悲凉。6.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分析】5.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作答此题,要抓住词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军中的号角声响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长烟落日”,写出塞外的壮阔风光,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从“边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6.本题考查词句蕴含的情感。注意题干关键词“哪些”,表明蕴含多种情感。“人不寐”,人难以入睡,表明彻夜未眠,原因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由词句可知,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将军白发征夫泪”,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白发未归,是因为战争,与家人久别,一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与赵菖①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②醉流霞③。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注释)①赵莒:钱起的朋友。②羽客:道士。③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7.结合诗句,说说诗人茶宴时的环境有什么特点。8.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7.翠竹林下,蝉鸣声中,夕阳西下,呈现出幽静清雅的特点。第52页共52页 8.体现了诗人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与清风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解析】7.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竹下”“蝉声”“影斜”得出答案。示例:在翠竹的遮蔽下,聆听“吱吱”的蝉鸣声,太阳渐渐西斜,营造出清新雅致幽静的环境。8.此题考查对诗人创作背景及创作情感的分析。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竹林、夕阳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蝉与竹都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清高志的意象之一,这样,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尘心洗尽兴难尽”中“尘心”指的是心为世俗事务所牵累,可见诗人想摆脱尘世间的一切烦恼,求得心灵的净化,表现作者远离世俗事务之扰,享受内心的清静,大有“刘禹锡独居陋室之感”。9.(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诗词鉴赏。登赏心亭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________”字引出,到尾联的“________”字收束;中间写景,主要渲染秋天________的氛围。(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答案】(1)兴忧肃杀凄凉(2)犹忆当年忠勇,然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解析】(1)考查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及环境描写。第52页共52页 第一空根据“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好)”得出有关情感的字为:兴;第二空根据“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得出有关情感的字为:忧;第三空由“黯黯”“萧萧”可见秋景的肃杀凄凉。(2)考查分析诗词蕴含的情感。“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的意思为: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表现作者已然年老,回忆往事,仍壮心未已;第二首词作者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由此概括即可。(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小题。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平明登前途,万里□□□。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注)①张琰,南宋广陵人。②中夜:半夜。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10.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1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答案】10.“不”、“回”、“首”11.全诗体现出诗人的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分析】10.考查诗歌的对仗。根据韵脚,“吼”“斗”“后”,可以判断最后一个字应为“首”,根据“中夜龙虎吼”平仄关系:为平仄平仄仄,“万里”平仄关系:仄仄平平仄,所以“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应是“不回首”。第52页共52页 11.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军旅生活诗,展现出一位以身报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勇猛顽强、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读来慷慨悲壮。解答时,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概括作答。“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意为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禄的引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壮节,让它光耀于千古之后。由此可知,全诗体现出诗人百折不挠的刚强气质和赤胆忠心的报国之志。(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梅岭三章(一)陈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2.从《梅岭三章》“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13.《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14.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2.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13.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叹。14.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第52页共52页 【分析】12.考查比较阅读。第一首诗中的“断头今日意如何?”的意思是即将牺牲,我在想些什么呢?“此去泉台招旧部”的意思是我这一去黄泉,定经召集旧部。第二首诗中的“已知泉路近”的意思是已经知道了黄泉之路不远。这三句话点明了这两首诗歌都是绝命诗。13.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的意思是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三年”写时间之长,“羁旅客”点明自己的身份,多年漂泊,为了反清四处奔走;“又”说明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南冠”,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这两句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从中可见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亦可见其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14.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知作者身去阴间也不会放弃斗争,而是会召集旧部,一起把阴间的统治者阎罗斩于马下。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战斗意志和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根据第二首诗中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可知作者毅魄归来,是为了在空中看一看灵旗。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既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15.