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群落及其演替专题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0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一模,5)下列群落中,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的是( ) 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答案 B 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B正确。2.(2020届江苏启东中学期中,18)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B.草原的放牧演替C.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答案 A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放牧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的演替,B、C、D属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冰川泥上的演替,A属于初生演替。3.(2020届浙江超级全能生9月联考,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天,湖泊斜温层的水温变化比较大B.研究群落的存活曲线有助于了解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C.顶极群落的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D.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类型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答案 C 冬天,湖泊斜温层的水温几乎不变,A错误;研究种群的存活曲线有助于了解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B错误;顶极群落的初级生产量不如演替中的群落高,C正确;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错误。4.(2020海南二联,1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B.森林群落与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差别较大C.对森林群落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宜采用样方法D.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这提高了群落利用光的能力答案 C 森林群落中的生物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的整体,A正确;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都比草原群落大,B正确;土壤小动物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强,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采用样方法,C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有关,可使群落中的生物充分利用光能,D正确。5.(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决定陆地和水生群落垂直结构的因素不完全相同B.四季不分明地区的群落无时间结构C.由于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空间,因此其演替过程中空间异质性保持不变D.生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无关答案 A 决定陆地群落垂直结构的因素是光照强度等,而决定水生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A正确;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
律的变化,如昼夜差异,即使是四季不分明地区的群落,也存在时间结构,B错误;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会变化,C错误;生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D错误。6.(2020浙江绍兴一模,20)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在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各异的地区分布情况如表: 年均降雨量 (cm)年均温度(℃) 0~5050~100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10~0甲0~10丙丙10~20乙丙丙丙20~30乙丁下列推测最不合理的是( )A.甲生物可能是北极狐B.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C.丙生物可能是黄羊D.丁生物可能是黑猩猩答案 C 甲生物所处的区域低温低湿,可能为苔原,因此甲生物可能为北极狐,A正确;乙生物所处区域高温低湿,可能是沙漠,因此乙生物可能是仙人掌,B正确;丙生物所处区域年均降雨量大多超过100cm,可能是温带森林或雨林,而黄羊生活的草原每年的降雨量在250~800mm之间,因此丙生物为黄羊不合理,C错误;丁生物所处区域为热带雨林,因此丁生物可能是黑猩猩,D正确。7.(2020福建仙游一中第二次月考,14)我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小麦原产西亚,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B.如今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 B 荒地本来有生物存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A错误;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不一致,如今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正确;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引入外来物种若能适应迁入地的环境,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8.(2020海南一模)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 B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应该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A错误;图中第3阶段为森林阶段,甲、乙、丙三个物种并存,各自在垂直方向上占有一个层次,此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错误;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错误。9.(2020浙江台州一模,17)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推测此生态系统所处的气候条件是高温高湿B.此雨林被大火破坏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原状C.此雨林已演替到顶极群落,但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还会发生变化D.此雨林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答案 B 热带雨林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A正确;该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若被大火破坏的话,较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原状,B错误;亚马孙热带雨林已演替到顶极群落,但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组成还会发生变化,C正确;此雨林生态系统规模很大,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维持其正常功能,D正确。10.(2019河南信阳高中一模,21)某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1图2A.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属于图2中Q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B.图1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图2中d点绿色植物每年的净光合产量大于0D.图1中甲鱼的有机物可用于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答案 A 图2中P、Q对应的演替类型分别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在群落演替上属于次生演替类型,对应图2中P曲线,A错误;图1中甲、乙、丙、丁四种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图2中d点生物多样性处于增长趋势,此时植物每年的净光合产物大于0,C正确;甲鱼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11.(2019江苏苏、锡、常、镇三模,13)如图为宁夏南部草原区在不同退耕年限草地植物群落部分特征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后的草地上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该地区群落演替最终一定能形成树林C.丰富度指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与退耕年限大致呈正相关D.退耕还草后,该草原区的抵抗力稳定性呈上升趋势答案 B 退耕后的草地上保留原群落中的生物群体,因此,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该地区群落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树林要视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B错误;分析题图,
