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21·宝鸡模拟)下图为某向斜山示意。完成1~2题。1.影响该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水平挤压 B.地壳上升运动C.外力沉积作用D.外力侵蚀作用2.沿NM方向的岩层剖面示意图是( )解析:第1题,岩层受挤压弯曲过程中,向斜向下弯曲一般直接形成谷地,但向斜两侧的背斜顶部多受张裂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反而形成山岭,因此影响该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作用,D正确。地壳水平挤压和地壳上升运动对向斜山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而主要的地质作用,A、B错误。向斜山的形成与外力沉积作用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出露地层界线的延伸方向判断,图中向斜的构造线应沿NM方向延伸,NM线正位于向斜槽部中心,向斜槽线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弯曲,但在槽线方向上岩层没有明显弯曲,有一定倾斜,由此判断,A、B错误。读图可知,岩层①顶部在NM沿线与地面的交点海拔均为600m,岩层①顶部在NM方向上是水平的;读图可知,岩层②顶部在NM沿线与地面的交点海拔虽然都在700~800m之间,但根据等高线判断,左侧明显低于右侧,由此判断,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1.D 2.D(2021·湖州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地热自流井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3.地下热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面(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4.图中a处热水流动通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地下循环加热区域与地面的直接连接通道是丁处的断层,地面水通过断层在重力作用下下渗至循环加热区,加热后的地下热水通过断层进入热储层,因此地下热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地面丁处,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处,与地下循环加热区有多层沉积岩相隔,且海拔不高,向下补充地下水的可能性小,A、B、C错误。故选D。第4题,图中显示,a处有断层分布,因此热水可能通过断层面流动,形成地下热水向上传递的通道,断层是地壳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即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此图中a处热水流动通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B正确。答案:3.D 4.B(2021·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读图,回答5~6题。
5.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A.1次B.2次C.3次D.4次6.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B.泥石流C.火山喷发D.滑坡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又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所以至少发生过2次断层。故选B。第6题,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并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条件和岩石圈厚度等。故选A。答案:5.B 6.A(2021·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图为沿地表PP′路线的野外地质考察资料。图中逆断层是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地层走向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地层倾角(图中数值)为地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读图完成7~8题。7.下列野外地质资料所描绘出的地质剖面图,最符合上图的是( )
8.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油气蕴藏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逆断层是指上盘(断层面以上岩块)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而图B、图C中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不是逆断层,B、C错误。图中显示,P处以东甲处为背斜轴,岩层应向上拱起;P′以西丁处为向斜轴,岩层应向下弯曲,图A岩层形态与之相符,A正确,D错误。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油气因密度小于地下水,因此在富集过程中沿岩层向上运动,在背斜顶形成油气富集处,而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处有背斜轴,即甲处位于背斜顶部,其他地点都没有在背斜顶部,因此最可能有油气蕴藏的是甲,A正确。答案:7.A 8.A(2021·南昌高三一模)下图是某区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9~11题。9.甲处地质构造是( )A.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B.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
C.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D.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10.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 )A.气候异常B.洪涝灾害C.地壳下沉D.山体滑坡11.丙处岩浆岩( )A.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B.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D.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B正确;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A错误;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向斜和背斜,C、D错误。故选B。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C正确;没有信息表明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气候异常、洪涝灾害,A、B错误;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D错误。故选C。第11题,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A、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形成时间应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比乙沉积岩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比丁形成更早,C正确,D错误。故选C。答案:9.B 10.C 11.C二、非选择题12.(2021·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图1)平均海拔3800m,全长1629km,客货兼运,设
计时速160~200km/h。工程沿线环境复杂,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5%。沿途经过数十处国家级保护区,分布有大熊猫、冷杉等近百种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脆弱,全线按生态环保的要求设计建设。图2为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主要成因。(2)与青藏铁路相比,说出修建川藏铁路时需克服的不同自然障碍。(3)指出川藏铁路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建设的目的。解析:(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主要成因,可从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横断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使此处的地壳抬升;横断山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使山谷不断加深。(2)与青藏铁路相比,修建川藏铁路时需克服的不同自然障碍,可从地形、地质、地质灾害等因素考虑。修建青藏铁路的主要难题是高寒、冻土以及缺氧,而川藏铁路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需穿越的河流多,建设工程量大;经过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较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暴雨天气多。(3)川藏铁路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建设的目的,可
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工程沿线环境复杂,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减轻铁路修建对当地环境的干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工程沿途还经过数十处国家保护区,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沿途经过大河上游,应注意防止水污染;沿途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生态脆弱,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保护脆弱的环境,维护生态和谐。答案:(1)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山;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河谷变深。(2)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质灾害;穿越众多河流;雨季长,雨量大,影响施工进度。(3)保护沿线自然景观(或自然环境);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减轻对沿线河流的污染;保护多年冻土环境。13.(2021·滨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智利被誉为世界“铜矿王国”,其铜矿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下图为智利24°S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埃斯康迪达为智利最大的铜矿之一,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位于东西山脉之间的中央谷地南北绵延约650km,地势较平坦,上覆大量冲积土,是智利重要的农业分布区。(1)假如上述3千万年前的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于浅海,推测有可能形成的地貌,并说出理由。(2)说明该地铜矿体形成的大致过程。(3)分析中央谷地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解析:(1)考查海底岩浆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岩浆活动一般形成火山或者
一些熔岩高原,由于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会形成海底火山,如果岩浆不断喷发,使得海底火山出露海面,会形成火山岛。(2)结合材料“该地铜矿形成于3千万年前沿断层侵入的三次岩浆活动,铜矿体一般产生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熔岩的接触带上”,说明该地(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间相互碰撞,地壳活动频发,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中的岩浆(含有铜)不断侵入地壳。沿着断层上升,然后冷却凝固,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3)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图可知,中央谷地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堑;后期外力作用(河流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将泥沙带到谷地堆积,最终形成土壤肥沃的谷地。答案:(1)海底火山、火山岛。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得多,如在浅海中发生同样的岩浆活动,岩浆就会喷出大洋地壳,形成海底火山;若海底火山在三次岩浆喷发中不断生长,可能露出海面而形成火山岛。(2)智利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层发育;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含铜岩浆沿断层侵入地壳,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铜元素富集而形成铜矿体。(3)内力作用形成中央谷地两侧断层,中央谷地沿断层相对下陷,形成低地;河流等外力作用把风化、侵蚀物质搬运至此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