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18免疫调节专题检测(有解析)
ID:43075 2021-10-16 1 3.00元 25页 556.19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15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18 免疫调节专题检测A组一、选择题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答案 C ①②④⑤发生在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⑥⑦分别属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第二或第三道防线,C符合题意。2.(20205·3原创题)人体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离不开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抗体具有特异性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D.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癌变的细胞不能被免疫系统清除答案 D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组成,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一种浆细胞一般只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B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癌变的细胞能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D错误。3.(2020江苏无锡一模,13)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C.若图示表示细胞免疫,则T细胞将进行增殖、分化D.若图示表示体液免疫,则T细胞将分泌淋巴因子答案 A T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所有抗原,所以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B正确;若题图表示细胞免疫,则T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将进行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若题图表示体液免疫,则T细胞将呈递抗原,同时分泌淋巴因子,D正确。4.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调节中某一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表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图中②④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除免疫细胞外,其他细胞也可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④,导致机体出现免疫缺陷 答案 D 题图所示免疫过程中出现了抗体,说明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图中②④分别代表T细胞和B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唾液腺细胞等产生的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细胞(②),D错误。5.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这是因为(  )A.这种细菌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缺陷B.这种细菌破坏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导致HIV更容易侵入人体C.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人体大部分T细胞,降低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失去了对该种细菌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C HIV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缺陷,A错误;HIV破坏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导致细菌更易侵入人体,B错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人体大部分T细胞,降低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正确;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使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D错误。6.(2018北京大兴一模,4)破伤风是破伤风芽孢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疾病。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阵发性痉挛等临床特征。对于事故中伤口很深和出现开放性骨折的人,医务人员要对其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针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B.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D.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清除人体细胞中的病原体答案 A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产生沉淀。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抗体,B错误。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C错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D错误。7.(2019北京西城期末,14)如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需要受体的识别和ATP供能B.巨噬细胞的MHC-Ⅱ分子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效应T细胞C.图示过程可发生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D.MHC-Ⅱ分子的加工及定位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答案 B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需识别细菌,其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该过程需要ATP供能,A选项正确。发生细胞免疫时巨噬细胞的MHC-Ⅱ分子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由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然后进行细胞免疫的后续过程;发生体液免疫时,巨噬细胞的MHC-Ⅱ分子将细菌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发生体液免疫的后续过程,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MHC-Ⅱ分子加工及定位过程中涉及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D选项正确。8.(2020河北邢台一模,20)疫苗通常用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机体可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一直起防卫作用 C.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D.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分化答案 C 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错误;接种疫苗后,机体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一段时间,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长至几年甚至终生,B错误;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是不会导致机体患病,C正确;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D错误。9.(2019江西新余四中第一次月考,20)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处理方式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与M细胞混合培养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A.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B 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这说明M细胞可能是吞噬、处理抗原的吞噬细胞,A、C正确;抗原(肺癌细胞)可以刺激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而抗体不能,B错误;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10.(2019江苏如东一模,12)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B.“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C.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D.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答案 A 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B错误;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C错误;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11.(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5)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的功能紊乱,以下五种情况分别属于(  )①有的人一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②HIV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③“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④效应T细胞与被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A.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B.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细胞免疫C.过敏反应、过度免疫、免疫缺陷病、体液免疫D.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答案 B ①花粉引起人打喷嚏、鼻塞,属于过敏反应;②HIV攻击T细胞使得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属于免疫缺陷病;③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④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12.(2020山西运城一模,2)NK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在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有一些癌细胞能够逃避机体NK细胞的攻击,引起癌症的发生。中科大魏海明等研究发现,肝癌患者肝脏中的NK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碎片化)。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的低氧状态能够激活肿瘤中NK细胞的mTOR-Drp1信号,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A.NK细胞参与的癌细胞清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癌组织中NK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C.