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图1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火山喷发到地表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的( )A.地核 B.地壳C.上地幔D.下地幔2.图2中,甲代表的岩石种类可能是( )A.花岗岩B.玄武岩C.沉积岩D.变质岩3.①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C正确。第2题,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C正确,D错误;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A、B错误。第3题,读图2,乙岩石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由上题可知甲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①箭头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C正确。答案:1.C 2.C 3.C(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三模拟)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右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4~5
题。4.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化学风化B.冰川沉积C.岩浆活动D.风力侵蚀5.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解析:第4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一些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被称为雅丹地貌。故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第5题,雅丹地貌形成之后,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因此形成的顺序为④→②→①→③。答案:4.D 5.B(2021·河北深州中学高三月考)在一片叫作“鲸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结合“鲸之谷”图片,完成6~7题。
6.“鲸之谷”沙漠中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说明了该地区( )A.海面曾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地壳曾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7.目前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生物作用解析:第6题,海洋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因而海洋生物化石也形成于海洋环境;现在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鲸之谷”沙漠中,说明地壳曾出现过上升运动,C正确。故选C。第7题,图示地区为埃及沙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物也十分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正确。故选B。答案:6.C 7.B(2021·湖南桃江期末)下图为从某独立山峰山顶附近所做的垂直剖面,其中最下面为变质岩,其上均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据此回答8~9题。8.山峰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B.沉积作用C.喷出作用D.挤压作用9.100万年之后,该山峰的海拔将会( )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确定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可知该山垂直剖面图与火山锥相似,且下部是变质岩,上部是岩浆岩,由此可推出该山的类型是火山,且岩浆喷出了地表,故该山
峰的成因是喷出作用。故选C。第9题,100万年是个漫长的过程,山峰会受到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其是否还会继续喷发岩浆无法确定,故山峰的高度无法确定。故选D。答案:8.C 9.D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回答10~11题。10.南岭的形成原因是( )A.南北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成山B.东西板块碰撞,地壳褶皱成山C.地壳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D.地壳水平位移,岩浆上涌成山11.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沉降解析:第10题,根据题图材料可知,南岭总体上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可能是地质史上受到南北方向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成山,A正确;东西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南北走向的山脉,B错误;南岭主体属于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山脉,并不是断块山,C错误;南岭不是火山,D错误。故选A。第11题,南岭形成后,由于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作用强烈,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山体被切割,形成多个互不连属的山岭,C正确。故选C。
答案:10.A 11.C(2021·济南高三模拟)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山河相间分布,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下图),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据此完成12~13题。12.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 )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堆积作用形成13.最早形成的是( )A.高原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解析:第12题,结合材料分析,夷平作用指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由此可知,夷平面主要由外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D正确;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A错误;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B错误;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夷平面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第13题,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高原夷平面,A正确;其他的高原盆地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
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盆地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B、C、D三项错误。故选A。答案:12.D 13.A(2021·南京高三模拟)《徐霞客游记》中曾记载:“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14~15题。14.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侵蚀15.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地表水存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龙井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形成过程是沉积岩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地势升高,受流水侵蚀形成地下溶洞,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龙井,故形成过程可能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B正确。故选B。第15题,由材料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对区域的影响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易引发地质灾害,①③正确。该地光热充足、降水多是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境影响,与地貌无关,②错误。该地貌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渗漏,不利于地表水存储,④错误。故选B。答案:14.B 15.B二、非选择题
16.(2021·石家庄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解析:(1)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加上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2)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方面分析。
从气候来看,由于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旱;从植被来看,植被覆盖率低;从土壤来看,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地形来看,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所以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3)读图可知,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沙丘面积的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降低了流水的侵蚀能力,导致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阻止R河外流。(4)大分水岭盆地底部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可以从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大分水岭盆地内部的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移,从而导致盐类物质在地表富集。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加上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沙丘面积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径流量,降低了流水侵蚀能力,使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4)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移(减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