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19002 2021-09-09 1 2.00元 8页 251.43 KB
已阅读8 页,剩余0页需下载查看
下载需要2.00元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立即下载
秘密★启用前山东省师大附高2019级2021-2022学年秋季开学考试历史学科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工整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2.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隋炀帝即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两朝营建洛阳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C.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D.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3.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作者为A.王祯B.贾思勰C.徐光启D.沈括4.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子弟。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政治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5.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属国居民“因其故俗”,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A.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B.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C.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6.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1,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7.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文献记载《夷坚支癸》卷5《神游西湖》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雇佣,负担远适”《夷坚支景》卷5《郑四客》“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祐四年(1256)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8.明末到清嘉庆年间,江南松江府经过几次政区重组,县愈分愈小,愈分愈多,原来的东、西乡之别,成了县与县的差异。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的发展B.基层治理的低效C.百姓税赋的沉重D.城乡差距的缩小9.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10.下图为列强侵华时“京师形势”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与图中所示对应正确的是A.“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B.“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2,C.“庚子年发生义和团……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D.“国难日亟,东北四省沦亡之后,华北五省又在朝不保夕的危机之下了!”11.鸦片战争中,道光帝给前线官员发密旨称,“该逆如果真心求和,于通商而外别无妄求,朕亦何乐而不罢兵?即令仅止求给□□一处栖止贸易,或该国船只偶至闽、浙口岸,暂时停泊,售卖货物,旋即驶去,虽非旧例,然随时变通”。文中□□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12.乾嘉时期,《墨子》、《老子》等诸子学主要起着“羽翼六经”的作用。道光与同治年间,社会上出现了“通子致用”的言论,甚至有人提出“西学源于诸子说”。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文化专制日益松动B.国人对西学认识的深化C.儒家思想受到冲击D.启蒙思想影响不断加深13.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A.导致了清王朝中央权力下移B.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体现洋务运动获得广泛支持D.标志着汉族地主掌握了朝廷实权14.下表反映了1871—1893年美、英、日、俄四国对华贸易比重变化(单位:%)其中与①所示国家有关的是①②③④年份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1871—187334.752.90.514.10.23.33.71.71881—188323.833.33.712.40.27.34.92.41891—189320.411.34.59.80.68.64.77.2A.提出门户开放,共同宰割中国B.发动鸦片战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提出二十一条,妄图独占中国D.出兵侵占伊犁,制造西北边疆危机15.1919年8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辛亥革命让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下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该文所描述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3,A.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B.推动了民主思想的萌发C.实现了国民思想启蒙D.增强了民众的政治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结合所学周代有关史实,构建出“互相配合”“一整套”制度的关系示意图(5分),并对所示关系进行合理阐释(10分)。17.(16分)某同学学习明清专题史时,搜集了以下史料,并得出了两个分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利玛窦的贡品》(油画)《农政全书》《明夷待访录》徽商会馆《日知录》明朝万历五年银锭分论点1:16世纪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分论点2: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分论点1进行阐释。(4分)(2)探讨分论点2时,以上史料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4分)(3)从材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为该专题再提炼一个分论点,并说明理由。(5分)(4)为使该同学更全面掌握本专题知识,请你帮他再搜集一个史料,并简要说明(3分)4,18.(12分)历史学家李剑鸣说: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戊戌变法的若干信息序信息号1康有为说“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2康有为说“弱亡中国皆此物也(指旧的官僚体制),诚宜尽撤。”3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4康有为说如要“尊君权”,“非去太后不可”。维新派认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5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6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至今每闻锣鼓之声,或闻吆喝之声,或7闻雷辄变色云。……而诸臣之敢屡次抗拂上意者,亦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8赫德说维新派“不顾中国的吸收力量,三个月内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够中国九年消化”《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不仅顽固派难以接受,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翁同和斥之为“说9经家一野狐也”。“皇上下诏定国是。决行改革,于是诸臣上奏,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五月初王下诏废10八股取士之制,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上面材料是关于戊戌变法的一些零散信息,请你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这一主题,将这些零散信息概括整理出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5,19.(12分)材料时间1600年1699年1720年1730年1736年1757年1773年1797年1818年1829年1833年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大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陶瓷、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东印度公司有5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南京布”。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普及。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生产利润逐年增加。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整个西印度地区。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攻击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东印度公司被撤销。——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12分)6,山东省师大附高2019级2021-2022学年秋季开学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参考答案1-5ACBAD6-10BAADC11-15CCABD16.示意图(5分)阐释:(10分)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在继承传统制度基础上,创造了一整套互相配合的制度。(2分)在政治上推行宗法分封制,分封制是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现,宗法制是分封的内在依据,两者结合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特点,促进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的形成,稳定了西周统治。西周统治者还制定礼乐制度,用以维系宗法分封秩序。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在层层分封的基础上,形成了井田制度,这也构成了整个西周统治秩序的经济基础,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开始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宗法分封秩序走向崩溃。(8分)17.(16分)(1)图4和图5。(2分)阐释: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农政全书》的作者徐光启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2分)(2)图6和图8。(2分)图6和图8都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著作,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2分)(3)图7和图9。(2分)论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分)图7是徽商会馆,是安徽商帮活动的见证,反映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图9是银锭,则反映了白银的广泛使用和商品经济发展。(2分)7,(4)(3分。史料1分,说明2分)示例1史料:军机处的设立。(1分)说明: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这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添加军机处设立这个史实,可以印证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示例2史料:十三行的设立。说明: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添加十三行这个史实,能够印证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18.(12分)弄巧成拙的理论依据:托古改制不仅顽固派反对,不少维新派也接受不了。罔顾国情的盲目乐观:认为“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图自强在一反掌间尔”。严重失误的政治策略: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一开始就将矛头指向太后和旧的官僚体制。急于求成的改革措施: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地方官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诸臣“虽不敢明言改革之非,而腹诽益甚……阴谋与新政为敌。”19.(12分)分值标准水平能依据表格信息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进行合理的阶段划分,能结合史实对东印四:10—12度公司不同阶段的对华贸易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有总结提升;史论结合,无史实分错误,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水平能依据表格信息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进行合理的阶段划分,能结合史实对东印度公司不同阶段的对华贸易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无总结提升或总结提升不到位;三:7—9分史论结合,史实基本正确,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水平阶段划分不合理不清晰;不能从多个角度对东印度公司不同阶段的对华贸易进行分析与评价;无总结提升或总结提升不到位;史实基本正确,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二:4—6分确。水平无阶段划分或阶段划分不合理;仅能从一个角度对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进行评析;一:1—3分仅罗列史实。
同类资料
更多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