正常人体内效应T细胞诱导癌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若使用mTOR-Drp1信号抑制剂处理,可减少癌症发生的几率答案 A NK细胞参与的癌细胞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A错误;NK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体内癌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推知,线粒体过度分裂导致线粒体碎片化,从而影响NK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能力,而线粒体的分裂与信号mTOR-Drp1有关,因此,若抑制信号mTOR-Drp1,则会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从而可以保持NK细胞对癌细胞正常的免疫能力,减少癌症发生的几率,D正确。13.(2020山东济宁线上检测,11)2019年初,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全新阐述。研究发现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及退热药的使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作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C.该研究提示我们,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D.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答案 D 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热休克蛋白90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并使免疫细胞作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病人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病人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C正确。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的能力,D错误。14.(2019福建福州期末,30)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关于无胸腺裸鼠,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患恶性肿瘤概率更大B.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D.对异体组织几乎无排斥反应答案 C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无胸腺会导致T细胞不能成熟,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A正确;无胸腺裸鼠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正确;缺乏T细胞,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C错误;无胸腺裸鼠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对异体组织几乎无排斥反应,D正确。易错警示 无胸腺,则缺乏成熟的T细胞,会导致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细胞免疫完全丧失。15.(2019广东六校一模,30)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LR是一种蛋白质B.树突状细胞主要激发体液免疫C.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D.图中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 B 本题通过T细胞作用的分析与推理,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TLR是位于树突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C正确;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B错误;从图示过程看,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完成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易错警示 T细胞并非只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若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只有部分保留。二、非选择题16.(2020辽宁大连一模,30)(12分)病毒侵入人体,可能会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图解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甲型免疫与乙型免疫分别指的是    免疫和    免疫;X和Y分别是    细胞和    细胞。 (2)图中初始B细胞还会增殖分化为       。a的作用是:a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 (3)天花疫苗取自被称为“牛痘”的活体病毒,接种牛痘病毒能够预防天花的原因是  。 答案 (1)细胞 体液 效应T 浆 (2)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病毒(病原体)的增(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二者具有相同种类的抗原(性),接种牛痘病毒产生的抗体也能抗天花病毒解析 (1)图中,甲型免疫主要靠效应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为细胞免疫;乙型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为体液免疫。X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X为效应T细胞。Y由初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可合成分泌抗体,Y为浆细胞。(2)初始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除形成浆细胞外,还会形成记忆(B)细胞。图中的a为抗体,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病毒)的增(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3)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具有相同种类的抗原(性),因此接种牛痘病毒产生的抗体也能抗天花病毒。17.(2020届天津杨村一中热身练二,10)近期发现一种新型细菌M,注入机体的细菌M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对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请补充如下的实验步骤:①将用生理盐水配制细菌M的培养液注入小鼠甲体内后观察小鼠甲感染细菌M的情况。②提取小鼠甲的血清注入小鼠乙体内,提取小鼠甲的        (填“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或“吞噬细胞”)注入小鼠丙体内。 ③ 。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乙和丙小鼠的患病情况。 (2)实验结果分析:若出现的实验结果为          ,则可以说明对新型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 (3)SP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能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信息分子,则SP是一种     ,SP能作用于T细胞和B细胞,促进T细胞和B细胞从外界摄取胸苷,合成DNA分子,以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 答案 (1)②T淋巴细胞 ③向乙和丙小鼠体内注入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细菌M的培养液 (2)小鼠乙不患病,小鼠丙患病 (3)神经递质 特异性(或“体液和细胞”)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细菌M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若为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抗体,若为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因此应将小鼠甲的血清和T淋巴细胞分别注入另外两只健康小鼠体内,然后向两只健康小鼠体内注入等量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细菌M的培养液,观察其患病情况。(2)若小鼠乙不患病,小鼠丙患病,说明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抗体,而不是T淋巴细胞。(3)SP是神经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因此推测SP是一种神经递质,SP能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DNA分子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增殖,因此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增强作用。18.(2019广东广州一模,31)某些被HIV感染的宿主细胞暂时不合成病毒蛋白质,因而不会被免疫系统发现和清除,成为“HIV潜伏库”,这是导致艾滋病较难根治的原因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    细胞。 (2)宿主细胞被HIV感染后,宿主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 (3)若要清除“HIV潜伏库”,请提出一个合理的策略:                      。 (4)在清除“HIV潜伏库”的同时,还要通过辅助使用某些药物抑制          过程,进而治疗艾滋病。 答案 (1)T (2)HIV逆转录出的DNA整合到了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诱导激活宿主细胞内HIV所逆转录出的DNA的转录、翻译,使其表达出病毒蛋白以被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 (4)HIV侵染宿主细胞及其逆转录解析 (1)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侵染宿主后,其逆转录出的DNA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宿主细胞DNA上会增加一段额外的DNA序列,进而使宿主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3)根据题述信息分析可知,若要清除“HIV潜伏库”,应设法诱导激活宿主细胞内HIV所逆转录出的DNA的转录、翻译,使其表达出病毒蛋白,以被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4)为彻底治愈艾滋病,除了要清除“HIV潜伏库”,还应从根源上遏制,即通过辅助使用某些药物抑制HIV侵染宿主细胞及其逆转录过程。19.(20195·3原创冲刺卷三,31)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一旦病发,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此做好预防措施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疫苗生产事关公众安全,疫苗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生产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1)狂犬病疫苗通常是对狂犬病病毒进行灭活处理制备得到的,在制备狂犬病疫苗时,应      (填“保留部分”或“完全去除”)其致病性。 (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首先对疫苗发生反应的细胞是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有                  。 (3)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的作用是  。 (4)若被犬咬伤,除应注射狂犬病疫苗外,往往还需要同时使用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其中,立即发挥保护作用的是                     。 (5)一些企业为追求更大的利润,违规生产纯度不高的疫苗,对于这些企业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已接种这种问题疫苗的个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保留部分 (2)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与体内游离的狂犬病病毒结合,抑制狂犬病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与病毒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 (5)补充接种合格疫苗解析 (1)在制备狂犬病疫苗时,要保留狂犬病病毒的部分致病性,这样才可以在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2)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最早对疫苗发生反应的细胞是吞噬细胞。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机体首先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部分病毒会进入细胞内,这时机体发生细胞免疫使其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释放的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3)依据课本内容,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狂犬病病毒抗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直接与病原体结合起到免疫保护的作用。(5)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应补充接种合格疫苗,促使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以获得免疫能力。20.(2018北京海淀一模,29)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6分)(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      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       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b组: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          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            ,可得出                     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能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备选实验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实验方案:组别实验处理检测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对照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 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①请指出该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                       。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 答案 (1)浆细胞(效应B细胞) 吸附并侵染 (2)①无关抗体(血清中其他抗体) 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 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 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中的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 ②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解析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并侵染宿主细胞。(2)由题干文字信息和曲线图信息可知,①a组为实验组,b组为阴性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正常人血清中的无关抗体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c组是阳性对照组,提供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的参照;d组是c组的对照。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可推知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②改正方案如表所示:组别实验处理检测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对照组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到细胞系U、W的培养体系中专题检测B组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菌酶只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C.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D.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答案 C 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泪腺细胞等也可产生溶菌酶,C正确;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D错误。2.(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③T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④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⑤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③④⑤⑦D.②③⑥⑦答案 C 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①错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叫抗原,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②错误;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在体液免疫中通过分 泌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③正确;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④正确;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要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⑤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人的免疫缺陷病,⑥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效应T细胞攻击,即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故选C。3.(2018北京朝阳期末,10)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 C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选项错误;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不是免疫活性物质,B选项错误;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选项错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选项正确。知识归纳 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4.(2018北京海淀零模,1)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 C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A选项错误;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使其致敏,再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丙),C选项正确;丙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不再分裂,其功能是分泌抗体,其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膜上不具备识别抗原的受体,B、D选项错误。抢分妙招 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丙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乙细胞上有识别抗原的受体。5.(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月考,33)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分化,但是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T细胞都具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应答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且强答案 A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都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属于分泌蛋白(或肽类),形成过程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正确;抗体有特异性,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进而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因此引发的二次免疫应答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且强,D正确。6.(2018北京延庆一模,3)美洲钝眼蜱携带多种病菌,只要被它咬过的人吃到红肉,就会产生过敏反应,但吃白肉不发生过敏反应。据调查红肉中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的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美洲钝眼蜱咬过后人体会产生抗α-半乳糖甘酵素的抗体B.美洲钝眼蜱的唾液中可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C.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D.白肉中同样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答案 D 本题以过敏为背景考查体液免疫、过敏反应,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推理的能力,体现了对科学思维中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要素的考查。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但该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引发过敏;据题干信息可知,该过敏原是红肉中的α-半乳糖甘酵素,当人体被美洲钝眼蜱叮咬之后,吃红肉会产生过敏反应,可推测美洲钝眼蜱的唾液中可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使人产生抗α-半乳糖甘酵素的抗体,A、B正确;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具有遗传倾向等,C正确;据题干信息,人体进食白肉之后不引发过敏反应,可知白肉中无α-半乳糖甘酵素,D错误。7.(2020广东佛山质检,4)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癌症。HPV疫苗已获批在我国上市,半年内进行3次注射,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PV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检查宫颈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来辅助诊断C.