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过关练习题基础过关练1.在作者笔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4)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A.探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B.宝钗 贾宝玉 王熙凤 林黛玉C.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D.迎春 贾宝玉 王熙凤 林黛玉2.下列《红楼梦》中的判词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B.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元春)C.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巧姐)D.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3.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怡红院:贾宝玉在大观园的住所。与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相近。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B.潇湘馆:林黛玉的住所。“潇湘”之名是化用舜帝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C.蘅芜苑:薛宝钗在大观园里的居所,院中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D.稻香村:王熙凤的住所。《红楼梦》中有关稻香村的描述为:“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4.下列对《红楼梦》内容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指的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C.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协助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宁国府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第25页共25页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5.下列对《红楼梦》情节内容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元宵佳节,甄士隐令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英莲因要小解,霍启便在人家门槛上坐着等候,但是转眼间却不见英莲踪影。霍启自顾,逃亡他乡。B.薛姨妈托周瑞家的给贾家三姊妹、林黛玉、凤姐送宫花。当黛玉得知各位姊妹都有了,最后两枝是自己的时,不由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C.给秦可卿送殡时,众人皆在铁槛寺下榻,凤姐带宝玉、秦钟去往水月庵。庵中老尼也借此求凤姐帮忙解决张家退婚一事,王熙凤逞强贪财,索要银子替张家办事。D.宝钗看见一双玉色蝴蝶,取出扇子意欲扑了来玩耍,蹑手蹑脚跟到池中滴翠亭上,无意中听到坠儿和红玉在滴翠亭里谈论贾芸还手帕的事,宝钗遂装作寻找黛玉掩饰了过去。6.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它们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B.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见面。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D.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国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国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也抖搂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7.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③声势如现纸上。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红楼梦》原文: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第25页共25页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A.①d ②b ③a ④cB.①d ②c ③a ④bC.①b ②a ③d ④cD.①c ②a ③d ④b8.《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等特征,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对《红楼梦》中的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伤。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史湘云所作,借咏白海棠表达对高洁品性的赞美。C.“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以对比来抒发对逝者的哀思。D.“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9.下列回目名称中空缺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请补写出这个字来。(1)( )湘云醉眠芍药裀(2)( )香菱情解石榴裙(3)( )平儿情掩虾须镯(4)( )晴雯病补雀金裘(5)( )紫鹃情辞试忙玉(6)( )袭人娇嗔箴宝玉10.请将下列情节所发生的节日填写在对应的括号中。A.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 )B.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C.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D.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11.猜灯谜。(将谜底写在后面括号中)(1)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2)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3)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第25页共25页
综合探究练一、问答题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2.(2020山东菏泽高一下期末,)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书中每一个即使最卑微的角色。”他设身处地地打量这些卑微的存在,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以上。 3.()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问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当时,薛宝钗也在现场,但作者没有描写她的反应,请你推想薛宝钗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说理由。 4.()《红楼梦》中直接出现“雪”的回目共有三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第25页共25页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请概述这三回中与“雪”相关的情景,并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5.()《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贾元春游赏大观园时,“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并要求诸姊妹和宝玉给大观园中富有特色的建筑题匾赋诗。这些居所,后来分给黛玉、宝玉、李纨、宝钗等人居住。居所的名称、环境与居住者的性格有怎样的关联?请任选一处居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回答问题。①“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②“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③“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同中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出自谁人之口,并结合说话人的形象对其语言进行赏析。 二、微写作。7.()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第25页共25页