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16.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5.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转”字写出了月亮的运行状态,“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16.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担忧)、哀伤。【分析】第52页共52页 15.考查诗句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是应该有声音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由此传出。“玉盘”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16.考查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所以词人才会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此生此夜”一句抒发了作者对亲人此时团聚的珍惜之意。“明年明月”抒发了诗人对明年相聚的期盼。“何处看”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哀伤之情,不知明年还能否与亲人相聚。(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小园(其一)①陆游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17.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______的氛围。18.“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19.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A.捉虾B.锄瓜你的选择是(_____),理由:【答案】17.桑柘清丽宁静18.“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19.锄瓜;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第52页共52页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柘,枝叶浓密,郁郁葱葱,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由此可知,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桑柘”“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田园风景清丽宁静的氛围。2.本题考查诗歌字词赏析。“卧”表示躺或趴,“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这两句大意是:躺着阅读陶渊明的诗没有完卷,又乘着细雨去田里锄瓜。“卧”字,更显出他悠然自得的情态。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卧读陶诗”,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把握。这首诗写于公元1181年,当时作者五十七岁,正罢官家居。这两句写的是当时的生活情景。前一句写“卧读陶诗”,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诗。诗歌的题目是《小园》,所以在园子里,天忽然下起雨来时,为了不误农时,乘着微雨去只能去锄瓜,而不是去捉虾。(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中宵①杜甫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中宵,半夜。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阁百寻余”,“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一句与“飞来山上千寻塔”一样,是以夸张手法写建筑物之高B.“中宵步绮疏”写诗人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直至半夜还在窗下徘徊,反映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C.“飞星过水白”写诗人看见一道白影从水掠过,其中“飞”“白”两字从速度、颜色的角度描写了流星经过时的情景。D.诗歌第三联,诗人以“幽鸟、巨鱼”寻求安居之地来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委婉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态度。21.诗歌最后一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你读过的杜甫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句意思和它相近。【答案】20.B第52页共52页 21.亲人朋友流落在天下不同的地方;因为战争,很少能收到他们的书信。寄书长不达/烽火连三月况乃未休兵/家书抵万金【分析】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诗首联“中宵步绮疏”半夜在窗下散步,总起全文,交代当时的时间,颔联为作者窗下所见“飞星”“落月”“水白”“沙虚”渲染出当时冷清凄冷的氛围,颈联用“幽鸟”“巨鱼”来自比,有“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之意,暗示自己没有理想的环境可供栖身,尾联“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因为战事,书信也极少。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寓居西阁,夜半难眠,对自己处境的感伤以及对家人的思念。B项中“被壮丽景色吸引而无心入睡”“寓居他乡时难得的欢愉之情”分析错误,故选B。2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和积累。亲朋:亲朋好友;满天地:到处;兵甲: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争;书:书信。故尾联意思是:亲朋好友四处离散,各地都有,但因为战事,很少能收到亲朋的书。《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本诗尾联一样都写出了因战争与家人失去联系的现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22.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23.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答案】22.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23.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分析】2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第52页共52页 词句意思是: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通过“狂风”“急雨”“破纸”等意象,作者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萧瑟破败,渲染了孤寂荒凉的气氛。2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下片意思: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作者用“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实写自己一生为国尽忠尽力的经历和现在年事已高、雨夜难眠的遭遇,而用“眼前万里江山”虚写眼前恍惚竟然还是万里江山,表现自己赤诚为国之心。24.(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绘画面)乙诗前两句(赏写法)甲诗后两句乙诗后两句【答案】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甲诗: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乙诗: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或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夕阳已西下,梁园之中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叫声嘈杂,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园中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只有乱飞的乌鸦的聒噪声,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第52页共52页 (2)甲诗后两句,“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更见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运用联想,想象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景象。