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ID:41820 2021-10-14 1 6.00元 6页 16.04 KB
已阅读6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6.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浅谈乡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谈起教育目标大家都知道“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全面发展”是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因为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步,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培养好做人,再学更多的学科知识,这样的教育才有发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这样高尚道德品质,因此从小就培养好学生的道德理念,并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好学生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乡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谈几点个人看法。一、道德教育从教师自己开始做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学识水平、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进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各种渠道进行育人的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我们的办学方针是德育为先、五育并养、全面发展、培养能力。(一)教师的师德最为关键,  乡村寄宿制小学里大部分生活都是师生一起度过的,偏远的乡下学校交通、信息等各方面都不太方便,教师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小学生本来喜欢模仿别人,也特别渴求和期待教师能带来更好的、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老师的日常行为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师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乡下教师,要作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作为学生的好榜样,老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里不仅体现了自己的表现,又时时溶入了学生的心田。(二)应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虽然是在偏远乡村,每年都有各方面的培训使老师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乡下也要努力地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三)教师要从小事做起,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从小事开始,从自己开始要注重良好的行为习惯,尽管是在乡下的小学里,但是我们还是要重视学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从小事慢慢来培养。特别在乡下寄宿制学校里学生们长时间跟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老师就成了像他们的父母,时刻都不离开他们,有了这样的机会,老师的责任更大要保证学生学的好,吃的好,休息的好,还要安全管理好,自己看来这些都跟老师的爱是离不开的,因此,学生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教师在教学中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修养习惯做起,从自己的言行做起,一点一滴都影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四)老师良好的职业心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课堂是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老师在课堂里表现好自己的品德,需要具备一个与职业相匹配的态度与心境。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教师人格美德的展示。老师良好的职业心态是建设和谐学校的保证,是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是维护老师心理健康的保证。因此,老师首先要有愿教、善教、乐教忘我工作的心态,不断进取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一)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意识,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诸如同情心、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珍惜一切劳动创造等基本道德素养应当从小培养,并形成习惯。”上好思想品德课,首先这课是讲道德的课,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育人能力,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途径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在乡村长大的孩子的家境比城市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差,但在传统美德的影响下大部分孩子都爱劳动很勤劳,有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就会自觉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劳动帮着做”、“集体劳动积极做”,在劳动中接受更深刻的教育。在劳动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培养劳动习惯以及勤劳、节约、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和困难作斗争、助人为乐等思想品质等高劳动教育,这里有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很大的作用,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和中华传统美德理性的呵护与教育,所以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三)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动习惯,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方面、交流和组织能力,在校集体生活的这小社会里学会爱护公物、合作、协作较好很多好朋友等方面的好习惯,搞活动让生生互学、师生互动,找回学生的兴趣让被动中找回主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培养小声点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倡导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情感,关注生命,关注个性,让每个学生的品德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全面发展。三、坚持巩固和发扬良好的思想品德,  学校在开展活动或平常生活中思想品德突出的老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巩固坚持这样那样的好习惯。  所以上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周的班会也是这样,应用这课该表扬的表扬,该改正的改正,没有处理好的有关品德上出现的问题全班师生共同讨论找回最好的方法,解决每周出现的问题,处理好了还一定要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格受尊重,权利受维护,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力应该受到尊重和维护,看重学生的观点和缺点,并给予提示和改进错误的机会。发展学生道德智能,纠正心理问题,促进德育发展,促进他们的潜能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的问题,给以成功的动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才有更好的成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时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对活动好的教师、学生、班级给予表扬奖励,在学校、班级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才有收获。
同类资料
更多
浅谈乡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