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题中油画体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场景,通过艺术方式再现了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故D项正确。题中油画属于艺术品,不是第一手资料,故A项错误;题中油画经过了艺术加工且不可能真实还原当时的细节,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未强调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4.(2020·山东高三联考)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束缚,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故选D项。新时期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据“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强调和平相处,并非独立自主,排除B项;中国外交强调以“和平共处”为宗旨,并非以广交朋友为宗旨,排除C项。
5.(2021·启慧全国联考)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C.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D.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解析:选C。1953年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中缅交往中,中国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大大打消了缅甸对中国的疑惧心理,故C项正确。“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当中提出的,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未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不可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项错误。6.(2021·中原名校联考)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解析:选B。“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的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等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中国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说明经
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泰国等国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7.(2021·河北保定一模)1950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C。材料“1950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8.(2020·广东珠海一模)下面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B.中美关系逐渐实现正常化C.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通过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这一时期积极发展与中间地带的联系,体现了既反苏联也反美国的政策,从而提出“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策略,体现了中国已具有建立反霸统一战线的构想,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
在20世纪70年代,故B项错误;“一边倒”外交政策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一边,而材料“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强调反苏问题,故C项错误;中国是积极支持而非参与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9.(2020·江苏盐城三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国务院研究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当时( )A.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B.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美国改变对华“孤立”政策D.在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长期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材料中“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这说明中美关系改善迎来有利时机,故选A项。10.(2020·皖南八校联考)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 )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C.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较为明显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解析:选C。由“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让步’”可看出中美关系改变对苏联有很大触动,故选C项。“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强调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排除A、B两项;材料未提及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排除D项。11.(2021·河南平顶山一模)中美建交伊始,正当中美两国人民对双方关系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之际,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美国的这种做法( )
A.表明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表明西方代议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C.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D.表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解析:选C。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中美建交伊始,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准则,故C项正确。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故A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体现了美国国会与总统亲台反华立场的一致,不是分权制衡,故B项错误;单边主义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外交目标,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2021·广东汕头一模)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改善与苏联、蒙古、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重视搞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关系。此次对外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C.经济体制根本转变D.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解析:选B。由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国在对外政策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重视搞好与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关系”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政策的调整旨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故B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世界格局发生剧变,故A项错误;21世纪初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故D项错误。13.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倡议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选D。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14.20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了“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2006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相继举办。这表明中国( )A.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B.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C.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解析:选A。题干中所涉及的“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等都属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使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了更深厚的基础,故选A项。题干中仅是述及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的四项原则,而没有述及其他时间的外交政策,就不能推断出中国的外交原则随国际形势而不断调整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中非合作论坛”“中阿论坛”“中国—东盟论坛”等都属于中国与稳定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主要述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不能扩大为“多边外交”,排除D项。15.(2021·湘赣皖长郡十五校联考)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向北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向南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携手,向西同中巴经济走廊联通,再向西同欧洲重振辉煌的梦想交汇,同时和非洲各国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这反映出我国外交( )A.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B.多边外交得到不断发展深化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D.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解析:选B。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有利于深化多边外交,故选B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不都是世界大国,排除A项;与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国家并不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非洲国家不是中国的邻国,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是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图一——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材料二 图二是1993—2014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及分布地区示意图图二注:除国事访问之外,参加具有多边外交(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性质的出访达59次。——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1)结合史实,分析图一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2)概括指出图二中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意义。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1966
年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外交政策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的柱状图及注,可以从出访次数、出访目的地来概括总结;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国家元首出访的意义。答案:(1)成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2)特点:出访次数大大增加;出访目的地遍及各大洲;国事出访与多边外交相结合。意义: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国内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7.(2020·江苏如皋调研)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归纳。(2)影响: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认识:综合材料,可从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沟通对话和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等角度分析解答。答案:(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2)影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美对抗;实现了中国对外的战略调整;遏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