诗人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只是设想故园菊花“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园中树木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梁园极目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考生若回答运用拟人的手法,“不知”“还发”意为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这样也是对的。2021年江苏中考模拟卷分类汇编(2021·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高咏楚词酬①午日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③。(注释)①酬:指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③湘中,湘江水中。1.古人有“酹酒”习俗,即以酒浇地,祭奠先人。诗人“试浇桥下水”的举动是要祭奠哪位先人?2.“戎葵凝笑墙东”一句赋予了“戎葵”人的情感。结合“戎葵”的特性,联系语境,发挥想象,写出花与人的对话。3.结合诗句内容,探究诗人的多种情感。【答案】1.屈原2.戎葵:你这样匆匆的一个过客,又已经年老凄凉,还来祭奠屈原做什么?有什么用呢?诗人:戎葵呀,你别嘲笑我的年老,你向东的属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改变,我无论什么情况,那颗爱国之心也和你一样,不会改变的。第52页共52页 3.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对屈原的缅怀。【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高咏楚词酬午日”可知:我在这里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由“楚辞”“端午”可知,诗人“试浇桥下水”的举动是要祭奠屈原。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戎葵凝笑墙东”的意思是: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因此,写“戎葵”要扣住“嘲笑诗人的凄凉”来描写;“戎葵”有向太阳的属性,作者借这个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因此写诗人的话应扣住“诗人爱国情感不变”来表述。3.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结合诗句分析即可。“高咏楚词”,由“楚词”可想到屈原,屈原是爱国诗人,品行高洁,“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的诗人在午日高咏楚词,透露了作者的感伤之情和壮阔胸襟。“万事一身”却已身老,“伤老”感慨时光流逝,而自己却依然报国无门、事业无成,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己事业无成的感慨;“戎葵凝笑墙东”中“葵”的特点是向阳的,作者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比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写出作者借酒祭奠屈原,借古抒怀,面对湘江虔诚祭酒,联想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注)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②连下榻:为宾客设榻留住。③行杯:谓传杯而饮。④回:回荡,摆动。4.“楼观岳阳尽”一句中的“尽”字用得好,请说出其中的妙处。5.同是写岳阳楼,李白的这首诗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怀?【答案】4.“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将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从侧面体现岳阳楼的高耸。第52页共52页 5.①本诗抒发了作者旷达、洒脱的情怀;②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分析】4.本题考查对古诗词重点字的赏析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结合全诗可知,一二句的意思是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一个“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渺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这一“尽”字,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综上分析即可作答。5.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看注释,这是解题钥匙。结合注释可知,创作本诗时,李白刚刚遇赦,此刻登楼饱含着遇赦后的喜悦、欢快之情,同时诗中“愁心去”“好月来”等内容也恰到好处地描绘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欢快、洒脱的心情;结合背景可知,《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对被贬友人滕子京的鼓励和安慰,既是鼓励朋友,也是勉励自己。全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②,烟中沙岸似西兴③。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④计,一到扶桑⑤恨未能。(注释)①这首诗是王安石早期的作品。次韵:犹言步韵,依原诗韵脚而作。平甫:王安石的长弟。金山: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②天末:犹言天边。海门:大海的门户。北固:北固山,在镇江东北。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④乘桴:乘小筏。⑤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6.这首律诗描写金山寺夜景生动而别致,请从修辞角度品析诗歌颈联的妙处。7.诗歌尾联抒发的情感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第52页共52页 6.巧用比喻。颈联将松林间月光比作写出“金破碎”,写出了月光的斑驳;将江间白浪比作“雪崩腾”,写出了白浪的腾涌,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7.苏轼的词表达了作者渴望摆脱烦恼,却又怕“高处不胜寒”,留恋人间美好的矛盾心理。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陶醉眼前美景,而生飘然出世的情感,但“恨未能”,从想象回到现实,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态度。。【分析】6.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意思是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落。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来刻画月色和江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旷远明丽的山月江水图。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比较阅读。本诗尾联“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意思是突然想乘着木筏轻快出游,去到那扶桑看一看,可惜不能实现。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真想抛弃世间的一切名缰利锁,遨游于神仙世界。然而“恨未能”三字,又令诗境从想象跌回到现实,表达作者积极用世的态度。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想离去又惧怕”这是作者矛盾心理的体现,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8.(2021·江苏·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二模)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石门道中(南宋)辛弃疾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①。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②,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注释)①鼪(shēng):俗称黄鼠狼。鼯(wú):俗称飞鼠。②略彴(zhuó):小桥。(1)请赏析首句“山上飞泉万斛珠”的妙处?(2)本诗最后一句“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情方式是否相同?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作答。【答案】(1)比喻,把石门山泉水纷纷洒落水珠比作散落人间万颗珍珠;一个“飞”字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写出泉水从山上飞溅落下,随风飘洒,凌空飞舞,象万斛珍珠散落人间,晶莹剔透灵动美丽。(2)都是直抒胸臆;前者抒发了作者喜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的情趣。