8.(2020山东潍坊高一下期末,)学校“《红楼梦》研究会”拟组织以“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红楼梦》读书会,请你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写一段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人物生活环境概述准确;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分析合理;表达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9.()《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即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根据此观点,在《红楼梦》中,你认为哪一个人物最适合做朋友?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即可,理由恰当充分,150字左右。 10.()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将《红楼梦》翻拍成电影,现在要设计片尾的一个镜头,以求通过这个画面为整部电影“画龙点睛”,你会怎样设计?要求:描绘镜头画面并简述其立意;设计要能体现原著内涵;180字左右。 第25页共25页
三年模拟练一、(2020山东烟台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了,因拄个拐踱了进来。邢夫人等因说道:“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又进来做什么?”贾珍一面扶拐,拃挣着要蹲身跪下请安道乏。邢夫人等忙叫宝玉搀住,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子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笑道:“婶子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个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邢夫人笑道:“原来为这个。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王夫人忙道:“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倒是再烦别人好。”贾珍笑道:“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若说料理不开——我包管必料理的开——便是错一点儿,别人看着还是不错的。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说着滚下泪来。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贾珍说的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的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的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的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王夫人道:“你哥哥既这么说,你就照看照看罢了。只是别自作主意,有了事,打发人问你哥哥、嫂子要紧。”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强递与凤姐了。贾珍又问:“妹妹住在这里,还是天天来呢?若是天天来,越发辛苦了。不如我这里赶着收拾出一个院落来,妹妹住过这几日倒安稳。”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贾珍听说,只得罢了。然后又说了一回闲话,方才出去。一时女眷散后,王夫人因问凤姐:“你今儿怎么样?”凤姐儿道:“太太只管请回去,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才回去得呢。”王夫人听说,便先同邢夫人等回去,不在话下。第25页共25页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且听下回分解。正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婆娘和王熙凤对贾珍到来的不同反应,既显出封建社会男女尊卑有别的礼教束缚,又衬托出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个性。B.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而王熙凤跟姑妈王夫人关系密切。C.当贾珍向王熙凤作揖致谢时,“凤姐儿还礼不迭”,一方面显示了王熙凤礼数周到,一方面也流露出她心愿得遂后的满足。D.贾珍让宝玉代自己将对牌交给凤姐,既可避免因对方推辞带来的尴尬,也是碍于礼教。宝玉因身份特殊,忌讳较少。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场面描写虽简,但故事背景却交代得十分清楚,主要人物悉数出场。B.“踱”“扶”“拃挣”等动作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悲痛心情,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物的身份特征。C.选文善于刻画人物,将王夫人谨慎周到、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D.结尾展现了凤姐的虑事缜密、能力过人,并借此巧妙设置悬念,牢牢地抓住了读者。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贾珍说话艺术的高超,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4.()文中画横线句子里的“早”“强”两字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中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6分) 二、(2020山东泰安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19分)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他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苦苦地探寻这个问题。第25页共25页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上,打破了传统。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回中答复空空道人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作,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历过一番梦幻”“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书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材料三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第25页共25页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时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的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顺治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在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并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B.《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小说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C.《红楼梦》既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6.()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25页共25页