已接种HPV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宫颈癌,也要定期进行筛查D.第2、3次注射疫苗时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答案 D HPV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即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因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来进行辅助诊断,B正确;HPV病毒为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已接种HPV疫苗的人仍然要定期进行筛查,C正确;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8.(2018广东六校联考,4)烧伤后的伤口容易化脓的主要原因是受绿脓杆菌的感染,头孢菌素是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用药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药前做耐药实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B.吞噬细胞处理绿脓杆菌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C.B淋巴细胞接受绿脓杆菌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D.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答案 B 细菌的耐药突变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抗生素的使用对耐药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绿脓杆菌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正确;B细胞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绿脓杆菌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来说,头孢菌素是过敏原,当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机体会发生免疫反应,D错误。9.(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1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甲、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答案 D 分析题图,根据图中抗体推测该免疫为体液免疫,细胞乙为浆细胞,它可来自甲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接受抗原的刺激,A错误; 吞噬细胞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由于细胞乙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细胞丙吞噬细胞能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但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利用,D正确。易错警示 ①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又参与特异性免疫。②免疫细胞中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它也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10.(2020河南开封一模,5)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用氯化铵溶液和氯喹溶液分别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如表是探究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摄取、分解和传递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组别控制    项目    对照组观察结果(%)10mmol/L氯化铵溶液0.1mmol/L氯喹溶液观察结果(%)抑制率(%)观察结果(%)抑制率(%)抗原摄取151313150抗原分解2913551452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7026633057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8470176024A.抗原传递的效率只与抗原原本的空间结构有关B.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传递都能起部分抑制作用C.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D.0.1mmol/L氯喹溶液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答案 A 表格显示抗原加工前、后及是否经氯化铵溶液、氯喹溶液处理对比,抗原传递效率不同,说明抗原的传递效率与抗原的空间结构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关,A错误;数据显示,吞噬细胞经氯化铵溶液和氯喹溶液处理,抗原传递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正确;从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对照组结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C正确;0.1mmol/L氯喹溶液处理组的抑制率为0,因此0.1mmol/L氯喹溶液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D正确。11.(2020河北张家口一模,5)1970年,科学家用结合有绿色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小鼠细胞膜表面的H-2抗原,用结合有红色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人细胞膜表面的HLA抗原,然后将两种细胞融合,最初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不同种细胞,利用了抗原—抗体专一结合的原理B.与抗体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还有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C.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在初次免疫时,可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D.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浆中游离的病毒结合,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答案 B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抗体,让之与相应的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利用了抗原—抗体专一结合的原理,A正确;与抗体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还有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而不是细胞器——溶酶体,B错误;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是B淋巴细胞,在初次免疫时,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C正确;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浆中游离的病毒结合,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D正确。12.(2019江苏南师附中、天一、海门、淮阴四校联考,13)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表明,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此细胞类型在防止反应性免疫细胞对来自机体本身、饮食分子和无害肠道细菌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B.吞噬细胞、记忆细胞起作用时均具有特异性 C.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D.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的能力。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可以由淋巴细胞产生,溶菌酶可以由吞噬细胞产生,A正确;吞噬细胞起作用时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无害肠道细菌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C正确;题干信息表明通过剖腹产的小鼠幼崽只拥有较低数量的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由此推断自然分娩婴儿可能比剖腹产婴儿出生时遇到更多的抗原刺激,D正确。易错警示 ①误以为只有淋巴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或误以为只有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而忽略了溶菌酶。②误以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时,表现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实这一过程只有识别但没有特异性。13.(2019河北定州中学第四次周测,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细胞是浆细胞,a细胞及分泌的抗体均具有识别功能B.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与抗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C.b细胞是效应T细胞,特异性地裂解抗原—抗体复合物D.青霉素过敏反应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相同答案 B 本题通过对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理模型分析与判断,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图中浆细胞(a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人体红细胞结合,为一种自身免疫病,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抗体与红细胞结合而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吞噬细胞(b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图示免疫功能异常病为自身免疫病,与青霉素过敏反应不同,D错误。14.(2020北京西城二模,7)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淋巴因子。在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使用皮质醇进行治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B.外源皮质醇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分泌C.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抑制D.皮质醇治疗使患者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答案 B 皮质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并与相应受体结合,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负反馈调节可知,外源皮质醇注射后作用于患者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相应的促皮质醇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皮质醇激素,使皮质醇分泌减少,即负反馈调节,B错误;由于皮质醇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正常功能,而巨噬细胞和T细胞又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可缺少的免疫细胞,故皮质醇治疗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受到抑制,进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C、D正确。