后者抒发了作者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但却年老体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分析】第52页共52页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翻译。山上飞泉万斛珠:山上飞泉似万斗珠玉倾泻。(2)赏析。结合句意可知,把石门山泉水纷纷洒落水珠比作散落人间万颗珍珠,由此判断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门山泉水洒落时的美丽,珍珠是晶莹美丽的,由此可知这个比喻写出了泉水的晶莹、剔透、美丽。“飞”是动词,用“飞”来形容石门山泉水的水珠,好似水珠是主动在飞翔,化静为动,使画面具有动态感、线条美。(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1)翻译。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别嫌我杖屦常来往,此地偏偏适宜老夫。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心想为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为自己生前死后留下美名。可惜事业未成,自己已成了白发人!(2)赏析手法和情感。《鹧鸪天·石门道中》这首词,抓住山、水、声音、桥、佛寺、修竹茅庐写出了此地景色的美丽,结尾写自己要常来,因为这个地方适合自己,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此地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方法是直抒胸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尾这几句直接表明自己想要完成收付国家失地大业、青史留名的愿望,又写出了事业未完成却年老体衰的现实,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方法同样是直抒胸臆。(202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紫岩张先生①北伐(南宋)岳飞号令风霆②迅,天声③动北陬④。长驱渡河洛⑤,直捣向燕幽。马蹀⑥夭阏氏⑦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注)①紫岩张先生;指抗金名将张浚。②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③天声:指宋军的声威。④北陬:大地的每个角落。⑤河洛;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⑥蹀:踏。⑦阏氏:代指金统治者。9.诗歌颔联中加点的“长驱”和“直捣”有什么表达效果?10.下面两句诗都运用了想象,各表达了什么情感?(甲)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乙)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第52页共52页 【答案】9.“长驱”、“直捣”,势如破竹,表现了战争的顺利,战事的成功。10.【甲】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想象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乙】表达了作者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流露出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分析】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长驱”意为迅速地向很远的目的地行进;“直捣”意为长驱直入地进攻。“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意为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所以“长驱”和“直捣”在这里表达了紫岩张先生北伐势如破竹,非常顺利,战事成功。10.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一句意为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此句描述的场景还没有发生,属于虚写,作者极力想象战争结束,战将凯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统一这件事情无比欣喜,表现出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别云间》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夏完淳在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句意为: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和的无比留恋和誓死不屈的决心。(2021·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目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②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③。列圣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⑥,驿路梨花处处开。(注释)①武均州:武巨,即下文的白发将军。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胡儿:指金人。③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又决定帮助赵宋王朝。④列圣。宋王朝已故到代皇帝。⑤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⑥悬知:预测,推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11.根据你的知识积累,诗歌中的“西京”应该是指今天的()A.河南开封B.河北大名C.河南洛阳D.河南商丘第52页共52页 12.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法。13.小立同学读到这首诗后,兴奋地对你说:“原来课文《驿路梨花》(彭荆风)就引用了诗歌的最后一句啊!这个引用感觉很好,但又说不出它的好处来。”请你结合上面陆游的诗和课文《驿路梨花》的相关内容,向小立说说彭荆风引用陆游诗句的妙处或者是失当之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驿路梨花》)【答案】11.C12.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13.妙处:引用了陆游的诗句,诗句本意是表达陆游得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之情,这里用作文章标题,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军民深厚情谊的赞美,并且使文章内涵深刻,更有深意。【解析】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当一个朝代实行两京制度或者多京制时,根据都城相对方位将首都和陪都进行的命名。该诗中西京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故选C。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可从意思及作者情感方面入手分析。“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译为: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经过长期的战斗收复西京,盼望宋朝繁荣昌盛,皇帝大赦天下的诏令,体现了皇恩浩荡,表现安抚臣民之心;“疾风雷”将诏令下达之快,传遍祖国各地的速度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因国事向好,内心喜悦。1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运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译为: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内容及情感:联系首联“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白发将军虎老雄心犹在,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可知:诗文表现了作者因为收到收复失地捷报的狂喜,料想着朝陵使寒食节祭扫陵墓的盛景,想象着驿路梨花的盛开,展现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寄寓着国家由衰转盛的愿望;《驿路梨花》引用诗句,既有眼前盛开着的梨花,也有梨花一样具有助人为乐精神的人,更是希望这种精神能巡布祖国的四面八方;都是借景传情,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所以彭荆风引用陆游诗句使文章更具风采。(2021·江苏·苏州市金阊实验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第52页共52页 阳关引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①波声咽。春朝雨霁②轻尘歌。征鞍③发。指青青④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⑤,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注释)①渭水:即渭河。②霁:雨停。轻尘:即尘土。③征鞍:旅人远行所乘之马。