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四篇
ID:44201 2021-10-18 1 10.00元 11页 22.4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10.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学习“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四篇学习学校”五个管理”心得体会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XXX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XX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XXX号)等文件精神,以及XXX市中小学“五个管理”负面清单(试行)的有关内容,有了如下几点感悟和体会。一、使自己更加感受到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一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依据,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的“五个管理”就是最好的体现。二、学校的“五个管理”必须坚持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和学校微观管理相结合,要突出主体,强化落实。而且必须抓住“五个管理”的重点,那就是班级管理,所有的制度体系和规定要求,最终要落实到班级、落实到班级中的每个教师和学生。为此,必须把班级作为“五个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抓好。同时,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监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三、我认为“五个管理”中最核心的还是作业管理。如果能够把作业和课堂教学改进统筹起来,让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提供评价和课后延伸的作用,把低效、无效、机械的作业控制住,把总量砍下去,学生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就有了保障。最难管理的其实也是作业,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它同整个学校教学连在一起,不可能独立于课堂之外,实际上是整体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一环。对非寄宿制学生而言,作业又是在家庭完成的,来源比较复杂,有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有家长或培训机构布置的,所以对作业的管理要综合施策。四、“五个管理”的文件内容充分体现了对教育治理和学校管理提升的鲜明导向,明确导向素质教育、导向规范办学、导向提高质量。政策出台正是通过系统性解决教育深层次问题,来实现对当前现实问题的重要突破,是真正的“小切口,大改革!”。总之,“五个管理”涉及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个主体,要厘清家校社三方的教育责任边界,警惕“共育”变成“共推”。从加强协同育人的角度出发,提供科学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引导不同的社会主体坚持行业自律,并从教育治理的角度加强监管,确保其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偏航。浅谈“五个管理”“五个管理”,指的是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它们既是家长的烦心事,也是关系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大事。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新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重点抓好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课后服务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怎样抓好“五个管理”,破解家长烦心事?手机不离手,作业写不完,睡觉睡不够,身体缺锻炼,课外读物需指导,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这五个问题中小学普遍存在,但不同学段、学校差异性很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不分重点出对策。像我们这样的寄宿制高中,睡眠管理相对容易,只要管理者坚定信心,切实地为学生健康负责,把作息时间科学、高效地执行好,就可以确保学生8小时或以上的睡眠。但对于非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困难就多一些,它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管理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几个管理中最核心的还是作业管理。如果能够把作业和课堂教学改进统筹起来,让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提供评价和课后延伸的作用,把低效、无效、机械的作业控制住,把总量砍下去,学生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就都有了保障。最难管理的其实也是作业,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它同整个学校教学连在一起,不可能独立于课堂之外,实际上是整体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一环。对非寄宿制学生而言,作业又是在家庭完成的,来源比较复杂,有学校布置的作业,也有家长或培训机构布置的,所以对作业的管理要综合施策。关于手机管理,对寄宿制高中而言,要有一项共识和两个技术支持。一项共识是指学校要和家长、学生达成广泛共识:把手机带进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弊大于利。 它会引发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如果熄灯后还有手机在身旁,睡眠是没法保障的。两个技术支持可以保证学生对手机的正常使用需求。一是学校的云上学习系统,可以保证学生便捷查阅资料,在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手机上能实现的学习功能,学校的移动终端也能迅速完成。二是通信装备保证家校联络的通畅。这五大问题不仅涉及管理,还涉及育人观念。“五个管理”都涉及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培养。所以,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其实本质是育人。要知道培养人、成就人,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并且这些难题与时代环境的复杂性紧密相关。作业管理是核心的管理,而这“五个管理”有的是因,有的是果。例如控制好作业量,我们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因和果都交织在一起。更难的是当下的教育环境还很功利,很大程度上教育还围绕着应试运转。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理念,回归育人的初心和本位,这都需要做出努力和改变。我们要清楚,抓好“五个管理”是直面问题,是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看似切口较小,但撬动的是整个教育变革,我有四点建议:一要确立价值思维。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坚决从极端功利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只有思想上想通了,价值观正确了,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五个管理”的问题。 二要确立科学思维。教育必须要从过去“时间+汗水”的路径依赖里走出来,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来对待这“五个管理”,确立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三要确立主体思维。这“五个管理”涉及的主体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讲,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群体,要千方百计让不同主体形成共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这些管理事项中。就手机管理而言,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必须要让家长、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即手机有利也有弊,因此,既要引导学生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也要想办法解决手机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孩子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四要确立系统思维。改革必须要有整体设计,系统推进。以课后服务为例,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全覆盖。这里需要强调五个统筹:一是统筹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全面恢复课后服务要立足于解决学生课外培训带来的负担过重问题;二是统筹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要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统筹;三是统筹好学生统一学习与个性差异学习,在课后服务中要解决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问题;四是统筹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问题,课后服务可能更适合促进探究性、实践性学习; 五是统筹好巩固性学习和深化拓展性学习的关系,在课后时空里,既要让孩子把作业做好,也要给个别孩子一些拓展性学习的空间。因此,从课后服务这个切入点来谈作业管理,也需要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是教育改革推进到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学校家庭社会要各安其位,各扬其长,总体上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观念上进一步转变对教育的认识,办好教育事关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全社会的事情,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负起责任,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观念上,特别是创造好的育人环境上,更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二,要在发挥优势上下功夫。