15.(2020河北正定中学三模,6)淋巴细胞存在两种状态:活化状态和未活化状态。如图是未活化的B淋巴细胞(a图)和活化的B淋巴细胞(即浆细胞)(b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未活化的B淋巴细胞转化为活化状态,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中会出现膜融合现象,且该过程会加快细胞中ATP的合成C.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由未活化状态转变成活化状态D.b图所示细胞相对表面积的增大有助于提高其物质运输效率答案 D 只有活化状态的B淋巴细胞才能分泌抗体,从未活化的B淋巴细胞到活化状态的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抗体的加工、分泌过程中存在囊泡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融合,该过程需要ATP供能,B正确;B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C正确;从图示分析可知,活化后的B淋巴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错误。知识总结 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等摄取和处理后,暴露出抗原,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进行增殖、分化。二、不定项选择题16.(2020山东青岛二中期末,19)(不定项选择)如图所示为HIV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子代HIV,其RNA有的来源于RNA复制过程B.③⑥⑦⑧过程产生的细胞和物质均有特异性识别功能C.④过程是c进入靶细胞内,使靶细胞裂解,并消灭子代HIVD.某人注射了HIV疫苗,但随后仍然感染了HIV患病,说明其b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病答案 ABCD a是由子代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子代HIV,由图可知,子代HIV的RNA来源于双链DNA的转录,A错误。⑥过程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错误。④过程是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将子代HIV释放到内环境中,因而被吞噬、消灭,效应T细胞不能消灭HIV,C错误。如果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HIV,可能是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而患病;也可能由于HIV为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注射了HIV疫苗,随后仍然感染了HIV并患病,不能说明b(抗体)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病,D错误。知识总结 从六个角度整合艾滋病的相关知识17.(2020山东菏泽一模,19)(不定项选择)抗体种类很多,结构类似于Y型,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多个二硫键,抗体的上部与抗原结合,如图所示,吞噬细胞识别抗体的尾部,从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分解后的产物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阻断病毒、胞内菌等进入细胞C.吞噬细胞识别抗体并直接将其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浆细胞产生是抗体具有专一性的原因答案 AB 抗体分解后的产物为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有水参与反应,所以抗体分解后的产物总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A正确;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以及胞内菌侵入宿主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不直接吞噬抗体,C错误;抗体的专一性体现在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错误。知识总结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分泌。18.(2020河北廊坊二联,48)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淋巴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有些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而另一类淋巴因子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其分泌的调节途径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1图2A.慢性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IL-6最可能是促进免疫炎症反应的淋巴因子C.GC可将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作为靶细胞D.GC可以抑制TNF-α、IL-4和IL-10的产生而治疗RA答案 D 自身免疫病是将自身组织作为免疫对象来处理,属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正确。图1中,RA患者中淋巴因子TNF-α、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说明这些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免疫炎症反应;淋巴因子IL-4和IL-10含量低于健康人,说明这些淋巴因子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B正确。图2中GC的分泌调节属于分级调节,GC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可作为GC的靶细胞,C正确。GC可以抑制TNF-α、IL-6的产生而治疗RA,D错误。三、非选择题19.(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四模,34)(10分)“胃肠型感冒”在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它的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1)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胃部,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是                   。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      从而产生渴觉。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    道防线。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    和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如果发热持续稳定在39℃,此时机体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       和清除功能。 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 下丘脑 大脑皮层(2)二 抗体 记忆细胞(3)等于(4)防卫、监控解析 本题通过对“胃肠型感冒”的分析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演绎与推理能力。(1)根据题意分析,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胃部,非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收缩,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体肌肉组成。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注射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如果发热持续稳定在39℃,此时体温恒定,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如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20.(2020广东五校联考,9)(10分)HIV侵入人体后会大量破坏T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丧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      。效应T细胞具有                    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          ,最终使HIV数量下降。以上说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          方式来消灭大多数的HIV。 (2)在感染后期,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其原因是  。 (3)向小鼠注射某种病原菌(V1),一段时间后分离得到B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将其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V1,乙组B细胞悬液中注入另一种病原菌(V2)。检测后发现,甲组有抗体产生,乙组无抗体产生,其原因是  。 答案 (1)记忆细胞 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全部丧失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 (3)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而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而不能识别V2解析 (1)HIV侵入人体后,在HIV的刺激下,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功能。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最终使HIV数量下降。以上说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方式来消灭大多数的HIV。(2)在感染后期,HIV大量破坏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几乎全部丧失监控、清除和防卫功能,从而无法及时监控并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癌变细胞,导致多数HIV感染者直接死于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3)检测后发现,甲组有抗体产生,乙组无抗体产生,其原因是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经V1免疫的小鼠的B细胞能识别V1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但V2为新的抗原,B细胞不能识别V2。21.(2019湖南怀化二模,30)(12分)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将60只兔随机分为6组,将A组经超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C组,将B 组经普通低温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D组,将E组在常温下处理的跟腱20条移植给F组,一段时间后C、D、F组小鼠体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C组63.940.18D组72.940.28F组85.380.38(1)本实验因变量是 。 (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其中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是T细胞,其成熟部位是在    。 (3)表格中吞噬细胞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表明           免疫比原来减弱。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表明       免疫比原来减弱。 (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 (5)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 答案 (1)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或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的影响) (2)抗原 胸腺 (3)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特异性 (4)防卫、监控和清除(答全记分) (5)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解析 本题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考查考生的结果分析能力,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处理对同种异体跟腱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本实验因变量是吞噬细胞中发挥吞噬功能的比例(%)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2)被移植的跟腱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3)表中信息显示:各项检测指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F组(常温处理组)>D(普通低温处理组)>C组(超低温处理组),说明低温处理使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相对于原来有所减弱,而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同时也说明低温处理使淋巴细胞数目相对于原来也有所减少,而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进而表明特异性免疫比原来减弱。(4)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5)设置F组的目的是提供常温下异体移植相关指标的数据作为参考,属于对照组。在C、D、F组中,F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高,C组(超低温处理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最低,说明低温处理能降低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超低温处理对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专题检测C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0重庆育才期中,11)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鼻黏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淋巴细胞包含吞噬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C.T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免疫系统监控、清除功能低下答案 D 鼻黏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免疫系统监控、清除功能低下,D正确。2.(20195·3原创冲刺卷一,1)机体血浆中含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这些免疫活性物质(  )A.都是由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合成的B.都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形成沉淀C.合成过程需多种酶和RNA的参与D.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清除功能 答案 C 本题以免疫活性物质为载体,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功能,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生命观念素养。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淋巴因子和抗体等,这些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抗体是由浆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淋巴因子与溶菌酶不是由浆细胞合成的,它们不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A、B、D不符合题意。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在mRNA、tRNA、rRNA和多种酶等的作用下,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分泌蛋白,C符合题意。3.(2020届山东临沭月考,22)如图是有关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C.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此过程与细胞B无关答案 A HIV主要侵染T细胞,即图中细胞B,A正确;移植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细胞免疫(⑨)发生排斥反应,B错误;⑨(细胞免疫)和⑩(体液免疫)两种免疫方式均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人体细胞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浆细胞),此过程还与细胞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有关,D错误。4.(2020北京西城一模,1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表面的刺突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型冠状病毒B.新型冠状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病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答案 D 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A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刚进入人体时,暴露在体液中,此时可以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产生对应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新型冠状病毒吸附并侵染人体细胞;少量的新型冠状病毒会躲过抗体的追杀,与人体细胞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从而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产生对应的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识别并结合被新型冠状病毒侵染的细胞(靶细胞),使其裂解释放病毒,重新暴露在体液中的病毒会被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彻底分解,因此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B错误,D正确。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把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会对对应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新型冠状病毒为外来病原体,机体对其免疫为正常免疫,不会使人患自身免疫病,C错误。5.(2018广东佛山质检,3)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已经失去了抗原性B.第二次注射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C.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是仅有少部分鸡存活D.第一次注射时,鸡体内没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只能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答案 B 第一次注射时鸡全部存活的原因是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减弱或失去毒性,但在第二次注射新鲜病原菌时,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A错误;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记忆细胞,致使第二次注射病原菌时鸡发生二次免疫反应,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由于存活的鸡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及记忆细胞,鸡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结果是大部分鸡都能存活,C错误;第一次注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后,鸡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记忆细胞,说明发生了特异性免疫,D错误。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而言是抗体B.子代A系鼠的浆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C.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答案 C B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而言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B错误;子代A系鼠未对C系鼠的皮肤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即未发生免疫应答,C正确;通过实验对比说明将C系鼠的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胚胎鼠是子代A系鼠未对C系鼠的皮肤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原因,因C系鼠的淋巴细胞不是诱变剂,故注射淋巴细胞不能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D错误。7.(2020安徽淮北二模,5)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会引起人体发生细胞因子风暴(CS),其过程是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由于肺部毛细血管极为丰富,因此血管通透性增加后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除此以外CS还会引起多种器官的衰竭。以下有关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肺部组织水肿B.新冠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如肾脏)也可能受CS损伤C.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负反馈调节过程D.服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如类固醇)可缓解患者的症状答案 C 根据题干信息,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会导致肺部组织水肿,A正确;由题干“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也可能受CS损伤,B正确;由题干信息“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可知,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C错误;服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可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可缓解患者的症状,D正确。8.(2020福建福州一模,3)疫苗研制必须遵循严格程序,包含病原体分离确认、动物和人体实验等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该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组成,有利于确定抗原的成分及结构B.对照组接种病原体、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淋巴因子说明疫苗研制成功C.