④“指青青”两句;即折柳相送。⑤黯然:心神沮丧容色惨郁之状。14.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15.有评论家说:“这首词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学过的诗歌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分析。(选择一处分析即可)【答案】14.①“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烟光阁”“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用了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15.示例:“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劝友人喝酒,表现了分别在即时的感慨。【分析】14.本题考查诗歌词句赏析。这两句选取了典型的意象“塞草”与“渭水”,让我们得知了送别的地点;“烟水阁”为见到之景,见到云烟光照一片辽阔之景。“波声咽”是听到的,渭水的涛声滚滚,像是在呜咽。所以有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边塞壮阔之景。另外“波声咽”是说渭水的涛声像是在呜咽,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波涛之声像是人在哭泣,渲染了离别的感伤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1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审题时需要注意,“这首词在选取意象表达情感上有多处与其他诗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抓住关键词:“意象”“多处”“其他诗人的作品”“异曲同工”,考查学生课外的积累,从本词的意象诗句出发,结合曾经学过的诗词,分析情感;另外题目要求分析一处即可,所以可以参考以下分析作答:示例一:“春朝雨霁轻尘歌。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几句化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意,也就是说春雨涨潮,雨后出发时,马蹄扬起飞尘,表达对送别友人的不舍。示例二:“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明月几时有,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分别之后共赏明月来寄托情感,表达祝福。第52页共52页 示例三:“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写饯别敬酒,继续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饮酒饯别,由眼前的离别,联想到人生苦短,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诗人人生聚散的感伤和离别之后的对朋友的牵挂。(2021·江苏·苏州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拙政园图咏·若墅堂①明·文徵明会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圃分明见远情。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③茅屋午鸡声。绝怜④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负昔贤⑤高隐地,手携书卷课童耕。(注释)①明代拙政园初建时的主要景点之一,原为陆龟蒙故宅。②会心:领悟。郊坰(jiǒng):郊野。③槿篱;木槿篱笆。④怜:怜惜、喜爱。⑤昔贤:指陆龟蒙。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圃分明见远情”一句中“近”与“远”相对,点出了若墅堂近中见远的最物特色,将景与情融于一体,意趣悠远。B.颔联中的流水、断桥、一片绿色的春草,以及篱笆、茅屋、午间雄鸡的啼叫,表明拙政园虽身居喧嚣的市城,但充满着山野乐趣。C.诗人用独特的视角、浓重的笔墨,应实相济,动静结合,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若墅堂外一幅寂静幽清的图画,令人神往。D.拙政园址原为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之宅,尾联发“不负昔贤”陆龟蒙高隐地之感慨,表现出退隐归闲生活的惬意。17.诗的颈联化用了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诗意,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答案】16.A17.化用前人的诗意写明即使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依然没有车马的喧嚣,增强诗句的真实性,易于读者理解。照应首联内容,突出拙政园环境的幽静,表达出作者对拙政园的喜爱及在此归隐的向往。【详解】1.A.“近圃”指城市中的园圃,“远情”指归隐生活的志趣。“近”写出了若墅堂中的景色,而“远”则是作者隐逸生活的情怀,并非指景物特色。故选A。第52页共52页 2.本诗颈联意为:我喜爱这没有车马喧嚣的人世,使人相信城市中也有静谧的山林。化用前人创设的意境,利用读者对前人所写诗句的了解,可以便于读者想象理解本诗所描写的幽静环境。以前人诗句为作证,也增强了本诗的真实性和读者的认可度。“人境无车马”对应诗人陶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写明了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依然没有车马的喧嚣,突出拙政园景色的清幽,照应“会心何必在郊坰,近圃分明见远情”所写的拙政园虽在闹市,但却是适合隐居的地点,表明作者对退隐归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021·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①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大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因党争被贬初抵郴州,寄居旅舍之时。②③“梅花”“尺素”代指远方的问讯。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迷”“失”二字,不仅描画出月色暮霭的凄婉迷茫,也写出了词人的失意惆怅。B.上阕中,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前用“可堪”去面对,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矢志不渝的坚毅。C.下阕中,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词人在被贬途中收到来自远方的问讯时,感到了些许慰藉。D.下阕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寄托了词人对郴江自由奔流的羡慕之情。19.请赏析词中的画线句。20.词人慨叹“砌成此恨无重数”,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包含哪些“恨”?【答案】18.A19.运用典故,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20.①通过“失”“迷”表达出被贬后的“失意”;②借“孤馆”“春寒”“杜鹃”,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独”;③借“梅花”“尺素”“此恨”,表达了无尽的“思乡”之情。【分析】18.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B.“可堪”是“怎堪”“那堪”之意,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始志不渝的坚毅”有误;第52页共52页 C.寄梅传素,结合下句“砌成此恨无重数”可知,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因此,“感到慰藉”有误;D.这两句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可以理解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因此,“寄托了词人对郴江自由奔流的羡慕之情”表述错误;故选A。19.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桃源望断无寻处”意思是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觅寻。“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20.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以“可堪”二字领起“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凄冷之感,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兼以杜鹃“不如归去”的啼叫悲鸣,更使人觉得孤独无奈。“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引出词人的无尽思乡之情。(2021·江苏·景山中学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簶②,汉箭朝飞金仆姑③。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释)①夜娖(chuò):夜里握着。娖:整理。