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1 群落及其演替【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1)考查内容:本专题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常有涉及,其中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演替等是高考的高频考点。(2)命题规律:本专题内容常结合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分析进行考查(如2020山东,19);能力考查点多为获取相关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等。(3)命题规律:预计2022年高考命题将聚焦特定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这一视角,引导学生运用生态观分析影响不同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培养比较与归纳以及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1)复习备考时应注重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认同与理解,熟识概念,灵活掌握曲线等生态模型的比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2)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注重对比归纳和规律总结是有效的复习方法。种群数量变化和相关曲线分析是常见类型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与生态位2群落的类型与演替群落的类型群落的演替【真题探秘】命题立意①核心考点群落演替、年龄结构、种间关系。②核心素养试题设计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等要素的考查。③命题特点以外来物种入侵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年龄结构、群落演替以及种间关系等知识,试题设计重视基础性和综合性,也有知识点的延伸和迁移。解题指导①审题关键理解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②易混易错对群落演替的“优势取代”理解不准确而错选。拓展延伸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调 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②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答案 D 2.下列属于原始合作关系实例的是( )A.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海葵则吃小丑鱼消化后的残渣B.蟹背上的腔肠动物对蟹能起伪装保护作用,而腔肠动物又利用蟹作运输工具,从而可在更大范围内获得食物C.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D.织巢鸟将鸟巢安在胡蜂巢上方,以防止猛禽攻击雏鸟,织巢鸟与胡蜂相安无事答案 B 3.下列关于种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所需的资源和占有的空间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B.一定地域内,如果一种动物的天敌被大量捕杀,则该动物的数量就会持续大量增加C.如果草原上没有食草动物,则草原上的草本植物和食肉动物数量均减少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它们之间是共生关系答案 A 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 A 5.如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A处山坡的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答案 C 6.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时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答案 D 考点二 群落的类型与演替7.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B.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结构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答案 C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各有特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特别多B.草原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组成C.荒漠植株间隔大,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不利于根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D.热带雨林中的乔木一般都高大挺直,分枝小,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答案 C 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答案 A 10.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 D [教师专用题组]【基础集训】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 )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D.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
答案 C 竹子属于同种生物,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带,是由地形的变化引起的,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分别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属于垂直结构,C正确;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是由气候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属于垂直结构,D错误。知识归纳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次的数目依群落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动,森林的层次比草原的层次多,表现也最清楚,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2.(2018甘肃兰大附中月考,6)下列有关群落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B.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答案 A 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群数量增多不改变丰富度,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B正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可能使群落物种数减少,导致群落丰富度下降,C正确;森林群落物种数多于草原群落物种数,即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的显著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高,D正确。易错警示 种群数量与丰富度种群数量指某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是对群落特征的描述。3.(2020福建三明期末,44)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C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种群密度,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强度等,而使草本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此为草本层的水平结构,B错误;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草原中的动物也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4.(2018北京丰台期末,19)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有关苔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B.苔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C.寒冷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D.南部森林群落会影响苔原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 B 苔原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B选项错误。地衣是苔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A选项正确。寒冷不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而利于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的积累,C选项正确。考点二 群落的类型及演替5.(2020福建三明期末,3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逐渐形成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岛屿,成为旅游胜地后环境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B.初生演替发生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后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 C 由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A正确;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人类的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正确。6.(2019北京东城二模,4)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B.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减少C.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D.再经历十几年会演替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答案 A 根据题目信息“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可知,生物种类在增多,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A选项正确;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目在增多,所以在此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增加,B选项错误;随着生物种类增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选项错误;根据题目信息“干旱草甸”,可知该地为缺水的环境,无法演替到森林阶段,D选项错误。解题关键 准确理解群落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7.(2019江苏盐城升级考,6)如图是某地沙丘中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 C 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影响植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沙地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等因素,一般种群的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而是呈“S”型增长,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综合篇【综合集训】提升一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1.(经典题)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C.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种间竞争关系D.丙图中实验初期,种间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答案 B
2.(2020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32)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答案 D 提升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研究3.(2021届江西会昌七校联考,1)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块地的土样答案 A 4.(2020湖南益阳期末,23)某科研工作者对某一地区绿地、小树林、农田3种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第一层到第三层,土层逐渐加深)。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项目样地 个体数类群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绿地18274221483小树林19092181374农田92113211184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小动物的分布以及数量C.随着土层加深,生物的类群数逐渐减少D.不同样地的同一土层,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差不大答案 D [教师专用题组]【综合集训】提升一 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1.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结构C.小叶锦鸡儿参与其所在群落的演替过程D.小叶锦鸡儿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答案 C 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科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A错误;小叶锦鸡儿灌木为一个物种,不具备垂直结构,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小叶锦鸡儿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
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故该过程中存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且此过程中由于有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退出,可能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正确,D错误。2.(2017甘肃天水高三三诊,6)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答案 D 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引入岭南蚜小蜂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A、B正确;岭南蚜小蜂改变了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使该群落的丰富度降低,C正确,D错误。3.(2019重庆一中期末)图1为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图1图2A.图1中①~④表示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B.图1中的③中,若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会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D.图2中的乙可代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答案 B 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A正确。图1中的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图2中,甲表示互利共生,对应①;乙表示捕食,对应③;丙表示竞争,对应④,C正确。图2中的乙代表的是捕食关系,可以代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提升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研究4.(2016内蒙古联考,6)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 A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错误。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入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错误。
5.(2017甘肃兰州一模,5)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答案 B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正确;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B错误;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正确。6.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B.调查棉花植株上的蚜虫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标志(记)重捕法C.黑光灯诱捕法可以用于调查所有农业害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类和数量答案 A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时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正确;蚜虫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黑光灯诱捕法利用了昆虫趋光的特点,通常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的研究,而蝗虫成虫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不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7.(2019湖北恩施一模,4)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答案 D 本题对比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目的不同的调查实验,蒲公英需在地面调查,要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中常用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计数小动物种类数,C错误;调查结果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弃耕前的调查结果作为对照,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8.(2019北京西城期末,16)对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土壤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经营强度土壤动物类群(种/m2)杂食腐食植食捕食总计粗放经营林(低强度)245314笋竹两用林(中强度)333312笋用林(高强度)13318A.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土壤中的腐食动物(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C.结果表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D.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答案 A 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选项错误;依据表中数据可知,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C选项正确;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D选项正确。
能力解读 以土壤动物类群调查为载体,考查辨认、比较及解读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 正确解读表中数据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