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相应的抗原说明疫苗研制成功D.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种后人体依靠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吞噬分解抗原答案 A 大多数的抗原是位于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上的蛋白质分子,研究该病原体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组成,有利于确定抗原的成分及结构,A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中均能检测到淋巴因子, 不能说明疫苗研制成功,B错误;对照组不接种疫苗、实验组接种疫苗,实验组血清检测到相应的抗体说明疫苗研制成功,C错误;若疫苗研制成功,接种后人体一般不发生效应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疫苗会引起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D错误。知识拓展 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9.(2020湖北荆门一模,2)早在19世纪末有医生发现,癌症患者手术后意外感染酿脓链球菌,其免疫功能增强、存活时间延长,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大门。“癌症免疫疗法”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细胞的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癌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C.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杀死癌细胞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改变癌细胞的遗传信息来达到治疗目的答案 C 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是因为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A错误;酿脓链球菌激活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消灭癌细胞,B错误;癌症免疫疗法主要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C正确。知识总结 免疫系统的功能10.(2019山东济南模拟,5)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发热。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将致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免疫反应答案 C 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可使家兔致敏(发生了过敏反应即免疫反应),D错误;牛血清蛋白可以使家兔致敏并产生抗牛血清蛋白的抗体,但无发热反应,说明牛血清蛋白不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也说明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B错误;对接受了致敏家兔的血清的正常家兔注射牛血清蛋白的过程相当于过敏原再次刺激致敏个体,引起受血家兔发热,说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C正确。11.(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4)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2018年4月,九价HPV疫苗批准进入我国,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建议接种年龄在16至26岁,半年内需进行3次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C.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识别和消灭HPVD.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 C 本题通过对九价HPV疫苗作用特性的分析与判断,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病毒为专性寄生,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A正确;由题意知,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这说明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B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使之裂解,效应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HPV),C错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相对较少,而二次免疫可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12.(2020北京三月适应性考试,11)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  )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答案 D 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说明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且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以促进该过程,B正确;根据题干中“免疫原理”可知,抗体与绵羊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C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绵羊红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绵羊红细胞发生破裂,且抗体数量越多,结合并被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越多,即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C正确,D错误。13.(2018广东肇庆三模,5)下列对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动物胸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B.破坏动物骨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会全部丧失C.进入机体的抗原能被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识别D.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答案 D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破坏动物胸腺后,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不会全部丧失,A错误;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破坏动物骨髓,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B错误;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主要依靠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D正确。14.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 B 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15.(2020山东德州期末,18)弓形虫是一种胞内寄生虫,会引起人畜的弓形虫病。为研究单克隆抗体对弓形虫的作用,将弓形虫在含一定浓度抗体的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再与能连续分裂的细胞共同培养,测得细胞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接触抗体的弓形虫与细胞共同培养的组为对照组B.弓形虫进入机体后不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C.口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可有效治疗弓形虫病D.实验表明抗体能减弱弓形虫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答案 AD 本实验研究的是单克隆抗体对弓形虫的作用,因此不接触抗体的弓形虫与细胞共同培养的组为对照组,A正确;弓形虫是一种胞内寄生虫,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B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使蛋白质被水解而丧失活性,因此口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不能有效治疗弓形虫病,C错误;由图可知,单克隆抗体能减弱弓形虫对细胞增殖的抑制,D正确。16.(2020广东深圳二测,6)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B.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C.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答案 B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吞噬细胞不能产生,A错误;接种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C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抑制一类病菌,D错误。17.(2020届山东青岛二中期中,1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血清iPSCDB7MEF免疫组77828空白组1089A.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B.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表面有相似的抗原C.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答案 AB 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明显高于空白组的,免疫组小鼠用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处理过,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A正确;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且血清中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推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且该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B正确;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抗原很少,C错误;体液免疫不能杀死癌细胞,D错误。 三、非选择题18.(2020陕西宝鸡二模,30)(14分)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将抗原(病原性物质)注射到兔子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X和抗原Y(抗原Y首次进到兔子体内),图中表示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表示抗原Y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抗原X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2)HIV是具有包膜的RNA(逆转录)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         综合征之免疫性疾病。除此之外,免疫性疾病还有        和          等。 (3)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部分治疗。