②银胡簶(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③金仆姑:箭名。2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2.请简要分析下片词中“追往事,叹今吾”的作用。【答案】第52页共52页 21.上片词人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词人感叹如今志不得伸的处境。22.内容上:一“追”一“叹”,今昔对照,突出了词人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结构上:承上启下,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分析】21.本题考查理解诗意。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22.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追往事”写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叹今吾”写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不免深深地叹息;结构上,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即“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2021·江苏句容·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葛溪驿①(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②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①宋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饥民流移,道有饿殍,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正患病,身体虚弱时写下此诗。②漏:古代计时的仪器。2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24.诗人的心绪主要表现在“乱”字上,结合全诗说说诗人为何心乱?第52页共52页 【答案】23.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24.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分析】23.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的意思为:一轮被云雾遮蔽的昏暗残月挂在天上,更漏滴答一直响个不停,忽明忽暗的一盏油灯夜不能寐的诗人躺着的冷寂的床上。据此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缺月、漏、孤灯、秋床等意象,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表现出作者独眠客舍的思乡之情即可。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做梦回到家乡,梦中不知道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衬托诗人心情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乱”之深重。据此写出原因即可。(2021·江苏亭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25.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26.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第52页共52页 25.一是反映出乐曲(《折杨柳》)的名称,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26.开头写五月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边塞将士们在此处奋勇抗敌形成鲜明对比,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更突出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解析】2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颔联“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中“折柳”为《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诗人写“闻折柳”,当中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作者借听笛来渲染气氛;“折柳”与古代的送别习俗“折柳赠别”息息相关,联系文题“塞下曲”,在边塞的诗人内心更容易泛起对家乡思念的愁思。2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这首诗歌是诗仙李白的《塞下曲》诗歌在开头部分写出“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此时的内地正是五月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边塞却是一片荒凉,极其鲜明地凸显出环境的苦寒,边塞生活的艰苦;结尾一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表现将士们即便身处恶劣环境艰苦作战也毫不畏惧,只要能够为国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就心甘情愿,表达出一种气势磅礴的精神力量,与开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荒凉之景衬豪迈之情,凸显出在苦寒之地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突显边塞将士的爱国之情。27.(2021·江苏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①。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前两句诗所呈现的图景。(2)请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忽”的妙处。(3)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第52页共52页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C.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答案】(1)天色昏暗,山寺里的钟声已经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2)“忽”是忽然的意思,鹿门山的月亮照清了朦胧的树影,作者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这表现了作者忘情于山水的隐逸的情趣和内心喜悦。(3)C【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诗句,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是一幅江边之景。“山寺钟鸣”和“渔梁渡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昼已昏”交代时间已经是傍晚了,“争渡喧”则说明渡口上还有人们在熙熙攘攘地忙碌着。诗人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景。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了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诗人的联想,也表现出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情怀。据此简单描绘两句诗呈现的图景即可。(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先分析诗句,这句诗的含义为:鹿门山的月亮照清了朦胧的树影,我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所谓昔日的“庞公栖隐处”现在也是“我”的栖隐处。“庞公”一语双关,有自指之意。夜光下的鹿门的美妙景致使诗人沉浸于其中,浑然不知世事纷扰,进入一种物我交融的温馨和融的氛围中去。“忽”即忽然,是诗人微妙心境的表现,也表达出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C.诗歌前两句写出了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和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将“山寺”与“世俗”的声音作对比,表现的是诗人悠然自得、超然豁达的情怀,“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述有误;故选C。(2021·江苏江都·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江村①[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释]①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此地。28.“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有何妙处?请做简要分析。第52页共52页 29.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28.