A.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B.《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时期谢道韫的形象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书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但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7.()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叙事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B.《水浒传》的叙事方式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C.“宝玉挨打”的情节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D.有的红学家认为读《红楼梦》时,因其结构的周密、错综,有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8.()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9.()材料一中写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请你结合原著中的一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2020山东枣庄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9分)材料一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抄检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第25页共25页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是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的构思艺术》)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第25页共25页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它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来,并且人物语言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红楼梦》里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儿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在于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地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述,准确到位。B.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可以从“情”字入手理解把握小说主旨。C.材料三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D.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绝唱”,《红楼梦》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1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虽可理解为“言情小说”,但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B.《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第25页共25页
C.《红楼梦》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D.《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12.()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和人一样,有情有理。13.()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4.()请结合材料一,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9分)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第25页共25页
任情美的性格的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的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宽容,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是这样看女人写女人的》)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认为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一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嫁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第25页共25页
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有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曹雪芹正是以这样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有删改)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D.“冷香丸”对治疗宝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治疗宝钗扭曲真实的心性又有害。1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3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17.()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18.()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第25页共25页
19.()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第25页共25页
答案全解全析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过关练1.C (1)该人物的特征是“温柔沉默”,温和柔顺,沉默是金,当是迎、探、惜三姐妹中秉性柔弱的迎春。(2)该人物的特征是面带愁容、体弱多病,自然是林黛玉了。(3)该人物的特征是美丽刁钻,丹凤眼、柳叶眉是美女的特征,写出其姿容俏丽;三角眼、吊梢眉是悍妇的特征,写出其刁钻狡黠,据此判断应是王熙凤。(4)该人物的特征是英俊潇洒,当是贾宝玉。2.B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妙玉的判词。3.D 稻香村为李纨的住所。4.B “甄士隐抄给贾雨村”错,应是“门子抄给贾雨村”;“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错,贾母又称“史老太君”,原是史家人。5.A 应是霍启要小解,让英莲在人家门槛上坐着等候。6.C “女儿英莲被拐走”发生在“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之前。7.B 答题时,可先阅读脂砚斋的几段评语,找出评语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给原文,用排除法确定答案。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b,排除A、C两项。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故对应c。据此可确定答案为B项。8.B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探春所作。9.答案 (1)憨 (2)呆 (3)俏 (4)勇 (5)慧 (6)贤解析 (1)湘云纯真无邪,心胸坦荡,“憨”字写出了她的特点。(2)香菱天真未琢,心地善良,品格高洁,她的“呆”其实是伶俐、聪颖。(3)平儿天资聪颖,处事灵活,心地善良,虾须镯一事中,她既不滥用权威,又体恤别人,顾全大家的面子,“俏”一方面是说其外表俊俏,另一方面也指她善于处事应变,聪慧灵巧。(4)晴雯豪放勇敢,心粗口利,骨气坚硬,即使发着高热,病势沉重,还拼命为宝玉补孔雀裘。“勇”字很好地概括了其特点。(5)紫鹃为黛玉的丫鬟,聪明灵慧,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是黛玉的“闺中贵友”。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为此,她以林黛玉要回苏州的话试探宝玉的真心。“慧”写出了她聪慧的特点。(6)袭人规劝宝玉注意分寸礼节,和黛玉保持距离,体现她“贤惠”的特点。10.答案 A.端阳 B.