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认识论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ID:63568 2021-11-18 1 5.00元 12页 734.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2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5.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认识论专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1.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3.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④神话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失去存在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12页共12页 5.许多百岁老人拥有FOXO3基因,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缺乏该基因的小鼠在压力状态下很快出现脑细胞死亡。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具有使大脑干细胞在压力状态下留存下来的神奇功能。这佐证()①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②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永无止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众多哲学家就像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颗星辰。纵观哲学发展史,也许哲学家们解答晢学问题的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他们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A.哲学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存在的高度发展B.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哲学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都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8.“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历史。20世纪末,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全流域过度开发、气候变化等原因,永定河北京段基本干涸。如今,随着综合治理工程的推进和“引黄入京”生态补水的实施,北京段实现了全线通水,“卢沟晓月”美景重现。永定河治理工程的实施()①实现了主次矛盾的转化,使永定河北京段由基本干涸到通水②改变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用“远水”解了“近渴”③得益于统筹规划、协同治理,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④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说明生态修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第12页共12页 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10.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11.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12.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横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13第12页共12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这告诉我们的是()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16.“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18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第12页共12页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盲目使用毒素治疗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这说明()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B.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19.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20.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无限性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2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2.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第12页共12页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4.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25.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解答题26.烟雨画舫、亭台楼榭、琵琶纸伞,这些风物被视为江浙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审美情趣,根于我国江浙一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经济基础,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升华,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品格。她优雅灵动、崇文尚德、务实进取、开放包容……从历代先贤名士到当代富有家国情怀的改革者、创业者以及无数劳动者,他们用智慧、雄心和创造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也让这方文化熠熠生辉。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综合运用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推动我国区域文化历久弥新。第12页共12页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28.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日益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政策大致经过了一个演进历程:第12页共12页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政策优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9.东汉的王充认为,“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意思是说,水有深浅,物有异殊。浮于表面,所见不过鱼虾之属;深入下去,方睹蛟龙之大观。有些人在观察社会时,看不到中国社会生活中有深层价值的东西,“有眼不识荆山玉”。一个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足以安放每一位有志者的理想: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城乡鸿沟的跨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这确实是一个既能感受个人命运浮沉,又能思考中华民族复兴大势的时代。“认识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第12页共12页 30.百年铸就苦难辉煌,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材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第12页共12页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第12页共12页 答案:一、1-25CBBABCDCDBCACCACCBDDBADCD二、2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区域的客观条件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独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探寻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在服务现代社会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既保持文化的区域特色,又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2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8.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政策优化需要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重视实践,在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在实践中检验政策的有效性,推动政策的优化和完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政策优化应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进行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开展公众环保教育,扩大社会监督,调动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鼓励志愿活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29.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条件性,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真理,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价值,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30.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需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功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1.第12页共12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研究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中形成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证实了这一思想的真理性和实践价值。3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第12页共1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认识论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