运用拟人手法,“清江”“抱村流”写出了江水的可爱、江村的和美,表达了诗人对江村景色的喜爱,显现出诗人此时内心的惬意与悠闲;照应诗题,奠定全诗的温馨的基调。29.江村生活的闲适美好和亲情的温暖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同时也潜含诗人对人生起伏的悲苦和酸辛。【分析】28.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清江一曲抱村流”一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情景: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诗人以“清江”称之,表达出的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为它的可爱而给出的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2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本诗描绘了作者杜甫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从“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知,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30.(2021·江苏广陵·二模)有寄(宋)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别后③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①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②玉堂:指翰林苑。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③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离开黄州。第52页共52页 (1)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判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A.浣溪沙B.相见欢C.卜算子D.如梦令(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D(2)表达了苏轼对黄州的怀念之情,以及归耕东坡之意(或“归隐之意”)。【分析】(1)考查文学常识。A.浣溪沙: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B.相见欢: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叠韵两平韵;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C.卜算子,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D.如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阅读词的内容可知,全词共三十三字,平仄格律为:中(可平可仄)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由此可知,该词的词牌名为“如梦令”;故选D。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为向东坡传语”意思是: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表达诗人对黄州东坡的怀念之情;“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意思是“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是诗人对自己离别后东坡情境的设想;“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意思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则又透露出诗人有“不如归去”的归隐之情。31.(2021·江苏仪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峡口送友人①[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第52页共52页 (1)“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答案】(1)描绘了悲凉的画面:微风拂过,峡口的花随风飘落,春天即将过去。(2)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淋漓尽致地表露了作者送客的惆怅心情。【分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这句诗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因此。这里写的是暮春时节,主要描写的景物是西陵峡口的花在飘落。据此分析,展开想象,用更优美的语言把画面描述出来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结合“同为客”可知诗人当时是身在异乡为异客,“送故人”可知写的是送别,在异乡送别难得结交的挚友,不舍之情更加明显。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的惆怅心情。“来时”这里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据此整理作答即可。(2021·江苏兴化·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苏武庙温庭筠苏武①魂销汉使前,古祠②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③,去时冠剑是丁年④甲。茂陵⑤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⑥。[注]①苏武:西汉大臣,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②古祠:指苏武庙。茫然:渺然久远之意。③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④丁年:壮年。⑤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⑥逝川:比喻逝去的时间,这里指往事。32.第二联描写了胡地独特的风景,请问有什么作用。33.“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中的“哭”和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请分别体会其妙处。第52页共52页 【答案】32.第二联描写胡地风景,其中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第二句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33.“哭”一词抒写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思,表达了他忠贞不屈的爱国之情。“涕”是流泪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和悲伤之情(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分析】3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云边雁断胡天月”描绘的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作答即可。33.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两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汉武帝,所以,这里的“哭”也体现对故君之思,是对自己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作者三慨叹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里的“涕”有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和悲伤之情。据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点睛】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34.(2021·江苏江都·二模)诗歌阅读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①第52页共52页 (唐)韦应物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注)①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元大:未详何人。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1)“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被认为是“含蓄不尽,愈见情深”的佳句,请简要赏析。(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船渐行渐远,诗人忍不住凝望着广陵城外迷蒙的树林,寺庙熟悉的钟声悠悠响起,似在诉说绵绵情意。这两句表面平淡,不着情语,却处处透出依依惜别之情,融情于景,含蓄有味。(2)表达了诗人对广陵、对挚友的依恋;流露了与友人再难重逢,以及漂泊不定、世事难料的感慨。【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十个字非常著名。