①骨髓移植,其实质是      移植,能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 ②基因治疗,是指将       导入靶细胞(如淋巴细胞),再回输体内,以            有缺陷的基因而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 (1)B 记忆 C D (2)获得性免疫缺陷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3)①造血干细胞(干细胞) ②外源正常基因 替代、修复或纠正解析 (1)实验兔在第二次注射抗原前,已经注射了抗原X,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X和抗原Y后,由于抗原X引起的免疫属于二次免疫,因此表示抗原X抗体数量的曲线为B曲线。而针对抗原Y属于初次免疫,产生抗体数量相对注射抗原X产生的抗体数量少,所以表示抗原Y抗体数量的曲线为C曲线。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机体内的抗体数量会逐渐减少,为曲线D。(2)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使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性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3)①骨髓移植的实质是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使其分化形成的正常细胞代替病变的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②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替代、修复或纠正由基因缺陷或异常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9.(2019安徽黄山二模,31)(10分)登革病毒是登革热的病原体,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主要的免疫反应如图所示:(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登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    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这种免疫方式为    。 (2)M抗体和G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    ,它们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3)给患者注射    (填“M抗体”或“G抗体”或“两种抗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题图简要分析原因:   。 答案 (10分)(1)防卫、监控和清除(2分,答到一点得1分,回答完整得2分) 效应T 细胞免疫 (2)蛋白质 控制合成它们的基因(遗传物质)不同(2分) (3)G抗体 M抗体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增殖,从而加重病情;G抗体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分) 解析 本题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考查考生的结果分析能力,属于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病毒,这种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2)M抗体和G抗体都是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M抗体和G抗体是不同的蛋白质,它们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它们的基因(遗传物质)不同。(3)由图分析可知,M抗体促进病毒在患者体内增殖,从而加重病情;G抗体能中和病毒,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故给患者注射G抗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0.(2020广东惠州调研,31)(10分)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分子,与活化态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PD-1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持续活化,来逃避T淋巴细胞的杀伤,称为“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机理如图所示:图示说明:①T细胞表面的TCR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MHC结合,刺激T细胞活化;②活化的T细胞合成淋巴因子IFN-γ;③长时间处于活化状态的T细胞会产生PD-1,同时,淋巴因子IFN-γ诱导肿瘤细胞产生PD-L1。(1)该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IFN-γ是一种分泌蛋白,则参与IFN-γ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                     。 (3)人体主要是通过第三道防线的    免疫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4)某化学物质X因可以与PD-L1特异性结合,被用来作为治疗肿瘤的新型药物。据材料信息推测该新型药物能抗肿瘤的机理是:  。 答案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识别)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细胞 监控和清除 (4)化学物质X与PD-L1特异性结合,导致PD-1和PD-L1不能结合,因而T细胞持续活化(避免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活化的T细胞杀死肿瘤)解析 (1)该图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是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其中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参与IFN-γ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癌变细胞的识别和清除是细胞免疫,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4)据材料信息推测该新型药物能抗肿瘤的机理是:化学物质X与PD-L1特异性结合,导致PD-1和PD-L1不能结合,因而T细胞持续活化。21.(20205·3原创题)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基因组为线状单链正链的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其中的一种。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识别并结合,病毒由此进入宿主细胞并增殖。(1)依据新型冠状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只能侵染特定种类细胞的原因是                             。病毒侵染机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   。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其与该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意义在于               ,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当病毒突破前两道防线后,B细胞受刺激后可在      的作用下,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要依赖细胞免疫产生的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从而释放病毒。 (3)患者治愈后,一般在短时间内不会再被感染患病,原因是             。但仍有再次感染患病的可能,因为                             (回答两点)。 答案 (1)并非所有细胞表面都具有S蛋白可识别并结合的特异性受体ACE2 抗原 抗体 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防卫 (2)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 (3)其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体内存在的时间有限;也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变异解析 (1)因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识别并结合后才能侵染细胞,即病毒只能侵染表面有ACE2的细胞。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起重要作用。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还可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病毒进入细胞后,效应T细胞可接触靶细胞,致其裂解释放病毒。(3)患者治愈后,体内有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同种病毒再次侵染可引发二次免疫反应。若体内抗体、记忆细胞数量太少或病毒发生变异,治愈后的患者再次感染同种病毒时也可能发病。22.(2019北京东城期末,32)近年来,围绕着免疫检查点分子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10分)(1)CTLA-4是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T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到抗原信号后,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          。被激活后的T细胞表面会表达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         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因过度免疫应答而引发的       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     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清除癌细胞。CTLA-4免疫抑制剂能够缓解CTLA-4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癌症,但同时也可能引起强烈副作用。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中,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表面能持续性地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如图:由上图结果推测,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  。 答案 (1)受体 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CTLA-4与B7 自身免疫(或过敏) (2)无限增殖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3)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对T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更强解析 (1)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结合;T细胞被激活后,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据题意,CD28分子能与B7分子结合而活化T细胞,使T细胞增殖分化,而CTLA-4与CD28 分子结构相似,所以CTLA-4与B7的结合会阻断活化的T细胞增殖分化,以此来避免过度免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或过敏)。(2)癌细胞的特点是在适宜条件下能够不受机体控制而无限增殖,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也就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3)据题意,IL-2可促进T细胞活化,而T细胞的活化有利于清除癌细胞。根据实验结果图可知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更少,所以T细胞数量相对更少,进而治疗效果不佳。能力解读 本题(1)、(2)考查辨认、解读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18免疫调节专题检测(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