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10基因的分离定律—模拟(有解析)
ID:43047 2021-10-16 1 3.00元 9页 151.92 KB
已阅读9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3.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专题10 基因的分离定律【5年高考】考点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分离定律1.(2018浙江11月选考,15,2分)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受)粉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受)粉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答案 D 2.(2018江苏单科,6,2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答案 C 3.(2019课标全国Ⅲ,32,9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答案 (1)显性性状(2)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考点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4.(2020江苏单科,7,2分)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答案 D  5.(2019课标全国Ⅲ,6,6分)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答案 A 6.(2019课标全国Ⅱ,5,6分)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答案 B 7.(2018天津理综,6,6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B.1/4C.1/8D.1/9答案 D 8.(2017海南单科,20,2分)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 C 9.(2015山东理综,6,5分)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Ms>ms。研究发现Msf基因控制合成一种miRNA,可与某种mRNA互补结合抑制其作用。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MsfMsf∶MsfMs∶Msfms∶msms=2∶1∶5∶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只研究雄性不育与可育,白菜种群的自由交配方式共有22种B.Msf基因控制合成的产物影响Ms基因的转录C.雄性可育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4.75%D.复等位基因的形成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答案 ABD 三、非选择题(共12分)9.(2020山东济南一模,24)(12分)现代栽培稻(2n=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品种甲、乙杂交,F1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基因型AAAaaaBBBbbb个体数量20110097985201038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 (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判断依据是                      。 (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1∶5∶4。研究人员发现F1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    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   。 (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F1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则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 (1)12 (2)符合 F2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约为1∶2∶1(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接近3∶1) (3)A 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4 (4)31/33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10基因的分离定律—模拟(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