元宵 C.清明 D.中秋解析 A.“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在第三十一回,文中有“这日正是端阳佳节”的信息。B.“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在第五十四回,紧承五十三回的“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且文中也有“一时上汤后,又接献元宵来”以及放炮仗等信息。C.“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在第五十八回,是指藕官在杏树下面哭泣死去的菂官,文中有第25页共25页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D.“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在第七十六回,紧承七十五回的“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且文中有吃月饼、赏桂花等信息。11.答案 (1)爆竹 (2)风筝 (3)砚台解析 (1)据“气如雷”“声震”“已化灰”等可知是爆竹。(2)据“仰面”“清明”“游丝一断浑无力”“东风”等可知是风筝。(3)据“端方”“坚硬”“有言必应”等可知是砚台,另外“必”与“笔”谐音。综合探究练1.答案 这首《簪菊》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探春豪爽豁达、高傲脱俗的个性气质由此可见一斑。探春虽非嫡出,但毕竟贵为贾府小姐,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解析 《簪菊》首联写诗人平素对菊花便喜爱有加。颔联写诗人的联想,借杜牧、陶渊明等高士,表达自己爱菊之情的真挚与浓烈。颈联承接前面两联,点明了簪菊的用意,不是因为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而是像杜牧、陶渊明等男子一样,爱慕菊花高洁的情怀。尾联表达了诗人不顾讥议、自拔于流俗、我行我素的气概。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诗意,然后借诗意点明个性气质,要有简单的分析,且分析要符合原著。2.答案 (示例1)贾府的仆役焦大。他曾经跟随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受人敬重。但他曾有过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示例2)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爱占小便宜,初进贾府,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中的“正邪两赋”这一词语,作答时要同时写出这个小人物“正”的言行事迹和“邪”的言行事迹,不能只写一面。《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答题时,可以挑选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例如挑选尤二姐这个人物来阐释“正邪两赋”,就要找到她“邪”的表现:少年时期不太检点,名声很不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她在遇到贾琏后,真心改过,表现出了温柔敦厚、善良隐忍的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过往抱有愧意,对他人的冷落不作计较。这些都是她身上“正”的一面。3.答案 (1)薛宝钗的反应:侧脸抿嘴,欲笑而抑住笑,脸憋得通红。(2)因为薛宝钗是位稳重端庄、举止娴雅、处事淡然甚至有点隐忍的女子,虽然刘姥姥所言令人笑煞,但在贾母、王夫人、宝玉和众姐妹在场的情况之下,薛宝钗即使想笑,也会顾及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而有所克制。解析 节选文字围绕刘姥姥在贾府用饭的情节,写众人大笑的场面,引起众人发笑的是刘姥姥,长辈和众姐妹都在场。在这样的场合,薛宝钗的反应要符合她的身份、性格特点(如稳重平和、淡然隐忍等)。据此分析即可。4.答案 (1)情景:第四十一回,在栊翠庵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泡茶,宝玉吃了,果觉清香无比,赏赞不已。第四十九回,天公凑巧,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姐妹兄弟欢聚一堂,赏新雪,烤鹿肉,大观园顿时热闹非常。第五十回,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广饮酒赏雪,联对吟诗,锦心绣口,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作出即景联句诗。第25页共25页
(2)(示例)作用:第五十回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展开,使这一情节成为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解析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雪。雪不仅作为一种道具或场景,来充当书中故事情节的背景,作为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符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概述与“雪”相关的情景时,要叙述与“雪”有关的人物、事件、场景,表述要清晰准确。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时,结合前后的情节或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即可。如第五十回,此回文字写的是贾府盛况空前的赏心乐事,却也是由盛而衰的转折。作者写这样的乐事,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更大的悲哀。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答案 (示例1)“有凤来仪”后定名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黛玉因此得号“潇湘妃子”。院内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清新幽静。“潇湘”一词暗含了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为死于苍梧的舜而泪染青竹的典故,暗示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示例2)“红香绿玉”后定名为“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宝玉也因此得号“怡红公子”。院内种有西府海棠和数株芭蕉,海棠花红,芭蕉叶绿。这里的“红”,还可以理解为女孩子的代称。贾宝玉以怡红公子自居,暗含了他尊重、关爱女性的性格特征。(示例3)“蘅芷清芬”后定名为“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号“蘅芜君”。蘅芜苑内有各式山石,许多异草,初看无味,细品却不同寻常,暗示了宝钗看似安分守拙实则颇有心机的性格特征。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答题时,首先指出居所的环境特点,然后根据环境特点分析其与居住者性格的关联之处。6.答案 (1)这三段话分别属于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2)王熙凤善于逢迎,她每天事务繁忙,风风火火,她的语速快且多用短句,但她会千方百计地哄老祖宗(贾母)开心、讨老祖宗的宠爱。林黛玉猜忌多疑,所以语气中含酸意,她最在意的是薛宝钗和自己在宝玉心中地位的高低,因为她明白,薛宝钗无论家境、人品,还是才华、容貌都不逊色于自己,而且有“金玉良缘”的舆论造势,所以黛玉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衡量着宝玉心里的爱情天平到底是倾向于“姐姐”还是“妹妹”。贾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而“林妹妹”这三个字每天不知要在心里想多少遍,嘴里说多少遍,特别是在二人拌嘴后,见着黛玉哭泣,这宝玉便“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要将“林妹妹”喊上百遍千遍。解析 答题时,要弄清每段话出自谁之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①是王熙凤的“奉承语”。王熙凤乐贾母之所乐,又悲贾母之所悲,思想感情和老祖宗贯通。句中“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最妙,妙就妙在“忘记了老祖宗”。明明笑和哭都是给老祖宗看的,字字句句都是说给老祖宗听的,却偏偏说“忘记了老祖宗”。为什么竟把老祖宗忘记了呢?那原因自然是“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一个“忘”字就把全部虚伪做作变成了一片真情实意,既讨好了黛玉,又逢迎了贾母,可谓一举两得,体现了王熙凤的聪明伶俐,机变逢迎。“又是喜欢,又是伤心”“该打,该打”都是短句,符合王熙凤贾府管家的身份,也符合她风风火火的性格。