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可是船终于开行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之中,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那城外的树林变得愈来愈模糊难辨,这时候,忽又传来在广陵时听惯了的寺庙钟声,一种不得不离开而又舍不得同朋友分离的矛盾心情,和响钟的袅袅余音、城外迷蒙中的树色交织在一起了。诗人没有说动情的话,而是通过形象来抒情,并且让形象的魅力感染了读者。“残钟广陵树”这五个字,感情色彩是异常强烈的。(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此诗写作者在乘船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赴任洛阳(今属河南)的途中,对友人元大的离别之情。此诗前四句写离情。“凄凄去亲爱”,诗人与朋友分离,感到很悲伤。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颔联写友人乘舟归去,他还不住回头看着广陵城,看着模糊的树色,听着熟悉的钟声,诗人对友人、对广陵的依恋全部蕴含其中。接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望着滚滚东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叹道:“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分别容易重逢难,这后会之期就难以预料了。“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谓:自己的身世飘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么给流水带走,要么在风浪里打转,世事怎能由个人作主呢?末两句蕴含身世之感。后四句流露了与友人再难重逢,以及漂泊不定、世事难料的感慨。35.(2021·江苏江阴·三模)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第52页共52页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1)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2)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3)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阅读上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1)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举一例分析。(2)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现了哪些情感?【答案】(1)对比,把早年中原北望气如山和镜中衰鬓已先斑做对比,“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进行对比,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进行对比。(或用典,用历史上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和宋大将檀道济被杀的典故来批判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昏庸无能,表现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2)抗金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壮志未酬,年事已高的悲愤;对时事艰难的感叹;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讽刺和批判;向诸葛亮学习,至死也不会放弃收复中原的自勉。【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对比与用典,任选一例分析即可。示例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尾联用典意在表明自己有诸葛武侯一样恢复中原河山的壮志,但环顾朝廷上下主降派犹如跳梁小丑,把持朝政,自己想要建立这样的孔明一样的功德是异常困难的,这表明的正是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懑之情。示例二:对比手法,由“中原北望气如山”与“镜中衰鬓已先斑”可知,诗人把年轻时候北望中原,收复故土坚定如山的豪迈气概与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情景做了对比,也有将“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对比,还有将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的积极抗敌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进行对比。(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情感。第52页共52页 理解诗文含义,从内容中体会情感。“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想当年,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诗人北望中原,内心有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大有气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内心豪情满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年事已高,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历史上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的典故来批判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表明的正是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懑之情。36.(2021·江苏姜堰·二模)阅读沈与求①的诗歌《舟过荻塘》,完成小题。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落日一篙桃叶浪②,熏风③十里藕花香。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④到金穰⑤。[注释]①沈与求,宋代大臣,曾向高宗建议迁都,“以图恢复”,结果被逐出朝廷,派往地方,后来与朝廷官员意见不合,一度被迫去职。②桃叶浪,指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波浪。③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④岁事,农事。⑤金穰,指丰收之年。(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2)这首诗尾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颔联虚实结合(或视觉和嗅觉结合),描写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夕阳余晖映照在粼粼的碧波之上,闪现出动人的光彩(从视觉角度描写眼前所见之景),亭亭的荷叶和荷花,暖风轻坲,到处飘散着醉人的芳香(从嗅觉角度描写自己想象之景),由春而夏,通过水上美景,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尾联“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描写村民的率真自然,他们用歌声表达对丰收在望的欢快心情,隐含着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寄寓了归隐之意。【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诗句赏析可以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加以分析。注意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颔联“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十里藕花香”意思是撑一篙,落日余晖映照下,水面荡漾起粼粼的碧波,温暖醉人的风儿仿佛吹来了十里之外的阵阵藕花香。例如:颔联虚实结合眼前春日的落日、桃叶浪,想象到夏日的藕花香。虚实相生,描绘了一幅由春而夏的美景,通过水上美景,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第52页共52页 视觉、嗅觉、触觉结合,落日、桃叶浪是眼前所见,暖风是触觉,藕花香是嗅觉。多种感官结合,描绘了一幅由春而夏的美景,通过水上美景,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意蕴。在理解诗句内容,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作答。尾联“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意思是村子里到处都唱响着庆祝丰收的歌声,村歌互答,丰收在望。诗的最后两句构成了一幅民间风情画,村民率真自然,用歌声来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这疑情景感染了诗人,便在字里行间寄寓了归隐之意。第52页共5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