现在基本上是学校、家庭、社会甚至线上教育都在做同样的事,都在围绕着文化课学习开展。本来这些不同的教育轨道有各自优势,如今却把优势变成了劣势,同时破坏了教育的和谐生态。所以,我们今天要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就需要多方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比方说家庭教育的“特长”是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比在学校的场所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但现状是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习,回到家还是学习文化课,把学校任务带回家,这种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认为,教育要各安其位,各扬其长。 第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要突出教育的公益性。过度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反而会带来新的教育鸿沟,如果大量的教育要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和线上教育,通过市场的渠道来获得,无疑会损伤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因此特别强调,要强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渠道的公共服务属性。比方说学校教育,要开展课后服务,要让课后服务更多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校外的研学和社会实践,都应该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第四,在“全域教育时代”来临之际,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依然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学校教育领导者的作用。如今大家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甚至有人认为原生家庭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观点还需要讨论。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育时,还是要坚持学校教育的重大作用。要发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是最密切的,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者、广大教师的沟通是最紧密的,引领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但学校和政府是家庭教育重要的推动力量,学校要引领家庭教育,使之更符合规律,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还是要做更多工作,付出更多努力。要发挥学校教育统筹协调校内外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天,学校教育再也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学校教育的空间应该向校外的家庭教育空间延伸,学校课程的实施空间不再局限于封闭空间里,学校要规划好学生的校内学习、家庭学习和校外的社会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来协调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实践。 由此,我们才能建构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新的教育生态。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至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的比例迅速上升,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运动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心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二、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的心目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他们大多数认为在学校只要搞好文化成绩就行了,对体育成绩漠不关心,更不要说体质健康水平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必须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如何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向家长讲明"身体是学生今后革命的本钱"的道理。同时,也可在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学校把家长请来参观运动项目。 三、抓住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探究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体育课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生理发育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体育教材、内容以及灵活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我设计时间,把严密的课堂组织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体育兴趣与培养学生意志结合起来。四、完善评价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把测试报告书作为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测试报告书都进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重要依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学校定期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的爱好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养成白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他们体质健康水平的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全国上下推行阳光体育的大好形势下,在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下,我们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迅速扭转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关于“五个管理”的几点思考龙“五个管理”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对于教育教学现状的反思和改进,致力于让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但如何将“五个管理”全面贯彻和落实,使其真正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待我一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作业管理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和每天布置作业的科目数量,需要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避免各自为战,只考虑自己那一科,结果一不小心又是总量严重超标。同时,各科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之前要有合理的设计,注重作业题目的质量和练习的有效性,做到少而精,精而准。二、睡眠管理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内宿生主要靠学校管理,外宿生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要真正起到陪伴、监督、约束的作用,孩子才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三、手机管理“原则上”三个字总是给一种尚有商量余地的感觉,容易让学生钻空子,若能改成“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会让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更有底气。当然,学生在校期间也需要和家长联系,家长也不时需到和自己的孩子取得联系,这就要求校园内有足够数量的公用电话,方便学生打电话,还要有合理科学的管理办法,让家长能及时联系到自己的孩子。手机不能进入校园,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单靠学校一己之力,再严防死守,效果也不够理想。四、读物管理学校可以向学生推荐读物,但绝不能推销读物,不能引导或暗示学生到某某书店去买我们推荐的书籍。学生对于自己想看的书,可以自由选择购买或者借阅的方式。为方便学生借阅,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图书量、要有规范的管理。同时,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和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都必须在《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范围之内。 五、体质管理体育课和两操除了时间要得到保障之外,效果也要有保障,体育老师的责任心、管理能力以及课堂设计都很重要,体育课绝不能上成“自由活动课”。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也要有保障,绝不能变成加班补课时间。总之,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配合,认真探索,才能将“五个管理”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类资料
更多
学习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