会发现丰富度指数、地上生物量的变化随退耕年限增大而增多,C正确;退耕还草后,该草原区的的物种丰富度在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呈上升趋势,D正确。名师点睛 群落演替能否演替出树林需视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而定,如本题中设定为“宁夏南部草原区”,理论上群落演替最终很难到森林阶段。二、不定项选择题1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24)长白山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所处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早期先锋树种常具有传播广、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B.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对光照、营养和水分等环境资源的竞争会加剧C.演替后期,杨桦林中大多数种类的植物具有较好的耐阴性D.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变化的现象属于初生演替答案 ABC 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由于土壤条件较差,凡能在其上生长的植物其适应能力一般都是较强的,A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加剧,B正确;由于杨桦林中高大乔木的存在,林中透光率低,因此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一般具有较好的耐阴性,C正确;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解题关键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森林群落结构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与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都有关,它们的变化会影响到演替的进行和类型。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种间关系。13.(2018陕西榆林模拟,17)研究人员调查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发现生物群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有害昆虫时常爆发,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泥鳅、田螺等动物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是在长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群落演替B.农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C.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的种间关系D.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答案 A 该农田群落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致,A错误;因农田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农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B正确;群落中信息传递可调节青蛙和有害昆虫间的种间关系,C正确;连续多年种植水稻的农田,其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有关,D正确。14.(2020河北衡水中学五调,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土壤、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B.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C.引入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效资源决定的D.在实验室内把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J”型曲线增长答案 C 导致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的因素除水分、土壤、地形、风和火等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和其他动物的影响等生物因素,A错误;环境适宜时,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环境恶劣时相反,B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值,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C正确;在实验室内把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由于空间有限,其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D错误。知识拓展 群落的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三、非选择题15.(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考,29)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请回答:(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镶嵌,这说明群落具有 ,内江区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 决定的。 (2)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 。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 。 (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性濒危动物,调查其种群大小可以选择的方法是 。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 。 答案 (1)水平结构 氧气的垂直分布 (2)原生演替 季相 (3)标志重捕法 增大解析 (1)核心区的生物分布表现为斑块状镶嵌,这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内江区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2)该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属于原生演替。该群落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季相。(3)白鳍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的肉食性濒危动物,调查其种群大小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禁止在长江捕捉各种鱼类,白鳍豚的K值将增大。16.(2020浙江金华十校一模,24)(10分)在某农场中,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共有 条捕食食物链。 (2)农场玉米地中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属于 ,原因是 。若调查玉米螟卵块的数量 (填“能”或“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适宜,灌丛逐渐被森林取代,这种演替类型属于 。当该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 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我们把演替所达到的该状态叫做 群落。 答案 (10分)(1)3 (2)随机分布 种群成员之间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 不能 (3)次生演替 平衡 顶极解析 (1)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共有3条捕食食物链。(2)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属于随机分布,因为种群成员之间既不相互吸引也不相互排斥。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生物,调查玉米螟卵块的数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3)灌丛被森林取代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17.(2020河北石家庄二模,31)(14分)当一个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内部往往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某科研团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研究了一个以多年生灌木——帚石楠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其变化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先锋植物定居期:帚石楠开始定居和早期生长,同时还有其他植物的生长,约6~10年。建成期:帚石楠生长最为繁盛、覆盖率最大,只有少数其他植物可伴生,约7~15年。成熟期:帚石楠的生活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灌丛的冠层开始出现裂隙,其他植物如地衣、苔藓等逐渐增多,约14~25年。衰退期:帚石楠枯死,地衣和苔藓成为主要植物,约20~30年。从此再开始一个新的周期。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用样方法调查帚石楠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其目的是 。 (2)灌丛中的植被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从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地衣和苔藓在建成期较少,而在衰退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是 。 (4)周期性变化是群落内动态的、一次次的重复发生,而非群落演替。因为群落演替是指 。 答案 (1)随机取样 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水平 (3)在建成期时,帚石楠为该地的优势种,地衣、苔藓在与帚石楠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此时地衣、苔藓覆盖率低(或不生长),而衰退期,帚石楠数量下降,所以地衣、苔藓在此阶段成为优势种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解析 (1)样方法调查取样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其目的是降低取样误差,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2)灌丛中各种植被占据不同空间呈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3)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建成期帚石楠为该地的优势种,由于地衣、苔藓在与帚石楠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此时地衣、苔藓覆盖率低,而衰退期帚石楠枯死,地衣和苔藓成为主要植物,在此阶段成为优势种。(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而非两个群落之间循环变化的过程。专题检测B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0届浙江七彩阳光高三联考,3)以下关于原生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生演替可能开始于水生或旱生基质B.原生演替基质上不包含有生存力的生命体C.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可到达相似的顶极群落D.