②是林黛玉的“吃醋语”。端午节,元妃赏给贾府各人礼物,宝玉同宝钗的一样,宝玉怕黛玉多心,将自己的东西拿去让黛玉挑拣,而黛玉什么也不要,还说:“第25页共25页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急得宝玉赌咒发誓,这时林黛玉说了这句话:“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语气中颇含酸意,这不仅仅反映了林黛玉的多疑小性,更反映了她内心的不安。因为宝钗各方面不比她差,又有“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怕宝玉心中的天平倾向宝钗,因而时时拿话试探他。③是宝玉的“痴情霸道语”。“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黛玉在他看来才是真正完美无瑕的宝玉。林妹妹一生气,他就“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看见好东西,首先想到的都是给林妹妹送去,有意无意间希望别人夸的都是林妹妹。紫鹃骗他说林妹妹要回苏州了,急得深陷情中的宝玉又痴又傻,只听门外一个小厮报个“林”字,就满床闹起来,“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这一句话,是多么深情啊。7.写作指导 写作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择的一种花应依据原著,体现人物的性格、命运遭际等;二是比喻的形式应恰当;三是要按照命题的相关要求,即以什么花比喻什么人,为什么要以这种花来比喻这个人。8.写作指导 写作时,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环境影响性格”;然后根据所选人物(个人喜欢的或具有典型性的均可)分析其生活环境对其性格产生的影响,如王熙凤出生的富贵家庭以及后来生活的等级森严的贾府都对她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同时注意发言稿在格式上的要求。9.写作指导 要先根据“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这一观点选出《红楼梦》中最适合做朋友的人物。具体写作时,可先用一句话亮出观点,比如选择《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先说“薛宝钗可算是一位见闻广博的益友,最适合相交”;然后举出例子证明她的博闻强识,可写她帮惜春列出最急需的画笔、颜料名录,帮宝玉改诗等事例;最后进行总结,强调观点,比如“与宝钗为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还能看到生活中平淡之外的精彩与智慧”。10.写作指导 要使片尾镜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设计时需要结合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红楼梦”中的“梦”字说明这一故事应是梦醒一场空,那么设计结尾的时候可以凸显这一内容。因为是“镜头”“画面”,所以要思考这个画面应包含哪些景物、哪些人,景应该是什么特点,人应该是什么状态,合到一起凸显什么氛围。《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曲《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已经寓意贾府终将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书中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如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贾宝玉“弃而为僧”,叛离了封建家庭等,可以根据这一结局,设计一个场景,烘托凄惨的氛围。三年模拟练1.B “从邢夫人对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一事的敷衍态度上,可以看出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淡漠”无中生有,于文无据。2.C “王熙凤泼辣狡黠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错误,选文主要刻画了王熙凤急于表现和精明强干的特点。3.答案 ①先以王夫人担心王熙凤受累切入话题,而分担由家庭变故带来的痛苦与劳累是人之常情,让王夫人无法拒绝;②再就王夫人真正担心的“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高度肯定王熙凤从小时候就有“杀伐决断”到出阁后“历练老成”的处事能力,且两府中无人可及,让王夫人打消顾虑;③最后打出感情牌,因为第25页共25页
“死者为大”,而且秦可卿在宁荣二府中人缘不错,与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关系都很融洽,让王夫人不忍推辞;④说话条理清晰,考虑问题全面,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彰显了良苦用心,让人不能拒绝。解析 “婶子的意思侄儿猜着了,是怕大妹妹劳苦了”是以王夫人担心王熙凤受累切入话题;“若说料理不开……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则针对王夫人“他一个小孩子家,何曾经过这样事,倘或料理不清,反叫人笑话”的话进行反驳,高度肯定王熙凤的处事能力,让王夫人打消顾虑;“婶子不看侄儿、侄儿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罢”则打出感情牌,借秦可卿与贾府众人的关系,让王夫人不忍推辞。整体而言,这段文字条理清晰,由王夫人的担心到王熙凤的能力,再说两府关系,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让人无法拒绝,彰显了人物高超的说话艺术。4.答案 ①“早”体现了宝玉急切的心理和率真的天性。宝玉没有像凤姐那样观望王夫人的态度,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老于世故,他只是一门心思地希望秦可卿的丧事能够得到圆满料理。②“强”体现了宝玉聪敏过人,乐于成人之美。宝玉看透了凤姐想接受对牌又担心王夫人阻止的心思,将对牌强塞给凤姐,满足了凤姐心愿。解析 “宝玉早向贾珍手里接过对牌来”写宝玉在凤姐“不敢就接牌,只看着王夫人”和王夫人应允之后的动作,体现了宝玉急于让凤姐料理秦可卿后事的心理和他不世故、不观望的率真的天性。“强”,强行,在凤姐犹豫不决时,宝玉“强递与凤姐”,这是因为宝玉通过察言观色后明白了凤姐的心思,于是成人之美。5.B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错误,原文是“鲁迅先生没有细说下去”,“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是材料一的作者的观点。C.“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错误,原文说的是“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D.“研究者一致认为”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不少学者指出”。6.A “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于文无据,原文并没有将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进行比较。7.C 选项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指出“《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8.答案 (1)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东晋、明清的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然后从不同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2)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解析 分析论证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思考。从论证结构上来看,材料三第1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第2—5段分别从大观园中人的文化追求和女性角度论述了东晋一朝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深刻影响;第7—8段则分别从群体和个人的角度论述了明清两代江南文化为《红楼梦》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第9段进行总结,指出《红楼梦》对于江南性情文化传统的集大成的意义。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三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并且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第25页共25页
,作者在论述东晋一朝江南文化为《红楼梦》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时,以探春为倡议办诗社发出的帖子中的典故为例,说明东晋文化对大观园中人的文化追求的影响;在论述明清两代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深刻影响时,作者举了清代的“蕉园诗社”和“清溪吟社”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的继承关系等例子。可以说,材料主要采用了例证法。9.答案 (示例)秦可卿。如在第5回中,秦可卿先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13回中,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答其他人物,只要言之有理亦可)解析 答题时,结合原著内容,找出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时间里出现过的人物,并叙述相关情节即可。10.C “而且从始至终都充满叙述与抒情的交融”错误。根据原文“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而不是“从始至终”。11.B “《红楼梦》中‘情’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错误,材料二最后“二者结合……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说的是“或许”,是一种推测,而不是肯定。12.D 解答本题,应先把握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红楼梦》“大旨谈情”,可称“言情小说”,读者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并提出了对主题思想赏析的四层境界,对这四层境界,作者否定了第一层境界,最认同的是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认为贾宝玉身上有“仁心”也有“诗心”。选项D主要体现了宝玉的“仁心”,可以作为论据;A项说的是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的素质,更贴近材料三的观点;C项说的是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13.答案 (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等。如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观点,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交往的事例,运用了饺子、西瓜籽的比喻,等等,让论证更有说服力。(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逐层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解析 分析论证的特点,可以从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语言等角度思考。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刘鹗《老残游记》言……”属于引证法;“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希望黛玉不要伤心……”“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等,使用了例证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其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接下来从四个层面理解,从第一层境界到第四层境界,逐层深入,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再次,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籽儿”,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阐述第二层境界时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第25页共25页
14.答案 (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的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又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综合运用,自如转换。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对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和概括。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以提炼出答案的第(1)(2)(3)点;根据第二段中“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概括出答案的第(4)点;答案第(5)点可以直接从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提炼出来。15.B “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错误,原文“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说的是“有些女子”和“另一些女子”,选项扩大了范围。16.A A项对应的原文为“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这一内容不是胡菊人先生的观点。17.C “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根据原文“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可知,有讨好人的嫌疑。18.答案 ①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②主体部分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有可商榷之处”这一观点,进而证明曹雪芹塑造的宝钗这一形象的特点与成功。③主体两段都运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证明论点,先承认对方观点有一定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之处,以退为进,说理严密。④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既批驳了“指责宝钗‘奸’”这一不合理的观点,又树立起“宝钗性格是复杂的”这一观点。解析 本题作答时可以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等角度思考。材料三第一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一说法有可商榷之处”明确作者观点后,第二、三段分别针对“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嫁祸黛玉”“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等观点进行反驳。第四段总结全文,从正面立论,提出“曹雪芹正是以这样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的观点,有破有立,破立结合。第二、三段用两个“比如”,很明显是例证法;在运用例证法时,作者运用了一些表让步和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第二段中“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第三段中“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确实是……但说她……实在有失偏颇”“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确实有……但也仅仅是有嫌疑而已”,体现了转折思维和让步思维的方式,使论证更加严密。19.答案 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第25页共25页
解析 首先通读三则材料,圈出关键信息,然后分点进行概括。材料一中“(《红楼梦》)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这是创作原则方面的原因;材料二中“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认为宝钗……”,这是读者方面的原因;材料三中“曹雪芹正是以这样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这是写作手法方面的原因。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