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大致相等答案 D 原生演替开始于从未经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等地,可能开始于水生或旱生基质,且基质中不包含有生存力的生命体,A、B正确;顶极群落由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如果气候环境相近,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可到达相似的顶极群落,C正确;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往往是有差异的,D错误。2.(2019浙江台州联考,9)某草原曾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十几年后恢复到草原群落。下列关于该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演替的过程中,植物种类一直在增加C.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D.恢复后的草原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答案 C 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不一定是增加的也可能是减少的,B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该群落由农田演变成了草原,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C正确;草原群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3.(2019山东济南期末,3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无垂直结构答案 B 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C错误;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有垂直结构,D错误。
4.(2020浙江湖丽衢联考,8)下列关于湖泊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水层的湖水温度变化较大B.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C.动、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D.芦苇等植物的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A 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较大,A错误;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B正确;动、植物残体的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底泥层中存在大量分解者,C正确;芦苇等植物的斑块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5.(2020届江苏南京期中,15)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变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捕捞小型野杂食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次生演替答案 A 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其可能处于第三营养级,鳙鱼以浮游植物B为食,其处于第二营养级,故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A错误;鳙鱼分布在中层,浮游植物B生活在表层,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B正确;捕捞小型野杂鱼,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鳙鱼,适当的施肥可使浮游植物B增多,从而提高鳙鱼的产量,C正确;当池塘干涸后,虽然水草和水生动物死亡,但还保留了土壤,故该过程为次生演替,D正确。6.(2020届浙江温丽高三一模,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种群取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通过原生演替生长起来的森林称为次生林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当群落演替到顶极状态时,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发生变化答案 D 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A错误;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经次生演替生长出次生林,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这是由当地的环境条件决定的,而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C错误;顶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仍会发生变化,D正确。7.(2020山东威海一模,16)为研究我国西南部某山脉中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把同一时间内共存于该山脉上的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当做同一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来硏究,统计的四项指标如表所示(叶面积指数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叶片总面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A.最可能的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B.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与其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C.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迅速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答案 A 最可能的演替顺序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大,A正确;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与其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B错误;
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也与消费者和分解者有关,D错误。8.(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14)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同构成生物群落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分析、比较、归纳,及获得有效解题信息的能力。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A错误;调查昆虫通常不使用标志重捕法,有些趋光性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B错误;气温属于物理信息,由于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C正确;分析题图,中午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不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也较多,可见花丛中的昆虫数与昆虫体温和气温的差值并不为正比关系,D错误。易错提醒 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解题时注意检测题中是否包含了“所有生物”。9.(2020山东等级考二模,11)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答案 C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与生产者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A错误;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Pg达最大值时,若群落尚未演替到顶极群落,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未达到最高,B错误;Q为生态系统内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C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并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10.(2020湖北荆门一模,6)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即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依然发生着演替答案 B 图中,从2010年到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组成,获得的数据不需要取平均值,B错误;过度放牧导致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仍会发生演替,D正确。知识拓展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1.(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答案 D 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逐渐降低,A错误;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力越强,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B错误;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仍有吸水力,C错误;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变大,可能导致细胞失水变多,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12.(2019江苏如东一模,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D.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答案 B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森林中各种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而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食物、栖息地决定的,B正确;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C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应该在群落层次上进行研究,D错误。易错警示 ①对于选项A来说审读不仔细,易出错,分析时注意抓关键词“理想条件”,该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无K值。②选项D,注意“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13.(2016甘肃兰州月考,5)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绿地14831827422林地13741909218农田11849211321注:第1层距地表0~5cm,第2层距地表5~10cm,第3层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答案 D 调查土壤动物类群数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而不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原因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A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三个样地的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数相差不大,B错误;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受季节、气候等影响,并非均为“S”型增长,C错误;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D正确。三、非选择题14.(2020福建泉州一模,30)(10分)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闲置数年后的草莓农田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回答:(1)草莓农田闲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 ,进而发生次生演替。 (2)演替过程中,草莓被柳树林代替的原因是 ;群落的丰富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若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则闲置的草莓农田可能发展至 阶段。 答案 (1)土壤条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 (2)柳树与草莓在争夺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增大 (3)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解析 (1)草莓农田闲置后其土壤条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依然保留,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的替换发生的原因是柳树在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草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次生演替过程中由于环境较为适宜,演替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的,因此丰富度将增大。(3)若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可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群落可能向着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演替。15.(2019山东青岛二模,3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生态学家对某林窗的生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20分)时间种群密度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艾蒿(株/平方米)5810641
紫荆(株/10平方米)135642樟树(株/100平方米)012588(1)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 。 (2)在调查上述物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少误差应注意 。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所得数据往往比实际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 (列举两项)。 答案 (1)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 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被重捕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志物脱落解析 (1)通过表格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蒿、紫荆的种群密度又逐渐下降,原因是樟树这种乔木数量增加,树长大,林窗逐渐关闭,导致林下光照强度减弱,艾蒿、紫荆的竞争处于劣势。(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为减少误差应注意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林鼠对捕鼠器有记忆,被重捕的机会减少;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标志物脱落等,会导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窗内林鼠的种群密度时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偏大。16.(2019江苏扬州中学期中,33)(13分)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极快,其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成为外来物种侵害的典型代表之一。如图1为科学家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开展的轻度、中度、重度水葫芦入侵区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图1 不同群落物种数的动态变化图2(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远近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属于群落的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 。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 (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在重度入侵区,水葫芦每4天增加50%且呈“J”型增长,若初始数量为30棵,则60天后,种群数量Nt= 棵(只写表达式,不计算)。 (3)若该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 演替,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 阶段开始。 答案 (1)水平结构 物种丰富度 减小 已形成以入侵物种为优势的稳定群落(该群落中入侵物种占绝对优势) (2)群落 30×(1+50%)15 (3)次生 D解析 (1)水生生态系统中距离河岸远近不同地段植被的种类不同,这是不同地势引起,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由图1可知,轻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说明重度入侵区已形成以水葫芦为优势的稳定群落。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其随外来物种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轻度入侵区,水葫芦大量繁殖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减少,这属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所以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根据“J
”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Nt=N0·λt,以4天为一个增殖周期,60天共增殖15个周期,即t=15,种群起始数量N0=30,λ=(1+50%),计算可得Nt=30×(1+50%)15。(3)水生生态系统由于上游水库的建立,河水干涸,其后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此时该干涸水库中已经有一些植物,因此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D阶段开始。17.(2020届江苏南京期中,26)(13分)某自然保护区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以及5种湿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有机碳储量/(kg.m-2)沼泽类型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沼泽湿地结构层次乔木层003.307.796.87灌木层01.270.110.080.24草本层0.330.140.050.030.03凋落物层0.150.180.340.430.35土壤38.2833.0629.0319.2123.73地下水位与地表的距离(1)该自然保护区内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影响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2)由草丛沼泽演变为灌丛沼泽属于群落的 演替。若对白桦沼泽中的白桦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常采用 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 (3)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这是因为 。每年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量主要取决于动植物的残骸量和 之差。 答案 (1)水平 含水量 (2)次生 样方 随机取样 (3)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合成的有机物少 分解者的分解量解析 (1)不同的沼泽类型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影响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含水量。(2)由草丛沼泽演变为灌丛沼泽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若对白桦沼泽中的白桦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3)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从表格中可以体现出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少,所以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动植物残骸量和分解者的分解量。归纳拓展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